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我國有3.5億人都在做,卻不是一個好習慣

這件事情我國有3.5億人都在做,卻不是一個好習慣


這件事情我國有3.5億人都在做,卻不是一個好習慣

大腦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很神奇的器官,但是要讓腦子變聰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辛辛苦苦學習一年半載都不一定能在考試的時候多考幾分,不過傷腦卻非常簡單,而且這件事情我們國家每天有高達3.5億人在做——拿出打火機,點根菸,吸一口,就可以了。也許有很多菸民看到這裡會不服:“我腦袋一片漿糊、工作學習不下去的時候,出去抽一支菸,整個人就精神了,效率也提高了。但實質上,抽菸提神就是煙癮發作,得抽菸才不難受。抽菸一時爽,一直抽一直爽,所以有多人為了一直爽就一直抽,結果就上癮了。

煙裡面的尼古丁是主要的成癮物質,它可以和其中一類神經受體結合,從而釋放多巴胺。簡單地說,就是讓大腦獎勵了本不該獎勵的活動,讓我們產生愉悅感。煙癮越大,就得越頻繁地去吸菸,工作效率可能反倒更低了。所以說,吸菸其實不亞於吸毒。

這件事情我國有3.5億人都在做,卻不是一個好習慣

大腦

網上有一個故事:一個員工被開除前, HR 找他談話的時候就說到:“你每天去吸菸來回一趟就 15 分鐘了,一天去 4 次就沒了一個小時了。”這只是個個例。但更大的問題在於,煙癮越大,吸菸越多,煙帶來的其他傷害也就越來越大了。抽菸傷腦,不只是上癮那麼簡單。

這件事情我國有3.5億人都在做,卻不是一個好習慣

大腦

英國一項對老年吸菸者的研究中發現,圖片裡面灰色部分是吸菸者相對不吸菸者萎縮掉的大腦皮層。如果繼續抽菸抽下去,我們的大腦可能就會萎縮到只剩黃色那部分。中年吸菸者繼續再吸上 20 年煙,那麼他跟不吸菸者相比,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症,或其他痴呆症的風險增加了一倍多。阿茲海默症患者會逐漸喪失自己的意識、記憶,到最後還可能完全喪失自理能力。我們得了阿爾茲海默症或許沒啥知覺了,但到時受苦的就是我們的家人了。吸菸還會對大腦血管產生破壞。吸菸引起及加速大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導致動脈斑塊形成。就像如果下水道徹底堵住的話,水就不通了。腦血管堵住了,腦中風就出現了,而腦梗是對於中老年人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

這件事情我國有3.5億人都在做,卻不是一個好習慣

大腦

對於成年人,多項研究也已經發現吸菸和記憶力、注意力下降有關。國內的中日友好醫院菸草病學及戒菸中心發現吸菸者的大腦結構和功能方面都會有所改變,灰白質萎縮並且隨吸菸量的增多而加重。通過動物實驗,更是直接發現了香菸的一些物質損傷我們的神經元損傷。

這件事情我國有3.5億人都在做,卻不是一個好習慣

大腦

最扎心的是吸菸可能會暴露出你的智商。不止一個研究發現:吸菸者的智商比不吸菸的人要低。當然,這不能得出吸菸會讓人變笨的結論。但這或許更讓人傷心,因為智商越低的人越容易選擇吸菸。越重度的吸菸者,智商越低,對於年輕人傷害尤其大。我們的大腦會一直髮育到25歲左右才會完全成熟。因此,對於年輕人甚至兒童,吸菸危害尤其大,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中日友好醫院另一項對學生的研究,還發現吸菸不利於學生的心算推理能力、短時注意力與執行功能,並且開始吸菸的年齡越早,記憶力表現越差。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吸菸者,在成年前早就開始吸菸了。

這件事情我國有3.5億人都在做,卻不是一個好習慣

大腦

但是目前的研究認為,在任何時候戒菸都是有獲益的。戒菸 24 小時內,就可以出現血壓和心率的下降;戒菸 6 個月,心血管疾病各危險參數值降低,動脈僵硬度改善;戒菸 1 年,冠心病發病風險降低 50%;戒菸 5 年,肺癌的發生率可以將降低一半,中風概率降至接近不吸菸者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