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八十萬禁軍,真實存在嗎?如果存在,為何打不過金人?

馬鵬堃


真實的歷史中,整個北宋從立國初期至亡國末期,禁軍數量始終都保持在數十萬之巨。仔細翻閱《宋史》我們可以得出以下數據。

1.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全國總兵力達到37.8萬,其中禁軍19.3萬。2.宋太宗趙炅時期,全國總兵力達到66.6萬,其中禁軍35.8萬。3.宋真宗趙恆時期,全國總兵力達到91.2萬,其中禁軍43.2萬。4.宋仁宗趙禎時期,全國總兵力達到125.9萬,其中禁軍82.6萬。5.宋英宗趙曙時期,全國總兵力達到126.2萬,其中禁軍66.3萬。6.宋神宗趙頊時期,禁軍達到61.2萬。7.宋哲宗趙煦、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時期,整個國家狼煙四起、征戰連年,禁軍數量只增未減。

由此可見,《水滸傳》中八十萬禁軍的說法,源於宋仁宗時期禁軍實有數量,與《三國演義》中曹操虛張聲勢的八十萬大軍完全不同。


北宋打不過金人的原因有很多,在此例舉三條主要原因。

第一,國家政策。宋太祖通過陳橋事變“黃袍加身”而稱帝,繼位者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發生,始終將重文輕武、以文御武定為國策。無論平時還是戰時,都在頻繁的變更主帥、調動軍隊,使得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加之軍中將領受到文官的層層掣肘,戰鬥力每況愈下。抗金英雄岳飛被賜死,就是這種國策的極端體現。

第二,士兵質量。北宋時期統治階級為了防止士兵逃離,竟然給普通的士兵臉上刺字,這無疑是對士兵的極度侮辱,使得軍隊毫無鬥志。北宋中後期,朝廷大肆的招納流民和盜匪為軍卒,使得軍隊質量每況愈下。這樣的士兵要麼是迫不得已,要麼就是混口飯吃,何來戰鬥力?

第三,軍事策略。北宋立國之初,建立禁軍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五代十國時期那種軍閥混戰的隱患,使得統治階級的軍事策略始終侷限於消滅異己、鎮壓叛亂、剿殺流民之中,從來沒有正視過國家的外部危機。不但沒有將精銳的禁軍用來戍邊衛國,反而將精銳部隊圈養在繁華之地腐化墮落;不但沒有主動進攻佔據戰略主動,每每遇戰而和、歲歲納貢稱臣;甚至於做出扶金滅遼這種愚蠢的戰略決策,把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寄託了兩虎相爭之上,殊不知弱國無外交、槍桿子裡出政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的簡單道理!一世繁華毀於旦夕,令人惋惜。

我是阿雲,善於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留言必回,感謝支持。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雲天明的視角


《水滸傳》雖然是小說,但並沒有記錯北宋的禁軍人數。

《宋史兵志》記載:“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曰廂軍。”就是說禁軍是北宋王朝的中央軍,廂軍是戰鬥力稍弱的地方軍。

北宋初期,宋太祖曾親自挑選了一批長得又高又壯的禁軍模範,用來作為選禁軍的標準兵。

這些標準兵被送往全國各地作為選禁軍的標準樣本。在這樣的嚴格要求下,宋太祖招募了十萬禁軍,此後隨著連年擴招,等到宋太祖去世時,禁軍人數已達二十萬人之眾。

後來,人們覺得選樣本兵太麻煩了,於是改用一個木棍。選禁軍的時候用木棍對比身高,高大的做禁軍,瘦弱的做廂軍。

宋太宗登基後,北宋常年和遼國作戰,禁軍人數也隨之不斷增長,到太宗去世時,禁軍人數已接近五十萬。

北宋不愧是個土豪的朝代,竟然能一口氣供養五十萬禁軍。

然而此時禁軍並沒有停止他不斷增長的腳步,宋仁宗繼位後,禁軍人數在宋仁宗慶曆年間達到頂點,當時北宋共有軍隊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其中,禁兵馬、步軍為八十二萬六千人,這就是北宋號稱“八十萬禁軍”的由來。

二,禁軍蹤跡

北宋末年,金人兵分兩路,南下攻宋,其中東路軍主帥斡離不帶領的人馬只有6萬人,誰知竟一路上勢如破竹,毫不費力地打到了開封城下。

那麼,既然北宋有八十萬禁軍,為何讓金兵區區數萬人打到了家門口呢?這是因為,當年鼎盛時期的八十萬禁軍,在北宋末年早已不復昔日輝煌了。

王安石變法後,為了節省軍費開支,對禁軍人數進行了裁剪。這樣一來,宋徽宗時期的禁軍記錄在冊的人數其實只有六十萬了。

然而這六十萬的人數也是不靠譜的。北宋軍隊裡流行“吃空晌”,虛報人數,以便多領工資。

據史料記載,宋徽宗時期定州知州曾給徽宗上奏說:“定州路額兵常及十萬,近春秋大教,盡數不及六七千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定州紙面上的兵馬有十萬,但實際檢查發現還不到六七千人。

高達95%的空餉率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由此看來,北宋這六十萬禁軍人數的水分恐怕也大得驚人啊。

禁軍人數少得可憐也就罷了,偏偏宋徽宗時期的禁軍還遇到一個不靠譜的長官,那就是《水滸傳》中著名的高俅了。

高俅玩蹴鞠是一把好手,帶禁軍可差得不行。

《靖康要錄》中記載:“(高俅)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其所佔募,多是技藝工匠……凡私家修造,磚瓦、泥土之類盡出軍營”。這句話的意思是高俅這傢伙拿禁軍當工匠給自己打雜蓋房子,壓根沒怎麼訓練過禁軍。

可憐這些禁軍的大把寶貴時間,就這麼消耗在修房子砌磚瓦這些與訓練無關的事情上了。在高俅統領禁軍的這段時間裡,北宋禁軍的戰鬥實力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再不復昔日榮光了。

三,禁軍組成

北宋後期,禁軍戰鬥力薄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北宋朝廷長期以來的重文輕武。

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與其征戰沙場收復燕雲十六州,還不如讀書考取個進士呢,可見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習武之人哪怕立下了收復燕雲十六州都比不上讀書人啊。

禁軍的社會地位低下導致了徵兵困難,於是宋朝徵兵只能面向一些市井無賴、災年饑民,或者是將罪犯刺配為軍,從而滿足徵兵人數了。

可這樣的人員構成,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又如何是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金兵對手呢。

公元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一舉蕩平開封,俘虜徽欽兩帝,天下震驚,史稱“靖康之恥”。曾經不可一世的北宋禁軍,就在這一場並不光彩的戰役裡,緩緩的走下神壇,消失在歷史煙雲中了。





在此相豫


禁軍是幹啥的,就是儀仗隊,擺門面用的,敢上戰場嗎


用戶3140145788512


八十萬並非實數,向赤壁之戰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世紀應該是20萬左右。所以此言是虛的,不可當真。再者宋朝重文官而輕武將,將士們再怎麼拼也不敵朝廷文官的讒言,嶽武穆就是個例子。


致良人


宋朝重文抑武。文官主政和為貴從不輕言戰事,忍讓佔主導,致外族以為宋軟弱可欺,另外主要是文官誤事。


李劍雄13191183334


禁軍並不是作戰部隊,只是用於保護皇上在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