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城北老校,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長青睞?

一所好學校,首先必備好校長。

2000年9月1日,三原外國語學校舉行了盛大的開業典禮。首任校長楊能生,當年44歲的他從成都七中黨總支書記、副校長任上裸辭到三原。創造出了一個現象級事件:名校長出走名校。媒體評價其是四川教育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這所城北老校,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長青睞?


2015年歲末,三原掀起二次創業高潮。

2016年1月,原川師附中校長、成都市特級校長曾成彬辭職,空降三原外國語學校擔任校長。在曾成彬擔任川師附中校長期間,辦學水平快速提升,高考重點率、本科率六連增,僅次於“四七九”,高居成都市公辦高中第四名。這一跨越式發展的成績在教育界被譽為“川附現象”。

2016年8月,川附副校長姜明賢助力三原外國語學校,擔任副校長、黨總支書記。同年9月,七中高新教育處副主任來江生加盟三原。同月,全國百名德育科研專家、四川省優秀德育工作者、成都市優秀中小學校長、青羊區首批教育專家、青羊教育終生榮譽獎獲得者,原成都市青羊實驗中學校長、成都市文翁實驗中學校長季應朗成為成都西雅美途外國語聯合學校校長。

2017年1月,原成都商報知名記者、成都商報小記者俱樂部作文導師杜玉飛加入三原,執掌集團旗下培訓品牌源學堂。

這樣的現象,還在繼續……

2018年4月,石室聯中副校長、石室聯中西區校長、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優秀青年教師標兵吳元也加盟三原。2019年2月,原川師附中校長助理、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廖駿馳助力三原,擔任副校長;原石室中學教學處主任、中學高級教師陳遐齡女士加盟,擔任集團旗下品牌成都西雅美途外國語聯合學校校長。今年3月,原成都西雅美途聯合學校校長季應朗被聘為三原教育研究院首席專家。

“鳳非梧桐不棲,我們是一流的學校,自然吸引一流的人才。”董事長張觀軍認為,學校就是要交給教育家來辦,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曾成彬(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學校校長)

學生喜歡我

不僅因為我是校長,更主要因為我是他們的“校長朋友”

這所城北老校,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長青睞?


他是老教育人,也是老幹部。在公辦30多年,先後擔任過西北中學副校長、成都17中校長、川師附中校長。

2016年1月,曾創下“川附奇蹟”,高考成績直逼四七九的名校長曾成彬,卻選擇辭去公職加盟三原,“我想嘗試一下民辦教育,進入新的體制,接受新的挑戰。”

他認為,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都屬於公益教育,本質上是相同的,要遵循的教育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都一樣,“只是體制不一樣。”

之所以選擇三原,曾成彬稱三原是四川最早的一批民辦學校,19年辦學的厚重積澱、19年培育的良好師資隊伍,“這是我傾心的原因。當然,還有三原倡導的個體差異化發展思想,以及追求個體生命活力,追求個體品德高尚,追求個體學業成功的教育理念,與我的教育主張契合。”

他開啟二次創業征程,提出“構建以學生為圓心的服務型校園”辦學目標,他認為,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學生為圓心,他還提出了三原學子校園生活的“三個樣態”:學習時,用心專注、分秒必爭;鍛鍊時,生龍活虎、揮汗如雨;活動時,積極體驗、自信表達。

加盟三原3年,曾成彬不僅注重教學質量,更在學生的生活上,包括飲食、住宿、體鍛、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始終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如今,三原的學校管理、校風學風、教學質量、英語特色、體育藝術和家長滿意度、社會美譽度有了快速提升,尤其是高考成績,重點率達65%,增幅超過40%,本科率達97%,增幅超過30%。

三原集團董事長張觀軍這樣評價曾成彬:他走過多所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育事業,“很符合我們對校長的要求,目前取得的辦學成果,我相當滿意”。

不僅董事長滿意。在校園,經常會看到曾成彬與學生“打成一片” :一起跳繩、一起跑操、一起閱讀……

“校長辦學最根本的任務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好務,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態,”曾成彬說,要深入瞭解學生,只有走近學生,跟學生交朋友,取得學生的信任。“我利用各種機會,比如食堂與學生同餐,聽取學生對食品的建議;走進閱覽室,瞭解學生喜歡閱讀哪些書籍;走進課堂聽課,瞭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

“構建以學生為圓心的服務型校園,是三原中學的辦學目標。既然是以學生為圓心,那就要讓學生來做學校的主人。他們的需求、他們的困惑、他們的喜怒哀樂,都要有暢通的表達渠道。我們瞭解以後,才能有針對去解決。”對此,學校專設了校長信箱。

“每個月,我都會收到一摞信件,都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各種方面。”曾成彬認為,學生反映的問題,看起來是小事、瑣事,但在學校,學生的事情都是大事情。收到學生的信件,曾成彬都逐一閱讀,有的與學生當面交流,有的委託分管幹部與學生交流,及時解決學生合理的訴求。

學生寫信時,稱呼曾成彬“校長爸爸”,“我知道,學生喜歡我,不是因為我是校長,主要因為我是校長朋友,是他們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

曾成彬說,優質的教育,不是選拔優秀的學生來適應我們的教育,而是創造最適宜的教育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實現每個學生的最優發展。目前,三原所做的一切皆為此。


姜明賢(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學校副校長)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

營造有愛三原 溫馨三原 對學生終生髮展負責

這所城北老校,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長青睞?


2016年8月,川師附中副校長姜明賢,面對眾多民營學校的邀請,最終他選擇加盟三原。

三原董事長有教育情懷,不辦分校。在教育上,不營利,一定辦成非營利學校,為學生成長服務,“這一點,我很喜歡。”姜明賢介紹,三原倡導的把學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追求個體生命活力、追求個體品德高尚、追求個體學業有成,“這很符合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姜明賢坦言,加盟三原還有一個原因:“這裡有我的老領導曾成彬,他是一位智慧、有影響力的好校長,跟這樣的校長,一定能實現辦好一所好學校的夢想。”

在三原,曾成彬要求學校工作要為學生成長服務,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並提出了“構建以學生為圓心的服務型校園”辦學目標。“我很贊同,”姜明賢認為,這一目標要實現,其核心是要愛學生、愛老師。而這一點,非常契合他自己對教育的理解。

在姜明賢的心中,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更是教育得以進步的源泉。他很堅定地認為,在教育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愛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只有真正愛學生,才能將服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滿足學生髮展之所需。

在三原,姜明賢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樣的教育思想。

“作為老師,我一般稱學生為孩子們、寶貝兒,”這不僅是稱呼上的改變,只有發自內心的愛,給學生以笑臉,關心呵護他們,走進他們的心裡,產生同頻共振,這樣的教育才有效果,“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真正愛他們。”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喜歡把他們的心事講給我聽,”姜明賢笑著說道,“孩子們都喜歡到辦公室與我交流,希望得到指導和幫助。”姜明賢透露,自己在講臺上講話時,孩子們都在歡呼,“還有學生在臺下給我比心,那一刻,超暖心。”

“作為管理者,還要愛老師。”姜明賢認為,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決定性因素,一所學校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管理者就要想方設法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讓教師熱愛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說,管理者應當善於發現教師的閃光點,用心發掘教師身上的亮點,並善於將自己對教師的“愛”充分地表達出來 ,“要讓教師感受到關愛和重視,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心情舒暢,從而以幸福的心態面對學生,給學生以笑臉,給學生以關愛,將自己強烈的、深厚的的感情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

在姜明賢心中,三原就是一個愛的大家庭。不僅管理者、老師們對學生的愛不僅存在於家與教學活動,還廣泛地體現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前兩年,集團花了2000多萬打造生態校園,修三原湖、綠化長廊……我可以自豪地說,三原可能是全省、乃至全國校園裡樹木最多的中學。”“我們要讓我們三原的孩子們生活在綠色生態的森林校園中!”其中,飽含著三原學校和集團公司對孩子們滿滿的愛。


廖駿馳(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學校副校長)

做教育改革大道上的奔跑者

這所城北老校,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長青睞?


今年2月,原川師附中校長助理、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四川師大教育碩士生導師廖駿馳入職三原,任副校長。

“三原提出的二次創業吸引了我。”廖駿馳說:“我喜歡‘創業’二字所包含的擔當、進取和創新精神。”廖駿馳在入職三原的一次發言中,就旗幟鮮明地稱自己是一個“奔跑者”。據瞭解,他在四川師大附中擔任過多種班型的班主任,作過多年年級組長,當幹部後,又歷任多個處室的負責人,還主動申請到海拔四千米的民族地區支教……這樣的工作經歷讓他一直保持學習和進取狀態,也讓他不斷豐富和深化著對基礎教育的認識。“面前的孩子們永遠是新的,看教育的角度和層面又在不斷變化,工作對我來說一直都充滿新奇、挑戰和敬意,趣味多多,從未倦怠。”廖駿馳微笑著說。

走出公辦體制,是廖駿馳又一次主動選擇的挑戰。“公辦教育和民營教育都是人民的教育,從不同的體制做教育,我能體會得更深切,更能明白什麼叫‘不忘初心’。”廖駿馳說他是因為喜歡教書,所以從教。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叫“我們是與青春作伴的人”,他認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就應當作好孩子們的陪伴者和欣賞者,讓孩子們本就美好的青春,在健康的土壤中向著陽光昂揚生長,在歲月中各自燦爛綻放。“健康第一、個體差異發展,讓我對三原深度認同。”這也許正是廖駿馳秉持的教育初心。

在三原,廖駿馳主抓初中工作,他要在三原學校總體發展戰略框架內,繼續深入推進三原初中教育教學改革和特色化建設。“我們三原初中構建了科學的教育質量管控體系,通過構建服務型校本教師培養體系和“自主•優效典範課堂”研修共同體,打造服務型創新型教師隊伍;通過推進“自主•優效” 課堂改革,建設以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以任務型、項目式學習為主要形態的課堂,培養孩子們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通過升級三原初中校本課程體系,推進學科特色項目建設,研發囊括道德、人文、科學、體藝、勞動素養的特色校本課程群,統攝推進初中德育、教學改革創新工作,開發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為追求孩子們個體的生命活力、品德高尚、學業成功奠定堅實基礎。”“三原初中將用有愛、智慧、務實、勤奮的工作,陪伴守護引領三原孩子們擁有溫暖閃亮的青春!”談到三原初中的工作,廖駿馳的眼睛裡又閃動著奔跑者特有的光芒。

杜玉飛(成都源學堂培訓學校校長)

幸福很簡單:個人夢想與企業使命融為一體

這所城北老校,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長青睞?

他曾是知名記者、成都商報小記者俱樂部的孩子王。2017年1月,他與記者生涯揮手作別,加入三原執掌旗下培訓學校源學堂。

從體制內教師到記者,又跨界培訓學校校長,杜玉飛笑稱“經歷了‘棄教從文’與‘棄文從教’,人生經歷其實很簡單,算是迴歸。”

杜玉飛出身於教育世家,爺爺、父親、叔父、姐姐等都是教師,整個大家庭出了10多個教師。1994年從閬中師範學校畢業後,杜玉飛也成為一名教師。目睹一些不好的現象,喜歡寫作、又想“為民請命”的他放棄公職,毅然到重慶當了一名記者。

2008年,杜玉飛進入成都商報,歷任社會部、要聞部、教育新聞部記者。2013年12月底,作為成立20週年的一大獻禮,成都商報成立了小記者俱樂部,招募了2000多名小記者。商報開了半個版的小記者專版,每週需要8篇稿子,但遺憾的是,不是投稿數量不夠,就是稿件質量不高。

“中小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水平普遍不高。”這讓杜玉飛很震撼,他開始關注中小學生作文現狀、關注中小學作文教學。為小記者開設專家講座、名編名記講座,甚至披掛上陣親授課程。家長和孩子們,都很喜歡這位風趣幽默的“實戰型”老師上課。

杜玉飛調查發現,80%中小學老師平時自己都不寫,但卻教孩子們寫作文,沒有寫作的體驗感、沒有寫作的酸甜苦辣,如何教好學生?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教練,教孩子們游泳一樣荒唐。所以,仿寫成了很多老師教授作文的一大法寶,好詞佳句、“有意義”的空洞吶喊,讓孩子們懼怕寫作。

“我大學是中文系,中文系很多學生也寫不好。”杜玉飛慢慢萌生了“辦一所專門教作文的培訓學校”的想法,每一個老師都是實戰型的,讓每一個孩子能說會寫。

“我跑教育口,三原提出的二次創業,把我打動了。” 杜玉飛坦言,三原曾經很輝煌,如今在突圍、重塑品牌,而他決定離開報社,也在二次創業,“個人的發展與公司的目標合拍就對了。

加盟三原,杜玉飛沒有選擇熟悉的外宣口,而是選擇執掌培訓學校。“這跟我辦一所理想的作文培訓學校很接近。培訓學校取名源學堂,除了脫胎三原教育以外,取其意“水的源頭”,上善若水,杜玉飛最欣賞的《孔子家語》中聖人對水的評價:“以其不息,且遍與諸生而不為也,夫水有似乎德;以其流也,則卑下倨拘必循其理,此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溪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以化絮,此似善化也。”德、義、道、勇、法、正、察、志、善化,這麼多優秀的品質,足以讓人傾盡一生去追求。

源學堂定位為“做素質教育”,口號是“學貫中西·詩意棲居”,作為四川僅有的3所全國合格外國語學校之一,三原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外語優勢。所以,一開始,源學堂就把“讓每個中產階層的子女,擁有一口純正的外語和系統浸潤傳統文化(能說會寫)”,作為自身的使命。

通過兩年的實踐論證,路徑越來越清晰。源學堂的課程體系是左手傳統文化(國學、作文),右手莎士比亞(英語)。“我們不能當香蕉人,皮膚是黃的,肚子裡全是外國文化,我們要有中國心。”按照既定的戰略,源學堂已構建了專職師資團隊和校本教材。

曾經的少年,已是兩鬢白髮。“現在操心的事情多,”以前當記者時,單打獨鬥,只需把稿子寫好就行了。現在不同了,看問題的角度與高度不一樣了。

有情懷、有辦學理念是一回事,要把理念轉化成老師的教學行為、服務行為,落地到學校的每一個細節中,需要的是踏實苦幹。杜玉飛坦言,轉型還是很累,但所幸團隊都很拼。現在,源學堂專職教師的續課率、試聽轉化率都達95%以上,這讓他很欣慰,培訓行業續課率一般能達到60%就很不錯了。“學生都是通過口碑、轉介紹慕名而來的。”

杜玉飛透露,今年下半年,源學堂計劃在成都主城區開設分校,拳頭產品就是大語文(作文、國學)。

個人夢想和企業使命融為一體,對於一個創業者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來江生(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學校德育處主任)

拒絕佛系人生,創設適合孩子的教育

這所城北老校,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長青睞?


《教育,以促進人的幸福為旨歸》《美育的德育分析》《培育優秀子女的規律》《中國德育》……在來江生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很多書籍,“這些書跟我的工作德育有關,看看書取取經。”

“以心育德,以德養心,”在來江生心裡,做德育就像在一個大家庭裡做內管家,要把所有內部的事情做好做漂亮。小到教室窗簾脫落、老師請求協助解決,學生反映食堂飯菜不可口;大到他理想中德育處的工作,是為學生服務,包括學生髮展指導、學生學業規劃、學生心理健康等各個方面,歸口都在德育板塊。

在這個不能體罰學生的年代,來江生的感受是,和00後相處,光憑經驗可不夠,通過娓娓道來的方式,和學生好好溝通。“我希望看到的是,他們可以偶爾乾點兒壞事,狡黠調皮的那種,能自然有度地去釋放正面、負面的東西,通過合理的調節,慢慢地反思和成長。”

來江生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德育工作者,“書也教得不錯,”他教出了瀘州市2011屆高考理科第一名劉豫航,成都市二診考試理科第一名七中高新2015屆馮青。

在老牌重點瀘州高中工作得心應手,為何裸辭來到成都。來江生笑稱:“在那座煙雨的小城裡,我過著安穩的生活,恰恰是這種安穩,讓我內心不滿足,想到大城市闖一闖,”他來到成都進入七中高新校區,擔任年級組長和教育處副主任。

在七中這所百年名校裡,很多創設都是完成了的,只需要現在人去延續,“如果只是做老師,在成都七中教書是一種享受,很享受上課和學生互動的時光。”

來江生不想把最好的青春芳華、最好的時光,停留在這所最好的學校裡,按部就班不出錯也不出彩地走下去。“我還年輕,想去做一些有創造性的工作。”

來江生選擇了三原。兩年過去,他說,教育只是階段的成功,再大的名氣,一個老師無論多麼優秀,只要不繼續研究,改變,都會被學生淘汰的。“在三原,逼著我去改變。”

去年,曾校在四川電視臺《起立!敬禮》中說了一句話:優質的教育,不是選拔優秀的學生來適應我們的教育,而是創造最適宜的教育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促進每個學生的最優發展。

“創設適合孩子的教育,是偉大的事情,值得一生去追尋。”來江生坦言,我們把學生請進來,把家長請進來,當作教育合夥人,共生成長,這是偉大的事業,背後付出的再多辛勞也值。

陳遐齡 (成都西雅美途外國語聯合學校校長)

三顧茅廬請教育家出山

把西雅美途辦成“中西合璧 有中國特色”學校

這所城北老校,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長青睞?


2018年8月,石室中學教學處主任、中學高級教師陳遐齡女士從美國歸來。

今年2月,這位學術專家從石室中學退休後正式加盟三原集團,掌舵成都西雅美途外國語聯合學校。

“去年3月,三原教育集團總經理嘉世琳女士找到我,希望我加盟。說實話,當時我是拒絕的,”陳遐齡坦言,當時有3所民辦學校希望她加盟。“三原集團嘉總找我談了3次,”陳遐齡笑稱:“這是現實版的三顧茅廬,哈哈哈。”對於最終牽手三原,陳遐齡坦言是嘉世琳想做好教育的情懷打動了她,“或許多年以後,這是一次最美的相逢。”

2015年,陳遐齡女士考取國家漢辦,被漢辦從石室中學借調派往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孔院,負責一個學區的中文項目。“差不多兩年半時間,”陳遐齡透露,去年三月,三原集團的嘉世琳就跟她接觸,“她們看中我在國內名校的管理經驗和國外K12的教育經歷。”

陳遐齡坦言,在自己的印象中,西雅美途有點小,但很精緻,她們想法是把西雅美途想辦成一個“中西合璧 有中國特色”的學校,“我剛好有國外和國內的經驗,我覺得我有能力將這兩者結合起來。”

作為多年從事學術方面工作的專家,陳遐齡“很懂教育。”1986年大四那年,石室中學到學校選拔看中了她。“我整個人生的成長軌跡是在石室中學完成的,”從一個普通老師到班主任、備課組長、教研組長、教學處副主任到教學處主任,整個成長過程沒有跳躍,都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很享受在石室中學的時光,我有兩次機會去其他學校擔任管理幹部,原校長王明憲找我談,我拒絕了,我很喜歡石室這個團隊,我很愛石室中學,她讓我很快樂、很幸福。”

1996—1997年,陳遐齡作為交換教師到美國華盛頓州,第一次實實在在接觸西方中學教育,教美國高中生漢語和中國文化。2015年12月,陳遐齡被國家漢辦公派赴美做中文項目負責人。

兩次赴美期間,陳遐齡感受到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從美國的州學監以及市教育局長到學校的校長,他們的管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的平易近人、深入基層給了我很多啟發。”陳遐齡對美國教育的小班制、走班制、多元課程設置也感觸頗深。

執掌成都西雅美途後,陳遐齡表示,將對學校的教學模式升級。“將國外的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和國內的管理經驗結合起來,做一些思考、嘗試和有機鏈接。”她認為,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西雅美途給性格比較鮮明、各科發展不怎麼均衡的學生多提供一個選擇。”鑑於目前西雅美途班額小這一特點,陳遐齡認為,在完成國家規定課程後,做一些中西合璧的課程有更大的空間。學校也會為各科發展不怎麼均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定製課程,讓每個人都得到充分發展和成長。

“給我一些時間,我們相互理解,我把在石室中學的管理經驗和教學經驗傳給這裡的管理團隊和教師團隊,同時探索一條適合西雅美途長遠發展的有效途徑。”這是陳遐齡上任後第一次教師大會上說的話。她滿懷深情地說:“我是校長,但我更希望做老師和學生們心中的鄰家大姐姐,在學術上給予幫助、在生活上給予關懷。構建一個師生平等、彼此尊重、協調共濟發展的平臺,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充分展示其才能。”

西雅美途培養什麼樣的人?陳遐齡將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到了首位。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快樂學習、幸福生活的基本保證。學校提供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和營養豐富的一日4餐,保證學生身體成長的需要;學校將聘請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和全納教育畢業的心理碩士、博士領銜的心理干預小組對師生進行心理諮詢並開設團輔課程;其次,學校開設豐富的活動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課程重點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團隊能力和領導力。我們希望學生遵守社會公德、有規則意識。即使小小年紀,遠走他鄉也能讓父母放心。

“我們將語言達標、學業有成放在第三位,”學生有了身心健康、具備社會公德,有規則意識,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善於與人交往、才能夠安安心去完成學業。陳遐齡說,這是她對西雅美途未來培養學生方向的初步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