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偵察機深入美國腹地,偵察核武化武基地如入無人之境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報道,當地時間4月25日,一架俄羅斯圖-214R偵察機在美國西南部進行了一次“偵察之旅”,途經美國多處軍事基地。

俄羅斯偵察機深入美國腹地,偵察核武化武基地如入無人之境

RT援引航班實時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消息稱,俄軍最新的圖- 214ON偵察機25日當天從美國密蘇里州聖約瑟夫的羅斯克蘭空軍國民警衛隊基地起飛,持續飛行6小時。報道稱,該偵察機先是飛躍得克薩斯州西部,穿過新墨西哥州,進入科羅拉多州後飛越布里斯堡、白沙導彈靶場、桑迪亞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最後抵達柯特蘭空軍基地和普韋布洛化武庫空域,前者是美國空軍核武器儲存中心,後者是美國最後兩處化武庫之一。

俄羅斯偵察機深入美國腹地,偵察核武化武基地如入無人之境

美國普韋布洛化武庫

不太熟悉相關背景的讀者可能會質疑,俄軍什麼時候能在美國本土大搖大擺的機型偵查活動了?其實俄軍的此次偵查行動是得到美國政府授權的,而其背景就是《開放天空條約》。

開放天空的建議最早是由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冷戰初期提出的。1955年7月,美、英、法、蘇在日內瓦舉行的高級會議上,艾森豪威爾向蘇聯提出了開放天空的建議,即美蘇相互允許對方利用偵察機對己方軍事設施進行空中偵察,以避免由於猜忌而造成的不必要緊張局勢。

而到蘇聯解體後,1992年,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27個成員國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簽署《開放天空條約》,其目的是向俄羅斯方面釋放“善意”,加強相互理解和信任,向所有締約國提供公開蒐集引起其擔憂國家的武裝力量和軍事活動情報的機會。

俄羅斯於2001年5月26日批准該條約,在所有簽署國的議會陸續批准後,該條約終於從2002年1月1日開始正式生效。目前,大部分北約國家、及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波斯尼亞、瑞典、芬蘭共計34個國家參加了該條約。

俄羅斯偵察機深入美國腹地,偵察核武化武基地如入無人之境

美國用來執行開放天空任務的RC-135偵察機

根據《開放天空條約》規定,簽約國之間原則上每年可對對方實施一次空中偵察。每個簽約國有權使用沒有加裝攻擊性武器的飛機飛越其他簽約國領空,進行空中觀察來收集該國軍事力量的信息。執行任務的偵察機可加裝照相和攝像設備、紅外探測儀以及合成孔徑雷達等技術偵察裝備,對感興趣的設施進行偵察和拍攝。締約國中的任何一方在完成偵察任務後,都應當將偵察所獲信息在條約簽約國內共享。

《開放天空條約》簽署到現在,條約各參加國已經成功進行了超過一千次偵察飛行,增強了有關國家之間的軍事透明度與互信程度。而由於美俄兩國的關係,美國與俄羅斯的相互偵察飛行無疑是最受人矚目的。在2017年,俄羅斯的圖-154偵察機甚至還對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白宮、五角大樓、中情局總部和總統專機所在的安德魯斯聯合基地進行了偵察飛行。

但總的來說,該條約的象徵意義還是大於實際意義。畢竟這種偵察要把飛行路線和偵察計劃事先告知對方國家,並且對方國家也要派專家隨機進行“監督”,因此在偵察過程中,被偵察的一方可以提前通知偵察範圍內的單位做好防範。據俄媒體披露,在每次的偵察任務結束後,雙方的觀察員都不滿地宣稱“什麼都沒有看到”,因此有的媒體就將這種偵察戲稱為“空中視察”。

無論如何,能有深入美國腹地進行偵察的機會,俄國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的,與以往常用的圖-154偵察機相比,俄軍這次出動了其最先進的圖-214R偵察機。該機在俄國的圖-214民航客機基礎上改進而來,攜帶有多部高分辨率光學相機、3臺電視攝像機、1部合成孔徑雷達和1部線掃描紅外探測儀,綜合性能甚至超過美國用來偵察俄國的RC-135偵察機。

俄羅斯偵察機深入美國腹地,偵察核武化武基地如入無人之境

俄國最先進的圖-214R偵察機

憑藉圖-214R的先進性能,俄方指不定能從美方的防範措施中找到一些漏網之魚;而對於美國而言,讓俄軍最先進的偵察機進入本國腹地執行任務,也算是對己方反偵察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時也能渲染一波“俄國威脅論”。所以不管《開放天空條約》是否有意義,美俄雙方都樂於將這種偵察遊戲持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