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100日元和3名員工起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傳奇一生

松下幸之助從9歲就開始做學徒,24歲就創造了“松下電器”,被譽為“經營之神”。截至目前,松下在全世界設有230多家公司,在2018年世界品牌500強排名中,松下排名123位。從學徒到“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在成長中,有哪些心酸故事?又有哪些經營之道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和學習呢?

憑藉100日元和3名員工起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傳奇一生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01 幼年喪父,9歲被迫做學徒

在日本,“松下”的含義是“受到神木保佑”。可是,作為家族最小孩子,松下幸之助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幸運。他家庭敗落,僅僅接受幾年小學教育後,就被迫去做學徒,那年松下幸之助才9歲。

一開始,松下幸之助在一家火盆店學習打磨火盆。火盆是一種泥土燒製的盆子,冬天在火盆裡面放入煤炭、木頭,用來取暖。很快,松下幸之助的手全部皴裂了,十指連心,鑽心般疼。

後來,小松下被老闆推薦去自行車店當學徒。因為年紀小,老闆始終不敢讓他單獨推銷自行車。於是,每天他在店裡負責維修。顧客在等待修自行車的時候,經常讓小松下跑腿買包煙。善於發現商機的松下,提早批發好煙,等到客人需要的時候,就零售給他們。沒想到的是,隨著外快越來越多,其他學徒開始向老闆抗議,認為只讓小松下自己一個人掙外快顯失公道。

憑藉100日元和3名員工起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傳奇一生

就這樣,小松下停止了掙外快補充家用的事。屋漏偏逢連夜雨,父親去世的消息傳來。家庭所有的希望,就全部落在了松下幸之助這個唯一的男孩子身上。

後來,大阪開始通電車,小松下認為,未來電氣會越來越發達,人們出門都會坐電車,這樣自行車的需求越來越少。於是,1910年,年僅15歲的松下幸之助進入大阪電燈營業所,做一名見習生。

就這樣,松下幸之助如願以償地步入了電氣界的第一步。

02 獨立創辦松下電器,三個舉措站穩腳跟

松下幸之助敏而好學,一兩個月就對接電線十分熟練。在他剛剛入職三個月的時候,大阪電燈營業所舉行電線接頭技術競賽,松下幸之助擊敗了熟練的資深技術工,公司給破格將松下幸之助提前轉為正式工。

後來的工作中,他繼續保持這種勤奮學習、動手鑽研的習慣。松下幸之助改良了一種插座,但是公司對新插座並不感興趣。

1917年,改良的插座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1918年,24歲的松下幸之助創辦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這個未來的松下電器公司,開始用一隻只小小的改良型插座,進軍世界電器市場。

憑藉100日元和3名員工起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傳奇一生

松下電器

最開始,公司只有三個人,松下幸之助、妻子、妻子的弟弟。三個人為了製作插座外面的膠皮,經常熬製有毒的瀝青,刺鼻的味道經常嗆的三人感到噁心。

後來,松下幸之助採取了三個方式,讓松下電器逐步站穩了腳跟。

  • 第一、安裝電話,顯示公司實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濟蕭條。面對不景氣的市場,松下幸之助決定安裝電話。在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電話的普及率只有5%左右,費用卻高達1000日元,這是松下幸之助創業資金的10倍。很多人都強烈反對,但是松下幸之助毅然選擇了安裝電話。

這樣,不僅消息更靈通、而且銷售範圍擴大,更重要的是,合作伙伴認為此時安裝電話的工廠,必然實力雄厚靠得住。

  • 第二、反向推銷術,不斷擴大市場

為了經營好新工廠,松下幸之助經常騎著自行車早出晚歸。很快,他發現腳踏車的夜間照明燈要不然是蠟燭燈,容易熄滅;要不然是瓦斯燈,價格昂貴;要不然是電池燈,兩三個小時就需要更換電池。

這時,他改造出炮彈型腳踏車燈。但是,並沒有人購買這種車燈。於是松下幸之助拿著幾隻車燈到銷售店,請店主任意打開一個開關,對老闆保證,這個車燈可以連續照明30小時,自己一天過後再來取。如果照明時間不到30小時,這隻燈分文不取。就這樣,炮彈型腳踏車車燈打開了市場。

原來銷售都是從製作商到客戶,現在是從顧客入手到製造商,松下幸之助得意地將這種銷售模式成為“反向推銷術”。

憑藉100日元和3名員工起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傳奇一生

松下電器的三大策略

  • 第三、70分人才戰略,全線銷售度過經濟危機,創造奇蹟

松下幸之助認為,工廠沒必要選擇超級優秀的人。只要有責任心、意志堅定,只要70分人才就可以了。松下幸之助認為,100分的人才容易心生傲氣,不易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70分人才更有動力不斷追逐卓越,而且他們知道自己能力一般,因此對公司更容易心存感激,這樣不僅對公司更為忠誠,即使有時工作辛苦一點,也不會抱怨。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全球生產過剩。美國的農場主甚至將牛奶倒入了河流。日本也受到了影響。松下企業中,一方面銷售額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庫存越來越來多。公司高層中減員的呼聲越來越高。

憑藉100日元和3名員工起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傳奇一生

1929年爆發世界經濟危機

松下幸之助思考再三,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更應該共甘共苦,一起度過難關。於是,所有員工照舊僱用,開始減少生產,實行半日工作制。剩下的半日,幾乎所有員工都投入到銷售工作。

就這樣,在這次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中,松下電器卻創下了歷史上最高銷售額。

03 因戰而衰,因戰而興,松下電器的發達歷程

日本作為法西斯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了提供軍用物資,日本實行戰時經濟政策。松下電氣開始向軍需工業轉移。例如生產機關槍子彈的金屬部分、軍用電池、軍用無線電收發報機、電子管等等,甚至後來開始造船、造飛機。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生產出的產品已經沒有用武之地,而且收不到貨款。當時為了生產飛機、輪船,松下幸之助貸款4000多萬,無力承擔。而且,戰爭時松下製作了大量的軍用品,被美國定性為“財閥”。

憑藉100日元和3名員工起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傳奇一生

美國給松下企業下達了“A級驅逐令”,員工需要解散,一共走掉了11500多名員工。公司所有財產被凍結,所有附屬企業全部被指定為“賠償工廠”,松下幸之助開始舉債過日。

巧的是,一位負責經濟的美國軍官來到松下電器調查,這位美國軍官非常敬佩松下幸之助。他回美國後,申請把“A級驅逐令”降為“B級驅逐令”,僅僅限制松下電器生產,要求松下的子公司分離獨立。就這樣,松下電器贏得了喘息的機會。

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日本成為美軍的後方基地和軍需補給倉庫,大批上千億的訂單飛奔而來。松下幸之助果斷抓住機會,在銀行積極貸款,擴大生產。1957年,松下電器提前償還了全部債務,開始發達之路。

憑藉100日元和3名員工起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傳奇一生

重新振興起來的松下電器,不僅質量過硬,而且積極向美國學習,重視產品設計。先後同荷蘭飛利浦等著名公司合作,不斷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松下電器始終堅持“自來水理念”,希望企業生產的產品就像自來水一樣,優質、廉價、人人都用得起。在這樣的理念下,松下電器越來越好,市場越來越大。

1989年,95歲高齡的松下幸之助因為肺炎不幸去世,結束了他動盪又輝煌的傳奇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