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美食-月餅


童年的美食-月餅


小時候生活在鄉下,那時候膠州人過中秋節都是說過八月十五!

在我剛剛記事的時候,那時候過八月十五的月餅是非常的難得的、非常的珍貴,非常的香甜。 過八月十五的時候是到生產隊的空曠的大倉庫裡分,大人們提著一個專供出門提 的精製小籃子或者布袋子,排成長隊緩緩前行著,孩子們流著“吃水”(膠州土話)站在兩邊聞著香味,兩隻眼睛直勾勾的瞅著放在大簸籮裡的月餅兒,心裡在想,要是這些月餅兒全是自己的該多好啊!


童年的美食-月餅


等大人領到自家分的月餅後,孩子們歡天喜地一蹦一跳的跟著大人回家。回到家裡,我們一雙雙小饞貓似的眼睛期盼的盯著母親,盯著籃子裡的月餅兒。這時候母親會拿出兩個月餅,其中一個囫圇著給嫲嫲(膠州土話,奶奶的意思),另一個母親用菜刀按照家裡的人口均勻的切成幾份,我家六口人,切三刀,切成六份,但父母的那一份永遠是屬於我們弟兄三個的。其餘的月餅母親就會放起來,並警告我們不許偷吃,要等到八月十五供用(膠州土話,擺供的意思)月亮的時候才能吃。因為那時候生產隊裡分月餅也是按照人口分的,一口家一個月餅,所以我家總共也只分得六個月餅。於是那八月十五晚上,就成了孩子們 的心中的盼頭,不為別的就為那月餅。


童年的美食-月餅


後來,80年代初,祖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農村開始的大包乾政策,鄉下人的日子開始逐漸好了起來,鄉下人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村裡有人開了點心作坊,每到臨近八月十五的時候,就開始忙著對外來料加工月餅,鄉下的人們隨著就開始有了從自己家裡挖著白麵粉去點心作坊,或五斤或十斤面 的加工月餅。孩子們在吃上也有了寬大政策,不要硬等到十五那一天了。但也不容許天天吃和偷吃。母親會把月餅放到一個瓷罐罐裡,並有記號,偷吃了就會被發現。我大哥是我們中最聰明、滑頭的一個。他對於我和弟弟來說他是一個壞壞的大哥。明明是他通吃了月餅,等母親發現少了後,他卻跟母親說我和弟弟偷吃的,嫁禍於我和弟弟。搞得我和弟弟經常被父母呵斥,偶爾還會被父親揭(膠州土話,打的意思)一頓鞋底,屁股疼好幾天。有時候我和弟弟也有跟大哥同流合汙的時候。記得最深的是有一年八月十五前的一天,父母都出去了,我們還念著書。放學路上,大哥卻不知去了哪裡。回家後我看見家裡門鎖著,窗戶關著,於是我和弟弟把書包放到窗臺上,我轉身要離去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秘密。我家的大土炕是緊挨窗戶 的,我家的後牆上掛了面畫著毛主席像,並且寫著東方紅太陽昇的吊鏡(膠州土話:鏡子),我透過窗戶的玻璃就從這吊鏡裡看到了藏在炕沿下的大哥正在偷吃著月餅。大哥可能也發覺了我發現了他,正蹲著身子悄悄向堂屋挪移。於是我指著吊鏡和弟弟說:“快看,大哥象一隻大耗子”。弟弟看到後馬上說:“大耗子出來吧,我們看到你了。”大哥出來後不情願的分給我和弟弟一人半塊月餅收買了我倆,於是我和弟弟就成了他守口如瓶的同謀。後來母親說她知道是大哥偷吃的月餅,因為大哥小時候在吃上從來不落後,還經常搶走我碗裡不捨得吃留著最後吃的美食。


童年的美食-月餅


隨著祖國改革開放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能吃上月餅就不是件難事了。家家戶戶都一加工就20、30斤面的,而且質量又好。月餅製做的工藝也是日新月異,花樣不斷,各種餡料不斷地變換。村裡還有很多人家自家購買了烤餅爐,什麼時候想吃就隨時加工。月餅不再是稀缺食品,而是不加限制隨時可食 的乾糧和點心。再後來因計劃生育,每家隨著人口的減少,人們又不再自己加工了,而是到市場上買了,市場上的月餅名目繁多,式樣也繁多。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繁榮,人們期盼八月十五吃月餅的心勁卻漸漸的淡去了,再好的月餅好像也沒有小時候的好吃,都吃不出小時候那個月餅的滋味,所以兒時的月餅就給這種回憶增添了幾份溫馨和甜蜜。


童年的美食-月餅


如今我們這一代人都已中年,40年春風化雨,40年跨越騰飛。伴隨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一路走來,祖國發生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國家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富裕。感慨國家發展之快,感恩人民生活之美。兒時對月餅的那種“饞”已成為記憶。


童年的美食-月餅


童年的美食-月餅


爺爺為我打月餅

侃侃 - 快樂時光

童年的美食-月餅


今天就聽著這歌聲結束我的回憶吧。“八月十五月兒圓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香又甜啊......

戊戌年仲秋前夕於沽河鳳凰居

文,做中秋節懷舊

也做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鉅變之抒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