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做了3年英語啟蒙,一直沒效果,哪裡出了問題?

天空の彼端


先講一個自己朋友的事吧。

朋友家裡從兒子出生就僱傭了一個菲傭,一直照顧兒子,當時她想的是菲傭可以訓練娃的英語,這樣就不用再去外邊學習英語了,結果是到孩子3歲時,她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兒子只願意說英語,甚至很少開口說中文,大概是菲傭照顧得比較細緻,而且每天都在一起,孩子自然也就只接受了英語啟蒙。

朋友意識到這一點後,不得不把菲傭辭掉了,開始培養娃的中文水平。

其實,這種情況說明了四個字:耳濡目染!

學習英語其實就是這樣子的,我自己的體會也是。

但是,為什麼給孩子做了3年英語啟蒙卻一直沒效果?

1.學習方法欠妥

從題主提供的信息看,買了多臺播放器,從這裡可以推斷出,題主也是有心讓孩子好好學習英語,不輸在起跑線的,但是可能方法不對。

對於小孩子來說,更多的需要大人耐心的陪伴,而不是直接讓給播放器,不知道題主給孩子放的什麼英文,如果只是很枯燥的英文節目,又強迫孩子聽的話,孩子自然不願意。

2.不會抓住孩子特點

我記得jason很小的時候,每晚臨睡前我都會放一個磨耳朵的歌曲,那些歌很有趣,節奏很快,而且很跳躍,jason特別喜歡,有時候還會跟著歌曲翩翩起舞,因為節奏感很強。

3.培訓機構的學習也不夠好

看題主提到,孩子上培訓機構,只是會了幾個單詞,如果老師每次只是教些apple,red,blue之類,這種非常簡單的英語單詞,那真就不值得去了,這些單詞難道題主不會嗎?而且早教一般一週也就1-2節課,就在這一兩節課中,能學到什麼?

題主應該接觸過廖彩杏的繪本說,我那時候也是,廖彩杏從一個什麼不懂的人,變成了英語達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只要你有心,用心。

1.首先給孩子挑選一些好的教材

我自己挑選的標準是,幽默簡短,畢竟孩子很小,不要讓孩子覺得是負擔

2.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很重要

有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規定孩子每天必須要做到背下幾個單詞,聽熟幾首歌,有一點急功近利了,會讓孩子把興趣變成壓力,變得不再喜歡英語,當一項愛好變成負擔時,就很難有樂趣了。

3.可以採用多種有趣的方式伴讀

比如我那時候會用到畫畫的方式,我們一起畫一首兒歌,一邊畫一邊唱出來,而且畫完之後還會寫上這首歌謠。

比如 我那時候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兒子一起玩繪本,可以扮相活潑一些,比如要翻滾,就幅度大一些,總之越是誇張有趣味,孩子越是喜歡。

4.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計劃

制定一個有效的計劃,像廖彩杏那樣,陪同孩子一本本地讀過去,孩子就會越來越喜歡。這個計劃表可以貼在牆上,每天要完成什麼,都認真寫下來,每天帶孩子去學習。

一定記得,父母要好好陪伴,而不是撒手不管!把孩子推給播放器或者培訓班。


jason媽咪有辦法


這個我倒是可以告訴你,你的方法錯了,也浪費掉了黃金時間。

我的閨女從出生開始,我就在給她塑造一個雙語環境。這樣的設置是為了讓孩子的大腦從一開始就進入雙語狀態,而不是中文母語後期你告訴孩子再去學英文。

塑造雙語環境非常簡單,只需要父母雙方一個從孩子出生還是就用英文和孩子說話,另一個用中文和孩子說話,家裡其他人用什麼語言沒關係。

我的孩子目前五歲,可以流利的使用中英文交流,在中英文切換上她的無縫速度比我還要快很多,這就是雙母語強大的優勢。

雙母語環境是最合適的配置,如果父母都不會說英文,因為人類交流本能的需求,孩子會自然偏向使用能夠跟父母溝通的語言,這會造成培養孩子英文興趣的失敗。

如果不具備雙母語環境,那父母就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了。就像我之前說的,嬰幼兒對語言的興趣來自於生存需要,父母都在用的中文會成為孩子們的首選語言。

所以中文父母自己得學習一點最簡單的英文,這樣在除了吃喝拉撒之外跟孩子玩的時候可以用簡單的單詞來溝通。孩子玩的時候也需要溝通,他們的大腦回去捕捉你用的語言和實際的物品或者事情建立自然的連接。

一句話,只想著把學習材料堆給孩子是沒有用的,需要父母投入精力和時間。


噼啪咔啦吧嗒咚大魔王


如果孩子從一歲開始進行英語啟蒙,三年下來,正常的情況應該能接近母語孩子的水平。不要說日常的英語對話,即便是看小豬佩奇這樣語言稍微複雜的英文動畫片,也應該完全沒有壓力才對。

你的孩子啟蒙三年,對英語仍然不感興趣,不願意看英語動畫片,說明你從最開始的英語啟蒙就沒做對。

磨耳朵非常必要,但不是英語啟蒙的全部。低齡的孩子,對自己不理解的聲音不會產生多大的排斥,是磨耳朵最好的時間段。

當孩子開始常常不自覺地說出一些單詞,或者發出類似單詞讀音的聲音的時候,磨耳朵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一般這個過程也就是一週到三個月左右。

這個時候家長要跟進,幫助孩子建立聲音和實物之間的聯繫,就是幫助孩子理解聲音的意義。如果孩子不自覺地說出的英語,得不到回應,他慢慢的就認為這些聲音是無意義的,對英語的探索也就終止了。

所以一、兩歲的時候,你看到他不排斥你放的英語錄音,感覺已經在給他進行英語啟蒙了,其實是一種錯覺。到三、四歲,孩子逐漸忍受不了無意義的聲音了,英語這種語言和他感興趣的東西產生不了任何聯繫,自然不可能喜歡學習英語。

啟蒙階段,繪本的正常使用方法是,孩子看畫面,家長看文字,在放著錄音或點讀的同時,引導孩子重複畫面中出現的單詞,幫助孩子建立讀音和實物的對應。在孩子說出英語的時候,進行相應的回應,鼓勵孩子更多地探索英語的聲音。

看動畫片也是一樣,家長要陪著孩子一起看,幫助孩子理解動畫片的情節,保持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去關注一些在動畫片中不斷重複地常見詞的讀音,比如小豬佩奇裡面,Pig,Frog,Rabbit等等的詞經常出現,要幫助孩子把連貫的句子切割成一個個有實際意義的單詞,然後通過指物,做相應的動作等方式,理解單詞的意思。

否則你放著的動畫片,對孩子來說只是吵雜的噪音,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家長一點都不會英語,或者英語基礎太差,可以在給孩子觀看動畫片的同時,找一些外國人錄得常見詞的視頻、常見表達方式的視頻等,也可以達到幫助孩子慢慢理解動畫片內容的目的。

Sunny親子英語致力於通過親子共學的方式,幫助更多的家庭進行英語啟蒙。


Sunny親子英語


我感到你有一種深深的焦慮,這種焦慮應該也會傳遞給孩子的。你害怕什麼孩子也可能越排斥什麼。英語啟蒙和學說話一樣,需要前期有大量的積累。聽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都要以孩子感興趣為前提,家長保持平常心最重要。

我覺得你說的200元學3、4個單詞不值得,我想說的是不是任何東西都要放在天平上來稱的,知識是無價的,孩子如果因此能愛上英語,能從此興趣十足,這更為重要。

雁過留聲,四年啟蒙不會沒有一點效果,可能你的要求太高了,孩子踮起腳尖也夠不著。不防多看看孩子的優點,也許能緩解你的焦慮。



親子時光TT


你的孩子是1歲開始啟蒙的話,現在應該已經有三年的啟蒙經驗了。你說孩子還是0基礎的話,證明你的啟蒙方法很有問題的。

第一個問題:你說買了很多英文繪本,但是你有和寶寶親子閱讀了嗎?因為在你說的整個內容裡面沒說過給孩子親子閱讀。如果1歲就開始給孩子做親子英文繪本閱讀,根本不會出現只愛看中文繪本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有了一定的英文語感基礎,孩子才會接受英文動畫片,當時動畫片也只是一個輔助作用,不能過多依賴。另外,你說下載了英文故事音頻給孩子挺聽,請問,在聽這個英文故事音頻之前,有陪孩子閱讀過這個英文故事書嗎?如果沒有,這個聽音頻是無效的磨耳朵。建議:可以下載相關的繪本音頻給孩子聽(就是你家裡買得繪本,然後下載對應的音頻內容,當然聽音頻的前提是和孩子進行過親子繪本閱讀。)

第三個問題:真正的英語啟蒙,應該是在家庭進行的,而且是長期堅持的,而不能靠機構。

如果想科學地瞭解英語啟蒙,請關注公眾號:KIDS英語啟蒙。裡面有一篇文章:一位全職媽媽走心的英語啟蒙之路。

這是我的個人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啟發。謝謝!


KIDS英語啟蒙


全都是無效輸入!直接給你看阿拉伯的電影你能懂嗎?估計你每部看一百次也不懂!天天給你聽法語歌,你能知道唱什麼嗎??

孩子現在2歲多,從6個月起做英語啟蒙,孩子一直在雙語環境長大,繪本中英文都有,動畫片以英文為主。現在她能聽懂簡單的英文,也能懂中文。說的話中英文都有,隨機說。

我給孩子的啟蒙,兒歌和動畫是輔助,主要還是平時家長跟孩子用英文和中文溝通。家長間也是這樣,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兒歌是一邊唱一邊做動作,並不是光聽。


Miss30735


英語啟蒙在於興趣。在家裡啟蒙的話,主要是建立興趣,不要過度地關注孩子記住了多少,會不會說,聽不聽得懂。孩子從接觸英語開始,堅持輸入,保持興趣,不求結果。孩子需要有沉默期,一般一年左右,在這個階段是基本沒有輸出的。

所以一方面要放下焦慮,不要著急,不要以為必須會說點什麼才是有效果。這好比種子發芽,現在很可能在長根階段,還沒有長出芽來,所以靜待花開就好。

關於方法,一定要注意,重點是培養孩子興趣,如果一味的強行輸入,很可能適得其反。孩子主要是多聽,各種有意思的形式,比如點讀筆,動畫,舞臺劇,翻翻書,洞洞書……等等,一定要順應孩子發展規律。

網上的書單有很多,不見得都適合你,要學會篩選,看孩子喜歡什麼,從喜歡的入手。

平時多念給孩子聽,不是讓孩子自己看自己聽,而是你要一起去做,這樣效果是最好的。


糖媽Elsa


學英語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你很努力,雖然在時間上看你英語啟蒙時間很長,但效率卻很低。現在網絡上好多關於英語啟蒙的資源與方法,但具體運用起來還是要結合自己家實際情況的。我家大寶一歲十一個月,之前間斷聽英文歌,正式開始英語啟蒙三個月,在家啟蒙,沒有報過任何線上線下的英語啟蒙班,目前能夠聽懂好多日常用語,偶爾還會冒詞。

具體的學習方法你可以關注 ,及同名公眾號,或私信我,可以和你分享下我英語啟蒙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寶寶成長初體驗


語言是個慢慢輸入的過程,只有積累到一定的量才會從量變到質變。

其實你的寶寶應該有很好的基礎,只是他太小,你看不到成果就著急了,感覺他的基礎為零。這時候寶媽還是要堅持你之前做的,不要看到沒有成果就放棄。往往是最後一步也是最難堅持的。

我們起步比你們晚,四歲才開始給他接觸相關英文的繪本啊,遊戲啊。但在這個過程我會全程參與。到了後面5歲時找機構系統的學習。我們是線上學習。好處是我每節課都可以發現他的問題去糾正他。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他一起認真的預複習每課,力求他能跟上老師的節奏。開始是痛苦的,但現在的結果還是比較好的,從每次和外教上課獎盃最少的一個,到現在三個小朋友中最大膽發言,獎盃最多的。另每天還讓他完成英文繪本的朗讀任務,現在已經可以讀簡單的章節書了(我們現在2年級)。

所以媽媽不要氣餒,只有你的堅持孩子才會靜待花開。到了一定的積累就會蹦發出來的。


家有小學生育兒分享


如果只是單純的輸入我覺得你這樣就夠了,但是除了這些平時有沒有給孩子互動複習呢?為什麼線下課孩子更喜歡就是因為以遊戲為主進行互動,我們是兩歲開始啟蒙的,英文繪本講的比較少但是基本上是看到我認識的我都用英文給他介紹,我覺得你家可能缺乏的是互動,現在正在努力練習聽力,不是說給磨耳朵就完事了,最好能讓他給出反應,如果沒有互動你所做的磨耳朵就是無用功相當於噪音,說的可能不太好聽,但是真的語言環境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