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把哪二人作為知音?能忍則忍,不能讓的絕不放手,網友:真實

公元210年,曹操56歲,來到人生一個重要十字路口。

兩年前,他於“官渡之戰”剪滅了北方最大的敵人袁紹,肅清了北方遊牧民族烏桓族對華夏的威脅後,兵鋒南指,發起“渡江戰役”,意欲統一全中國。

曹操把哪二人作為知音?能忍則忍,不能讓的絕不放手,網友:真實

長江兩岸,在三苗人、楚國人曾經生活的地方,頓時燃起烽火,照亮了南中國的夜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北方政權對南方政權發起的大規模渡江征服戰爭。

隔江對峙,戰艦成行,旌旗蔽日,誰將勝出?

曹操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失敗!

江東虎踞龍盤,人才輩出,年輕有為的孫權、周瑜審時度勢,聯手南竄到此的劉備、諸葛亮,在赤壁上演了一出精彩大戲,一舉擊破曹操。

曹操把哪二人作為知音?能忍則忍,不能讓的絕不放手,網友:真實

曹操一生再也沒能踏足南中國的土地。

在發起“渡江戰役”之前的公元208年6月,曹操為了穩固自己在東漢政權的地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自任漢朝丞相。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時,東漢政權內部,認為曹操將代漢自立的聲音甚囂塵上。

其實在此之前,曹操的直接領導“漢獻帝”,就曾經授意大臣董承等密謀誅殺曹操,擺脫被權臣控制的被動局面,但是“稚嫩”的漢獻帝哪是曹操的對手,曹操輕易平定了內亂。

曹操把哪二人作為知音?能忍則忍,不能讓的絕不放手,網友:真實

曹操的對手不僅在東漢政權內部,主要來自在外部。

孫權、劉備不僅在軍事上聯手,更懂得在政治上做文章打擊敵人。在《三國志 吳書 周瑜傳》中,言曹操“欲廢漢自立”,“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大造輿論,為自己的正義性加分。

曹操兵敗赤壁返回許昌,意識到南下統一全國的時機尚不具備,於是經略北方,三分天下,大魏最大。

曹丞相的BOSS漢獻帝也是個聰明人,懂得“捨得”的道理,爭鬥不過,只能給予,在曹丞相56歲這年,封其為“武平侯”,其封地增加了陽夏、柘、苦三縣。曹丞相風頭正盛,天下議論紛紛。

曹操把哪二人作為知音?能忍則忍,不能讓的絕不放手,網友:真實

接下來,東漢政權的實際掌門人,坐斷中國半壁江山的曹丞相,你將何去何從?

曹操也在思考!天下人等待著答案。

答案很快就出來了!

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曹丞相寫了一篇剖明心志的文章,《讓縣自明本志令》,借退還漢獻帝加封三縣之名,向天下人表明他的本志,也反擊了朝野謗議。

這是曹丞相一篇重要的政治表白。

文章中,曹丞相坦陳自己並無篡漢的打算,但是天下未定,丞相這個職位還是要做的,“設使天下無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不知多少民眾將死於戰亂。兒子被封的縣侯,也是要接受的,因為他是我最好的幫手。

曹操把哪二人作為知音?能忍則忍,不能讓的絕不放手,網友:真實

曹丞相不唱高調,也不蓄意推諉,而是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絕不會放棄權力,軍權必須要抓在手裡,這不僅是擔心漢室命運,也有私心,我要保全曹氏一族安危,至於封地,就不要那麼多了,還是還給皇帝吧。

讀這篇文章,就像是聽曹丞相的內心獨白,毫不拐彎抹角,而是直抒胸臆。

我不是什麼漢賊,也是個普通人,有自己的七情六慾。對天下人的非議,當忍則忍,對不該讓的東西,我絕對不讓。

文章中,曹丞相提到了兩個人物,蒙恬和樂毅,引為知己。

“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蒙恬是秦朝重臣,三代輔佐大秦,立下不世之功。

曹操把哪二人作為知音?能忍則忍,不能讓的絕不放手,網友:真實

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夢斷沙丘。趙高矯旨賜死蒙恬,蒙恬雖手握30萬大軍,但是絕不造反,永做大秦朝忠臣。

蒙恬率領大軍北擊匈奴,築長城,消除了華夏北方邊患。曹操也曾親率大軍抵達長城邊塞,擊敗烏桓。但是兩人都是功高蓋主被猜忌,蒙恬以死明志,曹操忍辱負重,兩人何其相像。

樂毅率聯軍下齊國七十餘城,是燕國的功臣,也是諸葛亮的偶像。

曹操把哪二人作為知音?能忍則忍,不能讓的絕不放手,網友:真實

但是樂毅被新燕王猜忌,逃到趙國,趙王讓他率軍伐燕,樂毅選擇忠於燕國,拒絕了趙王的要求。

這兩人都是以德報怨的典型。曹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感同身受,對這兩人,發自內心的佩服。但是看到這兩人的結局,一個自殺,一個逃亡,曹丞相潸然淚下。

曹丞相選擇了有限忍讓,絕不放權。對反對自己的人,只要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他毫不手下留情,殺伐果斷。

但是他不會走到漢朝的對立面,他希望自己死後,墓碑上寫的是“漢丞相曹操之墓”,而不是“魏太祖武皇帝之墓”。

對於曹丞相的政治表白,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