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變綠山 沾益陡坡地治理顯成效

近年來,沾益區紮實有效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工程,加速生態修復,治理水土流失,促進結構調整,培植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昔日荒山變綠山 沾益陡坡地治理顯成效

近期,在沾益區金龍街道桃園社區陡坡地治理項目點,一片片綠油油的核桃林讓山野變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滿山遍野的核桃樹上碩果累累,一片豐收的大好前景。桃園社區村民劉永付在項目實施以來開始在山上栽種核桃樹,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家的核桃樹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效益。

昔日荒山變綠山 沾益陡坡地治理顯成效

金龍街道桃園社區村民劉永付說:“從栽核桃樹開始,我們村民認為這個項目是比較好的。因為這些土地又陡、坡又遠,種糧食也長不起來,種豆類一畝只整得兩三百塊,收入比較低。從栽了核桃樹以後,裡面還可以套種萬壽菊,有的排魔芋,像我們栽的萬壽菊套上豆類也有一定的收入,這個核桃現在是盛果期了,摘得到20一斤、15塊一斤。整得了一千七八(元)。效果是比較好的,對我們老百姓來說各方面都好啦。”

昔日荒山變綠山 沾益陡坡地治理顯成效

為切實發揮好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金龍街道2014年通過陡坡地治理項目種植核桃4668畝,目前,進入初果期2046畝,預計再過3-5年金龍街道的核桃都將進入盛果期,產量也將翻翻,廣大林農的收入也將有很大的增加。

昔日荒山變綠山 沾益陡坡地治理顯成效

金龍街道林業站幹部劉利民:“陡坡地治理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水土,二是增加農戶的收入,三是對土壤沙漠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這個項目我們這裡的老百姓是非常接受的,去年我們在這個社區又搞了2千畝,種了2千畝的核桃。”

昔日荒山變綠山 沾益陡坡地治理顯成效

成片的核桃林不僅綠了荒山,更成為群眾的“搖錢樹”和“綠色銀行”。金龍街道林業站幹部劉利民告訴記者:“這片核桃進入盛果期它每畝的產量在110公斤左右,產值大概1800(元)。初果期產值(每畝)大概在500~600(元)左右。再過3年,我們金龍街道的核桃就都進入盛果期了。到時候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山也綠起來了,生態也建設起來了,老百姓腰包也鼓起來。”

昔日荒山變綠山 沾益陡坡地治理顯成效

近年來,沾益區積極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工程項目,堅持政府引導、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注重生態、農民自願、退耕戶自主選擇樹種的建設要求,優先選用核桃、蘋果、花椒、石榴等生態經濟兼用樹種,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大效益,加快了森林雲南和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步伐,為加速生態修復、治理水土流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培植起了高原特色產業,拓寬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渠道。

記者 王紅玲 夏莉 吳竹芬 通訊員 王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