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蘇聯在建造航母之路困難重重,不僅遇上了許多先天的困難,還有許多後天的問題,真是讓他們頭疼不以,發展的過程絆絆磕磕,讓人不得不感嘆一句:不容易啊!其航母史中的基輔級航母似乎可以“殺出重圍”來形容其地位!這款航母的誕生,突破重重困難,發揮了開拓性的作用,讓人們看到人成功的曙光。

上世紀五十年代時期,蘇聯海軍全力實施因二戰中斷的大艦隊計劃,計劃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水面艦艇,結果斯大林的去世後,續任的赫魯曉夫改變了戰略,航母發展計劃遇上前所未有的劫難,後來搞定莫斯科級航母實為直升機航母,屬於點錯了科技樹,問世即落伍,如今背景下,蘇聯海軍不得不繞著彎著的謀求真正的航母,考慮高層的態度,早期只能以輕型航母的名義提出,背後要求設計單位:儘可能大一點!

幸好,形勢發生了變化,經歷古巴危機等事件之後,蘇聯高層終於意識到自己沒有遠洋海軍的麻煩之處,對發展航母總算不再反對了,於是基輔級(即1143型)順利上馬。

1968年10月16日,批准了新航空母艦的設計戰術技術課題,次年4月,草圖設計通過審議,排水量確定為29000噸級。設計單位在極短時間內拿出了修改後的技術方案,1970年4月30日,正在批准了修改後的航空母艦技術方案。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設計定型後的1143方案

1970年7月21日,1143型首艦“基輔” 號在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艦名取自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的首府基輔。1972年12月26日,正式下水,1974年10月到1975年4月,進行了繫泊試車,1975年4月至8月進行了工廠航行試驗。1975年8月至12月進行了第一階段國家驗收。1976年8月至12月,進行了第二階段的國家驗收。1977年2月,“基輔”號作為反潛巡洋艦正式移交蘇聯海軍,作為北方艦隊旗艦。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剛剛移交北方艦隊服役的基輔號

該級為當時蘇聯製造的最大水面戰鬥艦,既便比美軍同期航母小了許多,依然刷新了多項國內紀錄,其標準排水量30500噸,設計艦長273.1米,艦寬49.2米,舯部舷高13.1米,吃水深度7米,艦底至甲板建築最高處高度61.1米,設計水線長寬比降低為7.61。

這樣一款戰艦,對蘇聯造船工業為巨大的挑戰,負責它的造船廠在此之前,僅建造過2萬噸的船舶。

如果談及基輔級的設計,許多人可能會有一個評價:極具俄式風格,重火力的特點非常突出,其在艦艏的最前端前後佈置有2套РБУ-6000型12管反潛深彈發射器,各備有144枚РГБ-60型火箭深彈,1座МС-32型雙聯裝發射架,備有16枚РПК-1“旋風”型反潛導彈。2座76.2毫米АК-726型雙聯裝艦炮,每座火炮配備彈藥3400枚,2座Б-189型雙臂發射架,各自備有48枚導彈М-11“風暴-М”防空導彈。

在艦艏安裝有4具СМ-241型雙聯導彈發射架,除去發射架內填裝的8枚“玄武岩”反艦導彈外,艦上還存有8枚備彈。

全艦還有以2門一組的形式佈置8座30毫米AК-630型速射炮,單座火炮備彈32000發,2座ЗИФ-122雙臂導彈發射架,用來發射“黃蜂-М”型防空導彈。發射架備彈20枚,艦艏附近的第5層甲板舷側佈置有2具533毫米ПТА-53-1143型五聯裝魚雷發射管,備魚雷10枚發射СЭТ-65型反潛魚雷或常規的65型反艦魚雷;還有2具ПК-2型火箭干擾彈發射器,各自備彈200枚。

如此設計看似火力強大,載機巡洋艦之名不虛也,其實為:無奈之舉!那時設計人員壓根不知道應如何設計航母,曾經一度拿出9個設計方案,論起來各有千秋,最終的方案按莫斯科級的影響非常大,可以說為:不是最理想,卻是可以實現的方案。

所謂重火力的設計,與其說是俄式風格所致,不如說,設計人員的無奈了。一方面,俄式官僚主義風格的表現,一再變更要求,另一方面,缺少合格的艦載機。

蘇聯壓根不知道如何設計固定翼艦載機,最終定型的雅克38壓根達不到理想的水平,無奈之下,艦載機不行就拿導彈補。

不管怎麼說,蘇聯海軍自基輔號起,總算擁有了一艘可以稱為“航母”的戰艦了!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80年代的基輔號

基輔號成為蘇聯歷史上航母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設計上,也有許多讓人驚歎之後,尤其是重火力的特點,稱為“重型載機巡洋艦”非常合適。

自從服役之後,一直在創造了許多新的紀錄。只是作為蘇聯的第一艘正規的航空母艦,本身設計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因重火力導致對航空搭載能力重視不夠,其機庫的有效擺放面積降到2400平米左右,只供停放大約22架各型艦載機,這明顯不及西方航母。飛行甲板設計也不合理,雖與中軸線形成3.5度夾角,屬於斜角式甲板,但是全長才189米,最寬處21米。沒有安裝彈射器,也沒有攔阻索,無法供固定翼艦載機進行常規起降,僅能使用垂直起降的雅克38。這種怪異的設計被西方艦船設計界譏笑為“蝙蝠”。

基輔號從某種意義上說,屬於試驗艦的性質,在服役早期更主要進行了這種測試。直到進入80年代才算真正的服役,但是因設計不合理等原因,以及艦載機問題無法有效解決。雅克38的性能不能令人滿意,米格23艦載型也沒有成功,雅克141項目尚沒有結出果實,至於米格29,蘇33更可望不可及。故而到了80年代中期新一代的航母即將入役時,基輔號航空母艦開始受到冷落,很快停止使用,1989年12月21日根據北方艦隊司令指示轉為預備役。到了90年代初期,由於經濟原因,俄軍不得不在1993年6月30日讓基輔號正式退役,實際服役時間僅十年多一點,對於現代航母來說,相當短暫了!

該艦的歷史沒有因退役而中止,相反成了中國人十分熟悉的一艘軍艦,原本該艦退役後,閒置一段時間,將艦上的動力、通信、武器裝備及生活設施系統全部拆除後,於1997年9月公開拍賣。最初由一家美國公司中標,可惜實際沒付款,出售取消,後來中國天津天馬拆船工程公司於1999年3月14日,與俄方正式簽署購買合同。

2000年5月20日,上海救撈局“德意”號拖輪拖帶基輔號駛離摩爾曼斯克港,歷時102天,航程16850海里,於2000年8月29日順利抵達天津南疆碼頭,安家落戶到中國了!2003年9月,基輔號被改造成了主題娛樂公園,於2006年4月9日對遊客開放,2011年5月起改建為航母酒店,2012年1月1日試營運,成為中國首家航母酒店。

當1143型載機巡洋艦首艦基輔號剛剛從船臺上下水,僅僅時隔三天,1972年12月29日,該級第2號艦明斯克號就在船臺上開工,代號1143.2,艦名取自加盟共和國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1975年9月30日下水,1977年10月開始試航工作,1978年9月27日,移交軍方,暫時編入黑海艦隊。

明斯克號藉著首艦的建造與測試經驗,快速建成服役,時間僅相差14個月。雖說與首艦相比,它幾乎沒有什麼改動,自然也帶有前者的所有先天問題,名氣卻更大,尤其是在亞太名氣更大,原因很簡單,該艦服役後,很快調到了太平洋!

1979年2月24日,以明斯克號為首的艦隊從黑海塞瓦斯托波爾起航,出黑海,過地中海,繞道非洲大陸,經印度洋,馬六甲海灣,對馬海峽,最終於1979年7月,到達遠東符拉迪沃斯託克,總航程達13261海里的首次遠航。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服役後的明斯克號

該艦加入蘇聯太平洋艦隊之後,成為太平洋艦隊旗艦,以海參崴為母港,在太平洋地區相當活躍,活動海域範圍,從中國南海至印度洋。

中國海軍在當年可是把它視為主要對手,沒少研究它,每次當它路過時,我們都會派出軍艦沿路“護航”,給它拍了不少照片,可有關的報道可不算少,後來日本人還寫了一部名為《明斯克號出擊》的小說,讓他的名氣更大!

讓人想不到的是,該艦最終竟然也落戶中國,原來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整個海軍艦隊,卻沒錢維護其運作,故而明斯克號在1992年5月30日正式退役,隨後在拆除了武器裝備之後,在1995年底,明斯克號與新羅西斯克號一起以“廢鋼鐵”的名義出售給韓國。

如果考慮到當時的廢鋼鐵價格,兩艘退役航母值不幾個錢,但是卻韓國支付了1300萬美元的價格,顯然目的不單純,明斯克在1995年10月到達韓國後,韓國與美國對它們的內部結構進行了詳細分析,一度試圖修復明斯克號,充當自已的航母使用,可惜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韓國放棄了修復計劃。

韓國很快將新羅西斯克號拆毀,結果發現拆毀成本過高,拆出來的廢鋼鐵還不夠拆毀費用,於是將明斯克號以53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公司,1999年8月,被拖至廣州文衝船廠,進行大規模修整後,成為軍事主題公園,稱為: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因經營不善於2016年2月14日關閉,4月2日被拖離深圳前往江蘇南通。

基輔級在技術上尚不成熟,存在不少的問題,也難以滿足形勢發展的要求。其實在基輔級開工之前,不少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最終在1969年時,提出研發新一代航母,代號:1160工程,其設計已經完全符合西方理念,1143型航母則僅計劃建造兩艘即中止。可惜1160工程的指標要求太高,壓根無法在短期內完成,於是不得不繼續建造1143型航母,就這樣,代號1143.3的3號艦在1975年9月30日上了船臺,當天上午,明斯克號才剛剛離開船臺。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1160型航母方案

1143型的3號艦被命名為:新羅西斯克號,原本擬沿用加盟共和國首府命名的習慣命名為巴庫,但為了迎合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勃烈日列夫,將該艦以勃氏在衛國戰爭期間戰鬥過的新羅西斯克命名。

該艦實質為一款改進型,除了針對前兩艘暴露出來的問題外,還試圖提高載機量,甚至構想增加滑跑起降和彈射裝置等,可惜時間進度完不成,後來才放棄要求。

經過修改之後,新羅西斯克號的滿載排水量達到43220噸,原型則為41370噸,全長不變,寬度增到51.3米,原型為49.2米,在具體設備上,艦上雷達等電子設備儘可能更新,武器也進行調整,“黃蜂-М”艦空導彈被“匕首”代替,即北約代號:SA-N-9防空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取消了艦上的“玄武岩”反艦導彈艙,取消了原設計中的魚雷系統,讓機庫加長4.5米,並對艦載機的擺放方式進行調整,最終可以搭載36架艦載機,包括:16架雅克-38型戰機。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1143.3定型方案

由於改動量不小,其建造速度有所放慢,故而直到1982年8月14日才交付軍隊,隨後也轉往太平洋艦隊服役,成為太平洋艦隊的雙航母之一,與同級其他幾艘艦相比,該艦運氣不佳。

1982年11月,新羅西斯克號起航開卦太平洋,結果突然的暴風使其觸礁,因此返回塞瓦斯托波爾進行維修,隨後短暫到北方艦隊活動,直到1983年10月才再次轉往太平洋,1984年2月到達,總航程23258海里,期間到訪多國,還讓艦載機進行600架次飛行,其中120次採用了短距滑行起飛。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服役後的新羅西斯克號

新羅西斯克號在太平洋艦隊中屬於相當活躍的戰艦,可惜運氣為同級艦中最差的,到了1991年時,即因軍費不足,轉入預備役,原訂為暫時性的,結果伴隨蘇聯解體,俄羅斯海軍更承擔維持費,也缺少維護設施,最終不得不決定讓該艦退役,正式退役時間為1993年10月,服役時間十年都不到!

更為倒黴的是,1995年,它與明斯克號一起被韓國大宇集團以廢鋼鐵名義所買下,1996年1月18日移交給韓國,隨後新羅西斯克號被依約拆解了,結束了短暫的歷史!成為該級中唯一被拆毀的軍艦!評價其一生,生不逢時!

新羅西斯克號下水後,原本是想上馬真正的全通甲板的1153型航母,但蘇聯沒有研發過真正的大型航母,自然無經驗可言,許多技術也處於空頭狀態,導致新型航母的設計工作變得非常緩慢,當時又是蘇聯海軍大發展時期,顯然不可能讓造船廠停產,以待新設計完成,無奈之下,決定上馬基輔級的4號艦,代號1143.4,也就是最後一艘巴庫號,以加盟共和國阿塞拜疆首府巴庫命名。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1153型航母方案

經過基輔級前三艘的設計與建造,蘇聯設計人員形成了許多新的理念,故巴庫號進行大幅度的改進,在保持原型整體外形佈局的條件下,標準排水量增到33440噸,滿載排水量更達到44500噸,飛行甲板加長到195.2米長,20.7米寬,以及全長130米,寬22.5米,高6.6米的機庫,以上數據為同級最高。同時,該級保持了重火力的特點,還有一定有加強,艦艏處佈置6具СМ-241 型雙聯導彈發射架,配備 12 枚 П-500 型“玄武岩”反艦導彈,6 部SA-N-9“匕首”防空導彈垂髮系統單元,一共備彈192枚,反潛武器僅保留了2 具РБУ-12000 型“蚺蛇-1”反潛/反魚雷火箭發射裝置,原有的АК-726 型火炮也被АК-100 型艦炮代替。還有8 門 30 毫米 АК-630М 型近防炮,只是保持有所調整。

艦上的各類雷達及電子設備也進行調整與更新,號稱:超過三分之二的艦載電子設備藉著“巴庫”號得到了更新換代,為後續載機艦進行科研成果測試的一個平臺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1143.4方案定型設計

經過改進之後,巴庫號整體性能又有一個不小的提高,可惜調整過大,也帶來工期拖長的問題,原本在1978年12月26日,上一艘的新羅西斯克號下水的當天下午,巴庫即上了船臺,由於進度推遲,直到1982年3月31日才下水,到1988年2月才算交付服役。整個建造週期也創造基輔號級之最,過於緩慢,其建造工時更高達530萬小時,又一項記錄!

航母中的“四不像”: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剛服役時的巴庫號

巴庫號服役之後,先在黑海及地中海進行訓練工作,1988年12月才抵達北方服隊,其後的二年中,該艦一直相當活躍,似乎為閒不住的傢伙,可惜隨後因動力系統故障,處於待修狀態,1990年10月1日,“巴庫”號根據北方艦隊的編制改革編入該艦隊第44反潛師,10月4日更名為“戈爾什科夫”號。隨後因蘇聯解體,該艦轉入停航狀態,1994年又發生了一起火災,不得不於1995年8月1日宣告除役。2004年,該艦被轉讓給印度,經過改裝後成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超日王號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