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共同記憶 院落牆上有“故事”

还原共同记忆 院落墙上有“故事”

院落居民在文化牆前健身。

“改革開放二十年,蜀都大廈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壯大,在此為職工修建住房,冠名蜀都苑……”近日,記者一走進光華街道清康社區蜀都苑小區,院落文化牆上的文字介紹當即映入眼簾,這些文字記載了院落的歷史形成,牆上繪製的圖片則形象地展示了院落的歷史風貌。據瞭解,文化牆打造完畢不久,屬於清康社區“黨建引領院落自治項目”,旨在培育提升居民們的社區參與意識與能力,更好、更有效地帶動居民參與院落公共事務。

挖掘院落文化 共建特色文化牆

“1991年的蜀都大廈,曾是當時的‘西部第一高樓’。它在1990年就擁有了‘旋轉餐廳’‘膠囊電梯’,曾是成都市最著名的標誌性建築,我們就把這些元素加了進去。”蜀都苑業委會主任邱志偉向記者介紹了牆繪上的主題圖案。據他講,蜀都苑是改革開放二十年時所修的家屬院,現在居住在這裡的大部分業主仍然是當年蜀都大夏的老員工。

記者看到,牆繪共分為5個主題內容,以改革開放和蜀都大夏發展變化為時間線索,除了蜀都大廈、膠囊電梯、蜀都大道外,還繪有不同時期的交通工具、中國第一張股票、《蜀都賦》,以及代表六個樓棟居民的卡通形象。“我們把這些元素繪在牆上,首先是想把蜀都大廈過去的歷史保留下來。其次,希望大家能為院落謀福利。”蜀都苑業委會主任邱志偉說,這個牆繪從去年12月份開始設計,經過清康社區黨委、蜀都苑黨支部、蜀都苑院委會、居民代表們反覆修改,最終呈現為現在的這個模樣。

“我們的院落居民不僅參與了牆面設計,還參與到最後的繪製工作之中。”蜀都苑黨支部書記馮言彬驕傲地介紹道,牆繪的“引言”以及其他部分的文字,都是住在院落裡的肖老師所寫。肖老師原是中學老師,業餘愛好寫字、畫畫。當聽說院落牆繪需要文字介紹時,他主動請纓為院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肖老師,其他社區居民和小朋友們也積極地參與到文化牆的繪製之中,大家對最後的呈現效果很滿意。

黨建引領自治 探索“清康實踐”

“蜀都苑的院落打造是‘黨建引領院落自治項目’的其中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院落黨支部、院委會起了很大作用。”清康社區黨委書記馬素蘭介紹說,這屆院委會是去年5月份選舉產生的,雖然人數不多,但都是社區的黨員骨幹,在項目的推動上發揮了極強的先鋒帶頭作用。

在文化牆的設計環節,社區黨委和院委會根據前期挖掘出的蜀都文化、居民期望的設計理念,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拿出了文化牆初稿,並就初稿上的顏色、圖畫大小以及文化牆的打造時間等方面問題進行了多次討論與修改。

“在這個項目中,社區居民們找到了‘蜀都大廈’這一共同的話題來開展工作,不僅發揮了院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還挖掘出了他們共同記憶的故事,這種治理模式是可以複製與推廣的。”清康社區黨委書記馬素蘭表示,每個地方都能找到一個共同的需求點或者記憶點,只要抓住它、拓展它,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清康社區還將繼續推進“黨建引領院落自治項目”,著力挖掘、動員、培養優秀基層黨員、社區骨幹,吸納社區中的黨員、“五老”人員、樓棟長、熱心居民參與院落自治,培育清康社區自組織,解決社區居民矛盾紛爭,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提升居民滿意度,探索居民自治“有成果可看、有故事可聽、有能人可講”的“黨建+自組織”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清康實踐”。

華西社區報記者 高昊焜 攝影報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