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諸葛亮一生三個階段,感悟人生的許多悲涼

細看諸葛亮一生三個階段,感悟人生的許多悲涼

第一個階段 身居臥龍崗

諸葛亮身居臥龍崗,也就是出山輔佐劉備之前,結交了很多當地的名士,已經很有名氣,深得水鏡先生的好評。水鏡先生把他跟龐統並列,把他們二人稱為伏龍鳳雛,並斷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當然,這種斷言一方面是對兩個人能力的承認,另一方面也把他們的才能無限誇大。

而諸葛亮一方面是自身的謹慎,另方面是身邊的名士的原因,那些名士大都看破紅塵,不想參與政治集團的鬥爭,一心一意地做起了隱士。這就使得諸葛亮沒有著急出山。按著諸葛亮跟荊州劉表夫人的關係,在劉表手下謀取一份差事還是很容易的,但他並不看好劉表,所以一直在臥龍崗隱居,等待機會。

後來,落魄荊州地帶的劉備在司馬徽和徐庶的接連推薦下,帶著關羽和張飛親自去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諸葛亮在對劉備進行了考察後,被劉備的遠大抱負和誠心感動,雖然感覺劉備大事難成,但還是為了報答知遇之恩而下山了。

細看諸葛亮一生三個階段,感悟人生的許多悲涼

第二個階段 落實隆中對

劉備對諸葛亮天下三分的謀劃感覺非常好,認為諸葛亮下山讓自己看到了政治上的機會,並把諸葛亮比喻成是讓自己這條蛟龍任意遨遊的水。就算關羽和張飛兩個結拜兄弟對諸葛亮不敬,劉備也是竭力維護諸葛亮的威信,幾乎對諸葛亮做到了言聽計從。

而諸葛亮下山之後的一連串表現也都是讓劉備非常滿意的,讓劉備一反常規地改變了跟曹操對陣屢戰屢敗的局面,破天荒地在博望坡、新野將曹軍殺得大敗。劉備更是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甚至對自己的根據地新野,也改變了以往聚力死守的思維,按著諸葛亮的提議主動放棄,帶領老百姓開始了大轉移的策略。

細看諸葛亮一生三個階段,感悟人生的許多悲涼

而諸葛亮並沒有一直鼓動著劉備逃竄,而是憑著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亂中取勝,險中取勝,舌戰群儒、智激孫權、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設伏智算華容道、設計取南郡,不但通過孫劉聯合打敗了勁敵曹操,而且讓劉備獲取了從來沒有過的大片地盤。

細看諸葛亮一生三個階段,感悟人生的許多悲涼

為了進一步落實三分天下的規劃,劉備在佔領了荊州之後領兵入川,眼看勝利在望,龐統卻命喪落鳳坡,無奈之下,諸葛亮將荊州交給關羽,自己領兵入川,設計幫著劉備收服了馬超,佔領了漢中,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鎮守荊州的關羽,因為起兵攻打樊城,徹底攪亂了劉備三分天下的佈局,不但丟失了荊州,而且還在夷陵慘敗,將蜀國的精銳幾乎喪失殆盡,讓蜀國再次迴歸了弱勢的一方。

細看諸葛亮一生三個階段,感悟人生的許多悲涼

第三個階段 輔佐後主劉禪

劉備夷陵慘敗後,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穩定了蜀國的整體局勢,並以攻為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但收效並不大,還加重了蜀國的經濟負擔。

在北伐曹魏的過程中,一開始還算是順利的,收復了自己的接班人姜伯約、罵死王朗、乘雪破羌兵。但因為用人不當(另文解釋諸葛亮為什麼會使用沒經驗的馬謖)錯失了街亭,導致一出祁山失敗。

而且以後的出兵也很不順利,雖然有局部的小勝利,但都沒有影響到魏國的大局,有時候還損兵折將。計殺王雙,智取陳倉、氣死曹真、辱司馬懿,這都是諸葛亮北伐中的亮點,但隨著馬超、張苞、關興、趙雲等系列名將的凋零,漸漸出現了無將可用的局面,而他自己也因為司馬懿的反間計和李嚴捏造吳軍圖川的消息,先後錯失良機,讓北伐徹底成為泡影。

細看諸葛亮一生三個階段,感悟人生的許多悲涼

悲涼的尾聲

六出祁山是諸葛亮人生中跟曹魏的最後一站,但因為司馬懿佔北原渭橋,佔據了先天的優勢,諸葛亮連連損兵折將,身死五丈原。但他謹慎一生,臨終前卻下了一步最臭的棋,遺計斬魏延,不但讓蜀國頂樑柱冤死,而且導致了蜀國的內部權力鬥爭,加速了蜀國的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