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之間交換了不等價的玩具,但是兩個孩子都很滿意,作為家長怎麼處理好呢?

圈內扒皮


從你的描述來看,孩子已經交換了,問題是家裡人覺得不值,孩子自己很滿意,該怎麼辦?

當孩子有了物權意識後,就明確給孩子,自己的東西自己做主。既然玩具屬於孩子的,那麼孩子就有權處理,孩子覺得自己和對方交換玩具,比較滿意。那就行了,家裡人認為孩子交換的玩具,價值比較少,不划算。


那準備讓孩子去要回來嗎?

我們要教孩子言而有信,通過這件事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孩子都已經交換了,現在反悔好嗎?如果以後類似的事情發生,孩子也反悔?

假如孩子的玩具價值沒有對方玩具價值高,孩子換的值嗎?也要孩子去換回來嗎?

其實,還有可能,對方家長看到玩具貴重,讓自己孩子玩幾天和你家孩子換回來,大家只是交換玩玩具,最後玩具歸屬權還是孩子,各自還會拿到各自的。

你的想法是正確的,既然交換了,就不要反悔。孩子都和別人換了,說明孩子認為它比較值得換。

在孩子的價值觀可能還沒有金額的大小,只是單純覺得玩具比較好。就好比,很多家長給孩子穿品牌衣服,在孩子眼裡,和普通衣物沒有區別,照樣踩泥坑,照樣摸爬滾打。

建議你還是勸勸家人,不要執意讓孩子去換了。我們要做到言而有信,不能出爾反爾,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豆小米媽媽說


從我自己來說,我女兒也發生過這樣的情況,比你家還不如,直接送😂。但這也不為過,因為在孩子的意識中根本沒有金錢的概念,而她們又很願意與朋友分享。所以對於她的行為我並沒有指正,但這也不代表認可,我會在她爸爸工作的時候拉她去看,告訴她錢是父母的努力換來的,屬於家庭,不屬於個人。我也會在她跟朋友鬧彆扭時告訴她送玩具也改變不了朋友間的分歧。雖然很懵懂,但她也明白了一些。


您這事吧,如果鄰居的家長明白事理,發現了會換回來,但如果對方不說,真的不好上門去要,這是大人的面子,也是孩子的面子。因此我覺得著眼下次可能要比糾結這次有用。為了防止這樣的事再發生,最好跟孩子談談,把她的物品定出權利範圍,哪些東西是她可以自己做主的,哪些是需要詢問家長的。

另外給孩子買東西時要明確一下錢的大概數量概念。我一般會把東西的價格轉化成她熟悉的概念,比如10元,就是買10根棒棒糖齁到嗓子;50元,就是坐50次搖搖車能把腦仁搖出來😅;100元,就是能去麥當勞買33支甜筒冰掉牙。這樣孩子心裡比較清楚。



最重要的是,建議家人不要因為這事指責孩子,因為她根本不知道錯在哪兒。


老孟的娃世界


其實這個家長,不用糾結換了東西吃不吃虧的問題。


在4歲小孩眼裡,玩具就是用來玩的。

有小朋友跟自己一起玩,還分享自己的玩具,是好事情。

你要知道,會跟人家友好的玩,還學會分享和交換玩具,這個玩具帶給你寶寶的價值已遠遠超出本身的價格。

另一面,你家人覺得吃虧了,那麼這次就算了,畢竟這個玩具對你家小孩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如還是非常愛不釋手,小孩是不會換的。

家長可以跟孩子說,下次換東西的時候,先問家長能不能換,如果家長說能換,才好換。

我覺得,這樣會好一點吧。

歡迎大家下面評論留言!


會跳舞的花兔子


鑑於孩子已經交換了玩具,而且孩子也很滿意,雖然大人覺得兩個玩具價值差距很大,但是孩子是沒有價值觀念的,年齡小的孩子根本不理解錢的面值具體是指多少,既然已經交換,作為鄰居也不好意思開口要回來,小孩喜歡覺得值就行了,這次交換算是定數了。我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小孩用越野車玩具交換了一隻上發條會跳的小青蛙,他喜歡就好,偶爾一兩次。為了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具體可以這樣做:

一、建議儘量不要給孩子買金額較貴的玩具,小孩新鮮勁過了之後很多玩具都不愛玩了,太貴的容易造成浪費,除非是孩子特別喜歡的,心心念唸了很久,偶爾一兩次可以。買之前要跟他(她)溝通好,說明這個玩具價格比較貴,需要爸爸媽媽付出勞動才能換來,必須要好好愛護,確定要這個玩具的話,在某段時間內就不能再買其他玩具了,重複幾遍,並問他是否確定要這個。我給孩子買玩具都是控制在一定價格範圍內,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最後我會問他是不是確定要這款,一般他自己選的都會比較愛護。

二、告訴孩子玩具可以分享玩,也可以交換玩,這個“交換玩”是暫時性的交換,在一起玩的時候暫時交換玩,如果要回家了必須要換回自己的玩具,告訴他玩具不能回家它會傷心的。我們也經常帶孩子和樓下小孩一起玩,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交換玩具玩,回家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換回來,如果孩子都喜歡另一方的玩具,作為孩子的媽媽我們是互相加微信,約定可以帶回家玩兩天,下次見面再交換回來,因為已經提前說好是暫時交換玩兩天,所以都會換回來的。

三、交換玩有時候也會出現自己小孩特別想玩別人的玩具,可是其它小朋友不願意的情況。這要好好開導孩子,告訴他那是因為那位小朋友非常非常愛他的玩具,我們要來玩的話他可能會很傷心的,我們可以玩我們自己的玩具,也要好好愛護自己的玩具,如果下次還能遇到這個小朋友,可以再次嘗試和他交換,在這之前,你要好好了解自己玩具的功能和優點,下次見面你可以給他介紹你的玩具很棒的地方在哪裡。

總之,要讓孩子懂得愛護玩具,尊重爸爸媽媽的勞動成果。





雲裳千朵



說實話我不太同意很多所謂的孩子高興就好的觀點。這次是承受範圍內,下次價值差距更大呢?

要讓孩子明白物品的所屬權,並珍惜自己的物品,並學會等價交換。


我給大家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吧。

1

在幼兒園裡,給孩子準備的新鉛筆橡皮,過幾天就剩下鉛筆頭了。

我:怎麼鉛筆用成這樣了?

孩子:XXX說的鉛筆特別好看,說要和我交換,這個是他的。

我:那這個鉛筆好用嗎?

孩子:還行吧,就是有點短了。

我:那下次還這樣交換嗎?

孩子:可以啊,這個還是能寫的,他喜歡就和他交換了。

我在心裡想,這個孩子是不是傻啊。

我:寶寶,交換東西是彼此都喜歡的,你要是不是十分喜歡,可以說不的。


2.

一天我準備把家裡花的土鬆鬆,找鏟子半天找不到。

我:XX(孩子名字),你見到家裡的鏟子了嗎?

孩子:那天A(他的一個玩伴)來看到喜歡,問能不能送給他,我就送他了。

我:那你送他了,咱家用什麼啊?

孩子:咱們可以和爸爸一起去XX地方再去買一個啊?

我都要氣死了,心裡想,你真是不心疼你爹媽的錢啊。

我:XX,這是咱家用的東西,不能別人喜歡就送人吧?那改天喜歡別的你也送啊?咱家的東西,你要送人,好歹徵求一下大人的同意吧。


3.

有次圍棋比賽,應該是5級升2級,考試要考一天,上午下兩盤棋,下午一盤,根據輸贏的多少確定是否晉級。好背景交代完畢。


早上出來情緒很好,說兩盤都贏了,下午只要不是輸的太慘,應該晉級沒問題,結果下午出來都快哭了。

我:怎麼了,下輸了,這麼傷心了,能跟我說說嗎?

孩子:我本來能下贏的,結果那個哥哥說,讓我讓他一下,他要下輸了,會被媽媽罵的,我就讓了他一個字,結果他後來一點也不讓我,我輸了好多。

孩子爸爸:比賽就是一種競技運動,都是每個人拿出自己的本領,展現自己的時候,這種讓對比賽本身就不尊重,就跟考試作弊一樣。平時不會可以互相討論,幫助,下次遇到不管什麼考試、比賽都不能讓著別人。


還有好多類似的例子,就不多說了。

就是想告訴大家,孩子之間是平等的,你來我往很正常,但是不能一味的不在乎自己的東西,和一味的以別人的喜歡而隨意答應。


像我家這個,有點膽小,懦弱,一味的滿足對方,並沒有換來真正的朋友,相反,學會說不,反而有些脾氣相投的小夥伴。。


空中的燕兒


我簡單的說一下吧,這件事,在孩子世界裡,沒有價錢貴重之分,只有孩子喜歡和玩的開心。這是我們作為家長的最終目的,我們的玩具價錢很貴,你可以和對方的孩子家長,說明白,如果,對方家長明白事理,補償玩具差價,會更好。

如果不給我們也不要因為這件事情家長鬧得不可開交。最終目的是讓兩個孩子開心,就好。



隻言片語——青姐


分兩步,第一步,弄清楚問題歸屬,第二步,想辦法解決問題和滿足需求。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問題歸屬這個概念。

什麼意思呢?

你看孩子是滿意的,在孩子的世界中,對玩具的價值價格是沒有概念的,是以喜歡和好玩為標準的。所以,這個不是孩子的問題。

家長心裡不舒服,是因為玩具價值不等(200和20差距還是有點大的),家長心裡有點不平衡,需求是等價交換的需求。

這是家長的想法和需求。所以,這是家長的問題。

第二步,策劃未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一是家長想辦法。主要責任是家長,家長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彌補自己的損失,讓心裡平衡一下。

二是和孩子一起想辦法。

先肯定孩子,懂得通過交換來滿足自己想玩玩具的想法和動機。

然後引發孩子思考,還有什麼辦法?

比如,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可以請求家長買啊。或者換著玩,玩完了換回來。

找到孩子和家長都能接受的方案。

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引發孩子的思考,提升了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舉三得。


叢冬旭鼓勵教育


當時不做處理,孩子都非常滿意了,你還做什麼處理。不等價的,和孩子的高興比起來,我選擇孩子高興。至於你妻子不同意,也要謹慎處理,不能讓孩子知道,後期你和孩子商量一下,先聽聽孩子怎麼想的,當時,再適時教育


霖152409996


告訴孩子,如果要拿家裡的東西出去交換,必須經過家長的同意。原因可以簡單解釋為,這些東西是父母出錢買的,父母才有最終決定權。對於這次事件,和對方家長溝通一下,交換玩幾天,再換回去。孩子就是孩子,成長過程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要學會正確處理。不要想著去佔他人便宜,也不能輕易被別人揩油。小事件上學習問題處理,而不是等出了大事再補救。


裳裳而華


另一方面,孩子們交換玩具是好現象,可以增進友誼,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玩具的作用,還過到了省錢的目的。

其實孩子們交換玩具時,價格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