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聽話不敢忤逆父母,“乖順”性格可能讓孩子不優秀,您知道嗎?

Mc毒


幾乎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喜歡那些怎麼說就怎麼做聽話的孩子,可是孩子這樣的乖是不是真的好呢?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就會乖巧順從的,一般這樣的孩子都會有一個非常嚴厲苛刻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很強勢,要求孩子必須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否則就“威脅”孩子不要他或者類似的話。

這個時候孩子都會因為害怕而選擇順從,久而久之就會習慣性的按照強勢之人的要求去做事情,這裡面不光是家長,還會包括同學,朋友,老師等人 ,就會變得沒有自我,不在意自己的感受而去迎合討好他人,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這樣的乖孩子在長大以後,容易膽小怕事,缺乏創新和勇氣,也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會拒絕他人的要求,尤其聽家長的話,可能會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在以後畢業了也會按照家人的安排選擇不喜歡的職業,不喜歡的婚姻,一輩子為別人而活。

曾經看過一個演員明星的訪談,他說自己的媽媽就從小自己非常嚴厲,也很少誇獎他,一直用挫折教育對待他,所以他對自己一直都很沒自信,哪怕他得到了再多再高的獎都沒有媽媽的一句誇獎讓人高興,所以他一直也沒結婚,他說要讓媽媽高興,媽媽不喜歡就不行,也是很令人心疼

父母給孩子設定了太多條條框框,逼孩子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問題和處事。塑造出一個個“懂事”卻不快樂,“乖巧”卻沒有創造力的孩子。

所以乖順的孩子家長們是真的“想要”嗎

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認識真實的自我,擁有屬於他自己的獨特性和創造力,我們要給孩子時間去成長,允許他偶爾頑皮,允許他從犯錯中成長,幫助他認清自己的能力與性格,同時多鼓勵孩子去嘗試探索多種可能性

孩子是需要父母的經驗,但是更需要自己經歷那些酸甜苦辣,適當放手讓孩子慢慢成長,慢慢來,相信家長與孩子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小秋童畫


乖是孩子天性使然,但順也許並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大人以自己的認知而讓孩子聽從自己某方面的意願,讓孩子順從自己的認知。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好奇寶寶,就像你告訴她,要少吃糖,會牙疼,有蛀牙,但她不以為然。如果有一天她牙疼的受不了,去看醫生,醫生邊治療邊說:要少吃糖,要喝碳酸飲料。她一下就記住了,以後吃糖也少了,因為她深有感觸,才會記住,並執行。

所以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儘管她做不到最好,但通過一次次的親身經歷,她才會成長,變得更好!



愛佳37


乖,這個詞本身就有很多的疑點。

在什麼情況下表現出乖,比如學習可乖了,讓寫那裡寫哪裡,讓讀哪裡讀哪裡;

比如孩子懂禮貌,見面問好可乖了;

比如讓孩子坐著看看電視就會安安靜靜可乖了……

每一個可乖的背後都有著不一樣的習慣和家長自身價值觀點的體現。

有些是依據著科學標準和好習慣培養的乖,有些是家長懶惰和逃脫責任,孩子成全自我懶散的訴求的乖;更有些是讓孩子缺失自我的乖。

好習慣培養中的乖值得推崇和讚許,因為背後是家長愛的呈現和科學的培養。而有些乖,只能呵呵了,因為那只是讓自己輕鬆和不負責背景的乖了。


萬勝利高考數學微課堂


以前小時候,家長老師都叫我們不準講話,愈不講話的孩子愈乖,對於現在的小孩,我們也會覺得那種幾乎不講話的非常好,可是長大後出了社會,跟從小被教導的卻不一樣,話講得少(不是講不好話或該講話的時候不講),或是沒有很多交際、拼命表現自己,會被認為沒有能力,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觀念,小孩是不可以對大人所說的話有什麼反駁,日子久了,大家就都認為,小孩靜靜的就是乖小孩,其實孩子要讓他多多發表自己的意見比較好,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要給他一個說話空間是很重要的,只是目前還是認為小孩子有耳無嘴是比較好的。

1.更有主見,不盲從。

不聽話的孩子往往能意識到「父母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知道事情有一種以上的選擇,這說明他們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這種孩子長大了也不會成為牆頭草,而往往能成為意見領袖。

2.更獨立,不依賴。

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有「自己是不同於父母的獨立個體」的意識,他們不喜歡被包辦,而喜歡自己動手,行動力、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因而不斷增強。

3.更抗壓,不做「玻璃娃娃」。

父母、老師的權威性不言而喻,能夠在師長面前敢於表達自我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氣、更抗壓、更能經受挑戰。

4.更有創造力,不做複製品。

多聽話便少用腦,相反的,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更喜歡動腦子,因此更具備創新能力。

5.更會表達,不做悶罐子。

有些家長抱怨孩子頂起嘴來「歪理一套一套的」,其實這些「歪理」正是孩子在努力表達自己的思想、闡明自己的理由。用語言與外界世界多次溝通、反饋後,他們往往能語出驚人。

另外,放手孩子的「不聽話」也應該是逐步的,例如從孩子0歲到20歲,每年減少5%的「聽話」,到了20歲真正獨立成人。在過程中,對孩子過分不聽話的行為,可以採取「引導+嘗試」,一方面耐心闡明道理,另一方面鼓勵孩子去驗證自己的錯誤看法,透過挫折自己糾正方向。

分享一個識字APP。父母用手機下載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件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件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嘿呦喂哦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任何事都是一分為二的。聽話孝順的孩子大部分都能成才的,人看從小,馬看蹄爪。從小聽話孝順的孩子,肯定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和睦,父母恩愛。在這樣良好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就會聽話孝順,學習努力,從而成為棟樑之才。也有少數聽話孝順的孩子,在社會環境,交朋結友,本身遭遇等也會變壞,人心是會變的。


13878307908


我只能說能不能把控住心裡要有數,不要聽別人怎麼你就怎麼,這不是東西壞了再買一個,如果不聽話不多加管教以後早早入社會當混混殺人放火說不定都乾的出來,太乖順的可能膽小能力不足沒啥成就,凡是不要過了,不然容易出問題,但是這個力度,控制教育分寸不是每個人能做好,悠著來。我覺得還是做自己有把握的教育計較好


水木心0


聽話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太強勢,把孩子管的一點自己的主見都沒有,所有的事都得家長說了算,這樣的孩子會被父母給耽誤了,發揮不出自己的特長,表面上看著乖巧,一般內心都特別叛逆,壓抑時間長了會做出常人想不到的事,也可能抑鬱了,作為家長,正確引導是必然的,但千萬不能事事都得任你擺佈,一定要讓寶貝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識,錯誤的你可以給他糾正,然寶貝自然發展就好啦!


愛-玥


好的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俊梅292


知道,這種情況很常見。這樣的孩子表面看起來很聽話,很順從父母。但是這樣的孩子缺乏獨立性,社會適應能力差,長大後對某些事缺乏判斷力,沒主見。和目前社會上的巨嬰和媽寶男沒啥區別。


蛋果寶媽


小時候越順從,長大了思想問題、性格問題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