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是年輕時的黃忠?竟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

其實這位曲阿小將並非演義中虛構的人物,在《三國志》中也有明確記載:“太史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只可惜無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未說出這位小將姓名,因當時太史慈與孫策交戰於曲阿,故後人稱此小將為“曲阿小將”。曲阿小將曾風靡一時,引發了人們無限的遐想,甚至曾一度被認為是三國第一猛將,那麼這位曲阿小將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年輕黃忠”一說究竟可信嗎?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是年輕時的黃忠?竟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

曲阿小將得以聞名當歸功於《三國演義》的精彩敘說,該小將出場於《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鬥小霸王”。當時孫策欲圖劉繇的領地,引數十騎探察劉繇營寨,劉繇手下大將太史慈不忿,不顧劉繇勸阻,出營欲生擒孫策,出營時大呼:“有膽氣者跟我來!”,這時劉繇帳中諸將皆沉默不動,唯有一小將大聲應道:“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於是拍馬追去,他的這一舉動引得帳中諸將大笑。不過這名小將挺身而出的做法以及其豪言壯語確實深深吸引了不少讀者,可謂英雄愛英雄,好漢惜好漢,乃真將士也。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是年輕時的黃忠?竟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

曲阿小將勇氣可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後面發生的事情,才是大家真正的深思之處。當時孫策有十數騎相隨,且更有程普、黃蓋這些東吳名將在其中,而太史慈僅有這一小將相隨,但太史慈與孫策相鬥近百回合,然而孫策的隨從竟無一人前往相助,後來程普等人更是和孫策失去了聯繫,故使得讀者浮想聯翩。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是年輕時的黃忠?竟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

有人說:程普等人之所以沒能前往支援孫策,是因為受到了曲阿小將的阻攔。曲阿小將以一己之力阻擋程普等十數人,即使是虎牢關前的呂布尚無此勇,故有曲阿小將乃三國第一猛將之言。也有人說,程普等人之所以和孫策失去了聯繫,是因為孫策追趕太史慈太急,程普等人沒追上,因此迷路了。當然還有一種“陰謀論”的說法,那便有人蓄意謀反,要致孫策於死地,從而故意延緩的追擊速度導致和孫策分散。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是年輕時的黃忠?竟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

不過大多數人認為這第一種假設是最為可信的,由此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三國中還有一位被埋沒的名將——“曲阿小將”,故大家對曲阿小將的真實身份又是議論紛紛,其中說法最為普遍的一種便是“年輕時的黃忠”,畢竟在演義中,年過六旬的黃忠尚可與關羽大戰,正所謂“拳怕少壯”,黃忠若在壯年的時候,恐怕呂布還真不是他的對手。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是年輕時的黃忠?竟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

對於此人是不是真的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這個問題,小編認為可信度並不高,原因有兩點:第一,古代戰爭中確實存在“單挑”,就跟“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一樣,這也是古代戰爭中的一種禮法,只不過後來逐漸被破壞罷了,其實在宋代以前還是有跡可循的。而三國時代像武將單挑的事例確實還不少,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演義》中經常出現武將單打獨鬥的一個重要原因。歷史上孫策確與太史慈單挑,在演義中自然更不會有“不符合道義”的事情出現,所以小編更傾向於當時程普等人與曲阿小將都是在一旁觀戰。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是年輕時的黃忠?竟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

第二,程普等人若真的群戰曲阿小將,豈不是太有失顏面了?有身份的名將,以多欺少,戰一無名小將,豈不讓世人恥笑?其實在原著中寫到,當時太史慈顧忌孫策人多,便邊戰邊退,希望將孫策引到偏僻之處後將其擒之,故當時孫策急追太史慈,與程普等人失去了短暫的聯繫,後來太史慈與孫策雙雙落馬後纏打在一起,而這時雙方的援軍都趕到了,所以程普等人應是在後追趕,只不過沒想過上前相助孫策,而追趕得慢了些罷了。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是年輕時的黃忠?竟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

要說曲阿小將是年輕時候的黃忠,就更不可信了。首先黃忠與劉繇沒什麼關係,黃忠屬於荊州劉表的部將,與揚州刺史劉繇沒什麼瓜葛。其二,在正史上,黃忠死於220年,推測其年齡應在65歲左右,演義中更是直接說他年過七旬,而太史慈與孫策的那場大戰發生於公元195年,若按演義推算,那時的黃忠已經年近5旬,顯然不可能是演義中所說的“小將”!言盡於此,不知大家對曲阿小將又是怎樣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