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麥冬大健康產業助力縣域經濟轉型升級

发展麦冬大健康产业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產業優勢

種植面積達5萬餘畝,產量佔全國70%以上,出口量佔全國80%以上。

發展目標

發展戰略

以麥冬產業為依託,建成全國最大麥冬種植基地、最大麥冬交易集散地、最大麥冬精深加工聚集地和最具旅遊品牌的康養麥冬特色小鎮,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和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將麥冬大健康產業做成覆蓋多領域、擁有多業態的綜合性產業。

发展麦冬大健康产业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村民採挖麥冬

4月17日,三臺縣在成都舉行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麥冬鬚根暨食品醫藥大健康產業推介會,省市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解讀麥冬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共話麥冬大健康產業的機遇與前景。推介會上,三臺縣圍繞麥冬產業簽約9個項目,總金額46.58億元。

作為全國麥冬的主產區,三臺縣常年種植麥冬5萬餘畝,產量佔全國的70%以上,出口量佔全國的80%以上,30餘萬農戶從事麥冬種植和相關產業。隨著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麥冬鬚根的發佈,三臺麥冬拿到了食品領域的通行證,四川範圍內,麥冬鬚根部分已經可以作為食品原料使用,開啟了麥冬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嶄新曆程。

发展麦冬大健康产业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種植戶在交易市場售賣麥冬

堅持科技引領 提升麥冬品質

眼下,正是麥冬收購旺季。每天一大早,尹發海便會來到位於三臺縣花園鎮的麥冬交易中心採購麥冬。“今年麥冬品相好、質量高,很受客商和藥企歡迎。”尹發海告訴記者。

“品質好”是尹發海等從事麥冬收購、加工和銷售的客商們的共識。近年來,三臺縣堅持立足綠色生態、品質優先發展戰略,著力提升麥冬品質,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麥冬)質量安全示範區,夯實麥冬產業健康發展基礎,提升品牌效益。

走進位於蘆溪麥冬大健康產業園的代代為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廳內,輕點鼠標,麥冬基地生產管理情況一目瞭然。“從土壤酸鹼度、大氣溫溼度、有效積溫、水肥使用、產品採收到生產加工,通過移動網絡與基地的環控設備形成信息直連。”工作人員介紹,ERP本草溯源系統實現了麥冬優質產品“看得見、追得到、信得過”。

以科技引領強化服務,促進生產管理的現代化和麥冬質量的提升,是三臺縣一以貫之的工作。近年來,三臺縣先後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大學藥學院等近十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組建四川省麥冬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加強麥冬基礎研究,強化麥冬資源圃收集、品種選育、栽培技術提升、綠色生態防控等,對麥冬品質進行科學檢測分析,建立完善產業環境、生產、加工、流通等全程標準體系和可追溯體系,使“涪城麥冬”真正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喊得響、叫得應”的大健康品牌。

“標準化種植、規範化管理、生態化加工是提升麥冬附加值的重要保障。”三臺縣麥冬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楊以明介紹。為確保麥冬的綠色種植、提升麥冬品質,三臺縣邀請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臺沃科技、四川省田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複合微生物肥、大量元素水溶肥等麥冬專用肥,取得了改善土壤、增加有機質、降低重金屬活性、生物控菌防害等綜合效益。

同時,該縣創新發展“三沼”循環經濟模式,引導藥農採用沼液沼渣等生物有機肥培育麥冬,全面禁施調節劑,實現綠色生態種植;制定完善《涪城麥冬種植技術規程》《涪城麥冬綠色採收加工技術標準》《涪城麥冬麥冬藥材等級標準》等地方標準,同時對產區技術骨幹定期培訓,由技術骨幹對產區農戶全覆蓋培訓。搭建信息追溯平臺,完善疫情疫病監測控制,對標生產和管理,嚴格保障產品質量;規範加工,集中開展麥冬加工環節治理,支持建設天然氣、空氣能電熱等乾燥加工線。

在花園鎮明志麥冬加工專業合作社,數臺攪拌機正在清洗麥冬、10餘套滾筒式烘乾設備正在有序運轉,20餘名工人正忙著操控現代化溫控設備、分揀裝袋、打包發貨,井然有序。

合作社負責人劉志偉和麥冬打了30餘年“交道”,僅從事麥冬烘乾加工就達10餘年。“以前我們是用煤炭作為燃料烘烤麥冬,造成麥冬二氧化硫超標。同時由於是人工操作,溫度不好控制,烘乾質量也不好。”經過不斷改進,劉志偉研發出滾筒式蒸汽烘乾設備,不僅沒有汙染,而且溫度可控,麥冬的品質得到了更好的保證,經新設備、新技術加工出來的麥冬,每公斤可多賣3至5元。

據介紹,三臺麥冬是全國唯一一個同一品種擁有6個GAP基地的中藥材,面積達8000畝,依託科技惠民項目建成良種繁育園300畝、標準化種植園4000畝、綜合利用園1000畝。煤炭火直接烘烤麥冬的土灶全部取締,新建蒸汽乾燥麥冬點10個,新改造天然氣和電能幹燥麥冬點各1個。

发展麦冬大健康产业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加工企業對麥冬原料初篩

堅持招強引優 培育核心產品

在蘆溪工業園區,康健友邦公司裡機聲轟鳴,一派忙碌景象。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正在加快修建以麥冬為原材料的中藥材生產加工線,預計2019年底投產,二期投資項目將在2020年投產。

太極集團、康健友邦醫藥、雲海源等藥企的引進,填補了三臺在麥冬大健康產業發展上缺少大企業引領支撐的空缺。

近年來,三臺縣先後投入10億元大力推進麥冬大健康產業園建設,園區內26家企業實現總投資13億元。2018年,17家規上企業實現產值23.13億元。

“科技含量的提高,麥冬品質的提升,為‘生態化產品’綜合開發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提升了麥冬產品的附加值。”四川代代為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崗福認為,麥冬鬚根納入地方特色食品綜合開發利用,對構建麥冬川產道地藥材全產業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近年來,四川代代為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業化運營模式,聯合北京大學藥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等科研院所,以道地藥材全產業鏈數字化管理雲平臺為載體,推進麥冬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隨著研發工作的深入推進,“涪城麥冬”在藥品開發、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化產品方面的成果令人矚目:以麥冬為主的參麥飲二次開發、抗腫瘤的生白口服液,浪牌麥冬酒、金麥皇麥冬酒等保健酒,脈冬旺、金麥皇、午麥飲等麥冬鬚根飲料,麥冬燉料包,麥冬洗髮原漿、麥冬潔面液、麥冬臻萃淨膚晶露等一系列以麥冬和麥冬鬚根為原材料的產品,實現了麥冬從田間到藥房再到生活的深刻轉變。

“麥冬鬚根地方標準的發佈,將加速三臺麥冬產業的發展,助推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楊以明說,麥冬產業的發展是三臺食品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為加快麥冬大健康產業發展步伐,三臺縣投入7000餘萬元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中國麥冬大健康產業試驗園”。目前,試驗園已全面建成研發、展示、辦公等服務平臺1.8萬平方米,建成標準廠房1.87萬平方米,新建麥冬原產地集中綠色加工中心2個。

今年,三臺將進一步構建麥冬“綠色生產—產品研發—成果轉化—市場推廣”產業鏈,力爭以脈冬旺、午麥飲等飲料銷售突破15億元以上,完成3億元“二冬膏”生產線建設,新開發麥冬酒保健食品,麥冬糖果等休閒食品,著力打造市場競爭力強的重點大健康產品,提升麥冬綜合效益。

发展麦冬大健康产业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以麥冬為原料的飲品受到市場歡迎

堅持廣域覆蓋 引領群眾致富

“種麥冬就是好,收益高,見效快,是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近日,在三臺縣花園鎮鎮江村,正在地裡澆灌麥冬的李剛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今年他家的3畝多地麥冬賣了7萬多元,“過了一把數錢的癮”。

今年30歲的李剛是鎮江村3組人,由於家中老人長期生病,不僅用去了所有積蓄,還舉債10多萬元,成了村裡的貧困戶,這讓他在鄉親們面前“抬不起頭來”。去年,在幫扶幹部的指導下,李剛種植了3畝多地的麥冬,辛苦一年下來,不僅脫了貧,還還了大部分外債,心裡著實高興。

近年來,三臺縣以實施鄉村振興為抓手,把麥冬作為“3+2”主導產業,大力推廣麥冬種植。該縣除了花園鎮、老馬鎮、永明鎮等麥冬核心區種植規模成片蔓延之外,南路丘區脫貧攻堅示範區、東路鄉村振興試驗區及西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合示範區等鎮鄉麥冬種植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態勢,成為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也為麥冬大健康產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進一步推動麥冬大健康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今年年初,三臺縣與四川新綠色藥業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建立“麥冬定製藥園”,種植基地核心區佔地500畝、示範區1000畝、輻射區達3000畝,吸引了四川省凱瑞和農業有限公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三臺縣萬家旺農機專業合作社參與麥冬標準化生產、科研試驗及種植和機械化採收。

為提高種植戶收益,三臺還在麥冬主產區和生產基地積極推廣麥冬套種模式。“麥冬前期喜陰,後期喜陽,種植玉米和高架蔬菜,利於麥冬更好生長。玉米和高架蔬菜收完後,地也敞亮了,麥冬長勢更快。”花園鎮涪城村黨支部書記張萬友告訴記者,該村從2013年開始探索麥冬地套種技術,取得顯著成效,藥農畝增收在8000—10000元左右。

堅持融合發展 打造大健康產業鏈

華西藥業藥品生產項目、麥冬產業發展基金項目、麥冬飲料生產線項目、麥冬大健康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項目、藍田文旅麥冬大健康項目等九個簽約項目,涉及麥冬標準化種植及品牌提升、麥冬產品精深加工、麥冬文化旅遊等多個領域,三臺縣在打造麥冬大健康產業鏈上全面發力。

“以保護麥冬資源、強化質量安全為主導,生態規範抓一產;以搭建產業平臺、強化產品招商為重點,孵化培育抓二產;以重樹品牌、強化農旅融合為途徑,創新業態抓三產,推進麥冬大健康產業三產融合發展。同時,努力栽好梧桐樹,多方引得鳳凰來。”三臺縣麥冬產業化辦公室主任曾明書道出了麥冬大健康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思路。

風正一帆懸,麥冬產業正迎來發展良機。三臺縣將著力推動麥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一帶(萬畝標準化種植示範帶)、一鎮(中國·三臺麥冬特色小鎮)、一園(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麥冬大健康產業園)”建設,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使麥冬大健康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5-10年達到300-500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的麥冬種植基地、最大的麥冬交易集散地、最大的麥冬科研精深加工聚集地和最具旅遊品牌的康養麥冬特色小鎮,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和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將麥冬大健康產業做成覆蓋多領域、擁有多業態的綜合性產業。

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投資三臺,除了麥冬本身的潛能外,還與三臺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區位優勢有很大的關係。近年來,三臺縣委縣政府先後投資2.47億元,對工業園區17.6公里主幹道及區間道路系統、綿遂高速花園收費站及出口實施整體改造提升,實施道路黑化、配套綠化亮化,優化工業園區投資環境。

目前,該縣正按照《中國三臺涪城麥冬大健康產業總體規劃(2017-2030)》,加快建設麥冬產業園區,集聚和打造麥冬產業集群,搭建起研發、檢測、展示、綜合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並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創新政策激勵機制,大力推行鏈條招商獎勵,深入推進金融幫扶,持續推動全域開放合作。

在大健康產業迎來新時代發展機遇的今天,三臺麥冬與大健康產業的有機融合必將進一步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助力中醫藥健康產業強省建設。(劉玉明 唐和建 梁朝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