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名校碩士啃老7年 :教會孩子獨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文 | 塞柏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裡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時教會他們獨自面對世界。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父母不是永遠的天,

孩子終究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之前看《都挺好》,每次蘇明成出場,我都恨不得上去打一巴掌。

小時候他不好好學習,整天偷懶耍滑,最擅長的就是哄他媽蘇母開心。不想洗衣服,說幾句好話,蘇母就指派他妹妹明玉去洗。

長大了沒考上好大學,蘇母花錢幫他找關係,後來畢業沒工作,還是靠蘇母。

甚至結婚了,錢不夠花的時候,依然伸手問蘇母要。

蘇母呢,從來只要蘇明成開口,寧可委屈自己,也不會委屈了他。

就這樣一味寵愛,一味地為兒子著想,順其自然就養成了蘇明成事事依賴父母,從不替旁人著想的性子。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結果蘇母突然去世,蘇明成來不及反應,生活就徹底亂了套。

家裡他管不住老爸,搞不定媳婦,工作上想投資卻被騙光了全部資產,整個就是雞飛狗跳。

有時蘇明成也在想,為啥蘇母在的時候一切都好好的,媽一走就啥都亂了。

一直到結局,蘇明成才幡然醒悟,決定去非洲工作,重新開始人生,學著不靠父母,不靠兄弟姐妹,學著自己獨立面對生活。

而蘇明成這樣“啃老媽寶男”,不止電視劇中有,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教會孩子獨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說得是48歲的大衛。

他是一名海歸碩士,同濟大學畢業後,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一直以來,大衛都是母親的驕傲,母親也一直盡心盡力地滿足兒子的一切要求。

然而,這個本該有著大好前途的“別人家的孩子”,自從2012年回國後就一直窩在家裡,再沒有出去工作過。

生活基本是白天睡覺,晚上打遊戲,如此循環往復,僅僅靠著母親給的一點生活費苟活。

但大衛的母親已經82歲了,還患有尿毒症,因為經濟拮据,她每週3次透析都只能擠公交車去。

萬般無奈之下,大衛母親將兒子告上了法庭,要求他贍養自己,想以此逼迫兒子出來工作。

事實是就算母親贏了訴訟,大衛也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他無力養活自己,更不要說贍養母親了。

這個訴訟只能是一紙空文,最後,母親只能撤訴。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面對如今的困局,鏡頭前的這位老人不禁流下了懊悔的淚水。

她說:

“我教育不對,樣樣自己包辦,他從小樣樣都是現成的,依賴慣了。是我毀了他的前途,我有罪。”

或許做父母都一樣,永遠會擔心給孩子的愛不夠,所以處處付出、處處包辦。

希望他們專注學習就好,希望他們的路走得順當一些,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

但父母的“事必躬親”往往會害了孩子。

不經歷風雨,怎知世事艱難。

一個人唯有走過彎路,摔過跟頭,才能真正獲得成長。

清華大學社科院院長彭凱平也說: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裡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時教會他們獨自面對世界。

所以作為父母,教會孩子獨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成人,才是最大的成功

在新書《21招,讓孩子獨立》中,葉壯老師就說:

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

在採訪現場,他又一次重申:成人,才是最大的成功。

他認為人的成功只有一種,就是以自己期待的生活方式過完這一生。

而這個成功的前提是首先要成人,成為一個身心獨立自主的人。

這也正是葉壯老師出版《21招,讓孩子獨立》的初衷。

此次採訪中,就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獨立”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我們也請葉壯老師一一進行了解答。

Q:相對獨立的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優勢?

葉壯: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叫做愛德華·德西,他提出來一個很著名的理論,簡稱叫做“SDT”,也就是自我決定論。

他認為獨立意味著人生中有三個基本需求能得到滿足。

第一個是你的自主需求,簡單說就是你想做什麼,你能自己做決定,你買雙襪子也是自己決定買哪雙,你去哪個城市也是自己想去。

第二個是你的勝任需求

,人除了說我想做之外,還有一條非常重要,就是我能做到。從勝任開始,一個獨立的人才有可能去通過各種各樣任務的完成,來體驗到勝任的感覺。

第三個需求叫做歸屬需求,我們今天的人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就是歸屬需求。實際上如果一個人一直都沒有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談不上什麼歸屬需求,他一直是他爸爸媽媽的寶寶,他一直不是自己,他一直不存在我自己的一個屬性。

如果一個孩子自己不獨立,這三個需求就達不到,這三個需求達不到,按照自我決定論的角度講,這孩子的幸福感就會低,他自己的人生狀態相對而言會顯得更加低迷。

所以獨立對於孩子來說是有相當的紅利的。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Q: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葉壯:我覺得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最重要的方向有幾個。

  • 給孩子界定良好的規則,讓孩子對規則本身有足夠的敬畏或者尊重

比如我們說一個人不獨立,他最典型的一個表現就是,對於規則缺乏敬畏,這事該你做,他說我就不做,我媽幫我做,然後他媽幫他做了。

想讓一個孩子獨立,第一點就是需要給他界定良好的規則,讓他對於規則本身保持敬畏,唯獨這樣他才能在一個良好的框框裡面,真正做到獨立本身。

  • 你來自外界良好的、積極的支持

獨立並不意味著我誰的幫助都不需要,恰恰相反,獨立往往有另外一個東西就是支持,有人支持你,你才有資本獨立。

因為有人支持,這種堅定的感覺會讓你更有信心一個人往前走。

  • 個人良好的習慣

除了這兩點之外,放在我們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角度來講,一個人還必須得有很好的習慣和性格,才能夠足夠獨立。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就是這三點:

對於規則本身的敬畏,來自外界良好的、積極的支持以及個人的良好習慣,這是獨立的三個核心要素。

父母可以從這三個核心要素出發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Q:閱讀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上有哪些幫助?

葉壯:不管是對於小孩還是對於大人,能夠讓一個人持續成長,走向獨立,最主要的幫扶點是三點:一個是閱讀,一個是筆記,一個是思考。

只有閱讀和筆記沒有思考,這個人就變成了一個復讀機;只有閱讀和思考沒有筆記,這個人就會老走回頭路,老走彎路;只有筆記和思考沒有閱讀,這個人就缺乏站在前人肩膀上看世界的基礎。

所以唯獨這三樣合起來,才能構成一個人進步的階梯。

當然,閱讀會幫助人變得更加的獨立,因為如果你沒具備閱讀的能力,就沒有儲備,沒有儲備就沒有筆記的素材,沒有筆記就沒有辦法提煉出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獨立的思想,沒有獨立的思想就只能隨波逐流。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Q:父母不是天生的父母,養育孩子方面父母應該做哪些改變呢?

葉壯:不同的父母要做不同的改變。

很多家長認為養育孩子是有所謂正確答案的,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每一個家庭以及每個孩子都有適用於他的獨特的養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家長應該做的是去學習大量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然後選擇你能接受、對孩子有用、能產生好結果的去用。

很多家長會發現現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養育書籍,然後家長就會說“這個專家跟那個專家說的不一樣”,一樣就麻煩了,一樣就真的家長能考級了。最怕的就是家長對一個專家可勁兒信,這反而是更容易出問題的。

看更多的,有自己的選擇,決定一個養育孩子的手段,這是今天打開養育模式正確方法的鑰匙,而不是信一個人就全向著他。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Q:比較好的養育書籍推薦?

葉壯:我是學心理學的人,坦誠地講我從十八歲開始就開始學怎麼教孩子,因為我既學心理學又學師範,我當過中學老師,養過我們自己家的小朋友,我老婆也是學心理學的。

我們兩口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會極大程度上求助於各種理論,以及各種已經被驗證的模型來提供支持。

比如說孩子的語言發展到哪個節點,他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為了評估他正常不正常,我們就會去考慮相關的數據和研究的成果。這起碼證明了一件事情,就是你得先知道那個研究的成果以及正確的情況是什麼,所以其實我會建議很多家長可能有一些書是要看的。

比如說《發展心理學》這樣的書,發展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是人的畢生發展的心理脈絡。

這樣的書看了有什麼意義呢?你大概心裡有譜,你們家孩子在不同的階段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有哪些能力,在社交的過程當中怎麼怎麼樣。

比如說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家長說兩歲半的孩子跟其他孩子玩過家家,就融入不到群體中,老師怎麼辦?他融入群體就麻煩大了,因為過家家一般是三歲八個月到四歲兩個月中間的孩子才能培養出來的技能,到這個時候這個孩子才擁有這樣的能力去假裝成一個社會角色,比如說老師。

所以我是非常建議家長去看《發展心理學》,這是我的第一類建議。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我的第二類建議,是要閱讀一些具體的書籍,比如說我們家孩子做事老是崩不住,你讓他忍耐一會兒,他就忍不下來,耐性不行,那你就得看專門這方面的研究。

比如說斯坦福大學的沃爾特·米歇爾教授寫了一本叫做《棉花糖實驗》,專門是講兒童自控力的,你說我們家孩子自控力不行,你就看這本書。

我們家孩子特悲觀,你就看《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是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家寫的。孩子啥事都依賴父母,不獨立,就可以看看我的《21招,讓孩子獨立》。

我覺得父母應該有的放矢的去給自己家孩子選擇書,因為不同的孩子短板是不一樣的,長板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總結一下是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基礎知識得惡補,第二句話是針對問題針對解決。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孩子是風箏,

父母是放風箏的人

《目送》裡有段話說得特別好: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教育學家說,作為父母,如果你能幫孩子一輩子,那麼你就事事包辦,如果不能,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

其實父母和孩子,就像風箏和放風箏的人。

小的時候,適時地鬆鬆手中的風箏線,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自己走,他才能趁著風飛得更高更遠。

等到孩子大了,必要的時候,就要狠心剪斷那根線,這樣孩子才能無所顧慮地遠走高飛。

這才是養育的最終目的。

《21招,讓孩子獨立》

↓↓↓

點擊上圖可購買圖書

圍繞3個人生維度,

打造21個日常妙招,

從生活習慣到社交能力,

告訴你省心孩子不難養。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全文

☞抖音“流浪大師”爆紅:隨意僭越別人的生活,是一種病

☞“我活了30年,從沒生過氣,得癌了。”

☞什麼叫做格局?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太用力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婚姻好不好,稱一下體重就知道

☞如何廢掉一個人?就是讓他忙到沒有時間成長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48岁名校硕士啃老7年 :教会孩子独立,比考第一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