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國復興

【本文穿越純屬虛構】一個當代最出色的職業殺手,來到了兵荒馬亂的明朝末年,卻被一件不起眼的盜竊案,鋪就了他平步青雲的成功之路。當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又會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最終實現一統天下的夢想?


洪承疇(1593~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先仕明於松山之敗後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山霞美鄉(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歲。贈少師,諡文襄,賜葬京師,立御碑。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區車道溝。乾隆因洪承疇為叛明降清的人,列於貳臣甲等列入《清史·貳臣傳》。洪承疇於崇禎年間,曾輯有《古今平定略》12冊。後人又輯有《洪承疇章奏文冊彙輯》及《經略紀要》24卷。

  洪承疇出身望族後裔,是武榮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孫,屬東軒五房,書香門第。到了他的曾祖父輩,已是家道中落,並不富裕。其父洪啟熙,秀才,性格莊重,以至孝名聞鄉里。娶妻傅氏,是名門閨秀,教子極嚴。生子三,長承疇,次承畹,三洪承畯。承畹早逝。承畯是名聞泉郡的書法家。

  洪承疇童年入溪益館讀書。因家境貧寒,11歲輟學,在家幫母做豆乾,每日清晨還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賣豆乾。當時西軒長房的才子洪啟胤在水溝館辦村學,洪承疇叫賣豆乾之餘,常在學館外聽課,偶爾也幫學生做對子。洪啟胤發現洪承疇極有天份且抱負不凡,免費收洪承疇為徒,重返校門。

  洪承疇學習用功,博覽群書。啟胤老師的《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孫子兵法》等書都被他借來認真研讀,從小就表現了治國平天下的願望,甚得洪啟胤賞識。洪啟胤曾在洪承疇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駒千里,國石萬鈞”的評語。

  洪承疇在水溝館讀了五年書後,又到泉州城北學館讀書。萬曆四十三年(1615),23歲的洪承疇赴省參加鄉試,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舉人。次年,赴京會試,連捷登科,為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

  洪承疇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6年。明天啟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學僉事,以才高識士,所選人才皆俊奇,為朝廷所器重,2年後升遷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明天啟七年(1627年),升陝西督道參議。

  崇禎三年(1630年),農民軍王左掛、苗美率兵進攻韓城。陝西總督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洪承疇斬殺敵兵五百餘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

  崇禎三年六月,洪承疇被任為延綏巡撫。作為楊鶴手下干將,本該支持上司的“招撫政策”,可是洪承疇沒有,他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僅剿匪,且並“殺降”!當時被其殺掉的投降“賊軍”多達數萬,這也是洪承疇出現在每本歷史書上都是“反動人物”的原因。其實如果讀過明末“賊軍”史就不難發現,李自成、張獻忠曾多次詐降,養精蓄銳一段時間後再反。明朝多次對“賊軍”剿而不死,就是因為這種詐降。由此可見,洪承疇在這方面是頗有先見之明的。

  明廷無力養活大批饑民,已就撫者,紛紛再起。崇禎四年(1633年),三邊總督楊鶴為此被罷官入獄,洪承疇繼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改楊鶴的“邊剿邊撫”為“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農民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