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城北老校,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长青睐?

一所好学校,首先必备好校长。

2000年9月1日,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典礼。首任校长杨能生,当年44岁的他从成都七中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任上裸辞到三原。创造出了一个现象级事件:名校长出走名校。媒体评价其是四川教育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所城北老校,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长青睐?


2015年岁末,三原掀起二次创业高潮。

2016年1月,原川师附中校长、成都市特级校长曾成彬辞职,空降三原外国语学校担任校长。在曾成彬担任川师附中校长期间,办学水平快速提升,高考重点率、本科率六连增,仅次于“四七九”,高居成都市公办高中第四名。这一跨越式发展的成绩在教育界被誉为“川附现象”。

2016年8月,川附副校长姜明贤助力三原外国语学校,担任副校长、党总支书记。同年9月,七中高新教育处副主任来江生加盟三原。同月,全国百名德育科研专家、四川省优秀德育工作者、成都市优秀中小学校长、青羊区首批教育专家、青羊教育终生荣誉奖获得者,原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校长、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校长季应朗成为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校长。

2017年1月,原成都商报知名记者、成都商报小记者俱乐部作文导师杜玉飞加入三原,执掌集团旗下培训品牌源学堂。

这样的现象,还在继续……

2018年4月,石室联中副校长、石室联中西区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吴元也加盟三原。2019年2月,原川师附中校长助理、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廖骏驰助力三原,担任副校长;原石室中学教学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陈遐龄女士加盟,担任集团旗下品牌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校长。今年3月,原成都西雅美途联合学校校长季应朗被聘为三原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

“凤非梧桐不栖,我们是一流的学校,自然吸引一流的人才。”董事长张观军认为,学校就是要交给教育家来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曾成彬(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校长)

学生喜欢我

不仅因为我是校长,更主要因为我是他们的“校长朋友”

这所城北老校,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长青睐?


他是老教育人,也是老干部。在公办30多年,先后担任过西北中学副校长、成都17中校长、川师附中校长。

2016年1月,曾创下“川附奇迹”,高考成绩直逼四七九的名校长曾成彬,却选择辞去公职加盟三原,“我想尝试一下民办教育,进入新的体制,接受新的挑战。”

他认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属于公益教育,本质上是相同的,要遵循的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都一样,“只是体制不一样。”

之所以选择三原,曾成彬称三原是四川最早的一批民办学校,19年办学的厚重积淀、19年培育的良好师资队伍,“这是我倾心的原因。当然,还有三原倡导的个体差异化发展思想,以及追求个体生命活力,追求个体品德高尚,追求个体学业成功的教育理念,与我的教育主张契合。”

他开启二次创业征程,提出“构建以学生为圆心的服务型校园”办学目标,他认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学生为圆心,他还提出了三原学子校园生活的“三个样态”:学习时,用心专注、分秒必争;锻炼时,生龙活虎、挥汗如雨;活动时,积极体验、自信表达。

加盟三原3年,曾成彬不仅注重教学质量,更在学生的生活上,包括饮食、住宿、体锻、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如今,三原的学校管理、校风学风、教学质量、英语特色、体育艺术和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有了快速提升,尤其是高考成绩,重点率达65%,增幅超过40%,本科率达97%,增幅超过30%。

三原集团董事长张观军这样评价曾成彬:他走过多所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很符合我们对校长的要求,目前取得的办学成果,我相当满意”。

不仅董事长满意。在校园,经常会看到曾成彬与学生“打成一片” :一起跳绳、一起跑操、一起阅读……

“校长办学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好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曾成彬说,要深入了解学生,只有走近学生,跟学生交朋友,取得学生的信任。“我利用各种机会,比如食堂与学生同餐,听取学生对食品的建议;走进阅览室,了解学生喜欢阅读哪些书籍;走进课堂听课,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构建以学生为圆心的服务型校园,是三原中学的办学目标。既然是以学生为圆心,那就要让学生来做学校的主人。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要有畅通的表达渠道。我们了解以后,才能有针对去解决。”对此,学校专设了校长信箱。

“每个月,我都会收到一摞信件,都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方面。”曾成彬认为,学生反映的问题,看起来是小事、琐事,但在学校,学生的事情都是大事情。收到学生的信件,曾成彬都逐一阅读,有的与学生当面交流,有的委托分管干部与学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合理的诉求。

学生写信时,称呼曾成彬“校长爸爸”,“我知道,学生喜欢我,不是因为我是校长,主要因为我是校长朋友,是他们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

曾成彬说,优质的教育,不是选拔优秀的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育,而是创造最适宜的教育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实现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目前,三原所做的一切皆为此。


姜明贤(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营造有爱三原 温馨三原 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

这所城北老校,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长青睐?


2016年8月,川师附中副校长姜明贤,面对众多民营学校的邀请,最终他选择加盟三原。

三原董事长有教育情怀,不办分校。在教育上,不营利,一定办成非营利学校,为学生成长服务,“这一点,我很喜欢。”姜明贤介绍,三原倡导的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追求个体生命活力、追求个体品德高尚、追求个体学业有成,“这很符合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姜明贤坦言,加盟三原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有我的老领导曾成彬,他是一位智慧、有影响力的好校长,跟这样的校长,一定能实现办好一所好学校的梦想。”

在三原,曾成彬要求学校工作要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并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为圆心的服务型校园”办学目标。“我很赞同,”姜明贤认为,这一目标要实现,其核心是要爱学生、爱老师。而这一点,非常契合他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在姜明贤的心中,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更是教育得以进步的源泉。他很坚定地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将服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发展之所需。

在三原,姜明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样的教育思想。

“作为老师,我一般称学生为孩子们、宝贝儿,”这不仅是称呼上的改变,只有发自内心的爱,给学生以笑脸,关心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产生同频共振,这样的教育才有效果,“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真正爱他们。”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喜欢把他们的心事讲给我听,”姜明贤笑着说道,“孩子们都喜欢到办公室与我交流,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姜明贤透露,自己在讲台上讲话时,孩子们都在欢呼,“还有学生在台下给我比心,那一刻,超暖心。”

“作为管理者,还要爱老师。”姜明贤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一所学校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管理者就要想方设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说,管理者应当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用心发掘教师身上的亮点,并善于将自己对教师的“爱”充分地表达出来 ,“要让教师感受到关爱和重视,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心情舒畅,从而以幸福的心态面对学生,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关爱,将自己强烈的、深厚的的感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在姜明贤心中,三原就是一个爱的大家庭。不仅管理者、老师们对学生的爱不仅存在于家与教学活动,还广泛地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前两年,集团花了2000多万打造生态校园,修三原湖、绿化长廊……我可以自豪地说,三原可能是全省、乃至全国校园里树木最多的中学。”“我们要让我们三原的孩子们生活在绿色生态的森林校园中!”其中,饱含着三原学校和集团公司对孩子们满满的爱。


廖骏驰(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做教育改革大道上的奔跑者

这所城北老校,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长青睐?


今年2月,原川师附中校长助理、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四川师大教育硕士生导师廖骏驰入职三原,任副校长。

“三原提出的二次创业吸引了我。”廖骏驰说:“我喜欢‘创业’二字所包含的担当、进取和创新精神。”廖骏驰在入职三原的一次发言中,就旗帜鲜明地称自己是一个“奔跑者”。据了解,他在四川师大附中担任过多种班型的班主任,作过多年年级组长,当干部后,又历任多个处室的负责人,还主动申请到海拔四千米的民族地区支教……这样的工作经历让他一直保持学习和进取状态,也让他不断丰富和深化着对基础教育的认识。“面前的孩子们永远是新的,看教育的角度和层面又在不断变化,工作对我来说一直都充满新奇、挑战和敬意,趣味多多,从未倦怠。”廖骏驰微笑着说。

走出公办体制,是廖骏驰又一次主动选择的挑战。“公办教育和民营教育都是人民的教育,从不同的体制做教育,我能体会得更深切,更能明白什么叫‘不忘初心’。”廖骏驰说他是因为喜欢教书,所以从教。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我们是与青春作伴的人”,他认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就应当作好孩子们的陪伴者和欣赏者,让孩子们本就美好的青春,在健康的土壤中向着阳光昂扬生长,在岁月中各自灿烂绽放。“健康第一、个体差异发展,让我对三原深度认同。”这也许正是廖骏驰秉持的教育初心。

在三原,廖骏驰主抓初中工作,他要在三原学校总体发展战略框架内,继续深入推进三原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和特色化建设。“我们三原初中构建了科学的教育质量管控体系,通过构建服务型校本教师培养体系和“自主•优效典范课堂”研修共同体,打造服务型创新型教师队伍;通过推进“自主•优效” 课堂改革,建设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任务型、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态的课堂,培养孩子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升级三原初中校本课程体系,推进学科特色项目建设,研发囊括道德、人文、科学、体艺、劳动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群,统摄推进初中德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开发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追求孩子们个体的生命活力、品德高尚、学业成功奠定坚实基础。”“三原初中将用有爱、智慧、务实、勤奋的工作,陪伴守护引领三原孩子们拥有温暖闪亮的青春!”谈到三原初中的工作,廖骏驰的眼睛里又闪动着奔跑者特有的光芒。

杜玉飞(成都源学堂培训学校校长)

幸福很简单:个人梦想与企业使命融为一体

这所城北老校,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长青睐?

他曾是知名记者、成都商报小记者俱乐部的孩子王。2017年1月,他与记者生涯挥手作别,加入三原执掌旗下培训学校源学堂。

从体制内教师到记者,又跨界培训学校校长,杜玉飞笑称“经历了‘弃教从文’与‘弃文从教’,人生经历其实很简单,算是回归。”

杜玉飞出身于教育世家,爷爷、父亲、叔父、姐姐等都是教师,整个大家庭出了10多个教师。1994年从阆中师范学校毕业后,杜玉飞也成为一名教师。目睹一些不好的现象,喜欢写作、又想“为民请命”的他放弃公职,毅然到重庆当了一名记者。

2008年,杜玉飞进入成都商报,历任社会部、要闻部、教育新闻部记者。2013年12月底,作为成立20周年的一大献礼,成都商报成立了小记者俱乐部,招募了2000多名小记者。商报开了半个版的小记者专版,每周需要8篇稿子,但遗憾的是,不是投稿数量不够,就是稿件质量不高。

“中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这让杜玉飞很震撼,他开始关注中小学生作文现状、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为小记者开设专家讲座、名编名记讲座,甚至披挂上阵亲授课程。家长和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位风趣幽默的“实战型”老师上课。

杜玉飞调查发现,80%中小学老师平时自己都不写,但却教孩子们写作文,没有写作的体验感、没有写作的酸甜苦辣,如何教好学生?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教练,教孩子们游泳一样荒唐。所以,仿写成了很多老师教授作文的一大法宝,好词佳句、“有意义”的空洞呐喊,让孩子们惧怕写作。

“我大学是中文系,中文系很多学生也写不好。”杜玉飞慢慢萌生了“办一所专门教作文的培训学校”的想法,每一个老师都是实战型的,让每一个孩子能说会写。

“我跑教育口,三原提出的二次创业,把我打动了。” 杜玉飞坦言,三原曾经很辉煌,如今在突围、重塑品牌,而他决定离开报社,也在二次创业,“个人的发展与公司的目标合拍就对了。

加盟三原,杜玉飞没有选择熟悉的外宣口,而是选择执掌培训学校。“这跟我办一所理想的作文培训学校很接近。培训学校取名源学堂,除了脱胎三原教育以外,取其意“水的源头”,上善若水,杜玉飞最欣赏的《孔子家语》中圣人对水的评价:“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有似乎德;以其流也,则卑下倨拘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溪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絮,此似善化也。”德、义、道、勇、法、正、察、志、善化,这么多优秀的品质,足以让人倾尽一生去追求。

源学堂定位为“做素质教育”,口号是“学贯中西·诗意栖居”,作为四川仅有的3所全国合格外国语学校之一,三原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外语优势。所以,一开始,源学堂就把“让每个中产阶层的子女,拥有一口纯正的外语和系统浸润传统文化(能说会写)”,作为自身的使命。

通过两年的实践论证,路径越来越清晰。源学堂的课程体系是左手传统文化(国学、作文),右手莎士比亚(英语)。“我们不能当香蕉人,皮肤是黄的,肚子里全是外国文化,我们要有中国心。”按照既定的战略,源学堂已构建了专职师资团队和校本教材。

曾经的少年,已是两鬓白发。“现在操心的事情多,”以前当记者时,单打独斗,只需把稿子写好就行了。现在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与高度不一样了。

有情怀、有办学理念是一回事,要把理念转化成老师的教学行为、服务行为,落地到学校的每一个细节中,需要的是踏实苦干。杜玉飞坦言,转型还是很累,但所幸团队都很拼。现在,源学堂专职教师的续课率、试听转化率都达95%以上,这让他很欣慰,培训行业续课率一般能达到60%就很不错了。“学生都是通过口碑、转介绍慕名而来的。”

杜玉飞透露,今年下半年,源学堂计划在成都主城区开设分校,拳头产品就是大语文(作文、国学)。

个人梦想和企业使命融为一体,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来江生(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德育处主任)

拒绝佛系人生,创设适合孩子的教育

这所城北老校,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长青睐?


《教育,以促进人的幸福为旨归》《美育的德育分析》《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中国德育》……在来江生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很多书籍,“这些书跟我的工作德育有关,看看书取取经。”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在来江生心里,做德育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做内管家,要把所有内部的事情做好做漂亮。小到教室窗帘脱落、老师请求协助解决,学生反映食堂饭菜不可口;大到他理想中德育处的工作,是为学生服务,包括学生发展指导、学生学业规划、学生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归口都在德育板块。

在这个不能体罚学生的年代,来江生的感受是,和00后相处,光凭经验可不够,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和学生好好沟通。“我希望看到的是,他们可以偶尔干点儿坏事,狡黠调皮的那种,能自然有度地去释放正面、负面的东西,通过合理的调节,慢慢地反思和成长。”

来江生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者,“书也教得不错,”他教出了泸州市2011届高考理科第一名刘豫航,成都市二诊考试理科第一名七中高新2015届冯青。

在老牌重点泸州高中工作得心应手,为何裸辞来到成都。来江生笑称:“在那座烟雨的小城里,我过着安稳的生活,恰恰是这种安稳,让我内心不满足,想到大城市闯一闯,”他来到成都进入七中高新校区,担任年级组长和教育处副主任。

在七中这所百年名校里,很多创设都是完成了的,只需要现在人去延续,“如果只是做老师,在成都七中教书是一种享受,很享受上课和学生互动的时光。”

来江生不想把最好的青春芳华、最好的时光,停留在这所最好的学校里,按部就班不出错也不出彩地走下去。“我还年轻,想去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

来江生选择了三原。两年过去,他说,教育只是阶段的成功,再大的名气,一个老师无论多么优秀,只要不继续研究,改变,都会被学生淘汰的。“在三原,逼着我去改变。”

去年,曾校在四川电视台《起立!敬礼》中说了一句话:优质的教育,不是选拔优秀的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育,而是创造最适宜的教育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

“创设适合孩子的教育,是伟大的事情,值得一生去追寻。”来江生坦言,我们把学生请进来,把家长请进来,当作教育合伙人,共生成长,这是伟大的事业,背后付出的再多辛劳也值。

陈遐龄 (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校长)

三顾茅庐请教育家出山

把西雅美途办成“中西合璧 有中国特色”学校

这所城北老校,为何被七中、石室、川附校长青睐?


2018年8月,石室中学教学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陈遐龄女士从美国归来。

今年2月,这位学术专家从石室中学退休后正式加盟三原集团,掌舵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

“去年3月,三原教育集团总经理嘉世琳女士找到我,希望我加盟。说实话,当时我是拒绝的,”陈遐龄坦言,当时有3所民办学校希望她加盟。“三原集团嘉总找我谈了3次,”陈遐龄笑称:“这是现实版的三顾茅庐,哈哈哈。”对于最终牵手三原,陈遐龄坦言是嘉世琳想做好教育的情怀打动了她,“或许多年以后,这是一次最美的相逢。”

2015年,陈遐龄女士考取国家汉办,被汉办从石室中学借调派往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孔院,负责一个学区的中文项目。“差不多两年半时间,”陈遐龄透露,去年三月,三原集团的嘉世琳就跟她接触,“她们看中我在国内名校的管理经验和国外K12的教育经历。”

陈遐龄坦言,在自己的印象中,西雅美途有点小,但很精致,她们想法是把西雅美途想办成一个“中西合璧 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我刚好有国外和国内的经验,我觉得我有能力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作为多年从事学术方面工作的专家,陈遐龄“很懂教育。”1986年大四那年,石室中学到学校选拔看中了她。“我整个人生的成长轨迹是在石室中学完成的,”从一个普通老师到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学处副主任到教学处主任,整个成长过程没有跳跃,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很享受在石室中学的时光,我有两次机会去其他学校担任管理干部,原校长王明宪找我谈,我拒绝了,我很喜欢石室这个团队,我很爱石室中学,她让我很快乐、很幸福。”

1996—1997年,陈遐龄作为交换教师到美国华盛顿州,第一次实实在在接触西方中学教育,教美国高中生汉语和中国文化。2015年12月,陈遐龄被国家汉办公派赴美做中文项目负责人。

两次赴美期间,陈遐龄感受到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从美国的州学监以及市教育局长到学校的校长,他们的管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的平易近人、深入基层给了我很多启发。”陈遐龄对美国教育的小班制、走班制、多元课程设置也感触颇深。

执掌成都西雅美途后,陈遐龄表示,将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升级。“将国外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国内的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做一些思考、尝试和有机链接。”她认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西雅美途给性格比较鲜明、各科发展不怎么均衡的学生多提供一个选择。”鉴于目前西雅美途班额小这一特点,陈遐龄认为,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后,做一些中西合璧的课程有更大的空间。学校也会为各科发展不怎么均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定制课程,让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和成长。

“给我一些时间,我们相互理解,我把在石室中学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传给这里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同时探索一条适合西雅美途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陈遐龄上任后第一次教师大会上说的话。她满怀深情地说:“我是校长,但我更希望做老师和学生们心中的邻家大姐姐,在学术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给予关怀。构建一个师生平等、彼此尊重、协调共济发展的平台,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展示其才能。”

西雅美途培养什么样的人?陈遐龄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到了首位。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基本保证。学校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和营养丰富的一日4餐,保证学生身体成长的需要;学校将聘请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和全纳教育毕业的心理硕士、博士领衔的心理干预小组对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并开设团辅课程;其次,学校开设丰富的活动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团队能力和领导力。我们希望学生遵守社会公德、有规则意识。即使小小年纪,远走他乡也能让父母放心。

“我们将语言达标、学业有成放在第三位,”学生有了身心健康、具备社会公德,有规则意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与人交往、才能够安安心去完成学业。陈遐龄说,这是她对西雅美途未来培养学生方向的初步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