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是什麼原因?

大侃歷史


霍去病,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他本是平陽縣小吏與公主府女奴的私生子,卻憑藉軍事才能和戰功被提拔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相比起來,他的異母兄霍光則沒有那麼出名,他是漢武帝託孤的輔政大臣,為漢朝中興立下功勞,最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按理說這兩人都是位高權重,功勳卓著,可為什麼史書記載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呢?

在古代,階級差異非常嚴重,以至於人死都要按照地位採用不同的說法。按照《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以這個標準,在史書中,霍去病是被當作“大夫”,霍光則被當作“諸侯”。

霍去病和霍光在地位上似乎並沒有差距大到諸侯與士大夫的差別。那麼,是什麼造成史書的記述差異呢?其實,原因在於,記載霍去病去世用“卒”的史書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記載霍光去世用“薨”的則是班固所著的《漢書》。關於霍去病去世,《漢書》這樣記載:“去病自四年年後三歲,元狩六年薨。”

在《漢書》中,霍去病和霍光的死,都用了本應該在諸侯去世時用的“薨”,說明在作者班固的心目中,此二人身份地位之顯赫,與諸侯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而《史記》只記到了漢武帝時期,自然無法描述霍光的去世。所以,與其說是史書上關於霍氏兄弟去世說法的不同,不如說是《史記》與《漢書》關於位高權重者死亡說法的不同。

在司馬遷筆下,霍去病去世用“卒”,說明了在他的觀念裡,就算霍去病官職再大,也只是“大夫”而無法達到“諸侯”的標準。漢朝初年,高祖劉邦在白馬之盟曾立下祖制:“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諸侯王只能是劉氏子弟。那麼,按理說作為外姓的霍去病、霍光確實是不應該使用“薨”,司馬遷在《史記》中十分嚴格的遵守了這一點。

而到了班固編纂《漢書》的時期,距離霍氏兄弟的去世已經快兩百年,隨著中央對地方藩王的打壓,“諸侯”的權勢和地位早已不如朝廷中掌權的大人物。再加上霍氏兄弟的個人事蹟實在過於卓越,班固在修史時考慮這些因素,使用“薨”字也無可厚非。

其實不只是史官,就是當朝的皇帝都已經把他們二人以諸侯之禮相待。這一結論的證據就在史書裡。霍去病逝世,漢武帝悲痛萬分,“上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他調派甲士,從長安排到自己的陵墓茂陵,這樣的陣勢,試問有哪位諸侯王能享受到?

霍光則更加誇張,他作為輔政大臣,掌管漢朝最高權力多年,期間甚至還有一次廢帝另立。掌權期間,他緩和社會矛盾,輔佐幼主實現中興,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

《漢書》記載:“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載光屍柩以轀輬車,黃屋在纛,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諡曰宣成侯。發三河卒穿復士,起冢祠堂。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舊法。”

如此長的送葬之禮,其中很多甚至是天子之禮。這種情況下,還說霍光去世是“卒”,那可就是欲蓋彌彰了。這樣看來,史書上關於某人物的記述,還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者本人的,所以,某人在這本書上是“卒”,在另一位史官眼中是“薨”,這樣或類似的情況常常發生。其實,不管是“薨”還是“卒”,他們在歷史上的功績都是無法抹殺的。


鄧海春


少卿觀史,簡答。

天子、皇帝死,曰崩;諸侯王(公)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

周初,天子封前朝四國為公爵,雖為君臣關係,見面只行賓禮,等同於諸侯王。

秦時,二十等軍功爵,最高為徹候,無王、公爵。

漢初,劉邦除給宗室封王外,亦封多名異姓王,均有封地,有國號,為諸侯王。

剷除多名異姓王后,與英布作戰,中流矢,久而不愈,召群臣,殺馬盟誓,非劉姓不得封王。

剷除異姓王前,長沙王吳苪將軍權全權交於劉邦,保住了性命和封國,世代世襲,其死後司馬遷記載曰“薨”。

漢繼秦之軍功爵制,外加白馬之盟,外姓最高爵位只能被封為徹候,有封地,無國號,與諸侯王相差甚遠。

因此,司馬遷在記載霍去病死亡時,使用“卒”字,很恰當。

霍去病弟弟霍光,為人謹慎,擅權謀,給漢武帝當秘書,受命輔佐年幼的漢昭帝,立廢漢廢帝劉賀,擁立漢宣帝劉病已,大功於社稷、百姓。其死後,漢宣帝賜天子葬禮所需物品,並帶領後宮上至太后、下至嬪妃及文武百官前往弔唁,國葬。司馬遷死後150年,東漢班固修史時,對霍光、霍去病、衛青等侯爵的死亡,均以“薨”記載。

綜合看來,司馬遷以“卒”記載霍去病之死,不但符合禮制,也符合西漢時的政治要求;班固以“薨”記載霍光、霍去病、衛青等徹候之死,不符合古之禮制,但符合漢光武帝劉秀以漢高祖血脈,繼承西漢社稷,而歌功頌德其祖宗光輝偉業的政治綱領。


少卿觀史


《禮記》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祿,庶人曰死。這是古代等級觀點森嚴之下的,關於死的各種分級。

那為什麼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呢?其實這是因為《史記》和《漢書》兩位作者的寫法不同而已。


司馬遷寫“死”,除了皇帝外基本都是用“卒”,班固寫《漢書》,則把這些分了一下

司馬遷時期,可能儒家思想還沒這麼嚴重,寫書不拘一格,對於很多人的去世基本用的都是“卒”,除了霍去病的“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卒。”之外,還有不少一樣的例子。

比如衛青,“其後四年,大將軍青卒”,像《殷本紀》、《周本紀》、《秦本紀》裡都是寫“卒”,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唯一不同的是秦始皇,“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

還有漢高祖劉邦,“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可以說除了皇帝之外,司馬遷對其他人的去世基本都是用“卒”的。


到了東漢班固的時候,獨尊儒術的已經成為正統思想,自然要等級分明瞭。在《漢書》中,班固將霍去病和衛青合成一傳,而且用的是“薨”。

“去病自四年軍後三歲,元狩六年薨”;“後四年。元封五年,青薨,諡曰烈侯”。

所以在《史記》中,霍去病用的是“卒”,可在《漢書》中用的也是“薨”,這只是因為時代不同,而導致的寫法不同。像坊間流傳的:司馬遷以春秋筆法寫霍去病之死不尋常一事,也是不可全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