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看戲?那為什麼很多人聽張雲雷唱《鎖麟囊》而喜歡上了京劇?

實話實說,現在的戲曲確實如日落黃昏一樣,非常的不景氣。這裡有很多的原因,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我以前也講過,就是斷代問題。因為那些年,出現的空白期和斷代期,使得戲曲呈現青黃不接的狀態造成今天的戲曲,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在看。

但是我想說這麼一個問題,是戲曲本身的問題嗎?不完全是吧。當然,戲曲的本身問題也很大。比如說由於斷代的問題,很多藝人的絕活兒,隨著老藝人的離世,也就帶走了。現在的演員玩意兒不靈,根本就達不到賞心悅目,讓你看了還想看的那種狀態,所以戲不好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還有很多時候作為媒介的也並不宣傳這些不能給他們帶來經濟利益的東西,因為宣傳這些事,沒有什麼價值,所以他們也不會去多使勁。很多原因集中到一塊,戲曲就成了今天這種狀態。

沒人看戲?那為什麼很多人聽張雲雷唱《鎖麟囊》而喜歡上了京劇?

當今寥落的戲曲現狀

我常常舉這樣的例子,就跟釀造醬油醋和酒一樣,過去的醬油醋釀製期起碼是一年以上,那酒的時間就更長了。那麼現在,由於經濟利益鬧騰的,所以很多都是勾兌出來的,醬油醋,酒都是這樣。為什麼呢?工匠精神的缺失和錢鬧的!時間倒是省下了,但是,能好吃嗎?感覺味道呀什麼的全沒有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它裡邊牽扯的是一個經濟問題,如果一年或者幾年才能釀製出來這樣的醬油醋和酒,那麼賣多少錢算呢?人們現在先考慮的是這個問題。

由此,我想到了戲曲。由於各種原因,過去的藝人,從小開始練功打基礎,在戲班子裡,進行嚴苛的改造和訓練,那個苦不是今天的人所能想象的,我們看電影《霸王別姬》就能窺探一二。但是苦練出來的功夫,那回報也是巨大的,所以上臺以後,會精彩紛呈。那麼,這種情況現在已經沒有了,就像上面舉的釀造醬油醋酒的例子一樣,沒有這種嚴酷嚴苛的培養造就情況下,造就出的演員,就和現在批量勾兌生產出來的那些醬油醋和酒是一樣的,你想能好吃嗎?是一個例子。

那麼張雲雷是誰?張雲雷是德雲社班主郭德綱,最早的幾位徒弟之一,目前稱“德雲四少”。在年輕的相聲粉絲中,他有很高的人氣,他這種人氣,某種程度上,正好契合了現在的這種明星效應。

沒人看戲?那為什麼很多人聽張雲雷唱《鎖麟囊》而喜歡上了京劇?

張雲雷和他的師父郭德綱

那麼作為當今相聲界一支獨大的私人演出劇社,德雲社能在傳統藝術極其不景氣的情況下。異軍突起,不靠國家圈養,自負盈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記得郭德綱好像說過:對傳統藝術,首先就是要去繼承。他這樣說,也是這樣要求自己徒弟的。比如對徒弟在一些基本功上的嚴格要求和訓練。比較傳統的方式授徒;傳藝。由於他的努力和對傳統藝術的尊重和繼承,德雲社到現在越來越紅火。

當然德雲社紅火還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張雲雷作為德雲社年輕一代的藝人。因其長相俊秀,口齒靈活,並且擅長傳統戲曲的一些段子,慢慢的打開局面,深受很多年輕人的喜愛。以至於形成了,他在上面唱,下面上千人合唱的這種“壯觀”景象。問題是他們大合唱的不是“黃河頌”也不是“為愛我受冷風吹”或者“紅旗下的蛋”而是實實在在的京劇大師程硯秋編演的經典名段《鎖麟囊》“春秋亭外風雨暴”!

沒人看戲?那為什麼很多人聽張雲雷唱《鎖麟囊》而喜歡上了京劇?

張雲雷在說相聲

嗚呼!戲曲什麼時候?在某種情況下,居然紅火到這種程度,不是戲臺上紅火,而是由一個相聲演員,給紅火起來的。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真的令人值得思考。

我想問的問題就是,是戲曲不好嗎?不是傳統戲曲沒人看沒人聽嗎?那這是個什麼情況?

我想這其中有幾個原因。首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鎖麟囊》那些唱腔必須好聽。這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鎖麟囊》如果不好聽,就是有粉絲效應,也沒有什麼用。其實,如果嚴格按照戲曲的規範來要求,作為相聲演員的張雲雷,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但是,張雲雷的貢獻就在於,對於一般沒有興趣聽進去戲曲的一些年輕人來說,通過張雲雷的嘴唱出來的,宣傳出來,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和認可,這個就足夠了。這也是明星效益和優秀作品結合的一種效應吧。這也許也是戲曲被大眾接受的一種路子,但遺憾的是,這樣的效應,好像並沒有被當前的戲曲界所重視。

沒人看戲?那為什麼很多人聽張雲雷唱《鎖麟囊》而喜歡上了京劇?

京劇《鎖麟囊》

相聲也是一門傳統藝術,和戲曲一樣,它現在也面臨著非常不景氣的狀況,郭德綱出現以後,相聲出現了很大的轉機。那麼相聲講究的是說學逗唱。有人說過去的相聲演員,沒有幾個長相好的。好像長相好,並不是相聲演員的優勢,但是這一點在張雲雷這裡好像不成立。因為張雲雷人長得非常帥氣,漂亮,很受許多的粉絲,特別是一些女粉絲的歡迎。成為了他的鐵桿兒粉絲。她們自稱二奶奶。因為,張雲雷的綽號叫“小辮兒”,又稱“二爺”。那麼,因為張雲雷的顏值,所以張雲雷唱的戲,這些二奶奶們也非常的愛聽。由於張雲雷帥氣漂亮,顏值高,所以這也是他吸粉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和傳統相聲的那種理念完全是不同的。這算不算一種新時代的新現象呢。就是一種明星效應?應該是吧。

這種明星效益是非常可怕的,因為粉絲一旦認同了,他們某種偶像的存在的時候,就會呈現出一種死心塌地的追捧。所以很多聽相聲的女粉絲。實際是去欣賞張雲雷了。到了一定時期,即使張雲雷唱的不那麼好,那麼這些女粉絲們也會覺得張雲雷唱的非常好。平心而論,張雲雷的相聲功底和他的師傅以及老一代的很多相聲前輩比,還有不少的差距,但是他呢,能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很多的優勢,比如說他會唱京劇,會唱小曲兒,會唱評戲,而且唱的非常有特點,且很受歡迎。這些也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特長。

沒人看戲?那為什麼很多人聽張雲雷唱《鎖麟囊》而喜歡上了京劇?

相聲演員張雲雷

隨著張雲雷的人氣的暴增,就形成了上面我們說過的,他在臺上唱《探清水河》、“春秋亭外風雨暴”、“並非是兒臣以小犯上, 有一輩古人也做比方”等戲曲和小曲兒的時候,臺底下喜歡她的一些粉絲。跟著大合唱的這種奇觀。由此而產生另一種效應,就是隨著他學唱京劇程派的《鎖麟囊》春秋亭,探清水河等小曲和戲曲,這些小曲和戲曲也跟著在喜歡相聲的粉絲裡,大火了起來。他的那些粉絲們也拼命的在找資料學唱“春秋亭外風雨暴”“這才是人生難預料”《乾坤帶》《探清水河》: “提起了宋老三,兩口子賣大煙”等等。

有一個人就在我的這些文章下面留言說,你感謝張雲雷吧,不是張雲雷唱《春秋亭》,誰知道你們京劇還有一個《鎖麟囊》。從某種引進新的戲曲觀眾的角度和意義來講。好像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沒人看戲?那為什麼很多人聽張雲雷唱《鎖麟囊》而喜歡上了京劇?

張雲雷的粉絲

當然,張雲雷這種相聲方式和形式,有人喜歡就有人反對。於是有些人就在報紙上批判張雲雷用不是傳統相聲的方式來吸引觀眾,吸引粉絲。其實這些人。有點僵化,因為,只要是正的藝術,只要是能讓觀眾喜歡,不用傳統的方式來讓觀眾喜歡,那有什麼關係呢?張雲雷的優勢恰恰是傳統相聲里根本不存在的。我們現在看傳統相聲的那些名家。沒有幾個長得帥氣和漂亮的,甚至很多相聲名家都長的非常醜。所以張雲雷用一種全新的演繹方式來說相聲,這也是他的本事,別人嫉妒也沒有用。關鍵,他在說相聲的同時,也宣傳和推廣了京劇,這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藝術,需要繼承,也需要創新。藝術不能僵化,只要是正的形式,在詮釋演繹一種藝術,那麼不管他使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吸引觀眾,讓觀眾喜歡,都是應該鼓勵和讚揚的,是不應該說三道四的。那麼張雲雷運用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式,並且,採用了一些現在明星的那種效益方式來吸引青年一輩觀眾,並且,結合傳統的戲曲形式介紹給年輕人喜歡,那麼這樣的方式都應該受到人們的讚揚和鼓勵。當然,從戲曲的角度,戲曲人,你們更需要努力,如果當今戲曲繁榮,是通過這種形式吸引觀眾進入劇場的,那麼你們不覺得臉紅?或者說應該很好地自我反思和反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