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與熱血的激越交融

“希望新時代中國青年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青春與熱血的激越交融——武鄉縣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主題晚會側記

青春與熱血的激越交融

這是一場追尋歷史腳步的青年盛會,這是一場奏響青春樂章的文藝盛典。

4月28日晚,武鄉縣影劇院座無虛席,我縣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主題晚會在這裡隆重舉行,整場晚會緊密圍繞“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寫在紅色熱土上的青春的主題,分為“追尋”“血色”“奮鬥”“築夢”四個篇章。恬靜素雅的白衣天使、身著制服的消防官兵,充滿青春活力的學生……來自武鄉社會各界的青年代表們齊聚一堂,共同重溫五四運動百年曆史,感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激勵新時代青年放飛青春夢想。

“100年前,一群熱血的青年兒男,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興亡,捨生忘死,浴血奮戰。100年前,無數的仁人志士,高舉愛國主義的大旗,揚著民主和科學的風帆,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新篇章。”晚上八時許,舞臺燈光漸暗,一個聲音迴盪在影劇院禮堂,現場觀眾在激昂的音樂聲中開啟“沉浸式”體驗模式。幾十名身穿民國青年服的學生輪流出場,彷彿是從歷史深處走來。

青春與熱血的激越交融

參加過學生愛國遊行運動,積極創辦進步刊物的時任太原女子中學書記兼副校長的武靈初;組織發動農民抗租抗債,創辦了《武鄉週報》的新民主主義時期的新文化、新思想宣傳者高沐鴻;武鄉第一位黃埔軍校學員,第一個共產黨員,第一任縣委書記李逸三;我省早期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為轉移黨的機密文件不幸被捕犧牲的段若宗……一個個抗戰時期武鄉優秀青年輪番上陣,不禁將現場觀眾的記憶帶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煙硝瀰漫的歲月。

彼時,春潮激盪、萬象更新。

此刻,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時光回到一個世紀前,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贏得民主,充滿激情的革命先輩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用熱血與生命譜寫了最壯麗的青春之歌。

回望征程,武鄉這片紅色熱土的歷史格外坎坷與艱辛。當年僅有十四萬人的武鄉縣,就有9萬多人參加了自衛隊和抗日團體,有14600多人參加了八路軍。大批抗日勇士血灑疆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武鄉這個平凡小縣,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而這些名字,我們又怎能忘記——

葉成煥,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團長,1938年4 月16日在長樂村戰鬥中犧牲,年僅25歲。

丁思林,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新1團團長,1939年7月8日在收復武鄉、榆社兩縣縣城戰鬥中犧牲,年僅24歲。

蘇精誠,八路軍129師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嶽軍區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27日在韓北戰鬥中犧牲,年僅29歲。

還有與日軍戰鬥中被俘後就義的八路軍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民兵指導員兼飛行射擊爆炸組組長馬應元;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八路軍“神槍手武狀元”、一等民兵殺敵英雄關二如;為了給村民解圍故意引誘敵人暴露自己,最終被敵人殘忍的殺害的抗日民兵王尚元……

“還有多少呼聲能夠如此壯懷激烈,還有多少口號能夠如此激情澎湃!面對槍林彈雨,武鄉青年前仆後繼、百折不撓;面對艱難困苦,老區兒女開拓創新、自我超越。這,就是承載著歷史的五四精神!”

演畢,現場掌聲迭起,經久不息,這不僅是對演員們的由衷讚歎,更是對為了這片紅色熱土拋頭顱、灑熱血的無數先輩英烈的深刻緬懷。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這是五四先驅對青春的歌唱。時代場景變換,今天的老區青年,如何唱響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

青春與熱血的激越交融

“我們手拉手一起心向未來,巨龍騰飛幸福在召喚。誰都無法阻攔,我們在大步邁,脫貧宣言嘹亮新時代。”返鄉創業、勇於逐夢的青年企業家張紅兵,把村民當親人的石盤農業開發區長南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李旭麗,用心知村、用情幫扶的石北鄉樓則峪村第一書記閆小波等八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青年代表講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用一曲《脫貧宣言》詮釋了廣大扶貧幹部深入基層一線、與群眾共同奮鬥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心。

《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一系列經典歌曲陸續唱響,或配以優美舞蹈,間或穿插情景吟誦,唱出了青春的旋律和力量,讓人倍感歡欣鼓舞。

青春與熱血的激越交融

由五一小學少工委、紅孩子宣傳隊合作表演的歌舞劇《紅色基因代代傳》更是將整場晚會推向了高潮。

成立於1966年的武鄉縣蟠龍鎮“紅孩子”宣傳隊,以傳承八路軍精神、抗大精神為宗旨,深入田間地頭、工廠、山村、軍營進行演出。1969年,《人民日報》以《太行山區的“紅孩子”宣傳隊》為題進行了報道,使得“紅孩子”宣傳隊成為全國有名的先進典型。五十年過去了,當年的“紅孩子”,如今已成為紅老頭、紅老太太,但他們初心不改,風采依舊,重新披掛上陣,活躍在舞臺上,仍然是一支傳承紅色文化的生力軍……

“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紅孩子”宣傳隊隊員與孩子們同唱一首歌,表達了五四精神薪火相傳的信念和意志,令在場觀眾無不動容。

1919年至2019年,百年移易,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老區青年,挺立潮頭、中流擊水,書寫了砥礪奮進的壯麗詩篇。夢想的道路在腳下延伸,青春的故事翻開新的篇章,老區青年將胸懷理想、錘鍊品格,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孟桂芬)

青春與熱血的激越交融

青春與熱血的激越交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