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热血的激越交融

“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青春与热血的激越交融——武乡县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晚会侧记

青春与热血的激越交融

这是一场追寻历史脚步的青年盛会,这是一场奏响青春乐章的文艺盛典。

4月28日晚,武乡县影剧院座无虚席,我县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整场晚会紧密围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写在红色热土上的青春的主题,分为“追寻”“血色”“奋斗”“筑梦”四个篇章。恬静素雅的白衣天使、身着制服的消防官兵,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来自武乡社会各界的青年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重温五四运动百年历史,感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想。

“100年前,一群热血的青年儿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舍生忘死,浴血奋战。100年前,无数的仁人志士,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扬着民主和科学的风帆,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新篇章。”晚上八时许,舞台灯光渐暗,一个声音回荡在影剧院礼堂,现场观众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开启“沉浸式”体验模式。几十名身穿民国青年服的学生轮流出场,仿佛是从历史深处走来。

青春与热血的激越交融

参加过学生爱国游行运动,积极创办进步刊物的时任太原女子中学书记兼副校长的武灵初;组织发动农民抗租抗债,创办了《武乡周报》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新文化、新思想宣传者高沐鸿;武乡第一位黄埔军校学员,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任县委书记李逸三;我省早期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为转移党的机密文件不幸被捕牺牲的段若宗……一个个抗战时期武乡优秀青年轮番上阵,不禁将现场观众的记忆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烟硝弥漫的岁月。

彼时,春潮激荡、万象更新。

此刻,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时光回到一个世纪前,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赢得民主,充满激情的革命先辈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最壮丽的青春之歌。

回望征程,武乡这片红色热土的历史格外坎坷与艰辛。当年仅有十四万人的武乡县,就有9万多人参加了自卫队和抗日团体,有146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大批抗日勇士血洒疆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武乡这个平凡小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而这些名字,我们又怎能忘记——

叶成焕,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1938年4 月16日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年仅25岁。

丁思林,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1939年7月8日在收复武乡、榆社两县县城战斗中牺牲,年仅24岁。

苏精诚,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27日在韩北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

还有与日军战斗中被俘后就义的八路军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民兵指导员兼飞行射击爆炸组组长马应元;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八路军“神枪手武状元”、一等民兵杀敌英雄关二如;为了给村民解围故意引诱敌人暴露自己,最终被敌人残忍的杀害的抗日民兵王尚元……

“还有多少呼声能够如此壮怀激烈,还有多少口号能够如此激情澎湃!面对枪林弹雨,武乡青年前仆后继、百折不挠;面对艰难困苦,老区儿女开拓创新、自我超越。这,就是承载着历史的五四精神!”

演毕,现场掌声迭起,经久不息,这不仅是对演员们的由衷赞叹,更是对为了这片红色热土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先辈英烈的深刻缅怀。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五四先驱对青春的歌唱。时代场景变换,今天的老区青年,如何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青春与热血的激越交融

“我们手拉手一起心向未来,巨龙腾飞幸福在召唤。谁都无法阻拦,我们在大步迈,脱贫宣言嘹亮新时代。”返乡创业、勇于逐梦的青年企业家张红兵,把村民当亲人的石盘农业开发区长南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李旭丽,用心知村、用情帮扶的石北乡楼则峪村第一书记闫小波等八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青年代表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用一曲《脱贫宣言》诠释了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共同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心。

《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一系列经典歌曲陆续唱响,或配以优美舞蹈,间或穿插情景吟诵,唱出了青春的旋律和力量,让人倍感欢欣鼓舞。

青春与热血的激越交融

由五一小学少工委、红孩子宣传队合作表演的歌舞剧《红色基因代代传》更是将整场晚会推向了高潮。

成立于1966年的武乡县蟠龙镇“红孩子”宣传队,以传承八路军精神、抗大精神为宗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山村、军营进行演出。1969年,《人民日报》以《太行山区的“红孩子”宣传队》为题进行了报道,使得“红孩子”宣传队成为全国有名的先进典型。五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红孩子”,如今已成为红老头、红老太太,但他们初心不改,风采依旧,重新披挂上阵,活跃在舞台上,仍然是一支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力军……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红孩子”宣传队队员与孩子们同唱一首歌,表达了五四精神薪火相传的信念和意志,令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1919年至2019年,百年移易,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老区青年,挺立潮头、中流击水,书写了砥砺奋进的壮丽诗篇。梦想的道路在脚下延伸,青春的故事翻开新的篇章,老区青年将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孟桂芬)

青春与热血的激越交融

青春与热血的激越交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