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瓦解跟匈奴有關嗎?

老么看點


認為羅馬帝國是被西遷到歐洲的匈奴人後裔打得瓦解,甚至認為今天的匈牙利人也是匈奴人的後裔,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沒有歷史依據的,都不過是謠傳罷了。

而根據現代基因檢測結果表明,匈牙利人、匈人和我國古代的匈奴人,他們三者相互之間並沒有多少血緣關聯。匈人屬於蒙古人種,而匈奴人則屬於歐羅巴人種與蒙古人種的混血。此外,匈人與匈奴人的言語也是不一樣的。匈人的名字發音為突厥語族、少部分為波斯語系,而匈奴人名字的發音,則更貼近葉尼塞語系。

因此,兩者在人種上本身就是不一樣的。因此,匈奴人被漢朝擊敗後西遷到歐洲,然後摧毀了羅馬帝國這個說法,實際上是不成立的。

實際上,匈奴被漢朝擊敗後,分裂成兩部分,分別是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向漢朝稱臣,並與漢朝一起打擊北匈奴。這部分匈奴人不斷內遷,逐步漢化。五胡亂華時期,南匈奴貴族劉淵還於公元304年建立漢趙政權(前趙)。最終,這股匈奴人完全融入到漢族之中。

至於西遷的北匈奴主體,則西遷到烏孫國的舊地,於東漢末年建立起悅般國。也就是說,匈奴人的活動範圍,基本上都在東亞和中亞地區。

而歐洲有關匈人的最早記載,是出現於2—3世紀西亞地區的裡海沿岸。而這時期,匈奴諸部還並沒有脫離中國勢力的視線。因此,匈人和匈奴本身是兩個不同的民族。



這些歷史要讀


據說是匈奴人摧毀了羅馬帝國。

匈奴人是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按照史記說法是夏朝的後裔,但是已經不可考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出蒙恬率大軍30大軍北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地區,並修建長城來防禦匈奴。

秦末漢初,冒頓單于乾死老爹頭曼單于掌握了匈奴,他東擊東胡,西攻月氏,將匈奴實力擴張空前的頂峰,此時漢高祖劉邦已經打敗了項羽,而匈奴不斷侵犯西漢北部邊境,後來陳郗造反後,劉邦親自帶兵平叛,然後直接向北與匈奴開戰,結果雙方在平城的白登山展開大戰,劉邦被冒頓單于包圍,最後陳平走了冒頓老婆的門路,劉邦才死裡逃生,而後西漢對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

白登之圍後,西漢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70年後的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增強。漢武帝對匈奴開戰,於是匈奴和漢朝召開激烈的廝殺,霍去病、衛青等名將就是在此時脫穎而出。到漢元帝時期,匈奴分裂南北兩部,南匈奴為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與西漢交好,北匈奴為郅支單于則殺害漢朝使者,公開與西漢叫板。這樣的情況之下,西漢送昭君出塞,與南匈奴交好,而對於北匈奴,則是由西域都護府的陳湯、甘延壽等出兵,在西域大破北匈奴,郅支單于的腦袋也被剁了下來,送到長安報捷,然後陳湯說了那句讓他名垂青史的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北匈奴滅亡。

西漢陳湯滅北匈奴,雖遠必誅

東漢時,匈奴因為單于傳承問題,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繼續與東漢交好,並遷入塞內。而北匈奴則在草原上不時進犯,而自漢明帝時期,東漢政府開始對北匈奴展開反擊,到公元二世紀初漢和帝時期,大將軍竇憲大敗北匈奴,連單于的老媽都被活捉,隨後竇憲在草原上燕然勒功,刻碑紀念大功,北匈奴在北方大部分被消滅,餘部開始西遷,此後消失在中國的歷史典籍之中。

不過後來據說西遷的匈奴越過蔥嶺,穿越中亞草原,最後逐漸來到高加索以北的東歐草原,不過此時他們已經被稱為匈人。在5世紀,匈人在領袖阿提拉的帶領下建立強大的匈人帝國,並開始掃蕩周圍的日耳曼蠻族,迫於匈人的壓力日耳曼蠻族大量西遷到西羅馬帝國境內,而此時羅馬分治東西羅馬帝國,昔日的羅馬軍團早已不堪重用,於是西羅馬帝國開始不斷徵用遷入其境內的日耳曼蠻族作為僱傭兵,來應對阿提拉的匈人軍隊的進攻,但是阿提拉仍然不斷進攻東西羅馬帝國,無奈之下,羅馬帝國向阿提拉獻出美麗的公主和大量的黃金,來維持脆弱的和平。不過匈人的輝煌如曇花一現,阿提拉暴斃之後,匈人帝國隨後滅亡。

匈人對羅馬帝國的進攻

匈人帝國滅亡後,西羅馬帝國的境遇卻沒有得到什麼積極的改善,由於不斷擴展日耳曼人的僱傭軍,導致日耳曼在西羅馬帝國境內逐漸做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軍閥的,到公元476年在羅馬的日耳曼軍閥奧多亞克廢黜末代西羅馬帝國皇帝,於是羅馬帝國滅亡,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出現了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日耳曼人王國。

於是2世紀初東漢大將軍竇憲對北匈奴的出擊,振動了蝴蝶效應的小翅膀,然後殘餘的匈奴人西遷到歐洲,掀起驚濤駭浪,將野蠻的日耳曼人驅逐到西羅馬帝國境內,最終在5世紀下半葉滅亡了不可一世的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歐洲眾多日耳曼王國

據說現代匈牙利人自稱是匈人的後代。


大東北的小豆包


簡單說就是:匈奴西遷引起歐洲民族大遷徙,歐洲的很多民族遷到羅馬帝國境內,加劇了羅馬社會矛盾,公元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皇帝,西羅馬滅亡。

阿提拉被形容為“上帝之鞭”,他曾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打擊。還是有點聯繫的。


帶你品味人生百態


阿提拉應該是匈奴人後裔,阿提拉和日耳曼人聯手摧毀了羅馬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