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本書擺在你面前,分別是金庸小說和魯迅選集,你選擇哪一本?

無語勝似有語


嗯……,好吧,我承認我很難選。這兩個說實話都不是我的最愛,但奇怪的是,他們的作品我都看過。金庸的作品強在故事性,很有畫面感,這也是他的作品能夠霸佔熒屏的原因。他的作品老少咸宜,凡有華人的地方都有他的讀者。魯迅以雜文見長,用今日的話講,就是最大的公知,筆鋒犀利,憤世嫉俗,筆桿子也是他的戰爭武器。但他的作品有些太過佶屈聱牙,這也是我不太喜歡的原因。如果只能二選一,我還是選魯迅吧,因為作為文字工作者,從藝術性上講,魯迅畢竟稍高一籌。多年來,養成得對文字的潔癖一時很難改變過來。金庸作品閒暇時讀讀,倒也不錯。


錢林林138


當然是魯迅,毫無疑問,因為魯迅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沒有之一。雖然魯迅的文章市面上的文章都讀過,但是床頭依然會放本魯迅的小說,有時空下來,在睡覺之前依然會翻出來一看。也許,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喜愛和崇拜。

因為,我知道的第一個作家是魯迅,聽到老師介紹最多的也是魯迅,他的作品伴隨我從小學到出來工作。從當初,只知道多寫和多讀,到現在慢慢領會到其中的含義,中間歷經了十幾年的歷程,我很少會通讀一個作家的作品,哪怕喜歡張愛玲或者慕容雪村的作品,不過也只是讀了幾本他們經典的作品而已。但是魯迅的作品,基本是所有的都讀完,我書架上最矚目的地方,就是魯迅的《彷徨》和《吶喊》。你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喜歡魯迅,我也說不上來,就是感覺他的作品就像自己的朋友,陪我走過這段風風雨雨。

而金庸的作品,說實話,我未曾看過一本,但是我知道他的那一些作品,是因為在電視劇上知道的,因為電視的傳播太廣了。比如陳小春版的《鹿鼎記》,比如黃日華版本的《射鵰英雄傳》,又比如古天樂版本的《神鵰俠侶》等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個字涵蓋了金庸的小說,俠之大義,也許看看電視,比看他的小說來得更好。

所以,如果魯迅選集和金庸小說擺在我面前,我選誰。毫無疑問,肯定是選我最喜歡的文學家魯迅的魯迅選集!


PL2414


金庸,不作選擇。

打個比方,你最喜歡的歌,在你最不喜歡的場景下出現你會有什麼反應。

我每天都會訂製鬧鐘,因為我怕會睡覺睡過頭,所以我每天起床都是鬧鐘吵醒的。剛開始的時候我想放一首自己最喜歡的歌做為鬧鈴,時間一長,我發現,原本我最喜歡的音樂出現在我最想安靜的時刻,再喜歡的歌,聽到最後都會覺得反胃。

魯迅先生的書並不是說不好看,而是他出現在了我最不想出現的地方,我的童年少年記憶中最痛苦的記憶卻偏偏和他聯繫在了一起,而且如鬧鐘般不得不聽,不聽就意味著你的成績就要下降,所以你必須臨危靜坐,忍住一切不適聽下去,在你最逆反的時候聽到你最喜歡的事,該怎麼辦,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我知道,我會很煩燥。

魯迅的書毫無疑問都不錯,可惜出現的時間不對,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都喜歡不起來,不是因為他差,而是因為我心中的陰影。

金庸在少年記憶中永遠的瀟灑不羈,快意江湖是每個少年人心中和夢想,雖然已到中年,但心中的武俠夢卻從未停止過,金庸做為我們這一代人的精神食糧,就如同現在的孩子們每天的網絡遊戲般不可或缺,所以我毫不猶豫的選擇金庸!


藍緣斌哥


金庸只是個作者而已,頂多是個作家,而魯迅則不然,他是中國文化戰線的一個旗手,他的矛頭指向是封建主義,他是個精神醫生,在醫療中國人的愚昧,奴性,麻木不仁,的精神之病。雖然沒有金庸的長篇鉅著,但每一雜文,小說都是一把鋼刀,扎進封建,官僚以及帝國主義心窩,然而又像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用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在精心地剔除中國人思想的癌瘤。現在有些人漫罵,抵毀魯迅,這也不難為怪,社會嘛,啥人都有,想什麼想幹什麼的大有人在,我斷定,說魯迅好的人絕對比那些罵魯迅的人多,毛主席推倒了三座大山,讓中國人像人一樣的活著,也有人罵,這就是一部分中國人的素質,因為傷了這部分人的切身利益,這就是階級鬥爭。中國人的劣根性很強,現在仍在延續,比如現在國家下大力度宣傳治理環境,可就有人不管不顧,隨手亂扔垃圾,當有人批評指正時,他(她)就瞪眼罵人,我也親身遇過,非常使人生氣。唉,沒治。

我認為金庸不能和魯迅相提並論,不在一個級別上。


王樹峰765


這個問題挺有趣的。。。

本人有《魯迅全集》一套,散著也有幾本。

基本上也都看遍了,有些文章是細細讀的,但大多是圄圇吞棗,就像是在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一樣的心態。

很久沒有看《魯迅全集》了,狐朋狗友好像對其也不大感興趣,沒有人要借去讀,所以那套書就靜靜的呆在書廚裡。

花錢買書最多的就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了,無論是散著亦或是“全集”。

《金庸小說全集》精裝本陸續的買了三套,第一套被朋友借去看,便成了肉包子打狗,第二套也是同樣的命運,第三套便不肯借給他人,也就留存了下來。

下功夫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大學時期,讀的很辛苦且乏味,每讀一篇文章,就要連帶著去讀很多關於作品的背景資料,否則讀起來便會懵查查的不明所以。每讀完一篇,感覺便是完成了當天作業,長舒一口氣,身心便輕鬆了許多。。。

讀金庸先生的小說,可以用“廢寢忘食”“手不釋卷”來形容。先生精彩的文筆可以把讀者帶進那個形形色色的江湖世界裡,讓人如身臨其境參予其中的神奇功效。

如果把《魯迅全集》和《金庸小說全集》同時放在我面前來選擇,我會很猶豫,取捨不得,但最終還是會選《金庸小說全集》。

魯迅先生的書讀起來很苦很累,更累的是心境,彷彿有一座座無形的大山和無盡的波瀾層層疊疊地壓擠著心房,直讓人透不過氣來,那是一個吃人的世界。

金庸先生的小說主旨是弘揚真善美,在繁雜的江湖中追逐最純真最美好的東西,即便有惡魔,終也是會被消滅。敢愛敢恨快意江湖,那是一個成年人的童話世界。

魯迅先生的作品是一劑很苦很澀的湯藥。

金庸先生的作品是一株炫麗多彩的罌粟。

我愛魯迅,我愛金庸。

我願在吃人的世界裡觀賞那株炫麗多彩的罌粟。











漢卿一一一


我覺得題主有強迫症。即使愛書如命的人,有了閒暇,也絕不願去看金庸和魯迅,而寧願在電視前呆幾分鐘,或捧起手機看些頭條扯皮話題、偏頗文章、八卦新聞,以換換腦筋。必須選金庸和魯迅,甚至必須二選一,這也太霸道了吧?

看來要回答此問就沒得選了。當然這是題主的假設,事實是以文學的藝木性、社會性讓大家做選擇。既然沒得選,權當混字消磨時間,那我當然選金庸。


為什麼呢?文學的根本在於藝術性,是皮,其它屬性都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金庸武俠,其魅力在於通俗淺顯,實則人物典型、情節離奇、情境變幻、衝突迭起,不同的人生階段自有不同的感悟。看書的目的不在看書本身,而在看書時觸發人去聯想、思索,作品能給人愉悅更能進入化境。金庸的每部小說我都有過,每部都看了不下二十次,最喜歡的還是《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


我有《魯迅全集》、《郭沫若全集》。《魯迅全集》想當破爛處理了,但收破爛的不識貨,所以很佔地方。但它畢竟記錄了段青蔥歲月,棄之不忍。《郭沫若全集》有史學、考證、考古、校注等收入,是治學工具書,是寶貝兒。其島國十年的詩、譯作,以及《屈原》,也是經典。我覺得魯迅的作品除了《阿Q正傳》、《祥林嫂》等,絕大部分讀了讓人徒生戾氣,語言文白夾雜,尤其雜文,儘管骨子裡我也魯迅。給我總體感受,現代文學初期都有種病,即“愛喊”,似乎不喊出來就不足於渲洩,因而作品藝術性普遍不高,也可以說不知把情感寓於意象之中,做到情景交融,讓人物立起來。真正像老舍、曹禺、朱自清、戴望舒那樣的作者,都在後來。


“文以載道”。現代文學,曾經被賦予過很多時代使命,早期純文學不多。遠離了那個時代,就煺去了很多光環,自然會迴歸文學本身,很多評價現在看來就很教條、泛政治化,把文學與政治、哲學拎不清。當然它們已成了一些人的信仰和言語方式,說多了他們也會討厭你。我總認為,作品沒多少藝術性,其社會性、政治性、階級性、教育性等等都是扯淡,無怪乎姚文元、江青、張春橋、王洪文之流會作怪,那也是必然。“抓辮子,扣帽子,打掍子”,在早期“愛喊”中就見端倪。

別以為金庸作品膚淺,他每部作品都匠心獨運,而且很少雷同,寫作功底也非常人所及。也別以為魯迅作品就高大深沉有力度,其實諷刺挖苦反語才是他的強項,其形制都很小,離文學巨匠還有不少距離。事實上,毛爺爺愛看《紅樓夢》、《三國》、《水滸》、《西遊記》,並經常拿來教育幹部群眾。鄧爺爺有空愛看金庸武俠,很多科學家也如此。

文學家是靠作品存在的。“思想家”這個詞離文學越遠越好,那是政治家的代名詞。如果你還需要魯迅來深沉,那你就太淺薄了,與現今人格獨立、精神自由、觀念多元的社會主流價值就背道而馳了。如果你認為文學就是政治傳聲筒,那你就不要再談論魯迅和文學。

文學作品的首要功能是供人消遣,寫的不好吸引不了人,就是在浪費別人時間,最終也會被人拋棄!這是作品背後的現實。


嘉會天下


我叫你一聲“老豆”了!非要逼我作出選擇?幹嘛呢?我兩本都不選!這樣行嗎?

我先說魯迅的吧!

首先,魯迅的小說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其主要內容是對舊社會黑暗的揭露和人性弱點的鞭撻。

放在現在的社會來讀,只能增加負能量。

現在人們的閱讀要求以娛樂性為主流,要求傳遞快樂、積極向上等正能量。

若終日以譴責、抱怨的人生觀面對生活,在當今這個時代,是沒有市場的。

其次,由於魯迅所處時代的特定性,他不可能振臂吶喊,與軍閥論戰,他只能是“含沙射影”。

如果不是處在那個時代的人,不瞭解當時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不瞭解當時的社會環境,你根本就不知所云。你只知道他文章的表面在說何人何事,卻不知道他實際上是在影射何種現象。這就背離了魯迅先生的初衷。這樣,文章的精彩內涵你就感受不到。

這樣,你也就不大想看魯迅的小說了。

第三,魯迅先生的文字晦澀難懂,章節顯得散漫支離。他要“拐著彎”罵人。腐朽的上流社會和罪惡的統治階級想發作,因為魯迅是在”罵”他們;但他們又沒有足夠的理由“發脾氣”,因為魯迅說的不是很明顯,他批判的是社會現象和社會制度。

這樣,你又沒有多少興趣看魯迅的小說了。

當然,魯迅的貢獻絕不僅僅於文學批判,他在文學創作、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基礎科學介紹等領域都具有重大貢獻。他是新民主主義時期無產階級文學陣營的一名鬥士,一面旗幟。

魯迅先生留給我們的是不畏強暴的精神,和正直文人的氣概。至於他的小說集,在當今的社會,不主張向我們普羅大眾強力推薦,還是留給文學工作者和文史研究者們吧!

再來說說金庸的吧!

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的一位巨匠,與梁羽生被並稱為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金庸的一生共寫過15部武俠小說,將小說名稱首字連起來,剛好是一首詩:“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還有一部就是《越女劍》。

按道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可以選擇的吧?他的小說可是很受歡迎的喲!曾伴隨七、八十年代的人們度過了多少個歡樂的青春歲月。他的15部武俠小說全部被翻拍成電影或電視劇。

雖然當時的社會上颳起了一股“金庸熱”、“武俠熱”,但本人只看了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三部,就再也不想看金庸先生的小說了。

原因有三個——

首先,”藝術是生活的升級”,但最根本的是:它必須來源於生活。它不能與生活完全脫節。金庸的武俠小說過於誇張,脫離了生活實際。

功夫已不是“飛簷走壁”,而是“騰雲駕霧”,太空漫步,可以打到了月亮上。一運內功或一獅吼,可以“山崩地裂”。

這就誇張得太過分了。藝術只是對生活的提煉和昇華。但金庸描繪的是一種不可能的生活(再怎麼“昇華”,能“昇華”到那種境界嗎?)。說白了,就是給我們構建了一個“虛幻”的情景。這與《西遊記》中的人物有仙氣有法力寫法有什麼兩樣呢?

我倒喜歡看李小龍和李連杰所參演的電影和電視劇。武功超強,但讓人覺得可信。若毫無邊際的誇張值得推崇的話,我也行!

不信試試:我就寫:手指一捏,壞蛋成了“粉末”;掌一擊,惡魔被擊入“地核”。到時候,我的小說肯定比他的更“暢銷”。😃

其次,金庸的武俠小說沒有多少實際性的內容。

裡面大量的武打場面,數不清的武術攻防招式。當然,這都是金庸先生杜撰出來的。你看也看不懂,也領會不了一招一式。你若想認真理解,也只能是似懂非懂。

這一大段的敵我對壘的描述,你花費了大量時間,費勁地想去理解它。到最後,你只是知道誰贏了,誰輸了,誰受傷了,傷在何處。而其中的攻防招式你來我往,究竟是是如何打的,你沒看懂。當然,你後來也不想去了解攻防過程了。

但這恰恰是金庸武俠小說的精華所在。剝離了這些武打場面,你就會覺得索然寡味了;剝離了這些攻防細節,小說剩下的支架也就所剩無幾了。

第三,特耗時。要麼你就花費大量時間用心去“解讀”那些驚心動魄的一招一式,那就太花費時間了。要麼你就將武打場面一目十行,粗略看過,只管本場武鬥的結局。那就失去了金庸武俠小說的“精髓”。這二者你去選擇吧!

當然,對於本題的提問,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選擇。有的人會選擇魯迅小說集;有的人會選擇金庸的武俠小說;還有的人對二者都喜歡,覺得難以取捨。而我基於上面所述的觀點,所以對二者都不選擇。

一家之言,僅代表個人觀點。古人云:“鳥鳴嚶嚶,求其友聲”。不知道還有沒有與我持相同觀點的人呢?


衡陽泉湖人


我對武俠小說一點兒興趣兒也沒有。我的記憶中魯迅的作品非常深,棄惡揚善,辛辣諷刺封建社會的黑暗,彰顯偉大文人的正義感,毛澤東對他十分敬佩。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也高度評價過魯迅先生,現代的大文豪。

所以,我的思想陳舊了一些,還是再品嚐一下魯迅作品,使我心裡更有激情,細細的回味,從中得到更好的收穫。

不識小腳扭斷腰,但願夯實路好走。抬頭望天藍一片,不再霧霾擋眼前。

學魯迅的精神,抨擊醜惡,弘揚正氣。當今小丑就像小腳的娘婆,扭著腰的來糟蹋社會,但是我們要正本清原,腳踏實地把路走好!讓文化陣地的天更藍,不再被霧霾擋住眼睛!所以說我愛讀魯迅的作品。


老張86444


按我的性格來說,選魯迅的書。他在開啟一個愚民年代的覺悟。

按現實生活來說,選金庸的書。他在輸出一段精彩虛構的江湖。

所以,現在的我。魯迅的不選,因為我現在沒有信仰、沒有自醒自悟、沒有血性、沒有……只想如何努力去掙錢。當一個沒有信仰的人,魯迅的匕首捅不破我的血脈。那麼魯迅,我不喜歡,只因為我不懂魯迅,也懂不了魯迅。我最後的底線,就是儘量別去汙濁魯迅,不配去看魯迅的書。

如是,當今的我。金庸的不選,因為我現在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學習、沒有雅興、沒有……只想如何無恥地掙錢。當一個沒有時間的人,金庸的文采刺不穿我的天涯。那麼金庸,我不喜歡,只因為我就在江湖,不必等待安慰。我最後的知覺,就是儘量別去渴望江湖,天涯不是我去行走的。

歸根到底,為了生活,丟落了太多。可能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只知道錢才是生存之道。也看不盡任何人的一本書。因為我走在社會上多年,早已丟落了崇高的理想,再也回不到意氣風發的學生年代了。

或許,我好像又生活在魯迅生活的年代裡,看到了那年代的血淚,可悲的麻木不仁。反而看不清現在的自己,雖然生活在物質豐富的社會里,找不到誰是自己,自己又是誰?

又何畏魯迅之旗,笑金庸之江湖呢?






用戶李錦奇


兩個都喜歡啊。

金庸的,帶我進入澎湃激盪的武俠世界;魯迅的,帶我進入偉大的文學世界。如果非要選,還是魯迅。武俠的世界除了金庸,不乏別人。而文學的世界,魯迅無人替代!

魯迅的文學作品可不止一種形式。小說,隨筆,自傳,革命戰鬥檄文。但是魯迅的作品卻不會讓人覺得枯燥,反而會被他的書吸引,他書中的人物,他書裡的金句,勵志名言,會讓人深深記住,甚至影響一個人的人生。“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悲劇就是把美好揉碎了給你看”,太給人深思了。他的文學成就和高度,一般人都無法攀比。金庸也不行。

最後在用身份定義一下,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而金庸,只能說是小說作家。

不過這只是我個人觀點,或許金庸迷們不贊同。沒關係,世界唯有不同,才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