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 盲人樂師蔡秋標笑稱自己是一位“摸”生者,並樂在其中。

◆ 濠江近現代民間音樂主要分成兩大流派:一派承襲吹奏樂及打擊樂,另一派以三絃、琵琶、古箏等彈撥樂為主。


盲人樂師造詣高

濠江兩岸,民間自古多好樂。無論絲竹管絃,平常人家常藏有一件兩件,有錢人家甚至置備成套樂器。茶餘飯後,或獨自彈奏,陶冶情操,或左鄰右舍聚會一處,相互應和。民國時期,各村落多有樂館,如達濠的巡司埠絲竹社、焦桐樂社、雲嗷樂社、小陽春樂館;河浦的餘香樂社;馬滘的半雲樂社、麟日軒樂社皆名噪一時。這些樂館樂社在當時湧現出了很多造詣頗高的人才。

雖然樂館樂社後來隨著社會發展逐漸減少,但民間仍有部分潮州音樂愛好者時常聚在一起演奏,由此也在濠江區造就了一位民樂樂器演奏與製作技藝精湛的盲人樂師蔡秋標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盲人樂師蔡秋標正在演奏

蔡秋標現任濠江區達濠街道潮樂協會會長,他五歲時雙目失明,但不以眼盲而己悲。十幾歲的時候,他覺得必須學一門技藝謀生。因本身愛好音樂,十八歲開始師從著名樂師鄭森耀學習二絃,後來又師從鄭森耀的師父楊廣泉學習古箏。學習樂器彈奏之後,他開始嘗試修理樂器。從舊樂器入手,他試著拆裝,並通過雙手的摸索,將樂器的形狀構造和尺寸牢記於心,再用紙板製成模型。為此,他默地自稱是真正的“摸”生者

(方言“摸”與“謀”諧音)。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蔡秋標正在檢修樂器

1971年,二十五歲的蔡秋標正式開始製作樂器。最初開辦的樂器製作工廠,規模有四十人左右,他自己當師傅教授學徒制作。但因為這一行收益不多,越來越少人願意學,後來工廠關閉,變成個人小作坊。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蔡秋標的工具

平時演奏的樂器他都會自己製作,買來樂器配件,組裝加工。給琴筒貼蛇皮或鑲嵌貝殼裝飾,琴筒中央嵌上蚶殼以固定弦絲,做弦杆,裝弦弓,給弦匣包貼皮革,以熱水熬煮玳瑁製作古箏指甲等。製作的樂器種類以彈拉類為主,有二絃、椰胡、三絃、琵琶、古箏、揚琴等。他幾十年如一日,慢慢“摸”出了門道和經驗,製作技藝也越來越嫻熟。出自他手的樂器音色好,音律準,做工精美,還曾遠銷東南亞。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一張“傷痕”累累的小木凳,就是蔡秋標的工作臺

蔡秋標家中小小的工具櫃裡,裝滿鑽鑿刨鋸等各種工具。一張劃痕累累、釘孔滿布的小木凳,就是平時製作樂器的工作臺。因為靠盲摸製作樂器,雙手經常被錘傷割傷,手上那些深淺新舊的傷痕,正是他謀生不易卻樂在其中的最好見證。


濠江深厚的音樂文化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達濠古城內傳出了陣陣絲竹之聲,激越昂揚的打擊樂中夾雜著絲絃管樂之聲,時而氣勢恢宏,時而婉轉悠揚,過往之人無不被其吸引,紛紛駐足聆聽。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達濠古城內樂團在排練

這是濠江潮州音樂的代表性傳承人吳順喜帶領樂團正在排練演習,為即將到來的潮樂演奏會做準備。只見吳順喜立於場中司鼓,表情豐富,鼓槌擊打強弱有致,指揮著樂隊的演奏。表演充滿激情,一曲完畢,讓人禁不住拍手叫好。再觀樂團成員,年齡跨老、中、青、少四代人,可見濠江民間音樂的群眾基礎之廣泛。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吳順喜立於場中司鼓

濠江民間音樂,即廣義上的潮州音樂。潮州音樂是由歷史上北方中原漢人南遷帶來的中原音樂與潮油民間樂調相互滲透,並吸收正字、弋陽腔、崑腔、秦腔、漢調等諸多劇種的音樂演化而來,兼容幷蓄,自成一類,廣泛流傳於潮油等地區,被譽為“華夏正聲”“中原古樂的活化石”。潮州音樂基木上可分為潮州大鑼鼓(含潮州小鑼鼓)、弦詩樂、潮陽笛套、細樂和廟堂音樂這五大類的形式組合,是一種龐大而完整的音樂體系。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濠江兩岸歷史深厚,人文薈萃,愛樂之風長盛不衰,精通音律者代有才人,樂館樂社遍佈十里八鄉。濠江地區的民間音樂在明朝時己相當興盛,至清朝中期,活躍在各個民俗場所的樂社有三十多個,大鑼鼓二十多班,盛極一時。民國時期有陽春樂社和綠竹樂社,均成規模,各具藝術特色。此外,還有大鑼鼓和笛套鑼鼓隊十多幫,活躍於濠江各鄉村。潮樂在濠江民間數百年傳承,延綿不衰。2003年,由濠江區內十個民間音樂社團在濠江區委區政府組織下整合成立濠江區潮樂團,自此濠江民間音樂社團走上了正規化的軌道。


濠江近現代民間音樂主要分成兩大流派:

一派是承襲吹奏樂及打擊樂,源自潮陽笛套名師鄭洽。20世紀40年代,鄭洽移居達濠,開館免費授徒近半個世紀,傳播潮陽笛套、廟堂音樂、潮州大鑼鼓等潮樂,自成一派,開創了達濠民間音樂一代宗風。笛套古樂《大金毛獅》等名曲就是經他傳授存留下來的。

另一派以三絃、琵琶、古箏等彈撥樂為主,師從潮樂大師楊廣泉。當時,楊廣泉來到達濠,一手絕藝令眾樂師傾倒,對許多樂社修習潮樂影響甚深,代表作有《柳青娘》《粉蝶採花》《寒鴉戲水》等。期間,珠浦松石友樂社社長鄭森耀偶遇楊廣泉,與他比賽絃樂演奏失敗,遂寫帖開席拜楊廣泉為師,自此技藝猛進,成為潮樂名師。如今濠江著名樂師吳順喜、吳順意、徐正烈、蔡秋標等均出自兩位潮樂先賢門下。

盲人樂師蔡秋標:我是一個“摸”生者

潮州大鑼鼓

濠江的潮樂完整地保留了潮州音樂的原生態,其中以潮州大鑼鼓聞名海內外。潮州大鑼鼓,是一種以大鼓為中心,以嗩吶為領奏,由鑼鼓樂與管絃樂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鼓手既是樂隊主奏,又是樂隊指揮,以槌擊鼓心、鼓邊、鼓沿,採取響擊、悶擊、重擊、輕擊以及節奏變化、手槌加花等手法指揮樂隊演奏。潮州大鑼鼓被西方稱之為“東方交晌樂”。

近代以來,濠江潮州大鑼鼓音樂蓬勃發展,2005年,濠江被油頭市授予“民族民間文化(潮州大鑼鼓)之鄉”稱號。26年濠江潮樂團,憑藉潮州大鑼鼓《六國封相》奪得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一一山花獎。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