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非法集資!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4月28日,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通報,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案,對其實際控制人韋傑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另有知情人表示,此次抓捕行動共抽調集結了300餘名警力,截止上午9點,抓獲金誠集團韋傑、徐黎雲、蔣雪琦等33名犯罪嫌疑人,“董事長韋傑是凌晨1點,在自家小區裡被帶走的。”

涉嫌非法集資!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警方通報

事實上,早在2018年5月,根據浙江證監局發佈的文件顯示,在日常監管中,發現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工商登記名稱已變更為“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誇大宣傳等情形,浙江證監局決定暫停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的基金銷售業務半年。而在2018年7月,金誠集團發佈《關於金誠易4號私募基金(五十三期)暫停贖回業務的說明函》,資金鍊斷裂危機開始顯現。

2019年1月31日,金誠集團召開了投資人代表溝通會,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韋傑在會上表示,金誠集團的總負債是103億元,存續的基金規模是157億元,他承諾“都會負責到底”。

涉嫌非法集資!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4月23日,金誠集團還在苦苦堅持,在官方微信上發佈《聲明》稱,“我司的戰略重組目前已進入關鍵落實階段,為避免競爭對手及其他別有用心者通過重組信息牟取不當利益;甚至可能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破壞重組,從而損害全體投資人的權益,我司暫時不便透露重組具體細節。條件成熟時,我司將適時向投資人及相關媒體進行披露。”

而這所有的承諾,都隨著韋傑身陷囹圄、金誠集團岌岌可危而消散。

曾經風光無限,金誠規模號稱700億

金城集團官網顯示,金誠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杭州,實控人為韋傑。該公司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主要有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眾公司(金誠控股,1462.HK)等9個板塊。

同時其官網介紹稱,公司的業務佈局中的“金誠財富”是一家集金融產品研發、財富管理、基金銷售、高淨值客戶VIP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機構。通過攜手各地政府打造新型城市,發行以城市化發展基金為主的穩健類理財產品,與客戶共享全球優質產業資源。截止2018年初,累計管理資產規模超700億。

截至目前,金誠財富旗下擁有一家基金銷售公司浙江金觀誠,以及新餘觀悅、新餘觀復、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復等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投向所謂的影視項目,以及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PPP項目。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在2015年開始大力推廣PPP業務,韋傑正是抓住這個時機大力發展PPP項目,陸續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和備案發行相關產品。

涉嫌非法集資!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韋傑是金誠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1981年韋傑出生於浙江東陽,浙江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後,韋傑依照所學專業考取司法資格證書、律師執照,成為一名律師。2008年前後,年僅27歲的韋傑創辦金誠,投身金融創業。值得一提的是,韋傑也有著傳奇的財富故事,2016年有雜誌報道稱,韋傑曾接到一個證券公司電話,稱其賺了11位數,躋身至百億身家的地位。

5700億政府訂單成謎

2016年開始,金誠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以江、浙為核心,打造融合“PPP+產業化+金融化”的小鎮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生命鏈小鎮。目前金誠特色小鎮已在浙江、江蘇、湖南、貴州、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安徽、吉林十省有佈局。

“PPP”指的是政府和企業合作成立合營公司,“產業化”指的是為金誠特色小鎮配套金誠文化、教育、酒店、醫療健康等產業,“金融化”則是通過產業基金投資、資產證券化、債券投資等金融手段服務於金誠特色小鎮。

簡言之,就是金誠集團與政府成立合營公司,經營特色小鎮項目,再由金誠集團通過旗下基金管理人發行基金產品參與項目投資。

根據證券時報報道,在短短一年時間之內,金誠從政府手中拿下了3900億元訂單。官方描述,從2015年7月22日,到2016年8月22日,在董事長韋傑的帶領下,金誠新城鎮拿下了35個新型城鎮化項目,簽約總投資額1800億元。截至2017年9月,擁有特色小鎮項目59個,政府項目簽約量超過5700億元。

5700億是什麼概念?如果全部為PPP形式的中標項目,該數據僅次於中國建築集團、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國內排行第三。

不過,最終,這5700億元訂單無據可查,大多數PPP項目均停留在框架協議或口頭約定層面,尚未正式立項,更未進入動工階段。也正是因此,外界終於發現金誠集團的操作手法。即借這些並不存在的項目,在各種渠道頻繁渲染拿單能力,並以PPP項目名義發行基金。

不配合調查,金誠一“拒”成名

2018年4月,金誠集團一“拒”成名。

當時,浙江證監局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和安排,開展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但是在檢查過程中,浙江證監局發現5家公司存在不配合現場檢查工作的情形。

根據披露,不配合檢查的5傢俬募機構,分別是杭州觀復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杭州金仲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金轉源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從股權關係來看,上述5家公司大股東不盡一致,但是核查之後,最終均歸屬於金誠集團。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檢查當天,金誠財富旗下的公司關門拒絕檢查,態度十分堅決,試圖給浙江證監局一個下馬威,此舉震驚整個浙江私募基金圈,也讓業內開始警醒金誠集團的風險。

金誠集團給出的官方說法是,4月24日,有個別員工思想認識不足,在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要求拷貝其電腦資料時被拒絕從而引起衝突。次日,尚在外地出差的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因該事件被批評、警示和教育,且主動撰寫了情況說明,與監管部門做了溝通。在浙江證監局提出約談要求後,韋傑取消原有行程,帶領相關高管團隊前往浙江證監局,配合完成約談。

被暫停基金銷售業務,兌付危機爆發

2018年5月份,浙江證監局傳來消息,金誠集團旗下的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被採取了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措施。

涉嫌非法集資!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浙江證監局文件顯示,在日常監管中,發現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工商登記名稱已變更為“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誇大宣傳等情形,反映出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問題,經營管理存在較大風險。決定對其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

涉嫌非法集資!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對此懲罰,金觀誠隨即發佈公告:確存在因公司發展過快,各板塊人員和業務未隔離到位等不合規現象,同時個別員工無視監管部門法律法規和公司募集行為規範條例,誇大宣傳等情況。後續我司將嚴格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對以上現象和相關人員做整改和嚴厲處罰。

被暫停基金銷售業務後,金誠系私募基金就因為不能借新還舊而迅速陷入流動性危機,旗下陸續進入開放期的基金產品開始停止贖回和單方面要求投資者簽署展期協議。投資者要求贖回資金,但始終未果。

有投資者反映,此前金誠方面給出的答覆是“3-6個月重啟大額贖回”,但3個月的承諾期已過,金誠方面卻表示仍拒絕大額贖回,還表示如果投資者簽署展期協議同意繼續展期,才可以立即贖回5%,其後按照5%/月的額度逐步贖回。對此,多位投資者表示拒絕簽署展期協議。

2018年9月,金誠集團官方公眾號發佈文章稱,金誠集團承認旗下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部分基金產品出現了暫停開放、延期兌付等情況,但已與絕大多數投資人簽訂了展期協議。只要給一定的事件,通過資產優化、拓寬融資渠道、引入戰略投資人等方式,公司完全有能力籌集相應的資金進行產品兌付。

涉嫌非法集資!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金誠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韋傑

2019年初,韋傑在公司的官方公眾號上回顧過往時再次提及:“我們的產業鏈佈局過長,流動性安排不夠成熟,導致在面對意外情況時的調整空間不夠充足。”

事實上,在金觀誠基金被暫停銷售業務後,金誠集團的資金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兌付也是遙遙無期之談。

借新還舊,金誠徹底隕落

其實,所謂的“金誠模式”,就是先與地方政府簽訂一個PPP項目的框架,隨後立刻上架該項目的私募產品開始銷售,同時銷售的產品將項目從時間上拆分錯配。

據瞭解,金誠的金融產品期限一般是1-2年,但是項目建設期遠超過這個時間,特別是PPP項目,6年以上才能回款是常態。所以,在建設期內,金誠集團需要由發行後面的基金來兌付前面的資金。等項目建設完成通過驗收後,政府才會分期撥付款項,並且承擔的利息成本最多就6.5%,低於金誠集團承諾給投資人的8%的收益。

所以,這也就是2018年5月金誠集團被監管叫停半年的時候,基金銷售端無法開展募集工作,當兌付金額遠高於募集量,就會造成流動性緊張和展期的原因之一。

因此,重新募資來填補資金缺口是金誠集團“活下去”最好的辦法。但不幸的是,2018年11月,浙江證監局發佈公告,暫不解除對金觀誠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措施的通知。

雪上加霜,金誠集團爆雷似乎已是命中註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