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有工勤人員?不能取消嗎?

金三角4614556


幹部和工人身份的差別,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過去體制內第一學歷為中專、高中以下學歷的人員,會被認定為工人身份,分為全民工、集體工,全民工由國家財政承擔其工資經費,集體工由企業或者用人單位的盈利來承擔其工資經費。行政單位嚴格區分身份,幹部使用行政編制,工人使用工勤編制。事業單位幹部和工人都使用事業編制,只是按崗位進行身份區分,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是幹部,工勤崗位是工人。

從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黨政機關已經沒有了工人的用武之地,會計制度改革、公車改革、後勤改革等,幾乎將所有的工勤人員崗位都改沒有了。行政部門也實行了工勤人員只出不進的控制辦法,工勤編制只減不增,隨現有的工勤人員退休、調動、死亡等自然減員,隨退隨銷,在不久的將來,行政部門就會徹底沒有工勤編制和工勤人員了。這個時間,也就三五年,頂多不會超過十年的。

事業單位全實行全員聘用制管理,隨著改革的深入,工勤人員符合條件就可以競聘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競聘成功後,在管理和專業技術崗位就業的,其身份也就等於是幹部身份,享受幹部一樣的工資待遇、職稱晉升、管理崗位晉升等,甚至連退休時間和退休待遇,也和幹部是一樣的。全員聘用制的推行,解決了幹部和工人身份的差別,也改變了“身份”終身制的規定。

隨著機構、人事制度改革的發展,也隨著全民教育水平和學歷程度的提升,新入職工作人員中,中專、高中以下文憑大幅減少,體制內凡進必考,公務員不用講,事業人員低文憑人員也幾乎絕跡,這也為工勤人員的消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除了退役軍人安置,體制內工勤人員新入職幾乎沒有了其他的途徑,各地專門招考工勤人員、並且使用編制的崗位,幾乎絕跡。


真寧腔調


任何的存在都有他的必要,所以能取消嗎?當然能,社會發展了,國家覺得沒有必要存在這個編制了,那也就取消了。可是現在還會存在 。

工勤,也是有編制的。記得最早接觸這個詞是我們省的高速公路招聘收費員,工勤崗位。當時覺得怎麼還有這個一個詞。後來隨著上班,單位也有兩個工勤,是軍隊士兵退伍了以後安排的。

從以上兩個我瞭解到的工勤,基本就是有編制的最末端了。那麼為什麼需要有工勤崗位呢。我歲數不大就不說什麼歷史原因了。

比如我們這的高速吧(因為之前一個相親的是高速管理處的,瞭解過一些)。如果大家都是事業編(管理崗位或技術崗位),你在辦公室寫材料和茶水,憑什麼我要在收費站幾班倒。那麼分出一個更低的序列就可以了。你去收費也沒有怨言,因為你編制不行啊。(此處感謝齋唄網友的指正,事業編分為管理、技術和工勤,所以我之前回答大家都覺得是事業編,憑什麼我在收費站幾班倒有不嚴謹之處,現已改正。)

當然還有一種是事業編制不足,但是需要人員。編制越高層次肯定越難批。一個單位行政編一年有一兩個就不錯了,事業編五六個吧。如果高速剛開通,需要大量人員,事業編制又下不來,只能用工勤這種退而求其次的辦法。一下可以進來好一兩千人。而且對於單位目的也達到了,崗位也補足了。

工勤的取消我覺得慢慢會的,就像現在一直在傳的事業編要取消。可是對於國人固有的思維,有編制就是好的,到了真要取消的時候。有那麼一部分是可能失業的,那麼還會願意取消嗎?


自倚行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大部分是由公務員或事業編人員、工勤人員、臨時工組成。與之相對應的是成為其中一分子有不同的門檻,公務員是國家級招考或全國性招考,工勤崗一般是本縣市招考,臨時工基本無門檻。

其中工勤崗還擔負著一些重要使命,如安置一些部隊轉業士官、烈士子女就業、工益性崗位等等。主要以司機、文員見多,還有協警等等。相當於取消了一些司機等崗位的公務員身份。

臨時工則無限制。

至於能否取消工勤崗?可以取消的,可以用臨時工來代替,但臨時工如果願意長期幹,一定時間後會轉為長期合同工,這是相關勞動法規定的,幹到一定時間就不能隨意辭退了。

一個縣三百個左右警察,分攤到十個鎮,再細分到交通、禁毒、監獄、治安、刑事、經濟等等工種,警力明顯不足了,正式交警、警察顯然忙於處理事故、案件,而平時的防範問題只能交給協警來幹了。

綜上所述,精減機關,充實基層才是根本之道。另外,讓各單位獨立工作、單獨擔責也是重中之中,一個單位很多人員是在應付上級或其他相關部門的指令的文書工作中。


忍者神嘟31318436


我就是單位的一位工勤人員,屬正式帶編制的那種!我想,自古以來,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都是我們口中所說的勞苦大眾;自有朝代以來,人就有了三六九等,一個集團,一個企業,哪怕是政府,哪行哪業從來都是如此,如果一個單位都是領導,那麼誰來承擔那些不該是領導來承擔的事呢?難道你要領導端茶送水掃地?政治地位都相同了那到底誰來指揮誰?如此,則任何事情都無法幹下去了。所以工勤人員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吃大鍋飯要絕對平均化,這個社會必然要卡殼停頓無法運轉!所以在現有的歷史條件下,取消工勤崗是不可取的,因為任何一個單位都需要,甚至不可或缺的需要“工勤”這一道潤滑劑才能更好的運轉!


定遠橋


這個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現在的政策是逐步取消工勤人員崗位和編制,把這一塊劃給第三方的有償服務。我也是工勤人員,2016年部隊轉業至單位工作。現在各地都是混編混崗,不過國家要求到2020年前全部都改革到位。因為國家大的政策是導向,而每個省份又有自己特定的條件和因素,出現不同的轉變是在所難免的。一個省就好比是一個家庭,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不同,在遵循國家大政策的前提下,適當的彈性作出調整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偏遠的省份,如新疆和西藏等地區,想要一步到位是有很大難度的。只能是根據具體情況分批次分步驟的展開。但是不管怎樣,國家不會虧待我們工勤人員,我們能做的就是配合和等待。


天官賜福106935251


您好:這個問題其實就目前政策說,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了。以前幹部和工人身份很明確,那時候的工勤主要是從事司機,打印,燒水,鍋爐工,養路段工等等,也是有編制的,使用的是事業編制,崗位是工勤崗。待遇肯定不如事業幹部和公務員。

近年來,隨著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開始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了,工勤身份人員可以競聘到管理崗和專技崗。就是說,明面上工作和待遇已經差別不大了。只是檔案裡會記錄你是工勤編制,工人身份,但是請廣大工勤人員不必太在意。很大一部分工勤人員已經通過考試轉崗,即便是不轉崗,待遇也不會差,只是聽著不順耳。再某些地方這個目前提拔還是有限制的,但是你想,當領導的就那麼幾個人,大多數都是員工專技人員。不必過多傷感!

工勤編制正在隨減隨銷,以後可能不會存在工勤編制,就是公務員和政府僱員(事業編)兩種體制存在!也希望國軍能重視這個群體,多數都是為國防事業奉獻青春的退役轉業士官和士兵,他們很優秀,希望國家善待!





幹部一處


看了這麼多跟帖,覺得部分同志戴的是有色眼鏡,一個國家的發展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都是不可缺的!我們只能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去滿足供給!知識是國家發展之本,但是沒有那群傻大兵背景離鄉風餐露宿的去奉獻自己的青春(2年、5年、8年、12年不等的幸運兒們);沒有這樣的前仆後繼的奉獻精神傳承,那來的和平與安寧(無論任何一級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安全不保,何談發展)!沒有和平與安寧我不知道哪來的知識產業結構的蓬勃發展!按照國家的政策性安置必須幸運的奉獻滿12年回到地方通過考試合格以後才能落得一個工人身份的編制,你們在溫蓬裡多學個三幾年的知識就能考個崗位;到崗後就能比一個為國家奉獻了十幾年青春的人的待遇還高!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都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為社會盡一份自己應盡的力!不能片面的的去看待問題,都應該客觀公正的去看待社會的發展!


微笑100343016


這個問題很複雜!在我們單位20多個工勤人員,基本上是部隊退伍的城鎮兵。他們當兵時就只高中畢業,到部隊幾年後政策性安置到單位。而公務員要參加公務員統一考試,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也要招考,一般都要求全日制本科畢業,甚至研究生畢業。你說怎麼去平等?


陽光的春風846


工勤人員(大多數第一學歷最高是高中)有個工作就很不錯了,一天天的看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人家公務員事業幹部十年寒窗苦讀,再千軍萬馬中再參加公考考上國家幹部,大部分人都乾的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你們給領導開個車、打個雜,離領導比較近就想當擠佔本來就比較少的領導崗位,在單位無所不用其極,煽風點火,把單位搞得一團糟。本人覺得工勤人員就不能放到領導崗位。


氡哥


工勤人員早起是打字員,司機等等,後期就是部隊轉業,退伍的士官和退伍軍人,此次機構改革估計又是大批下崗,轉崗,退伍軍人從部隊回來就定了是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