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惠帝是個白痴,為什麼晉武帝要選他當皇帝?

鑽故紙的書蟲


中國歷史上皇帝很多,有明君有昏君,智商不高的皇帝卻極為罕見,因為在皇權社會,皇帝一人的能力關係到社稷存亡,這是每一個皇帝在挑選繼承人的時候,都不得不認真考慮的。

所謂立長立賢,但在西晉時,卻還真的有一個白痴被立為皇帝,最後也不出意料地葬送了西晉王朝。

這個白痴皇帝就是著名的晉惠帝,他有一個震鑠古今的名言就是,“何不食肉糜?”當時天下大亂,戰火連綿,許多窮苦百姓飢餓而死。

然而,晉惠帝聽了老百姓吃不上飯的彙報後,很奇怪地反問:“沒有飯吃,怎麼不吃肉粥呢?”

眾臣聽了哭笑不得。

那麼,晉惠帝這個白痴是如何被挑選為繼承人的呢?

他爹晉武帝難道也是個白痴嗎?

細說起來,有四個原因:

1、立嫡立長

我們知道,曹操開始就鑑於袁紹家族內亂的教訓,堅持立長子為繼承人。

晉武帝司馬炎,是晉朝開國皇帝,本著立長子的原則,司馬衷是當仁不讓的太子。然而司馬衷實在是個奇葩,或者是司馬懿、司馬師等人把家族的智商已經透支光了的緣故,司馬衷的智力發展水平簡直讓司馬炎無比抓狂。

無論請來什麼高明的師傅,教的東西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偏偏司馬炎的楊皇后寵愛笨兒子,天天吹枕邊風,軟磨硬泡要求立嫡以長。司馬炎經不住天天被煩,於是就立了司馬衷為太子。

2、認為太子不算呆

不過,司馬衷是個白痴,人所共知。某一天,尚書令衛瓘假裝醉酒,走到晉武帝坐的椅子跟前嘀嘀咕咕:這個座位太可惜了。

晉武帝心知肚明衛瓘啥意思,他自己也不是沒有嘀咕。過了幾天,晉武帝就找了一個自認為聰明的辦法,他先召集太子手下幾個官員出去吃飯。

接著,就突然給太子送去幾封公文,讓他趕緊擬回覆意見。太子的老婆賈妃一看,就趕緊讓太子老師捉刀,老師什麼水平,很快就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寫好文章。

就在要交給晉武帝的時候,太子身旁的東宮給使張泓看了試卷,連忙阻攔,說,皇上本來就知道太子水平不高,這個文章寫得卻是滿分,一看就知道請人代寫。

賈妃一聽,確實有道理,就趕緊讓張泓重新抄了一份看似粗淺,但也文理通暢的文章。

果然,交到武帝那裡之後,看了文章感覺雖然不高明,但是起碼有問有答,於是“覽而大悅”,就不再把衛瓘的提醒放在心上。

3、立同姓王輔佐太子

不過,立皇帝非同一般,晉武帝也不是沒考慮到太子水平太差,他就做了一個自認為聰明的辦法:分封同姓王。

於是,他就把25個兒子和其他宗室都分封為諸侯,這些諸侯不僅有地盤,還有兵權。

其中最有實力的十個,分別是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囧,長沙王乂,梁王彤,淮南王允,成都王穎,東海王越等,此外,還封自己的叔叔汝南王亮為太尉,管理中央。

可惜,這些被寄以厚望的宗王都是些狼心狗肺的野心家,司馬炎死後沒多久,他們就掀起了八王之亂的滔天巨浪,最終把司馬家族打入地獄,悲哀的是北方中華文明也一同陪葬。

4、太子有個聰明兒子

據說司馬炎立司馬衷這個白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子生了一個聰明兒子。

說起來,司馬炎曾經和一個謝姓宮女想處,覺得這個女的既聰明,又漂亮,用完之後就把她轉贈給司馬衷。

老子用過的女人,兒子心甘情願接受,大概也只有白痴能做到。

一年之後,謝宮女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司馬遹。

據說,司馬遹長得很像爺爺司馬懿(鷹視狼顧?),而且非常聰明(我懷疑是不是司馬炎自己的種?)

司馬遹5歲的時候,去司馬炎那裡玩耍,正好宮中失火,武帝準備登上高樓看看什麼回事,結果司馬遹緊緊拉著爺爺的衣服不鬆手。

司馬炎問為什麼,回答道,“現在夜色已晚,您登高瞭望,目標明顯,萬一是壞人故意縱火,就很危險了。”

據說司馬炎沒想到5歲小孩能有這麼高的見識,武帝本人異常驚訝。(就我看來,5歲小孩能有這樣的見識,可能性極度低,很可能是後人為了貶低賈南風所編出來的)

因為後來的事實證明,司馬遹並沒有傳說中的能耐,年歲漸長後,性情殘暴且奢靡無度,還熱衷一些奇怪的巫術。

最後,司馬遹也沒能活著繼承皇位,而是先被賈后所廢,接著又被害死。

反倒是白痴皇帝司馬衷本人,在西晉末年的腥風血雨中,硬生生的坐了17年皇位,最終還逃過亡國之禍。

實在讓人感慨。


小奔說史


“百姓們沒飯吃,那為什麼不吃肉呢?”說出這句話的司馬衷可以說智力相當感人,在歷代皇帝中可謂獨此一家別無分號,連晉朝的史書都認為其“甚愚”。可以說,西晉最終成為短命王朝,與晉武帝司馬炎冊立司馬衷為繼承人實在有莫大的關聯。

晉武帝司馬炎也算得上是一代雄主,也知道司馬衷有問題,那為什麼還是冊立了他呢:

  • 第一,嫡長子繼承製是千百年的傳統,廢長立幼是大忌;
  • 第二,外戚世家的干涉;
  • 第三,司馬炎對於皇孫司馬遹的寵愛。


嫡長子繼承製的宗法

按照傳統的宗法原則,繼承人從來都只看嫡庶與長幼,而不看能力。司馬衷是司馬炎正宮楊皇后的嫡次子,由於嫡長子司馬軌早夭,司馬衷就成為了實際上的嫡長子。

雖然古代帝王中,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其實並不多,然而皇位繼承真正拋棄嫡長子繼承製還是清朝。晉朝時代,對於宗法制度仍舊非常看重,司馬衷繼承皇位是合乎法統名正言順的。

更何況,在皇家廢長立幼從來都是個巨大的忌諱,縱然嫡長子繼承製有諸多弊端,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確相對穩定。所以即便司馬炎明知道司馬衷有問題,也不能輕易易立東宮。


世家門閥的外戚影響

魏晉時期,世家門閥始終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司馬衷之母楊皇后深受寵愛,雖然她出身弘農楊氏比較沒落的一支,但儀仗司馬炎的恩寵影響力仍舊不可小覷。

司馬炎因為發現司馬衷智力有問題曾想改立太子,就告訴了楊皇后。雖然楊皇后還有個聰慧的兒子司馬柬,但對於母親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仍舊反對司馬炎易儲。

另一方面,當時楊皇后已經為司馬衷選了賈充之女賈南風為太子妃,賈氏一族影響力不小,自然不肯將家族裡到手的未來皇后寶座拱手讓人。所以賈氏一族為了保住司馬衷的太子之位也是費盡心思,可謂是絞盡腦汁了。


自欺欺人是晉武帝最後的倔強

雖然司馬衷很愚鈍,但卻有個聰慧且深受司馬炎寵愛的兒子——司馬遹。隔代親這種事自古都有,晉武帝認為這個皇孫天賦異稟,將來一定能興盛司馬家,所以想來想去還是沒有動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為了向外界證明司馬衷沒問題,司馬炎還公開測試了司馬衷的智商。不過晉武帝的做法不像是在測司馬衷的智商,而是在侮辱滿朝文武的智商——晉武帝在大殿上出題,讓人送去東宮給太子作答,無人監考也沒有公開審閱,直接宣佈太子正常。

大臣們也是無語,不過也沒多說什麼。好吧,你是皇帝你說了算。為保險起見,司馬炎還留下了眾多輔政大臣給司馬衷,希望他能做個守成之君。

然而司馬炎這種鋌而走險的做法還是翻了船,澹奕認為,正因司馬衷無能而賈后亂政,引發西晉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不但晉朝的江山被斷送,甚至整個華夏都險陷絕境。不得不說,冊立司馬衷,算得上是晉武帝司馬炎人生中最大的錯誤。


澹奕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研討性,我們知道三國時期魏國末年司馬家族總覽魏國大權,司馬炎更是廢掉魏王建立西晉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晉武帝。西晉在之後幾年終於統一中國,結束了混亂的三國時期。

但好景不長,西晉在短時間內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這也跟晉惠帝有著極大的聯繫,我們知道晉惠帝智商的確低於常人,但為什麼晉武帝還要選他當皇帝呢?

晉武帝到底有多傻

西晉年間國家出現了一次大饑荒,百姓們如何生存下去成為了一個大難題,人們紛紛吃草根、樹皮,更有甚者為了填飽肚子吃起了觀音土。大臣將這件事情上奏之後,晉惠帝竟然不敢相信地問:“百姓沒有糧食可以吃,為什麼不喝肉粥呢?”。這個笑料也成為了千古奇談,就連許多後人都評價他“惠帝地愚蠢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其實吧,晉惠帝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得白痴,他的智商只是比正常人低一些,晉惠帝上臺後將大權交給了自己的老婆賈南風,相傳賈南風長相非常醜陋,而且殘忍無比,真是不知道晉惠帝是怎樣看上她的。賈南風的禍國殃民也將西晉帶入了深淵。

司馬炎也知道他有點傻,為何還傳位於他呢?

司馬炎一生閱女無數,他在滅掉東吳之後將孫皓後宮之中的妃嬪全部召到了他的宮中。他一生有二十多個兒子。晉惠帝是他的第二個兒子,同時也是由楊皇后所生。其實一開始晉惠帝並不是皇太子,只因他的大哥英年早逝,這個皇太子的帽子才扣到了他的身上。

其實司馬炎一開始並不想傳為給他,司馬炎對這個兒子的智商多次表現出憂愁,但因為楊皇后的

多次阻撓和嫡子繼承皇位制度的關係,他最終還是決定將他立為皇太子。楊皇后曾說:“新皇子必須由嫡子繼承,這是傳統。”因為司馬炎非常寵愛她,而且他也覺得可能這個次子只是發育的較晚,可能以後就會好了。但是晉惠帝因為自己的無知成功地將自己的國家給玩沒了。

晉惠帝是一個不幸但又有點幸運的皇帝,為什麼說他幸運呢?只能說他投胎投的太好了,這要是投胎到了普通家庭估計連生活溫飽都不能解決,誰知道他恰好在皇族出生,甚至當上了皇帝。

為什麼說他不幸呢,晉惠帝有著非常悲慘的結局。八王之亂爆發之後,晉惠帝被趙王司馬倫囚禁了起來,雖然在司馬倫被殺之後,他重新復位,但他還是被東海王司馬越給堵死了。


湯姆貓談歷史


晉惠帝司馬衷是晉武帝次子,母親是皇后楊豔。司馬衷(公元259年一公元307年)活了48歲,當了十八年皇帝。司馬衷在位期間沒有解決好朝政大事,成為幾個如狼似虎諸王爺的傀儡,八王之亂的元兇之一,最後被司馬越賜死。司馬衷軟弱無能導至晉朝滅亡,史稱其為白痴皇帝。

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次子,長子早夭,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製度,公元267年,九歲的司馬衷名正言順的被立為太子。司馬衷是一個資質平庸的人,但稱他了白痴有些刻薄了。流行的一個故事是,有一天司馬衷路過一個池塘,見青蛙叫,問左右,“蛙叫,為官乎?為私乎?”左右的人告訴他,青蛙在官家,是為官家叫,在私家是為私家叫。

從小生活在深宮裡的少年,脫離生活,有好奇心並不奇怪。另一個故事是,司馬衷做了皇帝之後,有一年河南弄災荒,餓死無數百幸,司馬衷說:“何不食肉縻?”弄得群臣啼笑皆非。久居深宮裡的皇帝不識民間疾苦,歷朝萬代有知,這和人的智商不是一回事,清朝皇帝無昏君,還因吃不起幾個雞蛋苦惱,因為長期脫離百姓生活造成的,一個有同情心的皇帝怎麼會是傻子呢?

晉武帝選司馬衷做皇帝也是經過一番考量的,他的群臣都沒看好司馬衷,有一次喝酒的時侯,衛瓘藉著灑勁拍著司馬炎的龍椅說:“可惜了。”司馬炎聽出弦外之音,他不希望司馬家族經過幾代人努力取得的天下葬送在兒孑手裡,決定測一下他治國理政的能力。他出了些題,限司馬衷三天之內交卷。

司馬衷當然答不上來,不過他有一個聰明絕頂的老婆賈南風,賈南風找來一邦老學究輕鬆完成作業,司馬炎一看還可以,遂取消撤換太子的想法。司炎立司馬衷為太子還因為有一個聰明的孫子司馬遹。賈南風不能生育,司馬遹是才人謝玖生的。有一次宮裡走水(失火),司馬炎站在樓上觀望。五歲的孫子司馬遹說,深更半夜情況不明,站在高處,容易被燈光照到,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司炎聽後大喜,認為能夠振興司馬家族事業的一定是這個孫子。司馬炎看在孫子份上決定立司馬衷為接班人,司馬炎病重時,對後事做了重要安排,老丈人太傅楊駿作輔政大臣,確保萬無一失,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兒媳婦賈南風會毀掉晉朝江山。賈南風有強烈的政治野心,設毒計除掉輔政的楊駿,殺死司馬遹,把司馬諸王玩弄於股掌之中,釀成八王之亂,晉朝國力衰竭,五胡貴族趁機起兵,公元316年,西晉滅亡,距司馬炎去逝反幾十年矣!





關東俠客


這事可以說是個典型的"母愛者子抱"。


本來這是司馬遷評價劉邦寵愛的戚夫人時的評論,意思不外就是當母親的被父親寵愛,生下的子女就會被父親抱到膝蓋上撫愛,就更有機會得到父親的位置,財產之類。劉邦確實寵愛戚夫人,也非常喜歡劉如意。這才有了後來的妻妾不和,太子位動搖一事。

話回到正題。司馬家族欺負孤兒寡母,奪了曹魏政權,翻山越嶺滅蜀漢划船渡江平江東。由此一統中國。司馬炎稱帝后,納了楊駿之女為皇后,生了兒子司馬衷。並重用替自己家拋頭露面逼宮謀逆的賈充和衛瓘。

本來,司馬炎也知道兒子不是當皇帝的料。朝堂上所有的大臣也跟皇帝的認識高度統一。但是,司馬炎寵愛楊皇后,什麼都由著她。楊皇后一衝氣,司馬炎就坐上羊車到處逛。逛過之後,又找楊皇后去了。


楊皇后見皇帝不理,就抱著兒子哭,這跟《紅樓夢》裡的王夫人抱著賈寶玉兒呀,肉呀地哭一個樣,這本不足為奇的,奇的是老太太聽到後,一塊兒哭,然後"攜婦將雛"要出宮……這司馬炎貴為皇帝,也倒底是人,人就得有點孝心良心。司馬炎雄才大略,給楊皇后幾經折騰,也就具備了西楚霸王項羽的"婦人之仁"。答應了楊皇后要求,立蠢笨如牛的兒子司馬衷為太子。群臣立即匿名上書,望陛下為江山社稷之故,慎重云云。但司馬炎聖意不違,置之不理。為保證兒子呆傻無能,平安了此一生,他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來拱衛,以為這樣就長治久安了。

司馬炎一錯再錯,在選太子妃這件事上,明知道衛瓘女兒比賈充女兒各方面更適合做太子妃,但他拗不過楊皇后要賈充女兒賈南風。楊皇后貪圖賈家送的賄賂,執意如此。司馬炎再次讓步。把又狠又醜又忌妒的賈南風接入宮中,立為太子妃。

這一女人進宮之後,只用了一個晚上就讓太子服服貼貼。她制服老公之後,從此把司馬衷甩在一邊。憑著感覺先與楊皇后一家爭權而殺了婆婆一姓人,又與司馬諸王勾結傾軋,一手開啟了八王之亂的按鈕,中國由此陷入動亂。

這些禍患,無疑就是始作俑的司馬炎播下的種子。而司馬衷也是一生顛沛流離,在動亂中被利用他的人扔來扔去,最後悲涼死去。


劉一千五


司馬衷作為西晉的第二位皇帝,後人評價他是個白痴,為什麼司馬炎讓他當皇帝,司馬炎的兒子那麼多,為什麼要讓一個說出“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當皇帝呢,我認為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司馬衷應該不是完全的白痴,如果是的話司馬炎不可能看不出來,只是腦子比正常人笨一點,腦子沒有那麼靈活,所以才會說出來傻話。而且司馬炎也稍微看出來一點,在《晉書》中記載;司馬炎肯定會對繼承人有很高的要求的,司馬炎對於司馬衷的能力有所懷疑,也曾經多次對司馬衷進行考驗,只不過司馬衷在賈南風和謀臣的幫助下通過了考驗,所以司馬炎就不懷疑了。

還有就是司馬衷是司馬炎的第二個兒子,但是司馬衷的哥哥早夭,司馬衷其實和長子是一樣的,而且司馬衷的母親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皇后,司馬衷可以說是嫡長子,所以他有先天的優勢,古代嫡長子繼承製還是很認同的。而且司馬衷可以當太子他的岳父也出了很大的力氣。

而且八王之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賈南風,司馬衷自己的結局也不是很好。不少研究認為,司馬衷只是無法應對當時的政治局面,和現在我們說的白痴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師哥講史


晉武帝司馬炎將皇位傳給傻兒子晉惠帝司馬衷主要是晉武帝的同情心在作祟。

晉武帝司馬炎可以算得上是英明神武了,因為他縱橫沙場,滅掉了東吳,實現全國統一。為晉王可謂是盡心盡力,耗費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實現了“太康之治”。



可是,果敢英明的晉武帝卻做了一件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那就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下來的天下交給了一個傻兒子來繼承,使得西晉王朝動盪不安,成為了像秦朝一樣短命的王朝。


那晉武帝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第一,大兒子的夭折。

在古代,帝王都默認皇位應由嫡長子來繼承,這是祖制、祖訓,不能變,而且歷代想要立賢不立長的,都會使國家動盪不安,嚴重還會亡國。

而很不巧,晉武帝的長子早年夭折,那麼傻兒子晉惠帝就成了能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的人。再說了,晉武帝曾經和晉惠帝的母親承諾過要將皇位傳給司馬衷,那可是君無戲言啊。

第二,司馬衷的母后一直纏著晉武帝。

其實晉武帝在司馬衷小時候就發現他這個兒子有些不對勁,有些傻。不過晉武帝還是抱有希望,覺得長大以後會好。但是,最後晉武帝還是失望了。便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質疑。有想過要換繼承人,不能讓祖宗的江上落在這樣一位傻兒子手裡。

但是,司馬衷的母后不同意,說自古立太子都是立長不立賢的,不能因為兒子笨一點就更改規矩,破壞了祖宗制度。所以在司馬衷九歲時便被立為太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晉武帝司馬炎對司馬衷有同情心。

那這個同情心從何而來呢?就算有同情心,應該也是對每個皇子都有才對啊,畢竟都是自己的兒子。

晉武帝單單對司馬衷有同情心,還要從他爹司馬昭那裡說起。晉武帝司馬炎作為司馬昭的長子,卻一直不怎麼受父親司馬昭的重視,甚至有幾次險些丟掉自己儲君的位置。正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才回下意識的同情自己的這個傻兒子,進而保護司馬衷。



晉武帝司馬炎作為皇帝,應該是沒有人可以影響自己作決定的,除非是自己。所以,什麼立長不立賢,什麼皇后的干擾都不過是外邊因素,影響不會太大,最主要的還是自己對這個傻兒子的同情。


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說


晉惠帝並不是完全的白痴,只是一個智商低於普通人平均智商的弱智皇帝,晉惠帝雖然笨一些,還是能夠讀書識字的。晉武帝司馬炎立晉惠帝的主要原因是嫡長子早逝,排行老二的晉惠帝司馬衷就成為嫡長子,司馬衷性格忠厚,晉武帝的楊皇后非常心疼這個傻兒子,加上晉惠帝雖然愚笨,卻有一個陰險狡詐的老婆賈南風,她出謀劃策幫助晉惠帝掩飾愚笨,導致雄才大略的晉武帝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犯下大錯,讓弱智的兒子晉惠帝繼承皇位,為西晉王朝很快天下大亂分崩離析埋下隱患。


厚德載物49847


雜交育種生出來皇子聰明過人但是皇家婚姻講究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近親結婚比較多的,所以說每一個朝代要不了幾代王朝大都是因為近親結婚造成了〈基因〉變裂出現愚昧無知的一些皇帝繼位最後自取滅亡告終……


大提琴深


是不是司馬衷,還有皇后假難瘋,前者是半弱智,可以說話,只是孩子話。假南瘋的父親是位高權重的權臣,控制了廷堂,他想要醜八怪女兒當皇后,自然就是皇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