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在 情相近

四世同堂,字間自是人倫體現。自從人類初始,我們就以親情為紐帶,扶老攜幼一路坎坷,從非洲走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共同構建出了當今如此宏大龐雜的人類社會。

人間在 情相近

一世有長短,親情確無期。不論古今,個人的生命自有天定,皆無法擺脫人倫的範疇。孫大聖可以不在五行之間,凡人的你我他們,卻終究還是要食盡人間煙火的,無親情,不人生,這就是我們的命數所在。

地域的距離,造就了人文的迥異。我們的選擇性感知將這一差異再一次深化,西方的永遠是西方的,而東方的卻因近些年的漸進開放變的不那麼東方了。

人間在 情相近

千年文明延續的中華,我們自豪於國之大行的一脈相承。我們擁有自己的靈魂,我們富有獨特的文明,我們同樣也具有別樣的親情。公知也由對西方人間糟粕的批判,轉換成了如今不分青紅的飢飲,好壞暫且不論,期間的變化卻也是讓我們在左右徘徊往復。

長期的跟隨,讓我們不論是在思想還是心理上,天然形成了一些所謂的定式。西來的應該是也一定是更能體現出模仿者的優點的,於是乎,不過腦的與別有用心的各種模仿就會層出不窮,一時確也能引來關注的目光,但長久看來,多是人們對東施效顰的鄙夷。

時代打破了空間的隔絕,帶了文明的碰撞。交流是永遠的真諦,僅是交換內容的多少與渠道的窄寬的區別。歷史的輪轉中,我們曾經引領時代,也漸次掉了隊,這就是人間的規律,無開拓不進步。

人間在 情相近

我們曾以天朝上國自居千年之久,東胡、西戎、北狄、南蠻,唯中央文明開化知書達理,掌握核心。事實也確實有過這個輝煌時期,但卻不是永恆長久的。夷狄開化,後來居上,終於用堅船利炮敲醒了我們陶醉的美境,固步自封的頑固們,要麼被利刃送進了墳墓,要麼已然瘋魔潸然,失了為人之本,淪為代言西語的行屍走肉。

輝煌不能久在,沉淪也非定格。引進來,走出去,時空未變,時間飛逝,今日今時,我們已然走在了再次復興的路上,文化自信已再次被國被民提上日程。

正如當前,火遍五洲四海的四世同堂的母親的呼喚一樣,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節日視頻,引得各方競相模仿。很是溫馨感動。不是什麼文化大片也不是什麼名人導引,簡簡單單人世真情的體現,卻在感動東方的同時,反向轟動了西方的大眾。交流從來就是雙向,只有這樣的互動才是人文社會發展進步的本原動力,東西皆是如此。

我們都曾感慨過,民間自是藏龍臥虎,其實民間也是一切文化發源的沃土,我們過多的關注了制式倡導的自信,卻忽略了內生的自信。制式的引導固然方向正確,卻也條框僵直,唯有俗人內生的文化發展,才更能延展出民族的特點與優勢。

所謂成人不管的西方人文親情,主導了很久的我們的人文價值觀,我們也從開始的批判,漸漸的轉而推崇學習,但這次的四世風靡現象,又一次顛覆了我們即將成形的有悖華夏人文的親情觀。

人間在 情相近

其實,人的情懷進化,雖有形式不一,但本質實 是相通的。這或許正是我們這一物種,能夠遍佈世界而長存不滅的根本所在,只要人間在,人情永遠是相近的,無論天涯咫尺、膚色人種與宗教文化,共鳴同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