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位老教授,都從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後還創造超60億產值!

原本應該是含飴弄孫的年紀,但是這些老教授們在退休後卻沒有真正的休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100多位老教授退而不休,他們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繼續著自己的研究,持續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這7位老教授,都從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後還創造超60億產值!

王輝教授退休後,還在第一線繼續從事小麥育種和推廣工作,其中選育的"西農979小麥"品種,已推廣9000多萬畝,累計增收小麥40億公斤,新增效益59.5億元,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這7位老教授,都從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後還創造超60億產值!

柯桂蘭研究員有個別緻的外號"白菜王",她退而不休,繼續致力於科學研究和成果推廣。目前,已在全國12個省(區)建立試驗、示範點72個,建立新品種中試轉化展示區280畝,示範區6000畝,新增經濟效益4500多萬元。

這7位老教授,都從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後還創造超60億產值!

王性炎教授退休後並沒有放棄工作,他將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元寶楓綜合研發工作中,實現我國特有的元寶楓籽油成功上市,為國家增添了一種新的食用植物油。他積極推廣元寶楓樹種植,引導農民邁上致富路。

這7位老教授,都從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後還創造超60億產值!

莊燦然研究員退休後仍然在生產第一線工作,他培育的陝椒2001、陝椒68、20PF23等辣椒新品種,不僅推廣到全國20多省(區),還傳播到東南亞5個國家,更使他研究所在地岐山縣成為全國著名和最大的線辣椒良種繁育基地,從而帶動了辣椒產業的發展,使農民年增收2000萬元。

這7位老教授,都從這座西北小城走出,退休後還創造超60億產值!

馬章全教授退休後,主要從事畜牧生產指導和科技諮詢工作,13年來先後舉辦科技培訓班190期,聽講人數2.1萬人次,累計接受諮詢18500人次,直接和間接服務區遍及全國25個省(區),累計創造經濟效益1.5億元以上。

張繼澍教授退休後,熱心為柿農服務,把自己的所學之長無私奉獻。作為陝西省富平縣柿子科技專家大院技術首席專家,通過縣辦技術培訓班及現場手把手教等多種形式,為富平柿餅淸潔生產和柿餅安全生產做指導。通過了與果業合作社合作研究取得的替代硫薰蒸的無公害柿餅加工工藝,提高了柿餅的質量和效益。

張康健教授退休後,仍從事杜仲產業化開發利用的研究和推廣。對杜仲籽油產品進行研發,使"杜仲籽油"獲批為我國產業的首批新資源產品。主持的"杜仲葉膠囊"與"桑葉速溶茶"相互組合產品,被中國中醫藥科技交流中心專家評審為"杜仲桑葉黃金組合"。張康健教授主持完成的"杜仲新品種選育與次生代謝物深度開發研究",榮獲2017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些老教授們情繫三農,退而不休,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為農民脫貧致富貢獻力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受到農民的普遍讚譽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頭條號

(本文部分圖文素材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