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航空:個性化產品服務驅動 助推利潤可持續增長

又一家國內航司推出“個性化服務”航空產品。

4月30日,華夏航空發佈《華夏航空關於部分國內航線試行多等艙產品的公告》,自5月10日起,在六條重慶出港的國內航線上推行多等艙產品。將現行的尊享頭等艙、超級經濟艙、經濟艙三個艙位,細分為頭等艙、一等艙、二等艙、三等艙及四等艙五個艙位,針對不同艙位提供不同的權益及服務,滿足不同旅客的個性化需求。


華夏航空:個性化產品服務驅動  助推利潤可持續增長


從細則上來看,華夏航空此次推行的“多等艙產品”主要涉及免費托運行李額、餐食、選座及一些增值類權益。多等艙服務轉型後,頭等艙旅客可享受40KG免費托運行李,一等艙、二等艙及三等艙旅客可享受20KG免費托運行李,四等艙旅客無免費托運行李。另外,高艙位旅客可以優先選擇相對靠前的座位。旅客在享受基礎權益的同時,根據不同的艙位,還可選擇接送機、休息室、航鮮券等增值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選座”服務,華夏航空的新規規則是“購票後即可優選座位”,不受時間約束。而此前推出類似服務的一些國內航司,基本都需要在航班起飛前2天方可選座。

華夏航空相關負責人表示,多等艙產品的上線,是“以產品為中心的新營銷體系”建設的第一步,未來,還將進一步開展精細化用戶運營,開啟精緻服務產品時代。

針對華夏航空此舉,民航資源網專家綦琦認為,華夏航空起步於支線航空,與主營幹線的航空公司進行干支結合是其一直以來的發展方向。由於遠離競爭激烈樞紐之間航空市場,華夏航空在其特定市場的比較性優勢相對顯著。在個性化服務的實踐過程中風險較小,當然還要具體看相關服務新政落地後的實施效果,市場接受程度是檢驗服務創新的唯一標準。

“個性化潮流”從何而來?

隨著航空運輸的普及化和大眾化,航空旅客這一群體也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因此,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化需求,提供與之相匹配的服務,讓票價更合理,讓旅客自由選擇和搭配適合自己的服務,是一種市場細分的營銷策略,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倒逼式”創新。

自去年10月,天津航空宣佈在國內航班的經濟艙中開始執行相關服務以來,最近半年,東上航、桂林航、烏魯木齊航、首都航等多家國內航空公司相繼試水“個性化服務”或是“品牌運價”產品,從以往的“一價全包”模式逐步轉向“按需收費”模式。

要問這陣“潮流”的驅動力,就不能不提到一個關鍵詞“輔助收入”。

根據美國航空運價出版公司(ATPCO)的定義,航空公司的“輔助收入”是指從機票之外的其他各種輔助活動中創造的收入,主要包括行李、選座、機上服務、旅行零售、常旅客計劃里程出售等多種增值服務。權威諮詢機構IdeaWorksCompany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航司的輔助收入總額已由2010年的226億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929億美元。


華夏航空:個性化產品服務驅動  助推利潤可持續增長


圖:2010-2018年全球航司輔收總額。民航資源網製圖,數據 來源:IdeaWorksCompany

航空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為適應新的運營環境,航空公司需要在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方面不斷深入,通過票價拆分的個性化服務,以及打包了額外福利的品牌運價措施,形成更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華夏航空:個性化產品服務驅動  助推利潤可持續增長


圖:2010-2018年全球航司輔收排名前十。民航資源網製圖,數據 來源:IdeaWorksCompany

從全球航司輔收榜單排名來看,前三名依次為全服務航空公司美聯航、達美航空及美國航空。不難看出,通過產品細分來推動收入增長,已經成為美國航企戰略的一個支柱。相關資料顯示,“在全球最大的30家航司中,已有20家實施了經濟艙分級的‘品牌運價’。其中,北美7家、歐洲8家均實現‘100%普及’,而亞太區整體動作較慢,但澳航、國泰和新航等3家航司也已實施。”

雖然國內航司在“輔助收入”方面與歐美國家尚有較大差距,但近年來,為了賺取更多輔助收入,也是鉚足了勁推陳出新。不論是近期深航推出的“登機口99元升艙”產品,還是南航推出的“里程全艙動態兌換”、“經濟艙一人多座”產品等等,都可以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個性化服務”。

民航資源網專家王疆民認為,之所以“產品運價組合”產品能在歐美大行其道,與這兩個市場具有成熟的基礎條件有很大關聯。國內作為新興航空市場,其實也具備了許多很好的基礎和條件,就差“臨門一腳”,所以,國內多家航空公司連續推出自己的新產品,絕非偶然。

“個性化潮流”將去向何處?

從2018年年末至今,國內航司個性化步伐的“市場反饋”正在逐步顯現。部分持反對意見的旅客,主要聚焦在“裸票價優勢不大”、“未提前被告知托運行李收費”以及“從有到無的心理落差”等問題上,同樣,也有旅客對“按需收費”的模式表示了歡迎,特別是一些更注重出行舒適性的商務旅客、常旅客,對航司推出的付費項目懷抱開放、接受的心態,“如果購買的是經濟艙,而提前或現場可以付費升艙、選座,只要價格不太高,我一般都會購買。”

民航資源網專家林智傑表示,成功的品牌運價能夠實現“雙贏”。對於航司來說,既可以讓“中產階級”買更貴的機票,享受更好的服務,同時能夠吸引更多的“月光族”,賣出更多的機票。而對於旅客來說也有好處。一方面,有生活品質、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務,另一方面,預算拮据、追求性價比的“月光族”也能買得起機票。

與此同時,在推行相關服務的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

民航資源網專家綦琦認為,個性化服務引致的輔助性服務收入增加,已經成為歐美大型利潤的最主要來源,這種模式是國內航司所期待學習的。但是由於國內航空市場定價政策的相對滯後和按需消費習慣缺失,大力度推廣個性化服務面臨雙重挑戰。方向是正確的,路徑是清晰的,道路是艱辛的。

業內人士寧江雲還曾指出,產品同質化的時代,航司在個性化服務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科學地設計旅客新權益機票產品;基於品牌運價銷售,NDC能否幫助航司更好地落地產品售賣;產品銷售與機上服務如何聯動;民航局政策是否允許等等,都是接下來需要更多思考的問題。

從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已經開始推行相關服務的多家航司,也在具體落地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步伐,以更好地滿足旅客及市場的需求。

比如,東航繼年初在三條國際航線推行“品牌運價”之後,又計劃於今年4月底開始陸續在國內各大OTA平臺上線品牌運價,擴大渠道覆蓋,開啟產品運價新模式;天津航空也於近期升級相關票價策略,為旅客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出行票價選擇;此次華夏航空在“優選座位”及“增值權益”上推出的優惠政策,同樣是服務創新的體現。

簡而言之,國內航司紛紛將目光投射到“機票”之外,道路阻且長,但未來可期。

華夏航空:個性化產品服務驅動  助推利潤可持續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