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向孫權借的是南郡為何後來變成了“借荊州”?

魏晉美人


“借荊州”的含義,實則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則指孫權將南郡的管轄權轉給劉備,二則指孫權對劉備佔據江南四郡給予認可。赤壁之戰中,劉備參與了追擊曹操,進攻南郡,但堅持作戰的是周瑜,他將兵數萬人與曹仁決戰。顯然,南郡是周瑜攻克的。周瑜任南郡太守後,奉命將南郡一帶劃歸劉備駐防———這是對劉備先前參與進攻南郡的回報,劉備在油江口立營,更地名為公安,被限制在一個狹小區域之內。

劉備為向北發展,就以難以容納為理由,“求都督荊州”,一來取得對荊州各郡的軍事統轄權,與他“荊州牧”的行政職權一致,二來矛頭直指周瑜,以“瑜所給地少”,要求將南郡歸屬自己。漢末的南郡在被曹操分置後,合起來已轄十多個縣,周瑜所給的南郡,充其量一兩縣之地,故劉備抱怨“地少”。

為什麼不以江南四郡“安民”,一來當時這些地區還未開發,條件很差,不足以“安民”;二來江南四郡的傾向一向從屬於江漢間各郡,劉表、曹操、劉備和後來的孫權,都是在佔據江漢地區以後,對江南地區通過招誘或小規模作戰而取得。正像當初蒯越對劉表所言:只要“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劉備只有在據有南郡後,才能保住江南四郡。至此,劉備取得了孫劉聯合作戰時,所佔據的荊州六郡除江夏郡之外五郡的軍事統轄權,這也是“荊州數郡”之說的來由。至於江夏,看來劉備並未提出要求,或許他明知孫氏覬覦江夏已久,早在赤壁之戰前曾攻殺江夏太守黃祖,屠沙羨城,縱然要“借”,孫權也不會答應。之所以時人和後世將劉備的行為稱為“借荊州”,是因為劉備以此取得了孫劉所據六郡中的五郡,且五郡旋被孫權奪取後,當初被劉備接管的南郡的治所江陵,同時被孫權作為荊州治所,以行政治所地名稱謂行政區域,古今皆有這個習慣。

《三國志》中多處稱南郡江陵之地為荊州,如《呂蒙傳》:“遂據南郡,撫定荊州”;《程普傳》:“孫權分荊州與劉備”;《陸遜傳》:“破曹操烏林,敗劉備西陵,禽關羽荊州”,不獨針對劉備借地之事。

孫權所襲、關羽所失地為公安、江陵,並不含夷陵和江南四郡,但史家多稱為“襲荊州”、“失荊州”,劉備先前的行為當然可稱為“借荊州”,何況劉備自己的要求就是“都督荊州”。所以,“借荊州”之說是符合史實和習慣的。至於劉備自己奪取的江南四郡還需孫權認可,則與赤壁之戰的背景和孫、劉角色的轉換有關。


秋姨講歷史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郡被魏蜀吳三國瓜分,曹操戰敗卻依然佔據南陽郡和江夏郡小部,孫權出力最大卻僅佔據江夏郡北部和南郡,劉備則佔據了江夏郡南部和荊南四郡。劉備雖然有了立足之地,但卻不利用發展,於是便向孫權開口借取南郡,孫權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最終同意,那麼為何“借南郡”最終變成了“借荊州”呢?只因為荊州之重、重在南郡,讓我們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荊州爭奪戰初:東吳出於戰略考慮,將“南郡”借給劉備

荊州下轄南陽郡、江夏郡、南郡、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和零陵郡等七郡,赤壁之戰後,荊州地區被魏蜀吳三國瓜分。

△赤壁之戰後荊州形勢

劉備雖然成為了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終於有了立足之地,可是形勢對於屯兵公安的劉備來說仍然不利,東吳佔據的南郡將劉備和曹操隔了開阿里,而劉備西進益州同樣需要借道南郡,可以說南郡的歸屬直接關係了劉備的未來發展,於是流變先後兩次向孫權提出暫借南郡的江陵地區給自己。

對於劉備的借地請求,孫權一開始並未同意,因為南郡地區對於自己同樣重要。但是在周瑜去世之後,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卻同意了劉備的請求,這又是為什麼呢?

△魯肅

1、形勢對孫權不利。赤壁之戰曹軍雖敗,但實力仍然不容小覷,且對於江南地區並不死心,南征重心仍然停留在淮南地區,建安十四年(209年),“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赤壁之戰後,孫權意圖將曹操勢力徹底趕出荊州,但在這一計劃失敗後,他所佔據的南郡江陵地區和江夏郡北部處在了劉備和曹操的夾擊之下,形勢極為不利。

2、將劉備推到臺前。由於東吳佔據的荊州地區不僅小,且不利於發展,便不妨將其借給劉備,這將使得劉備這個盟友在荊州站穩腳跟,從而頂替東吳承擔曹操的鋒芒。一旦曹操南下,劉備無疑將接替東吳成為對抗曹操的主力。

△東吳出兵交州

3、東吳可另圖發展。在劉備頂替自己站在對抗曹操的最前方後,東吳的北部壓力將會迅速減弱,不必將全部精力放在對抗曹操之上,可以抽出手來從其他方向進行擴張。果然,赤壁之戰一年後,也就是建安十五年(210年),騰出手來的孫權便向交州發動了進攻,交趾太守士燮率領眾兄弟接受孫氏管制,交州就此落入了孫權手中。

可以說,孫權之所以借地給劉備,只是因為赤壁之戰後東吳已經無法再從荊州地區獲取更大的利益,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這才同意了借地請求。

荊州爭奪戰中:孫權意圖通過拉攏劉備,間接獲取荊州地區

在將南郡借給劉備之後,東吳的勢力雖然暫時退出了荊州,但這並不代表東吳已經放棄了對荊州地區的爭奪。只是在擁有曹操這個共同的敵人的情況下,孫權暫時擱置了爭奪而已。

△劉備

當時,劉備雖然佔據了荊州地區,但相較於曹操和孫權來說,他的勢力仍然是最弱的一個。想要有足夠的力量對抗曹操,那麼劉備便必須更多倚靠東吳這個盟友,這也是孫權放心將荊州交給劉備的一個主要原因。

同時,孫權也為自己留了一個後手,他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一方面可以通過這種聯姻鞏固雙方的盟友關係,另一方面則更是想通過聯姻將劉備牢牢的掌握在手中,為自己之後謀取荊州打下基礎。

△東吳和蜀漢的聯姻

然而令孫權沒有想到的是,劉備竟然迅速以荊州為跳板,向西佔據了益州,僅擁有大部分荊州的劉備並不能威脅到東吳,但佔據荊州、益州兩地的劉備卻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威脅,這是孫權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劉備兵發益州之時,孫權便接回了妹子,同時已經做好了武力奪取荊州的準備。

△曹操欲擒故縱,戰略重心轉向西北

曹操自然也看出了這種形式,於是再度使出“欲擒故縱”之計,從建安十六年(211年)開始,曹操便將戰略重心轉向了西北地區,向關中和西涼用兵。而隨著北部威脅的逐漸消失,東吳和蜀漢果然圍繞荊州展開了爭奪,荊州爭奪戰開始進入第三階段。

荊州爭奪戰下:以“借荊州”為名,東吳武力奪取荊州

東吳和蜀漢之所以會圍繞荊州展開你死我活的爭奪,主要便在於荊州的戰略重要性。

對於東吳來說,由於荊州牴觸長江上游,順流而下便可直接威脅東吳腹地,對於這種時刻存在的威脅,孫權自然不願坐以待斃。而對於蜀漢來說,荊州地區卻是東大門,一旦荊州被東吳奪走,蜀漢將徹底失去東出的機會,會完全被東吳鎖死在四川盆地,這也是劉備不能接受的。

△荊州地形圖

於是,在曹操戰略重心轉移,孫權穩固了對交州的統治後。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以諸葛瑾為使,向劉備討還南郡。前文說了,南郡乃是聯繫荊州和益州的重要通道,劉備自然不能答應。孫權也知道劉備不可能答應,他要的只不過是個藉口而已,在遭到拒絕之後,孫權立即便以“劉備借荊州不還”為由,以呂蒙為將,率兵向荊州發動了進攻,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則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率兵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湘水劃界後荊州形勢

不過,由於此時曹操出兵漢中,直接威脅了益州北部,劉備為了避免腹背受敵,不得不與孫權議和,雙方已湘水為界將荊州一分兩半,孫權佔據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劉備則佔據南郡、武陵、零零三郡,這邊是著名的“湘水劃界”。

東吳在佔據了荊州幾乎一半土地後,雖然暫時化解了劉備的威脅,但東吳方面顯然並不滿意,他們要的是徹底消除來自上游的威脅。於是,趁著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和曹魏在襄樊地區大戰之際,東吳在背後捅了一刀。

△東吳白衣渡江奪取荊州

劉備自然不能坐視荊州的丟失,於是之後便爆發了夷陵之戰,然而劉備卻遭遇慘敗,此後蜀漢不得不接受丟失荊州的實際。


綜上所述,對於東吳和蜀漢來說,荊州之重、重在南郡,對於劉備的益州和荊州來說,南郡就是咽喉之地,因此“借南郡”實際上便是“借荊州”。另一方面,所謂的“借南郡”、“借荊州”也只是個藉口而已,東吳對於荊州乃是勢在必得。


香茗史館


我是古事今説,我來回答!

在《三國演義》中,曹老闆在赤壁被周瑜火燒之後敗走華容道,周瑜乘勝追擊相持於南郡城下,在諸葛亮的計謀之下週瑜與曹仁兩敗俱傷而劉備卻漁翁得利獲得了荊州。

孫權的首席談判官魯肅拜見劉備索要荊州的時候,劉備、諸葛亮以“借荊州立足”的名義要求暫“借”荊州為基礎等以後壯大了再還,這也成為了關羽在襄樊之戰被呂蒙偷襲的藉口。

這看起來絲絲相扣的故事情節其實是,假的!

真實的歷史上赤壁之戰之後曹老闆大敗而歸,新到手的荊州也沒有辦法繼續控制下去,於是曹操決定佔據重要據點等待自己捲土重來。

這個重要的據點就是荊州的核心區域:南郡。

孫劉聯軍追到了南郡之後看到曹操留下重兵防守,劉備建議分兵進攻南郡,劉備領軍切斷南郡於襄陽的聯繫,周瑜領兵正面“硬剛”曹仁的南郡江陵城。

“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人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初看起來劉備的建議是為了更好的攻打南郡,當然這個建議也起到了效果,但是在劉備切斷江陵與襄陽城聯繫的時候,劉備還幹了一件“大事”。

“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蜀書》

啥意思呢,劉備幫助周瑜攻打南郡的時候,上表朝廷讓劉表的兒子劉琦做荊州的省長(刺史),然後以劉琦的名義征討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個郡並且順利的佔據了這四郡。

荊州一共七個郡,曹操佔著最大的南陽郡,周瑜死磕的南郡,程普打下的江夏郡之外另外的四郡都被劉備以劉琦的名義“繼承了”。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劉備獲取四郡的時候周瑜還在與曹仁的主力在南郡的江陵城死磕呢,他也顧不上去阻止劉備或者自己去取四郡了。

劉備那邊一個“上表”就收復四郡,周瑜這邊兩郡在江陵城下相持了近一年,甚至主帥周瑜也被流矢重傷(周瑜的早逝與此傷有很大關係),戰鬥打的很是艱苦。

好在劉備的計策終於發揮作用,固守江陵的曹仁軍在受到關羽軍(截斷江陵與襄陽聯繫)不勝其煩的騷擾下,終於主動放棄南郡江陵退守軍事重鎮襄樊(關羽後來打的那個)。周瑜所率領的吳軍終於佔領了這座相持近一年的戰略要地江陵。

直到這個時候整個赤壁之戰才算是徹底結束,貢獻最多的孫吳獲得了南郡的江陵城以及周圍的縣以及江夏郡,而聯軍的另一方劉備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贏家”不但獲取了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而且還染指了南郡的部分縣。

如此看來劉備的荊州四郡是明明是靠自己爭來的,那麼“借荊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公元209年也就是赤壁之戰剛剛結束後不久,劉備到京口會見孫權。對於這一次會見出現了兩種描述。

“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魯肅傳》

在蜀國的記錄裡,這次會見就是聯絡聯絡感情,但是在魯肅的傳記裡,劉備的此行的目的是希望獲得整個荊州的管轄權。說的直白點,就是讓孫權把周瑜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南郡江陵讓出來給劉備。而魯肅的意見是以“借”的名義給劉備保持聯盟關係共同抵抗曹操。

按照魯肅的話,劉備確實是“借”了,但是劉備借的並不是荊州而只是南郡江陵而已。

孫權無可奈何最終答應了劉備的要求,但是雙方關於荊州的糾纏並沒有停止反而矛盾越來越大,直至最後呂蒙偷襲荊州劉備反擊孫權都從這一次的“借”開始了矛盾的鬥爭點。


古事今説


通過魯肅借荊州三郡:桂陽長沙南郡。


田長旺


是荊州呀,荊州郡可多了。這是鑽角尖


michael舒27859952


借東西就和借錢一樣,肯定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啊,況且他們也沒打算要還,當然要多借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