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年的那些事兒

除夕應該是幾千年前就有了,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就有記載,據說那時候夕是一個鬼,在新年的頭一天,大家敲鑼打鼓的去嚇退這個鬼。後來鬼就沒有了,我們就除點老灰塵啥的,後來除夕之前大家都要大掃除,吧”夕“就是從前的事都除掉。

小時候還有兒歌“臘八、祭灶,新年來到;小姑娘要花,小夥子要炮”。我家是在農村,那時候都不富裕,剁餃子餡,蘿蔔摻好多,我們那裡的蘿蔔還不好吃,我就拉下個不喜歡吃餃子的習慣,過年最高興的是可以穿新衣服,平常是沒有新衣服穿的,除夕前穿的都是去年過年做的,大年初一的早上才可以穿新衣服,一直穿到初四,初二和初四是走親戚的時間,這期間還不能穿髒了。

小時候過年的那些事兒

還有就是買好多鞭炮,有一種摔炮,往地上一摔,那感覺就跟武俠電影裡,扔暗器似的。現在還有賣的,過年經常帶小外甥去買好幾大盒,跟他一塊摔著玩。小時候買一小盒還跟寶貝似的。還有一種火柴炮,就跟劃火柴一樣,這個比較安全,延時時間長。那時候我舅舅還自己做過炮仗,他把他小時候上學的書全給做成炮了,用的還是黑火藥。他做的炮仗,我媽是不讓我拿著玩的,著的太急,一點就響。後來我爸在外邊買的原子雷,名字很高大上。這種的炮捻我們稱作導火索,也不知道學名是什麼。這種延時效果很好,我爸也放心讓我們點。我跟我族裡的小叔年齡相差不大,我們那時候就每人口袋裡裝滿原子雷,口袋裡裝包煙,那時候我們那裡家長管孩子抽菸不嚴,我記得小時候跟爸爸去茶館,我坐在他腿上,看他吸菸,我有時候還把他手給拽過來吸上一口,那時候還沒上學,但即使這樣情況下,我也沒有養成煙癮,現在根本不抽菸。我們拿著炮走在路上看到一個破碗就點一個,然後把破碗蓋上去就跑開,看著破碗飛上天還咯咯直笑。我們選碗是有講究的,絕對怒用陶瓷的,只用鐵的,陶瓷的容易裂開傷到人。一直到現在都覺得,小孩子可以淘氣,但是不能不知道危險。在安全的前提下,淘氣點也無傷大雅。

後來就有賣玩具槍的了,我們的興趣一下子從炮仗轉移了,剛開始的槍是炸炮槍,都是左輪的,炸炮是5毛一盤,一盤有十二個,跟真槍一樣,放進去炸炮,一開槍啪啪響,順帶還送一副塑料做的手銬。最愛玩的打仗的遊戲由原來木頭做的槍一下子就升級了。後來等我小叔上了初中,他從學校帶回來一個現在比較流行的那種打塑料子彈的槍,當時在班上我是第一個有這種槍的,寶貝的不得了,這種槍的出現,那種炸炮的就慢慢沒有了。

小時候過年的那些事兒

說到過年,就不得不提春晚剛開始看春晚是看的平常回放的小品節目,最先看的陳佩斯、朱時茂,後來到了除夕晚上,我們是八點前就吃過年夜飯,然後跟爺爺奶奶嗑著瓜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後來陳佩斯和朱時茂不上後就看趙麗蓉、鞏漢林,那時候他們的一句麻辣雞絲能笑一整年。再後來是本山大叔的小品,賣柺也是爆笑不已,後來接觸到電腦後才在網上找春晚以前的節目看,看了馬季的宇宙牌香菸。

近幾年覺得春晚不太好看了,可能是現在接受信息的來源很多,春晚上的一些梗造就聽說過,感覺不是太好笑了

後來看了陳佩斯和趙本山的訪談也覺得做春晚確實不容易,首先過審就很難。那麼多人為了一個節目有時候半年什麼都不幹,就為了春晚的節目,臨到了還給斃了。他們確實不容易,你想現在加班熬夜做出來的東西,第二天拿給領導看,領導直接給扔了,你是什麼心情,他們這何況還是半年前就開始準備。

小時候過年的那些事兒

春晚幾十年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膾炙人口、流傳很多年的作品,也給全國人民帶來無限歡樂,到今天的除夕看春晚已成了中國人民的一種民俗。今天就是除夕了,想想以前的歡樂,再找找現在的歡樂,吃飽喝足後看看春晚,明天又是新的一年,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大吉大利,生活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