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後梁,死於大宋,為多個政權出謀劃策的他,獲得皇帝們尊重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用來形容五代十國一點都不為過,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混亂的朝代之一,但是像五代十國這樣換皇帝的也僅此一份了,皇帝隨便換,比較穩的就是大臣了,因為不管誰當皇帝,得必須有大臣們支持,而且大臣們都習慣了,誰有實力就支持誰,誕生五六朝宰相也是很正常的。


生於後梁,死於大宋,為多個政權出謀劃策的他,獲得皇帝們尊重



範質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出生於後梁時期,後唐時期中進士,受後周世宗託孤,爾後被迫擁立趙匡胤,當然也得到了趙匡胤的認可,繼續為宰相。

範質出生於911年,自幼好學,博學多聞,九歲能詩文,十三歲攻讀詩經,十四歲開始招生收徒做教師,這要放在現代,那是天才少年,是要上少年班的,當然在古代也是天才兒童了,因此,範質在23歲的時候中了進士,被任為忠武軍節度使推官,後遷升封丘令。


生於後梁,死於大宋,為多個政權出謀劃策的他,獲得皇帝們尊重



範質的確是非常有宰相之才,後晉時期,契丹入侵,皇帝石重貴命令劉知遠前去抵抗,當天夜晚,範質在朝中值班,石重貴命令召諸位學士來起草詔令,範質說:“宮城已經關閉,如再召人恐怕事機洩露。”範質單獨起草詔令進送石重貴,文詞事理都很優秀,當時即受稱道。後漢建立以後,範質又被加封範質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

就連後周太祖郭威也非常的認可範質,當時郭威還是大臣的時候,曾征伐叛亂,每次朝廷派遣使者下詔處理軍事,都符合機宜。郭威問使者是誰起草的詔令,使者答稱是範質。周祖嘆道:“真是宰相之材啊!”

範質還制定了南郊行禮,乾德初年(963年),趙匡胤將在圜丘祭天,任命範質為大禮使。範質與鹵簿使張昭、儀仗使劉溫叟查詢舊的典章制度,並經過一番討論,審定《南郊行禮圖》呈上。趙匡胤看了之後非常滿意,特別嘉獎他們,南郊行禮的禮儀也從此開始完備,也就是說後續的皇帝只要走這套程序,都是按照範質制定的進行。


生於後梁,死於大宋,為多個政權出謀劃策的他,獲得皇帝們尊重



還有一個的知識點,趙光義能當上皇帝也有範質的一份功勞,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趙匡胤當上皇帝以後,範質就上書趙匡胤,建議分封宗族,這樣可以作為屏障,還特意推薦了趙光義:我看皇弟泰寧軍節度使趙光義,自從在軍隊中任職,特別有將才,樹立為藩鎮後,尤其積累起名望;嘉州防禦使趙光美,雄俊老成,注重修養好行善,好聲譽日有所聞。乞求一併頒發封冊,賜給爵位。趙匡胤個採納了他的建議,趙光義這才順水推舟的走向權力的道路。


生於後梁,死於大宋,為多個政權出謀劃策的他,獲得皇帝們尊重



大宋建立以後,趙匡胤對範質依然很倚重,在南郊行禮以後,進封範質為魯國公,範質也知道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因此再三提出辭呈,但是都被趙匡胤拒絕了。

乾德二年(964年)正月,範質與王溥、魏仁浦同日罷相,範質被授為太子太傅。同年九月,範質去世,終年五十四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