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雙十一發文:阿里,炒作之王

紐約時報雙十一發文:阿里,炒作之王

剛剛落幕的雙十一,已經不僅僅是國內節目,而且受到了國外的關注。尤其是阿里作為美股上市企業,其一舉一動東受到了美國資本市場的關注。

在雙十一期間美國《紐 約時報》就撰文稱,阿里巴巴在今年“雙十一”期間的交易額再創紀錄,阿里是一家最會變魔術的公司。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經過24小時瘋狂買賣以及長達數週的廣告和促銷,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其“雙十一”購物節的銷售額再創新高。

這家中國頂尖電商公司以其慣常的炫耀方式啟動了這個國家最大的購物日。上週六晚在上海舉行的慶祝晚會上,歌手瑪利亞.凱利(Mariah Carey)、退役籃球明星阿倫.艾佛森(Allen Iverson)和澳大利亞超級名模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紛紛登臺。還有一箇中國女子組合演唱了一首名為《要買要買》的歌曲,後面的舞者則推著帶有德國折扣雜貨店Aldi標誌的購物車。

阿里巴巴宣佈,該公司今年“雙十一”交易額達到308億美元,超過去年的253億美元。

但是在中國各地,人們內心卻充滿了陰鬱和不確定。本月,阿里巴巴也將截至3月份的年度銷售預期下調約5%。

與此同時,一些年輕的中國購物者今年似乎也不太熱衷於慶祝狂躁的消費主義。來自西安的孫陽(Yang Sun,音譯)今年26歲,他說,光棍節的折扣不再足以說服她等上整整一年再去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24歲的上海工程師王昕(Wang Xin,音譯)則表示,他重新發現了線下購物的樂趣。“‘雙十一’對我來說並不那麼吸引人。”他說。

當被問及中國消費者目前的情緒時,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上週日告訴記者,應該在中國中產階級崛起的時代背景下來理解阿里巴巴。“趨勢不會停止……任何短期經濟影響都是週期性的。” 他說。

阿里巴巴與亞馬遜有所不同,因為它不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零售商。它只是為其他商家提供數字貨架和過道來銷售他們的商品。但在雄心勃勃的內心深處,阿里巴巴或許是唯一能在全球範圍內對標亞馬遜的公司。這兩家公司都希望滿足客戶的每一個願望和訴求。

人們已經可以在阿里巴巴的外賣應用上訂購晚餐,從阿里巴巴的超市購買雜貨,還能觀看阿里巴巴製作的電影,瀏覽阿里巴巴的智能手機地圖,甚至從阿里巴巴的服務器租用計算能力。該公司仍希望採取更多措施。它最近開了一家無人酒店,還在製造自己的計算機芯片。它甚至希望促進非洲經濟發展,並在全世界範圍內消除飢餓。

阿里巴巴表示,之所以要構建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是為了獲取龐大的商業數據,使之能夠更加全面地瞭解客戶和商家。

但華爾街仍在等待結果,對該公司的擴張計劃所持的懷疑態度也有所增加。自今年6月以來,阿里巴巴股價已下跌近三分之一。

2018年“雙十一”表明阿里巴巴仍然是中國的炒作之王。在“雙十一”晚會期間,主持人會定期鼓勵觀眾打開手機,查看優惠。當太陽馬戲團的雜技演員在半空中旋轉時,中國傢俱製造商顧家家居(603816)的商標在他們身後閃閃發光。

晚會上甚至直接通過演員之口披露了斯柯達新款SUV的配置。

25歲的安娜.林(Anna Lin)在上海從事金融工作,與過去幾年相比,她對整個過程感到更加冷淡。她說,“雙十一”現在只是每年的眾多大型購物節之一。

此外,安娜.林還表示,“雙十一”的促銷活動也越來越複雜。今年,某些商品和品牌的優惠券只能在特定時段才能使用,還有的優惠券是隨機出現的,也有一些只能通過玩遊戲來獲取。將朋友聚集成一個團隊可以幫助你收集更多的優惠券。

“太繁瑣了,”安娜.林說。“當你發現完成所有這些任務之後,只得到10%到15%,甚至更低的折扣,更會發現這很不值得。”

網紅Papi醬去年通過一部視頻短片中捕獲了人們的這種感覺,並在網上廣為流傳。她在視頻中試圖搞清楚一系列令人費解的“雙十一”促銷活動。她在一堆紙和一塊黑板上列出了公式,還多次把手機摔到地上。她還嘗試用算盤來計算,但卻發現她根本不知道怎麼打算盤。

“我的時間比這更有價值,”安娜.林說。“老實說,我認為所有的計算方式都是為了隱瞞折扣不多的事實。”

阿里巴巴還在“雙十一”採取了其他一些微妙的方式來說服消費者購物。如果你在上週日打開了淘寶購物應用,就會看到你當天的支出與你所在地區的其他人的支出對比。

該公司為了提高消費者的興奮之情所採取的方法也面臨詳細審查。阿里巴巴兩年前表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調查其披露“雙十一”銷售額的方式。作為該公司的首選指標,商品交易總額代表了在其平臺上交易的商品總金額。但是沒有標準化的計算方法來確定這一數字。

該公司此後不再強調這一數字。但此事仍然表明,阿里巴巴將自己視作一家打破規律的公司。

自阿里巴巴四年前在紐約上市以來,該公司一直使用一種有些宿命論的手法來吸引投資者、股票分析師和熱切的新聞媒體。該公司表示,中國走上了中產階級繁榮的漫漫征程,阿里巴巴則擁有這一過程中最大的收費站。押注阿里巴巴就是押注中國。

去年,當數據公司CB Insights通過問卷詢問人們願意投資並持有10年的公司時,阿里巴巴成為贏家,擊敗了每一家美國科技巨頭以及沙特阿美和高盛公司。

但現在,阿里巴巴在中國崛起過程中的特權地位顯然並不能得到保證。

例如,在外賣領域,阿里巴巴正面臨幾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它所大舉下注的一些公司中,有一些陷入不利境地,包括困境纏身的共享單車公司ofo。

新興的電子商務公司拼多多也在短短三年內從零增長到3.5億客戶。你可能沒有聽說過該平臺上的品牌,也可能不相信上面出售的商品質量,但價格的確非常誘人。拼多多在中國中小城市吸引了大批消費者。

沒有人奢望阿里巴巴每年“雙十一”都能實現令人驚豔的銷售增長。在某個時點,當增速開始快速降低時,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他們可能不再關注一天的銷售額,而是把重點轉向一週的銷售額,甚至可能徹底轉向其他焦點。

阿里巴巴過往的發展模式表明,等到那個時候,它會毫不費力地變換另外一種“魔術”。

“我根本不擔心阿里巴巴,”研究公司Pacific Epoch駐上海分析師史蒂文.朱(Steven Zhu)說,“他們很善於從無到有創造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