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社融的一“豎”能否托起經濟的一“橫”


趙建:社融的一“豎”能否托起經濟的一“橫”


趙建:社融的一“豎”能否托起經濟的一“橫”



本文作者趙建,西澤研究院院長,教授。



“我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被放逐天際。”——王菲《我願意》

供給側改革,是一件很玄的事情,如影隨行,無聲又無息出沒在心底。

但經濟維穩,則是一種剛需,看得見,逃不掉,是最實在的人間煙火,柴米油鹽。

誰願意為了很玄的愛情,不顧一切的放棄眼前的苟且?

你不願意,政府也不願意:

在經濟短期週期性下墜

的時候,改革的長期結構性力量就顯得像愛情一樣玄妙但無力。關鍵時刻還得靠簡單粗暴的社融、基建與房地產。

於是我們有必要重新研判2019年的中國經濟,一個詞概括:橫豎之爭。

即社融的一豎,能否托住經濟的一橫?

歷史有跡可循,週期無處可逃。美國次貸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共經歷了三個小型週期,時間長度約三年左右。時間節點大約在2009,2012,2015,2018。


趙建:社融的一“豎”能否托起經濟的一“橫”

2009、2012、2015、2019四個年份的時間節點



趙建:社融的一“豎”能否托起經濟的一“橫”

次貸危機以來中國的三次信用脈衝和短庫存週期


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外星人”入侵,GDP斷崖式下跌。中美聯合抗災,美國推出7000億美元,中國祭出“四萬億”。從此

全球吸食債務鴉片上癮

由於中國信貸政策特有的動員機制,當年就產生了效果,甚至開始過熱。2010年不得不開始剎車,加息升準。2011年經濟開始探底,加上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中國政府開始政策轉向,美國也史無前例的加大了量化寬鬆。隨後經濟有所好轉。

隨後,經濟進入2013年新常態,2014年L型增長,經濟臺階式下滑,2015年開始加大降準降息力度。經濟在全球週期性力量拉動下開始築底反彈。2016年新週期論也應運而生,然後很快在2018年幻滅。

2009—2012,2012—2015,2015—2018,但就從語義變遷,或許也能看出演進的端倪:新常態,新週期,新動能,新時代。由來只見新人笑,有誰見過舊人哭,週期兩個字,好辛苦。

三年一輪,三個三年,短庫存週期疊加中朱格拉,頭頂上還壓著長債務。構成了相似的故事,不一樣的節奏。

相似之處很簡單:用社融的一豎,托起經濟的一橫。效果都很明顯

不一樣的節奏是:

這一次經濟探底,到底用多長時間?

探底,2009僅用了幾個月,2012用了半年,2015時間更長。當然,時間的長度,取決於社融的力度,以及政策傳導的時滯。

問題的本質就是政策時滯的長短。如果採用的是大幅的信貸政策,屬於直接向實體經濟投放廣義貨幣,屬於弗裡德曼說的用“直升機直接撒錢”。那麼效果會很明顯,當然副作用也很明顯(房價大漲和通脹)。

中國的優勢在於,商業銀行國有,可以直接撒廣義貨幣。美國只能通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集中動員資源的優勢立見高低,副作用也一樣。

因此,答案很簡單:如果用的是“財政*信貸”的集成組合,就很容易把經濟打上去,如同打嗎啡止痛,效果很好。副作用也很大,當年就過熱,通脹,泡沫,產能過剩。比如2009年的四萬億。

如果主要用的是降息降準等寬貨幣和平滑的的信貸擴張(影子銀行),那麼會經歷6-10個月的政策時滯。比如2012和2015。

當前的形勢是,寬貨幣已經延續了十個多月(自2018年上半年開始就水漫銀行間),但由於信用被嚴監管束縛形成流動性陷阱,政策時滯被大幅拉長。不過,要發揮效果只需一個因子的觸發:信貸放鬆。

信用政策觸底開始於去年底,今年三月份開始全力發力,再加上財政部、發改委等財政端的配合,結合影子銀行的復甦,共同製造了一個天量的信用脈衝。經濟反彈的效果開始顯現,但並沒有形成明顯的趨勢,可謂喜憂參半——信用擴張的邊際作用不斷衰弱。

不過股市的一橫,倒是率先被托起,並形成了凌厲的一豎。

對於實體經濟,雖然一季度的GDP顯示L型的一橫已經已經托住,但是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樂觀。我們總體的結論是,經濟至少需要兩個季度的反覆築底

趙建:社融的一“豎”能否托起經濟的一“橫”

社融上升未必代表經濟企穩


週期性力量築底的硬度和反彈持續的長度,最終還是要看結構性力量的韌性,體現在:

1、產業升級和結構變遷的效果顯現。統一市場的大國經濟效應不斷增強,規模效應能有效彌補效率不足。

2、社會公共資本的效率釋放,比如高鐵支撐下都市圈效應的發揮。

3、減稅形成的供給側改善,市場出現普遍的賺錢效應。

4、經濟生態修復,過去地方政府國企和房地產為主要物種的結構發生變化,民營和中小企業增多,經濟的物種多樣化。

5、信用生態修復,銀企關係改善。

6、社會公共治理效率改善,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提高。政企關係修復。

7、產業鏈和供應鏈發生有利於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變化。

等等。

很顯然,供給側改革形成的結構性力量,當前存在較大的爭議。改革是個慢變量。不過值得警惕的是一個數據:

1-3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8197.7億元,同比增長15.6%。1-3月,國有企業稅後淨利潤6035.6億元,增長18.6%。

1-3月,國有企業應交稅金12085.4億元,同比增長3.5%。

似乎,減稅的效果正在顯現。但首先是在國有企業顯現。

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972.0億元,同比下降3.3%。

國企利潤增長近19%,規模以上利潤下降3.3%。可見效益分化有多嚴重。這還沒考慮倖存者偏差的問題。

另外,剛出的數據,山東省一季度GDP同比5.5%,與去年一季度6.7%相比,可謂懸崖式下滑,進入了殘酷的一豎。不過這一豎,是向下的。

大家似乎對山東省GDP增速破6沒有太大的感觸,可能已經早就有心理準備了吧。

仍然不要忽視令人樂觀的地方,規模以上利潤雖然1—3月累積同比下降,但是3月份已經出現了邊際的改善,同比增長3.5%。

回暖的跡象還有:pmi重回榮枯線以上,淨出口大增但是源於進口大減,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開始改善,社會消費品總額中規中矩,通脹超過2%且有繼續上漲的苗頭......

總得來看,一個月近3萬億的社融打下去,不可能沒有響聲。但信用脈衝帶來的是稍縱即逝的經濟脈衝,還是托起了經濟的一橫,使得GDP穩定在合意目標之內,從以往的經驗看,可能還需要多觀察1—2個季度。

而在“橫豎”纏綿期間,風險資產開始告別趨勢階段,步入混沌時間。股票市場可能會在震盪後重新確立一個趨勢;債券市場基本上不會有大的起色。

趙建:社融的一“豎”能否托起經濟的一“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