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老舊小提琴,卻是名副其實的國寶,它第一次拉響最偉大的歌曲

一把老舊小提琴,卻是名副其實的國寶,它第一次拉響最偉大的歌曲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文物薈萃之地,各地博物館都堆積著琳琅滿目的珍稀藏品,許多還是國寶級文物。在雲南博物館中,就有一件文物,貌不驚人,歷史也不久遠,卻是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還登上《國家寶藏》,在它播出的時候,彈幕留言都讓人看得想哭。

原來,它是一把普通的老舊小提琴,德國製造,做工並不算精緻,質量也不算上乘。小提琴上有許多地方的油漆都已經脫落,邊緣磨損明顯,只不過四根光亮的琴絃,看得出主人無數次使用過它。這樣的小提琴,存世量應該不小,為何它卻被放置在雲南省博物館獨立展櫃,又為何作為國寶被人欣賞呢?

一把老舊小提琴,卻是名副其實的國寶,它第一次拉響最偉大的歌曲

原來,這把小提琴的原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音樂家聶耳。聶耳出生在雲南昆明,四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家境貧寒。但他天資聰慧,酷愛音樂,在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時結識音樂老師張庾候,開始學習小提琴。

小提琴是西方樂器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自從1920年傳到中國之後,以巨大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愛好者。聶耳無疑是其中一位,只不過因為家庭條件,他只能借用別人的琴學習,而不能親自擁有。

一把老舊小提琴,卻是名副其實的國寶,它第一次拉響最偉大的歌曲

直到1930年,18歲的聶耳來到上海做店員,才用幫人代租電影片獲得的酬金,購買了這把小提琴。當時這把小提琴,也是聶耳從二手市場淘來的廉價品,性能並不算出色,但聶耳卻興奮異常,心滿意足地說:

願與此琴終生為伴。

有些人豐衣足食,用的是最名貴的樂器,卻拉不出像樣的曲子。但聶耳在邊工作邊學習之時,吃穿都無比寒酸的情況下,使用這把普通的小提琴,練習六小時以上,卻將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順利考上了聯華影業公司歌舞學校。除了天賦以外,更多的則是對於音樂的熱愛。

一把老舊小提琴,卻是名副其實的國寶,它第一次拉響最偉大的歌曲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無數中華兒女投身於革命之中。年輕的聶耳經過田漢的推薦入黨,並創作了一些革命歌曲。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為偉大的,當屬為抗日電影《風雲兒女》譜寫的主題曲《進行曲》。

當時,國家和民族,面臨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大片土地不斷淪陷,愛國人士聲嘶力竭地怒吼:“我們要成為亡國奴了?”聶耳悲憤喊道:起來!由此靈光一現,這首最雄壯最美麗的歌曲誕生了。後來,東北抗日義勇軍總司令朱慶瀾將軍,將此曲定名為《義勇軍進行曲》。

一把老舊小提琴,卻是名副其實的國寶,它第一次拉響最偉大的歌曲

這首偉大的曲子,第一次就是從聶耳生前使用過的小提琴上演奏的。在那個最危險的年代,它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怒火和不甘,迅速席捲神州,響徹大地。這把小提琴,帶著沉甸甸的歷史滄桑感,將全國人民的心緊緊聯繫在一起。

很遺憾的是,就在《義勇軍進行曲》創作完成兩個月之後,聶耳卻不幸溺水身亡。這把被他視為珍寶的小提琴,只能孤單存在世上,彷彿等待主人再次拉響它。

一把老舊小提琴,卻是名副其實的國寶,它第一次拉響最偉大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之後,《義勇軍進行曲》在694首歌詞和632首曲譜的競爭中毫無疑問地勝出,成為了代國歌。我們的國歌,氣勢恢弘,雄渾壯麗,是最美的國歌,是世界上最動聽的歌曲,也是我們的驕傲和自豪。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聶耳的家人,將聶耳的遺物包括這把心愛的小提琴捐贈給了雲南省博物館。也許不明就裡的人,會以為這把小提琴作為國寶,有些不夠厚重。其實,國寶在魂不在器,它代表了赤子國魂,代表著炎黃子孫對於偉大祖國的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