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好故事】破譯“罪案密碼”追查犯罪真凶

破譯“罪案密碼”追查犯罪真兇

——全國首期“公安楷模”王一的故事

導語:

在甘肅警界享有盛名的“指紋神探”王一眼裡,案發現場指紋是十分珍貴的痕跡物證,也是藏有生命般靈動氣息的“罪案密碼”,只要運用指紋識別等技術甄別破譯,就能成功追查出犯罪真兇,偵破案件,伸張正義。

王一現任靜寧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技術中隊指導員。近5 年來,他通過指紋識別等技術協助本地和外地警方破案 1000 餘起,其中故意殺人等八類重大案件就有 60 多起。每一起案件的背後,都有他廢寢忘食、沉靜專注的辛勞與付出,更有他懲治犯罪、守護安寧的忠誠與智慧。

2016 年 11 月,王一榮膺全國首期“公安楷模”、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榮譽稱號。今天,《甘肅政法好故事》專欄為您講述他運用技術破案的故事。

【政法好故事】破譯“罪案密碼”追查犯罪真兇

(資料圖)

(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王一從事刑事技術工作10多年,始終對技術破案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成為催促他科學嚴謹地幹好本職工作的不竭動力。

2015年9月,他受邀到山東煙臺參加甘肅省公安廳舉行的一次指紋技術交流培訓班上去授課,得知在煙臺市建有一個大型指紋數據中心的消息,就興致勃勃地帶上了一些未破案件資料,希望有所收穫。

“那是一起系列盜竊案,但歷時5年久偵未破。”王一回憶說,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靜寧縣城先後發生多起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辦公電腦被盜案,不僅造成被盜單位的重要財產損失,而且造成財務賬目等數據資料丟失,給正常辦公帶來諸多不便。

2011年,王一在其中一個案發現場勘驗時,成功提取到現場痕跡物證,他在技術室內認真細緻地對這些痕跡物證進行了幾天的整理、分析和甄別,最終根據甄別結果開展串併案偵查。

對於可以進入數據庫比對的痕跡物證,他運用多種方法編輯處理和細緻比對,就像是破譯這些痕跡物證中所蘊含的“罪案密碼”,對作案過程、人數、嫌疑人刻畫等情況分析研判,然後通過本地數據庫技術比對未果,遂發佈全國協查。

時隔不久,有一個1999年內蒙古烏審旗採集的“高某”十指信息被鄂爾多斯警方比中與靜寧的現場痕跡物證同一。得悉反饋回來的比中信息,王一認真複核確認後,又在本地庫內比對,比中6起靜寧縣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電腦被盜案與串併案信息相符。

【政法好故事】破譯“罪案密碼”追查犯罪真兇

(資料圖)

(二)

署名為“高某”的嫌疑人被納入偵查視線,但經過大量偵查工作發現“,高某”使用的是假名,身份證也是假證,一時未能鎖定嫌疑人。

“雖然這些身份信息他能造假,但他罪惡的雙手是做不了假的。”王一毫不氣餒,再次對署名為“高某”的十指信息發佈全國查詢,並電話聯繫原始底卡採集單位,以期發現其他線索,但一無所獲。

次年,王一和隊友遠赴內蒙古,調取原始底卡,詢問當時的信息採集人員,由於時間已過十幾年,也沒有調查到有價值的線索,案件一時被擱置。

在隨後的幾年裡,王一每年都對此案多方協查,但一直石沉大海。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 年 9 月,王一在山東煙臺參加的那次技術交流培訓班,給了他查破案件的機會。在這期間,他來到數據中心開展嚴謹細緻的查詢比對工作,很快比中“高某”的3份十指捺印底卡,其中新疆採集的兩份底卡署名為“古某紅”,寧夏採集的一份署名為“古某仁”,遺憾的是都沒有身份證信息。

但是,在“古某仁”底卡上僅有的“身高 168cm,生於1975年,司橋鄉”這點信息,也讓王一眼前一亮。他忽然想起案發時他通過遺留在現場的赤腳足跡對嫌疑人的體態和年齡的個體分析,這些信息與當年的分析基本吻合,加之靜寧縣也有個司橋鄉,“古某仁”極有可能就是他查找了多年的嫌疑人。

他有些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拿出手機立即向靜寧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隊長打電話,告知其痕跡物證比對情況,希望在全縣查詢是否有名叫“古某紅”和“古某仁”的人。經查,靜寧縣司橋鄉果然有個叫古某仁的中年男子。

【政法好故事】破譯“罪案密碼”追查犯罪真兇

(資料圖)

(三)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案件迎來新的轉機,但考慮到數據中心錄入的“古某仁”個人信息不全,此人是否為靜寧縣的古某仁,還需進一步比對認定。王一從山東回來後,和隊友制定了多套認定古某仁身份的工作方案,逐個開始實施。

最終,有一組民警查詢得知,古某仁曾因毆打他人被派出所詢問過,民警立即調取案件卷宗,送到王一處甄別檢驗。他確認詢問筆錄上採集的古某仁信息與系列電腦被盜案現場提取的痕跡物證信息同一,立即向大隊反饋彙報“,古某仁就是犯罪嫌疑人,可以組織警力實施抓捕!”

隨後,大隊偵查民警組成行動小組,展開對古某仁行蹤的調查。誰也沒有料到,這是個十分狡猾的傢伙,他長期在外打工,經常獨來獨往,行蹤不定,包括其家人也不知去了哪裡。調查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按照王一的職業習慣,每一個案件現場物證比中犯罪嫌疑人之後,他都要經過多方面多角度多地域的查詢比對工作,儘可能地擴大戰果,維護法律權威,彰顯公平正義。通過工作,他又比中古某仁涉及寧夏金鳳區發生的 3 起盜竊案件,其中 1 起已判決,2起未偵破。

【政法好故事】破譯“罪案密碼”追查犯罪真兇

(資料圖)

(四)

按時間邏輯推斷,2007 年,古某仁在金鳳區打工期間,就因盜竊被金鳳警方抓獲,但其冒用了“古某勝”之名,被法院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2010 年上半年,古某仁刑滿釋放後又在金鳳區實施了兩起盜竊某商砼公司辦公電腦案,然後返回靜寧縣城伺機作案,盜取了 6 家單位的辦公電腦,涉案金額共計10萬餘元。

王一把物證檢驗鑑定情況發至當地辦案機關核查,不僅查實了古某仁涉嫌兩起盜竊某商砼公司電腦案的犯罪事實,而且為法院糾正有誤判決提供了有力證據。隨後,當地公安機關就古某仁涉嫌的兩起盜竊案移交靜寧警方一併辦理。

2016年1月,靜寧偵查民警掌握到古某仁在本縣城郊一家單位打工的重要線索,一舉將其在租住屋內抓獲。但是,到案的古某仁拒不交代案情,矢口否認犯罪事實,但他無法對其在案件現場留下犯罪物證的事實自圓其說。同年2月,靜寧縣公安局就古某仁案以“零口供”向檢察機關移送起訴。

2017年1月,法院依據靜寧公安機關司法鑑定形成的嚴密證據鏈條,認定古某仁犯盜竊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法追究了其刑事責任。

【政法好故事】破譯“罪案密碼”追查犯罪真兇

(資料圖)

結 語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王一之所以被譽為“指紋神探”,那是因為他應用指紋識別技術協助警方破獲的大小案件之多、質量效率之高,這與他樂此不疲地對數以百萬計的紋路圖像的仔細工作密不可分,與他勤於鑽研、愛崗敬業的吃苦精神和嚴謹細緻、富有正義的職業情操緊密相連。

他說,公安機關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永不動搖。只有公安民警忠誠為民的日夜堅守,才能換來廣大群眾的歲月靜好。雖然利用指紋技術破案就像“大海撈兇”,但一定能“撈”得到“、揪”得出。只有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能在這個行業裡走得更遠。(張劍強、張小鋒)

聲明:本文轉自“甘肅法制報”,在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