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幾生修得到梅花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幾生修得到梅花


2019年2月14日,《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最後一場比賽圓滿落幕。最終,北大女博士陳更憑著豐富的學識、良好的心態成功贏得總冠軍,董卿評價她:“天道酬勤,水到渠成。”陳更說:“很多詩友因為看到我在詩詞大會的樣子,也想要來參加詩詞大會;很多小朋友、青少年說因為看到我念詩的樣子,發現中國詩詞的美好,也開始唸詩。我覺得,為了傳播中國古典詩詞,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幾生修得到梅花


敏而好學,從小就以閱讀為樂

1992年出生的陳更在陝西關中地區的農村長大,她的父母都是愛書之人,對喜愛的書籍視若珍寶,時常翻閱。陳更從小就被父母帶去書店,但往往她想買《腦筋急轉彎》,爸爸卻遞過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陳更拿起一本《故事會》,媽媽換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謎》……總之和詩詞歌賦沒有什麼關係。不過,在這樣的你來我往之間,陳更慢慢愛上了閱讀。

“那種文字從紙張上嫋嫋升起,給看書人帶來慷慨的氣息與畫面的感受令人著迷,看文字會帶來自由而神奇的大腦反應,真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而陳更對閱讀的痴迷,甚至到了“吃飯時不讀書都覺得不習慣”的地步,她涉獵的領域越來越多,視野也越來越寬廣。

高二那年寒假,臨近過年時父母都回了老家,陳更卻一個人留在了家裡,吃著饅頭、包子度日。原因是,陳更感覺沒把老師教的一些知識學透,擔心直接回老家過年會將半懂不懂的知識忘掉。“那段時間就像在修行一樣,屋外是歡天喜地的過年氣氛。”而她,獨自留下了,整日在冷冷清清的屋子裡默默地做練習題。

陳更愛上讀詩卻是在寒假回到農村老家的時候。“在那些美好、悠閒的日子裡,心境特別平和,所以我更能體會詩歌。”像讀《賊退示官吏》時,她記得是在高一寒假。當她讀到“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正巧老家的房子有一個小院子,院子門前是一條路,周圍到處都是村舍、農田、柴垛,而且爺爺跟他的老朋友正坐在不遠處,詩中的文字氛圍和現實生活重疊的情景,使她的印象尤為深刻。

陳更選詩大致分兩類,一種是文學性強,比如晏幾道《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詩作詞句華麗,音樂諧婉、抑揚頓挫,文字、構思的藝術價值高;另一種就是情感充沛、動人,比如“今年到時夏雲白,去年來時秋樹紅”,不落俗套。“開心時,會想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當看到美女時,可以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看見大漠戈壁的時候,腦海中便湧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幾生修得到梅花


天道酬勤,詩詞融入生活與工作中

由於學業繁重,陳更中學時為了高考,本科時為努力保研,都沒有大規模地涉獵詩詞。直到研究生第一年,她在書店無意中看到一本啟蒙讀物《蔣勳說唐詩》,從此迷上了詩詞。“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講述的詩詞不僅照進歷史與美學,還照進生活。比如,那些神秘的詩,‘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讓人在似懂非懂之間感受到美;那些細膩的詩,‘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讓你發現在季節流轉中的妙趣。”

陳更最常用、最順手的詩詞學習平臺是百度百科,記憶方法就是把詩讀通了、讀透了,或者聯想畫面,或者想象成小故事。如李白的《俠客行》,詩氣通暢如行雲流水,陳更就覺得非常好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就是明快清晰的人物素描,背後還有竊符救趙的故事情節,背了上句,下句自然就來了。”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幾生修得到梅花


從研一到研四,從《唐詩三百首》到一些詩人的全集,陳更一直在讀詩詞。她“寒暑假讀,吃飯讀,坐地鐵、坐火車讀,睡前讀,晨起讀”,填補了沒有從小開始積累的遺憾。

陳更所在的實驗室主要研究智能康復穿戴式設備。這些設備也叫做康復智能機器人,為截肢患者、中風患者、腦癱患者和老人服務。在中國,截肢患者有2000萬左右,中風患者超過1200萬,老年人口接近2億,面對這麼龐大的幫助對象,陳更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在那些整天埋頭做實驗的日子裡,失敗是常事,常常做了大半年的工作卻是無用功。這個時候,讀詩詞是她最好的舒緩壓力方法,在詩詞中感知傳統文化那寧靜致遠的力量。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幾生修得到梅花


陳更稱自己是一個“注重生活美感的人”。她的手機屏幕每一頁只有4個APP圖標,手機亮起時映入眼簾的就是乾淨清爽的極簡畫面,而不是滿屏圖標連背景圖都看不清。她還給手機文件夾都起了詩情畫意的名字,“只想讓目遇之而有美感”。

手機備份文件夾名叫“過盡曉鶯啼處”,出自晏幾道的一首寫情人送別的小令《清平樂》,“這句詞的感覺很像過往的那些美好日子,有飛珠濺玉的曉鶯啼過的回憶”。在文件夾中,存聲音文件的叫“哀箏一弄湘江曲”,它本就描摹聲音;存照片的叫“聲聲瀉盡江波綠”,一張張照片拼出五光十色的生活——這兩句都出自晏幾道另一闋寫彈箏的小令《菩薩蠻》。

陳更把平時寫的文學類隨筆,放在“梨花滿地不開門”裡,因為寫作是孤寂的過程;把喜歡的攝影作品放在“你若盛開”中,這一句出自作家三毛的隨筆;愛聽的音樂則在“如夢令”裡,“因為音樂本就像夢境”。“詩詞已滲透並融入生活中,越來越難忘。”陳更說。平時看到青山,她會想起“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看到落日,會想起“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給學弟學妹鼓勵時,會想起“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想念故人,會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幾生修得到梅花


水到渠成,幾生修得到梅花

陳更的業餘愛好較廣泛,有舞蹈、閱讀、游泳……但詩詞這項“特長”被她藏得很深,以至於在詩詞大會一戰成名後,不少小夥伴都驚呆了。“怎麼不去中文系?”陳更經常被這樣問。她回答:“詩詞是我的業餘愛好,我不會將它當做謀生的手段。詩歌和計算機、英語等不同的是,你接近它、被它吸引,往往不是因為好學、求知,而是因為被感動,讓人覺得心不死。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這本不是出於追求學問知識的用心,而是出於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一種感發生命對我的感動和召喚。”

在這之前,陳更還寫了一本名叫《幾生修得到梅花》的書,記錄了自己閱讀詩詞的感受。“幾生修得到梅花?”這是陳更對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詰問,是陳更與詩詞的故事,也開啟了每一個普通人關於詩與夢的無限遐想。

作者/梁巖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