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應該補充什麼營養素?

鳴鹿健康


對於糖尿病來說,平穩血糖和血脂的最重要的營養素是: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減緩腸道吸收糖和脂肪的速度,避免餐後血糖和血脂快速升高,從而減緩胰腺和肝臟壓力。並且,由於膳食纖維可以讓身體緩慢吸收血糖,平穩血糖同時最大化的利用食物營養,避免發生低血糖狀況。

相比之下,足量的膳食纖維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阻止糖吸收的藥物阿卡波糖(拜糖平)!膳食纖維完全沒有副作用,而拜糖平會引起腹脹、腹瀉、腹痛,也會對肝腎有損傷,作為長期服用的藥物,並不安全。

身體需要的三大供能營養素不可或缺。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都是人體重要的營養。

蛋白質來源是魚、肉、蛋、奶和豆製品,其中魚肉是最容易被分解吸收的肉類,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富含優質脂肪酸,對保護心血管幫助代謝有益,建議多吃。

脂肪是很多人擔心的,特別是糖尿病也容易造成脂代謝障礙,但是優質油脂的攝入必不可少,亞麻油、橄欖油、深海魚都是不錯的選擇。喜歡吃紅燒肉的,應該燉煮超過2個小時,對人體不好的飽和脂肪酸會有一半轉變為對身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適量食用。

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我們經常吃的米麵類食物,由於米麵類食物現在加工越來越精細,缺乏必要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升糖過快,糖尿病要避免進食精緻的米麵類主食,增加糙米、粗麵、雜糧和豆類,可以很好的平穩血糖特別是餐後血糖。

我們還要了解下糖代謝時需要的營養素,糖、脂肪、蛋白質在提供熱量的時候,必須有各種微量元素的參與,包括維生素B的參與,才能夠充分被轉化利用。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有瘦肉、麥芽、啤酒酵母等。

補充一句,我們的腸道益生菌群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B族,促進食物分解,補充氨基酸,減輕腸道毒素等諸多好處,增加膳食纖維和益生菌有利於改善腸道益生菌環境,不過,只要幾片抗生素就會讓腸道菌群徹底破壞!慎重!

維生素C可幫助改善血管,是人體必須的水溶性抗氧化劑,橙子、草莓等水果含量豐富。維生素E對肝臟和血管內膜有保護作用,是人體必須的脂溶性抗氧化劑,核桃、大豆、花生、芝麻等含量豐富。

西紅柿中有番茄紅素,切碎在鍋中加水炒制超過15分鐘以上才更好的釋放,幫助保護血管和心臟。

礦物質鉻在身體內,具有替代胰島素的功用。全麥麵粉、肝臟、牛肉、魚蝦、酵母中含有。

其他如鎂,鋅等元素可以支持人體對抗壓力。含有鎂的食物來有髮菜、紅豆、空心菜、圓白菜、豌豆、芥藍。含有鋅的食物主要是動物肝臟和海鮮,牡蠣、貝類、魚蝦、牛肉等。

5-HTP可以增加血清素,緩解身體的緊張減少應激狀態。雞蛋、西紅柿、茄子、奇異果、白色魚肉、雞肉中含有。

硫辛酸減輕糖基化反應(硫辛酸在日本最先是用於減輕糖尿病併發症的藥物,由於高濃度硫辛酸對減輕血管硬化和肥胖的效果,以及避免血清蛋白和血管的糖化,已經作為糖尿病輔助食品),肝和酵母中含有硫辛酸。

這些都可以不同程度支持糖尿病患者的康復。

調理血糖首先不要只注重降低血糖,而是要消除可能出現低血糖的狀況,避免應激反應導致血糖異常升高。

第一,調節血脂

我們在北京延慶的療養院幫助大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減肥降低血脂,血糖可以恢復正常。原因在於血脂高的狀態,身體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換句話說,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更高的血糖才能滿足身體需求,需要做的是降低高血脂引起的胰島素抵抗而不是降糖。

要注意不要吃大量精緻米麵類食物,這種食物升糖過快降糖也快,然後過量的糖會轉化成膽固醇,這才是血脂高最容易被忽視的原因!血脂高會干擾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利用血糖,或稱為胰島素抵抗。

第二,定時進餐

糙米、雜豆、魚、肉、蔬菜都要均衡攝入。務必不要讓自己處於低血糖狀況,雜豆和糙米因為富含纖維素或者直接補充纖維素,可以讓糖和脂類緩慢吸收,不會出現血糖和血脂的過山車變化。補充維生素B族,幫助身體正常實現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

第三,篩查應激反應

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身體在急需血糖時會大量釋放胰高糖素來提升血糖同時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應激反應的可能情況有:熬夜!長期加班勞累(包括腦力勞動,大腦需要大量的血糖來提供能量),緊張、恐懼或者壓力等負面情緒。飲食作息規律,注意休息和放鬆!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放鬆,即便睡覺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需要學習春山步療和自我放鬆導引等放鬆訓練。

現在更多的糖尿病患者並沒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卻普遍有疲乏無力等能量不足狀況,說明更多的是血糖代謝問題和能量利用問題,一味的降糖只會加重能量不足惡化病情。

第四,注意檢測血糖

又不要過於強調低血糖。要明白糖尿病人需要的血糖要高過一般人,只有消除了應激反應和其他原因導致的胰島素抵抗,血糖自然會回落。如果通過藥物調節過低,反而會激發身體調高血糖的動作,加重肝臟負擔。

第五,練習腹式呼吸

通過腹式呼吸給身體給多的能量支持,很多人呼吸太淺,前半口氣還沒進去,後半口氣已經吐出來了,沒有實現氣體交換。練習吸氣時鼓肚子,可以滿足足夠的氧氣供應。足量的氧氣可以幫助身體實現正常代謝反應,讓能量充足同時減少了對身體有害的代謝廢物。我為什麼說呼吸而不說運動,不是因為運動不好,而是因為運動會引起身體對血糖的需求增加,在飲食調理不佳或者運動量過大的情況下,易引發低血糖問題或者升糖應激反應。運動時需要對飲食做更細緻的一對一調控才可以。

最後,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終都在製造身體對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藥物可能更進一步加快了這種發展趨勢,如果你願意停下來,聽一聽身體的聲音,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你會發現,血糖紊亂狀況很容易改變。

生活方式疾病,還需要從生活方式入手調節,機體功能的改善才是調理的根本,要樹立信心,祝早日康復!

Vista在悟空問答第313個回答。





vista說養生


作為糖尿病患者,保證身體內有充足的營養素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六大種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維生素、水和無機鹽。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能讓人體充滿能量,促進新陳代謝;水是生命的源泉;無機鹽含量小但不可或缺;維生素雖然不能提供能量,但是某種維生素不足就會導致代謝紊亂。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本來就人體代謝障礙,如果缺乏維生素,那就更是雪上加霜。那麼,有哪些維生對控制糖尿病有幫助呢?


維生素c

每天吃維生素C對糖尿病患者好處頗多。維生素C可以促進骨膠原合成,避免糖尿病患者傷口難以癒合發生感染。維生素C可以降低血漿過氧化物,改善膽固醇代謝,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和心腦血管疾病。正常人每天推薦60mg,糖尿病患者可補充100-500mg。


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草莓、奇異果、鳳梨、檸檬、柳橙


B族維生素

維生素B1

在身體內糖分代謝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而糖尿病患者體內存留糖分多,容易讓維生素B1潛在不足,引起神經功能障礙。


維生素B6

維生素B6參與糖酵解、糖原異生,能夠促進人體組織的正常代謝,緩解糖尿病腎臟病變。維生素B6還能預防糖尿病眼部併發症,減少糖化血紅蛋白,改善糖耐量。


含有維生素B的食物:豆類、奶類、蛋類、動物瘦肉、動物內臟


維生素E

美國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體內缺乏維生素E,患有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倍。維生素E還能夠起到減少高血糖引起血管皮內細胞受損,低密度蛋白在血管壁發生氧化作用的危害,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的作用。


含有維生素E的食物:杏仁、西蘭花、菜籽油、菠菜、葵花籽


如果感覺內容對您有用,請進行點贊或分享,感謝~

點擊右上角關注~ 獲取更多糖尿病相關知識,讓你在控糖的道路上少走冤枉路!


臺灣鉻樂控乳片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某些營養素缺乏有非常大的關聯,合理地補充營養素有利於糖尿病患者降低和控制血糖水平,那和哪些營養素相關呢,怎麼補充呢?

第一,w(圓體字)一3脂肪酸

這種脂肪酸會使細胞膜活性增強,從而形成胰島素的受體數量增多,最終使人體血液中葡萄糖處於平衡狀態。這種脂肪酸主要包含在海洋魚類,例如旗魚、鯡魚、大馬哈魚等。

第二,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減少小腸對糖類和脂肪的吸收、促進胃的排空,有助於減少胰島素用量,控制血糖上升的速率。膳食纖維一般在蔬菜水果丶全穀類丶未加工的麩質丶全麥製品丶海藻類丶豆類丶根莖類食物中。

第三,維生素B1。

維生素B1有維持正常糖代謝和神經傳導的功能,維持微血管健康。富含B1的食物包括穀物、豆類、乾果、酵母、硬殼果類,尤其是穀類表皮部分、動物內臟、蛋類含量更高!

第四,維生素E。

維生素E是一種天然的脂溶性抗氧化劑,可保護胰島素細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防治糖尿病慢性心血管併發症。維生素E主要來源於植物油,大豆、玉米、花生、芝麻等油中。

第五,維生素C。

維生素C可維持胰島素的功能,悠進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醛糖還原酶的作用,延緩或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類水果、青椒、紅椒、番茄、菠菜、紫甘藍等。

第五,鉻、鋅、鈣、鎂等元素。

這些元素或者可降低血糖,增加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或者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對應的食物包括動物內臟、香蕉、牛肉丶麵包;海帶、豆類丶海鮮品;堅果、乳製品丶小麥胚芽;奶、魚、蛋等食物中!


京城散客


如今社會保健品的宣傳鋪天蓋地,到底哪種保健品才真正適合糖尿病患者補充呢?今天,我就把糖尿病營養指南上推薦的幾款補充劑推薦給大家,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1)\tα-硫辛酸

適用人群:有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友。

理論依據:補充300-600mg的α-硫辛酸,可改善神經傳導速度及周圍神經症狀。

食物來源:主要來源於肉類和動物內臟(心、腎、肝)。水果和蔬菜也能提供少量硫辛酸。

(2)\tB族維生素

適用人群:神經病變、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友。

理論依據:可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

食物來源:維生素B1廣泛存在於天然食物中,含量豐富的食物有:穀類、豆類及乾果類。動物內臟(肝、心、腎)、瘦肉、禽蛋中含量也較多。 維生素B12來源於動物性食品,主要來源於肉類、動物內臟、魚、禽及蛋類,乳及乳製品含量較少。植物性食品基本不含維生素B12。

(3)\t魚油

適用人群:甘油三酯高的人群。

理論依據:每天攝入3.5克的W-3補充劑可顯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食物來源:存在於植物油(含有亞麻酸)和魚油(主要包含EPA、DHA)中。如:亞麻籽油、核桃油、魚類、大豆油等。

(4)\t鉻

適用人群:有鉻缺乏的糖尿病或肥胖患者。

理論依據:常規補充鉻是否有益於糖尿病患者目前尚有爭議,在有鉻缺乏的糖尿病或肥胖患者,補充鉻可能有益。

食物來源:廣泛分佈在食物中,動物性食物以肉類和海產品(牡蠣、海參、鰻魚等)含鉻較豐富。植物性食物如穀類、豆類、堅果類、黑木耳、紫菜等含鉻也較豐富。啤酒酵母和動物肝臟中的鉻以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耐量因子形式存在,其吸收利用率較高。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就會回覆的。


營養師宋明月


糖尿病是一組由於胰島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導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代謝紊亂綜合徵,所以在飲食中除了要控制好三大產能營養素外,最主要的就是注意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和微量元素把補充。



一、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因增加胃內容物,延緩胃內容物的排空時間,是葡萄糖趨於平緩,減少胰島素的分泌,增加飽腹感,降低消化率,有助於控制肥胖,而肥胖又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而許多研究證實,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較低血糖,這些纖維多為可溶性纖維,在胃內形式很粘稠的物質,從而影響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致使餐後血糖不會突然上升。

所以補充膳食纖維對於糖尿病來說是非常有利於併發症的發生。糖尿病患者每日的膳食纖維攝入量以30克左右為宜。



二、微量營養素(主要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

抗氧化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等,流行病學研究指出,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營養素對維持健康和慢性疾病有益,有明顯清除ROS的能力。在動脈壁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對動脈脂肪條紋形成的發病機制起著重要作用,而脂肪條紋的形成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以便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



另外,還有一個維生素PP,即煙酸,它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組成部分,是由三價鉻,煙酸、谷胱甘肽組成的一種複合體,是胰島素的輔助因子,有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及使葡糖糖轉化為脂肪的作用。缺乏易出現與糖尿病相防的症狀,比如體重減輕、疲勞乏力、記憶力差,嚴重致皮炎、痴呆。

三、微量元素

與糖尿病相連的微量元素主要為鋅、鉻、硒、釩等。



鋅,對激素的調節和影響有著重要意義,現已證實結晶胰島素中還有相當數量的鋅,並證實鋅在胰島素釋放中起著調節作用,還在激素的產生、儲存和分泌中起作用,鋅缺乏,會導致皮膚傷口不癒合,味覺障礙及免疫功能減退。



鉻,鉻也是去趟糖耐量因子,在糖代謝中鉻作為一個輔助因子對啟動胰島素有作用,添加鉻能刺激葡糖糖的攝取。而且鉻可能對血清膽固醇的內環境穩定有作用,有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還促進蛋白質代謝。所以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補充鉻是必須的。



硒、硒具有抗氧化作用,具有抗動脈硬化的脂質過氧化損傷,阻斷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還能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所以,針對糖尿病來說,補充以上營養素是必要的,(從膳食中攝入就可以)可以在調節和平穩血糖的基礎上,可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李愛琴營養師


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都是保障機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而糖尿病患者由於疾病的存在,其機體往往會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謝紊亂情況的存在,因而調節好患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平衡,能夠輔助其疾病的恢復。具體來講,患者們應當要補充說明營養素呢?


首先是維生素補充。由於糖尿病患者機體內產生的氧自由基增加,因而此時可增加糖尿病腎病以及白內障等糖尿病併發症發病的幾率,所以患者們此時應該要適當補充抗氧化的營養素,糖尿病患者每天可補充維生素E100~200mg,維生素C100~500mg。值得注意的是,最好是能夠通過飲食的方式,攝取這類營養素才是。B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B2、B6、B12,能調節植物性神經,幫助消化吸收,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維生素A胡蘿蔔素減少眼部疾病併發症。


一些微量元素也與糖尿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鋅,能夠參與胰島素的合成與降解,當機體血液中鋅的濃度降低時,易造成高胰島素血癥的發病。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的發生,糖尿病患者們最好是能夠堅持每日補充15毫克鋅。比如硒,有利於清除機體的氧自由基,如果能夠多多補硒,可以更好保護機體的心肌細胞及眼球晶體等免受氧自由基的攻擊,更好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病發。


擅長:從事全科醫學臨床工作21年,診治範圍包括糖尿病、冠心病、婦兒常見病以及日常體檢綜合分析和處理。


醫聯媒體


必一些糖尿病友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血糖控制得還不錯,但眼睛、下肢、腎臟等糖尿病併發症卻還是發生了。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人體內的“自由基”產生過多,得不到及時清除,久而久之,細胞就像蘋果變色、鐵釘生鏽一樣發生了病變。

什麼物質能夠清除這些壞的“自由基”?

答案是——抗氧化劑。

抗氧化對於預防和延緩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有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在很多蔬菜水果中找到這些物質,也可以通過攝入抗氧化營養品進行補充。

國際糖尿病學會中國區分會主席,北大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認為:糖尿病只要一經發現就應該開始使用抗氧化劑,抗氧化治療是糖尿病併發症的對因治療。

有哪些對糖友特別有益的抗氧化物質?

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主要存在於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中,是一種抗氧劑,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的威脅。

維生素E: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可以在核桃、向日葵種子、杏仁、菠菜和其他綠葉蔬菜中找到。

輔酶Q10:輔酶Q10是一種脂溶性抗氧化劑,在牛肉、豆油、沙丁魚、鯖魚和花生等食物中含量相對較高。它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抗氧化、延緩衰老等功能,醫學上廣泛用於心血管系統疾病,能夠有效預防糖尿病心腦血管併發症。

a-硫辛酸:可增強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有助於血糖的控制,另外它可以阻斷糖基化,防止糖基化產物的堆積,有助於防止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

花青素:花青素類色素廣泛存在於葡萄、藍莓、茄子皮、草莓、桑葚等植物的組織中。其抗氧化能力可以抵抗自由基對眼睛晶狀體細胞的氧化傷害,降低糖友眼部神經病變的概率。

對於糖尿病友來說,更應該重視抗氧化物質的攝入,如果在平時飲食中攝入不足,就應該考慮多多補充了。

本文參考:美國糖尿病議會新聞網(the diabetes council)



糖人健康網


首先要了解糖尿病和 糖尿病的飲食療法,飲食治療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也是治療的基本方法。再說糖尿病的飲食原則是:1、保證人體各種營養的平衡和代謝的需要。2、控制每天攝入的總熱量。根據患者體重。3、營養的搭配。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及脂肪搭配是否合理。那麼糖尿病人應該補充什麼營養素呢?下面就需補營養素來說明:一、補充複合碳水化合物及含可溶性維生素的碳水化合物,如小麥,豆類及堅果類。


二、富含維生素C、B、A、E類食物和微量元素,如青椒,獼猴桃,海帶等

三、富含髙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海帶等。
四、富含優質蛋白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如蛋,魚類等等。


五、選擇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食物攝入,如瘦肉、雞肉等但總量不超10克/天。

最後強調二點,(1)無論糖尿病患者補充什麼營養素,記得營養的平衡和每天總攝入量。(2)如果認為回答好請關注談慢病,好及時為你解答慢病和預防接種相關問題及知識瞭解。謝謝。


談慢病


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糖尿病患者因存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代謝紊亂,會影響機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調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平衡,有利於糖尿病患者糾正代謝紊亂,防治併發症。與糖尿病患者病情及治療有關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主要有以下幾種:

1、抗氧化營養素

糖尿病患者產生氧自由基增加,引起或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可導致糖尿病腎病、白內障和多發性神經炎等糖尿病併發症,所以應該適當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因為維生素E為脂溶性維生素,且此類營養素長期補充的安全性仍有待驗證,所以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長期大量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及β-胡蘿蔔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素,從飲食中攝取這類營養素更為安全。

2、B族維生素

B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B2、B6、B12,對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炎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B族維生素也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防止維生素B12的缺乏。

維生素B1的主要食物來源為:豆類、糙米、牛奶、家禽。

維生素B2(核黃素)的主要食物來源為:瘦肉、蛋黃、糙米及綠葉蔬菜,小米含很多的維生素B2 。

維生素B3的主要來源為:動物性食物、肝臟、酵母、蛋黃、豆類,其中豆類中含量豐富,蔬菜水果中則含量偏少。

維生素B5的主要來源為:酵母、動物的肝臟,腎臟,麥芽和糙米

維生素B6的主要來源為:瘦肉、果仁、糙米、綠葉蔬菜、香蕉。

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為:肝、魚、牛奶

3、微量元素

一些微量元素與糖尿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1)鋅

鋅參與胰島素的合成與降解,當人體缺鋅時,胰島素合成減少。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同時也分泌鋅,兩者的釋放是平衡的。當血液中鋅的濃度降低時,β細胞可獲得的鋅減少,則胰島素替代鋅而釋放增加,這是造成高胰島素血癥,產生胰島素抵抗的原因之一。每日補充15毫克鋅就已經足夠,每日最大無副作用劑量是30毫克,含鋅豐富的食物有貝殼類和肉類等。

(2)鉻

三價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六價鉻有毒。三價鉻的複合物在人體中被稱為“葡萄糖耐量因子”,有利於提高糖耐量。糖尿病患者每天可補充200微克鉻,最大無副作用劑量是1000微克,含鉻豐富的食物有海帶、蓮子、綠豆等。

(3)硒

硒有利於清除氧自由基,補硒可保護心肌細胞、腎小球及眼球晶體免受氧自由基的攻擊,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每日補充150~200微克硒,最大無副作用劑量是400微克。海產品含硒較為豐富。

(4)釩

釩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抑制肝糖原異生,具有保護胰島的功能。每日補充3微克釩即可滿足人體的需求,含釩豐富的食物有芝麻、莧菜、黑木耳、核桃、蓮子、黑棗等。

(5)鈣、磷

鈣、磷缺乏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糖尿病患者要加強運動並攝入含鈣豐富的飲食,如牛奶、大豆、海產品等。

因為各種營養素缺乏引起的代謝紊亂並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觀察到的,所以補充營養素的效果也不能立竿見影。提倡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儘量讓自己的食材選擇更加豐富,這是預防營養素缺乏的最基本、最安全的辦法。過分誇大營養素缺乏的危險性和盲目補充某種營養素都沒有必要,前者會加重患者的恐懼心理,後者會使某些營養素攝入過多。

點擊右上角藍色按鈕【關注】,每天與您全面分享健康科普知識


華絡健康


常有糖尿病患者問道:“我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和其他營養元素呢?該補充哪些營養素?”面對這些問題,人們往往莫衷一是。

我們知道,人體每天都需要攝入一定量的維生紊和礦物質,假如某種營養素長期缺乏,便可能導致疾病。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每日推薦攝入量與常人相比沒有太大區別。但是糖尿病,特別是難以控制的糖尿病,與營養素的缺乏有很大關聯。另外,高血糖能引起多尿,這會造成部分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流失,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比常人更加積極地補充這些營養素。

要補些什麼?

維生素C 眾所周知,嚴重的維生素C缺乏能引起壞血病,現如今,此病在我國早巳難覓蹤跡了。然而,維生素C在人體的相對缺乏現象仍很普遍,特別是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數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體內維生素C的水平普遍偏低。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有研究者認為,每日補充250毫克或500毫克維生素C可以抑制醛糖還原酶的作用,而醛糖還原酶被證實與糖尿病併發症(尤其是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有關,也就是說,補充適量的維生素C即可延緩或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需要注意的是,過量維生素C對人體有害,專家推薦的安全有效劑量是每日250-1000毫克。維生素C常見的食物來源有:柑橘類水果、青椒和紅椒、西紅柿、菠菜和甘藍。

維生素E 維生素E又叫生育酚,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維生素E相對而言沒有毒性。補充維生素E至少可帶來以下方面的好處:延緩細胞老化、保持紅細胞完整性、對抗動脈粥樣硬化、對抗不孕症等等,因此很多人堅持每天服用。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相對而言極少毒副作用,但服用量過大還是可能引起噁心、胃腸脹氣、腹瀉和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專家建議合理用量為每日15-800毫克。此外,由於維生素E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因此應儘量避免與華法林或阿司匹林合用,或者在使用之前諮詢醫生。

維生素E常見的食物來源有:菠菜、青豆、紅薯、葵花籽、豆芽、杏仁、花生、腰果等。

a硫辛酸:a硫辛酸是一種存在於線粒體的類似B族維生素物質,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同時它還參與機體某些重要的生化反應。在德國,硫辛酸早已被用於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在俄羅斯、美國等其他歐美國家,這一作用也得到普遍證實。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硫辛酸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葡萄糖的利用,還能延緩腎臟損害。一般用量為每日一到兩次,每次600毫克。

a硫辛酸在體外僅少量存在於馬鈴薯、菠菜及肉類中,因此若要補充足夠的硫辛酸,最好是選擇已萃取好的營養補充品。

鉻:鉻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以各種價態存在,以二價、三價、六價最常見。其中六價鉻有毒,而對糖尿病患者有益且不易引起毒副作用的主要是三價鉻。

有機鉻(如吡啶甲酸鉻,一種含三價鉻的有機化合物)進入人體後可直接被機體利用,吸收利用率高,而無機鉻進入人體後,需轉化為有機鉻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和儲存,吸收利用率甚低。人體嚴重缺鉻的情況很少發生,但是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體內鉻含量明顯低於常人。三價鉻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促進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促進糖原合成,從而降低血糖。補充吡啶甲酸鉻能使糖尿病患者“好”膽固醇水平升高、胰島素利用度增加、甘油三酯水平和血糖水平降低。

吡啶甲酸鉻的合理補充量為每日400微克。制酸劑和碳酸鈣會抑制鉻的吸收,因此不能與其同時服用。如果糖尿病患者平時已經在服用降糖藥或應用胰島素治療,為了防止出現低血糖,在開始服用鉻劑前最好諮詢醫生。鉻常見的食物來源有:豆角、西蘭花、肉類、麥芽等。

y-亞麻酸: y-亞麻酸(GLA)屬於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存在於某些植物(如月見草、琉璃苣等)的種子中。研究表明補充GLA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但GLA能影響凝血機制,因此,當需要與阿司匹林、華法林、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合用時,須遵醫囑並對凝血功能進行檢測。另外,GLA可能使服用氯丙嗪、三氟拉嗪等抗精神障礙藥物的患者癲癇發作的風險增加。GLA的合理用量約為每日350~500毫克。

鎂: 鎂參與機體多達300餘種生化反應,在神經傳導、骨骼肌和心肌收縮以及保護血管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約25%-38%)都缺鎂,鎂的缺乏會加重胰島素抵抗。腎衰患者補充鎂容易導致中毒,其他缺鎂的患者每日補充量應在350毫克以下為宜。富含鎂的食物有未加工的穀物、堅果、豆類、海鮮等。巧克力雖然富含鎂元素,但由於含糖含脂量也高,並不適合於糖尿病患者食用。

-3N脂肪酸: -3月旨肪酸大量存在於深海魚油及亞麻油中,它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還可有效地預防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病發作和猝死。另據研究,經常攝入-3脂肪酸還可以減少抑鬱症的發生。不過要注意的是,-3脂肪酸有可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因此要補充-3脂肪酸則必須對血脂水平加以監測。每天補充3到5克魚油即可滿足身體對-3脂肪酸的需要。富含-3脂肪酸的食物主要是一些海洋魚類,比如旗魚、鯡魚、大馬哈魚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