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女”故鄉巖手:如此冷清,如此美麗


“海女”故鄉巖手:如此冷清,如此美麗


“海女”故鄉巖手:如此冷清,如此美麗

文、圖/劉平

首發於2019.4.29總第897期《中國新聞週刊》

初春時節,我們坐上了宮古市至久慈市的小火車。

這輛只有一節車廂的小火車是巖手縣重要的交通工具,承擔著日本東海岸地區公共交通的重任。當地人每天乘這輛車通勤,站內小店還出售限定數量的海膽便當。

如果沒有日本NHK的晨間劇《海女》,估計沒有多少人知道巖手這個地方。

巖手縣在日本本州島東北部,面積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裡居第二(第一是北海道),上面是青森,下面是福島,旁邊是山形、秋田、宮城,並稱“東北六縣”。由於地處偏僻,再加上冬季漫長、氣候寒冷,這裡成了日本的“不發達地區”。日本政府針對中國的“去東北六縣就能籤三年簽證”政策,就是為了振興這個地區。


“海女”故鄉巖手:如此冷清,如此美麗


煙雨中的小袖海岸碼頭。

《海女》講的是東京長大的高中女生天野秋隨母親春子重返家鄉巖手。外婆即將退休,一眾上了年紀的海女也表示要退休,作為當地旅遊業支柱的“海女”事業後繼乏人。小秋不顧母親反對,挑戰自我,成為一名年輕的海女,並與當地女孩足立結衣組成偶像組合,為促進“311大地震”災後重建作出傑出的貢獻。

劇中,大地震發生時,年輕美麗的結衣正好在這輛小火車上。她和其他幾個乘客一起被困在隧道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唯一慶幸的是,車輛毫髮無傷,緊急制動之後靜靜地停在隧道里。幾個小時後,待結衣下車走出隧道,大地已經裂開,鐵軌也已斷掉,世界翻天覆地,整個畫面中只有濃郁的綠色連綿不絕。

我們在近午時登上這輛列車。車裡幾乎沒有本地人,被臺灣旅遊團和韓國、馬來西亞的遊客“包場”了。臺灣團以五十多歲的大媽為主,每個人都像好奇的小孩子一樣不停地左看右看,一刻不停地照相。韓國爸爸逗著懷裡的孩子,媽媽在旁邊微笑。

列車在初春的新綠中穿行,窗外不遠處就是海岸線。海浪一波接一波撲上沙灘,只有一節車廂的列車在大海面前顯得格外渺小。

列車經過的好幾站都是“無人車站”。所謂無人,是指車站沒有工作人員,乘客在這裡等車,然後上車買票。

突然間,車停了。臺灣團的導遊問大家:“這裡看上去是不是很熟悉?”我向右邊窗外望去,果然,是安家川橋樑。

臺灣大媽們似乎很多都沒有看過《海女》,但這並不妨礙她們拍照的熱情。畢竟,從一座橋上的列車窗口俯看另一座大橋橫躍大海的場景並不常見。海浪從遠處奔來,撞碎在橋墩上,激起白色水沫。

我們要去的一個重要的地方,是劇中小秋的家鄉,位於久慈市宇部町的小袖海岸。這裡以“最北的海女”著稱,海水藍裡帶綠,清澈至極,在岸上都可以看到下面的海膽。


“海女”故鄉巖手:如此冷清,如此美麗

小袖海岸的石碑。


可惜天公不作美,到達久慈火車站的時候下起雨來。雨水和大風引得驚濤拍岸,我們只好放棄租自行車前往的計劃,乖乖打了輛出租車。

路上的景色就算陰雨天也不掩其美。水面一刻也不平息,巨浪一個緊接一個,猛劈著水中矗立的巨大山石。

公路雙向皆為單車道,司機大叔一路講解,還經常停下來讓我們照相。後面的車既不超車也不鳴笛,就那麼靜靜地等著。

來到小袖海岸,怎能不吃海膽?這裡是新潮和黑潮合流之地,日本知名的海膽養殖地,更別提還是由當地另一名產“海女”潛水捕撈上來的。

巖手的海膽剛一打開外殼,就讓人心花怒放。海膽肉撐滿了整個空間,沒有一絲空餘。那感覺就好像在盛滿米飯的碗裡又硬來上一勺,猛猛地按下去。天氣陰冷,我們選擇了炭火燒烤的吃法。輕輕烤個幾分鐘,海膽肉的顏色逐漸變深,黃裡透著金。挖一勺放進嘴裡,口中霎時溢滿了大海的味道。那份鮮和甜之濃郁,是我在其他任何地方吃過的海膽所不能比擬的。口感也讓人驚奇,不是入口即化,反而可以嚼上幾口,可見海膽肉有多少。

賣海膽大嬸兒們那份發自內心的熱情也讓人招架不住。我先生身高近兩米,她們一個個毫不害羞地撲上來抱住他,用手比劃著與自己身高的差距,邊比劃邊笑著互相打趣:“哎呀呀你看看,還是中國人高啊!我都沒見過這麼高的人。” 再回頭看看我這一米六的身高,做個鬼臉來上一句:“你肯定很辛苦吧?”

“311地震”給這裡帶來了衝擊,《海女》又幫它打開了知名度,但是像每一個留守城鎮一樣,再怎麼努力,蕭條還是不可避免地到來。

街上除了幾個路人和一兩輛車,很難見到活物。電視劇播出已快六年,久慈市火車站前小廣場還高高掛著《海女》的劇照。站前大樓一片寂靜,所有大門緊緊閉鎖,窗戶裡看不到一丁點兒亮光,玻璃也好似多年未清洗般地浮著塵土,缺乏生氣。


“海女”故鄉巖手:如此冷清,如此美麗

宮古市至久慈市的小火車。


回久慈市的路上,我們問司機大叔現在生意怎麼樣,他說基本全靠遊客,大概每天一兩單跑小袖海岸的。他還自願繞路,帶我們去看了另一處《海女》拍攝點。還沒回到久慈車站,計價器就已經到了事先說好的價格。大叔把表一按,說聲“後面的不收錢”,豪邁地踩下了油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