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濤:一季度人民幣匯率再次擺脫破7“魔咒”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9日電 題:《管濤:一季度人民幣匯率再次擺脫破7“魔咒”》

作者 管濤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

一、關口前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再度消融

2018年末,市場還在激辯人民幣守7還是破7,相關討論隨著新年的到來卻逐漸銷聲匿跡。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元指數先跌後漲累計升值0.9%的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以下簡稱“人民幣匯率”)先漲後跌累計升值1.9%,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1.9%。其中,1月份,美元指數下跌0.9%,人民幣匯率升值2.4%,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收在6.7025比1,遠離了7這個重要心理關口,CFETS指數升值1.1%;2至3月份,美元指數持續反彈累計達1.8%,人民幣匯率累計貶值0.5%,CFETS指數累計升值0.8%。一季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平均值較上季升值2.5%,其中,各月環比分別升值1.4%、0.8%和0.4%。

二、境內市場外匯重新供大於求

與以上相對應的,一季度反映境內客戶市場外匯供求關係的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含期權)合計順差16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逆差127億美元。從各月看,1月份順差101億,2月份逆差47億,3月份順差113億美元。不過,外匯供求關係改善對於當季人民幣匯率走強只是邊際上的提振作用。

三、基礎國際收支由上年同期逆差轉為順差

在國際收支方面,按美元計價,第一季度海關口徑的出口和進口分別同比上升1.4%和下降4.8%;由於出口升而進口降,進出口順差763億美元,同比增長70.1%。同期,國際收支口徑的服務貿易收入增長4.3%,支出下降7.0%,服務貿易逆差638億美元,下降15.4%;商務部口徑的非金融部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58億美元,同比增長3.7%,對外直接投資252億美元,下降0.1%,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順差106億美元,增加17.5%。當季,基礎國際收支(即國際收支口徑貨物和服務貿易差額與直接投資順差合計)順差401億美元,上年同期逆差141億美元。

四、境外繼續增持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

此外,今年第一季度,股票通項下北上資金淨流入1119億元,環比增加1.67倍,其中3月份淨流出159億元,顯示在A股估值快速修復的過程中,外資北上趨於謹慎;境外機構分別增持人民幣國債資產165億元,同業存單125億元。此三項合計,今年第一季度,北上淨流入資金1410億元,環比增長2.53倍,其中,股票通項下淨流入資金佔比79.4%;去年全年,北上淨流入資金7128億元,其中,股票通項下淨流入資金僅佔28.3%。

陸股通、債券通和RQFII項下北上人民幣資金通常在香港市場兌換成人民幣以後再調入境內。受此影響,當季銀行代客涉外人民幣收付淨流入208億美元,上年同期為淨流出51億美元。這部分資本流入在境外結匯,減少了境內外匯流入,令銀行代客涉外收付由總順差542億美元降至外匯收付順差334億美元。

同時,一季度,境內外匯市場成交量累計為7.68萬億美元,同比上升25.4%。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外匯交易量為9734億美元,同比下降3.2%;銀行間外匯市場成交量為6.70萬億美元,同比上升30.9%。同期,銀行間市場交易量與客戶市場交易量之比為688.8%,同比上升了179.4個百分點。

綜合以上背景,我認為,一季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平均值較上季度上升,境內市場外匯重新供大於求,銀行間市場交投趨於活躍,增強市場流動性,同時有助於市場功能發揮。(中新經緯APP)

管濤:一季度人民幣匯率再次擺脫破7“魔咒”

管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