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阿里速賣通,看一場發生在跨境B2C電商領域的新革命

在不少人還以為阿里巴巴的電商領域佈局仍侷限於淘寶和天貓時,前者用1.5億海外買家數量的“速賣通”重新定義了跨境電商這一賽道。

過去,儘管國內電商領域的戰況激烈,但跨境電商的主角仍是B2B。在2014年之前,幾乎沒有一家企業有能力建立一個快遞公司,把商品運到全世界;沒有誰能打造一個通用的支付體系,讓所有支付形態都使用;也沒有公司能解決不同地域的電商生態差異。

但在4月28日,中國最大的跨境B2C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以下簡稱“速賣通”),在2019商家峰會上展示出了其成立9年來的成績:開通了18個語種的站點、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的購物類APP下載量中排名第一、是中國唯一一個覆蓋“一帶一路”全部國家和地區的跨境出口B2C零售平臺。

這家跨境B2C電商的“破局者”,是如何用9年的時間把電商生態移植到世界各地?

1萬億美元市場的想象

雖然跨境電商業務模式仍以B2B為主,但B2C佔比在不斷提高,已經從2011年的2.5%提高到2016年的11.3%。預計於2020年,全球跨境B2C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屆時,全球跨境B2C電商消費者總數將達到9.43億人,年均增幅超過21%。

從跨境B2C電商的市場滲透率來看,這塊萬億美元的蛋糕不僅很大,且鮮有人來分羹。在速賣通總經理王明強看來,相比中國較高的電商滲透率,在海外,即使是法國、西班牙這樣的歐洲發達國家,電商滲透率也不足10%。

基於此,儘管速賣通在出海之路上有亞馬遜這樣的強勁對手,但其仍在過去一年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早在2014年,速賣通就坐上了俄羅斯第一大電商平臺的交椅,據數據顯示,俄羅斯買家數達2200萬,即每6個俄羅斯人裡就有1個在使用速賣通。而在波蘭,其主流財經商業媒體Puls Biznesu稱,每四個波蘭人中,就有一人使用速賣通進行網購。

在佈局了俄羅斯等市場後,速賣通又一路“攻下”了西班牙、法國等歐洲發達市場,併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移動購物APP之一。

進入2018年,受惠於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速賣通也在“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實現了飛速發展,其中,非洲的買家數僅半年時間就實現翻倍增長。2018年全年,速賣通平臺上56%的買家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這些地區的消費者貢獻了速賣通平臺57%的訂單量和49%的交易金額。

透过阿里速卖通,看一场发生在跨境B2C电商领域的新革命

“海外市場空間依舊非常大,極其龐大的的用戶等待中國商家去開拓”。王明強表示,未來一年,速賣通將以用戶增長為核心目標,對俄羅斯、歐美做重點市場鑿穿,深耕中東、南美、非洲潛力市場,同時進一步加大本地化運營。

繞不開的電商生態差異

談到速賣通最大的挑戰,王明強稱,“是如何用一個統一的平臺來滿足不同國家用戶的差異化需求。”

針對這一問題,速賣通也找到了對於的解決方案,即“平臺能力”、“數據和技術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王明強認為,這方面的“重”投入一定是正確的發展方向,也是建立行業壁壘的重要抓手。

雖然歐美地區幾個重要的電商網站在當地耕耘許久,但整個市場的電商滲透率仍然很低,核心是模式出了問題,“它們沒有把生態真正建立起來,它們做的是線上化的零售,而不是電商。”

首先,歐洲線下的商業傳統非常發達,而這也成為其轉型電商的一個包袱,這些商業系統很難甩掉這個包袱去做大線上投資。這就導致了歐洲的電商都只是把線上當做線下的一個銷售渠道而已,能夠具備像淘寶和天貓這樣平臺化的電商邏輯其實是非常少的。

但這不代表歐洲的電商就沒有轉型的需求,據王明強透露,目前歐洲很多國家的電商都很希望能夠改變本地的電商生態。至於如果解決其中的地域差異,則需要一套和中國電商行業的不同打法。

“速賣通做電商,實際上是向海外輸出一套包含物流、支付在內的中國電商的解決方案,且這些解決方案是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定製化而成”。這是速賣通在實施本地化運營的方法。

比如,在俄羅斯,速賣通推出了創新性的超級經濟線路,用海鐵聯運的方式,在價格和可運輸品類上均實現突破;在法國,速賣通與relais colis公司達成合作,在法國接入新增5200多個自提點服務,消費者可以就近提貨,法國消費者的末公里體驗極大的飛躍;在歐洲,則和菜鳥一起推出的中歐班列可直達歐洲的列日車站,運行時間16至18天。

支付方面,2019年,速賣通將對重點市場的支付渠道全覆蓋,在俄羅斯、歐盟區、南美,非洲等區域,接入多個支付渠道,並引入分期付款。未來,在商家端也能實現用人民幣報價和收款,以及將結匯到賬的時效從t+4提升到t+1。

賦能的力量

作為一個平臺,平臺生態建設是速賣通一直在做的事,其將電商市場的賣家與買家相連接,而這一階段被行業巨頭們定義為“賦能”階段,而速賣通扮演的則是行業基礎設施服務者的角色。

過去互聯網重構的時候,誕生了兩個重要的流量平臺:阿里和騰訊,此時的速賣通也在做著阿里曾經做過的事,並從中獲得增長的力量。

在本地化運營方面,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智能化的匹配非常關鍵,而速賣通則可以給賣家提供這兩種技術的平臺,為後者精準制定更多的運營策略和方法,推動賣家改進、定製、設計其產品,進而提升用戶的黏性和效率。

同時,速賣通也在進一步打通如1688、中國供應商等渠道,以幫助商家提升其供應鏈能力,讓後者能用更低的價格、更穩定的供應鏈拿到相關的貨品。此外,據速賣通總經理思函介紹,其今年正在籌備打造一個開放的社交系統,讓賣家能把商品直接在不同國家的社交平臺上找到合作伙伴,並進行產品的精準化推廣和運營。

思函認為,“速賣通希望把平臺的用戶成為商家的長期用戶,讓用戶成為粉絲,而不是把貨賣給消費者就完了。”

對此,速賣通未來將聚焦於基礎建設的升級,包括物流、支付及售後三個方面。據思函介紹,物流的價格會隨著效率的提升而繼續下降,並會於今年推出更多元的物流解決方案,如拓展更多的海外倉。

某種程度上說,這是B2C電商在跨境電商領域的新一輪循環,對於速賣通這一的頭部平臺,一旦率先起飛,其捲入的產業資源和積累的勢能將迅速轉化為飛奔的動力,並越來越快地拉大與其他競爭者之間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