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周冠南#4月以來,由於政治局會議對於經濟形勢的分析相對樂觀,並且重提“去槓桿”,市場對貨幣政策是否會延續寬鬆方向存在疑慮。但此後央行在國新辦吹風會上明確表示貨幣政策取向是穩健的,操作方法是相機抉擇、預調微調,操作目標是鬆緊適度,從而打消市場對於流動性進一步收緊的預期。實際上,貨幣政策在經歷了

#對話周冠南#4月以來,由於政治局會議對於經濟形勢的分析相對樂觀,並且重提“去槓桿”,市場對貨幣政策是否會延續寬鬆方向存在疑慮。但此後央行在國新辦吹風會上明確表示貨幣政策取向是穩健的,操作方法是相機抉擇、預調微調,操作目標是鬆緊適度,從而打消市場對於流動性進一步收緊的預期。實際上,貨幣政策在經歷了去年的顯著放鬆後,進入到一輪整固期,但市場對於後續政策方向選擇的不明確,以及央行多目標的政策操作,可能導致情緒預期的波動顯著大於實際的政策操作效果。具體來看,今年年初,“全面+定向”降準使得市場對於流動性寬鬆延續的預期高漲,國常會去掉了“總閘門”表述,使得市場對於流動性寬鬆預期延續;但是此後2月金融數據公佈,票據空轉等討論使得貨幣政策重新關注低利率環境下,機構加槓桿行為的反覆,央行明確表態警惕市場主體形成“流動性幻覺”和單邊預期,並通過實際操作提高了3月的DR007月均中樞價格;儘管3月資金波動加大,但是市場對於4月降準預期增強,特別是兩會期間中央提到繼續使用“降準”和“降息”工具來降成本,使得市場對於流動性寬鬆預期增加,因此短端債券價格並未跟隨資金成本抬升;4月MLF到期央行不僅未進行降準對沖,反而在後面的貨幣政策例會重提“總閘門”使得市場對於流動性預期轉向,短端利率抬升,但是此期間央行依然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和TMLF/MLF等工具維持資金的總量均衡。從我自己觀察的角度來看,今年貨幣政策一方面要實現“降成本”的主要任務,流動性不具備大幅收緊的條件;另一方面一季度經濟數據企穩,伴隨著通脹預期的抬升、股市和一二線房價的回暖,貨幣政策亦需要觀察經濟增長、價格因素的未來變化,防止資產泡沫或機構過度加槓桿的行為重新反覆,因此貨幣政策操作空間相對有限,這種“既不希望看到市場流動性短缺,也不希望看到市場流動性氾濫”的階段預計會持續較長時間,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以往我們在跟蹤流動性的時候,主要通過超儲率看總量,通過DR007看價格。近期央行提出,看流動性最好是跟隨DR007,更加直接和高頻。3月DR007中樞價格略有抬升,4月基本維持在相應水平,但仍然處在央行何意的2.6%左右水平,亦是去年以來的較低水平。但是今年以來DR007的波動顯著放大,說明市場預期變化放大,同時央行減少了平抑市場波動的操作,來達到防止機構過度加槓桿的行為。對於未來貨幣市場的操作,為了保證市場對於中長期的流動性預期處於相對穩定的水平,央行今年依然會採取中長期數量和價格工具,即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的法準率工具、MLF/TMLF、PSL,保持流動性的整體穩定;同時減少短期數量型工具,操作上可能會減少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量和頻率,以流動性自然調節的方式來維持“合理充裕”,這種操作方式可能會使得機構增加“預防性流動性需求”,資金利率的波動或將加大。再到債券市場來看,目前貨幣政策也進入了新一輪的觀察期,觀察對象是經濟增長與物價水平的變化,我想也應該包括資產泡沫的變化。在央行得到進一步明確的結論之前,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是比較狹窄的,也就是央行自己說的“相機決策”和“預調微調”,債市也會跟隨呈現更長時間的窄幅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