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踏過人生這片苦海,穿越抑鬱症深淵後的人生展望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時間可以帶走太多東西,當互聯網圈內頻繁出現馬化騰、馬雲、李彥宏、張一鳴、雷軍等人。但是卻忘記那個曾經輝煌一時的門戶——搜狐和它的創始人張朝陽。

張朝陽:踏過人生這片苦海,穿越抑鬱症深淵後的人生展望

搜狐也不再是曾經那個帶著光環的新聞門戶網站,不過張朝陽卻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互聯網大佬。

關於搜狐

1964年,張朝陽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從小學習成績優異,17歲時他考上了清華大學。

上學時,他就是最上進的那個。張朝陽在清華成績一直就是前三,只要自己沒有考到第一名,他就去冬泳,每天繞著圓明園跑五公里。

話說,這個世界也算公平,天道酬勤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又留學麻省理工,拿下博士學位。要說這樣的學歷很不錯吧,但是他從沒停止追求卓越的腳步。當時接受外國文化的他早已看到了正在崛起中國互聯網這片藍海。

1996年張朝陽創立搜狐,1998年張朝陽入選美國《時代》週刊週刊。

上世紀90年代,國人對風險投資的概念可能還只是停留在書本上,那時創業環境是如今被資本簇擁的創業者們無法想象的。然而這一切被張朝陽打破了,他從美國拿了一筆風險投資回國創辦了愛特信,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

1998年搜狐特別火,1999年搜狐去深圳宣傳,張朝陽受到了搖滾歌星般的待遇,受到了人群的狂熱追捧。

時年,馬化騰僅僅是觀眾之一。

2000年搜狐在納斯達克上市。

張朝陽:踏過人生這片苦海,穿越抑鬱症深淵後的人生展望

關於抑鬱症

2000年到2008年可以說是搜狐發展得最好的幾年,張朝陽功成名就。當一個可以站在行業頂端,一個人可以憑藉自己的財富獲得幾乎任何自己想要的物質。他還需要什麼呢?

慢慢他從一個自律克己的企業家,慢慢變成了夜夜笙歌的富豪。

就這樣他的抑鬱開始出現端倪,長期自我膨脹會帶來一個問題,一個人越膨脹可能就月無法真實的認清自己,時間久了就會慢慢出現各種問題。

從2011年初開始,張朝陽經常感到焦慮,以及慢慢的產生社交恐懼,迴避見人。有很多恐懼是無法言說的,也不願意說。

後來他開始拜訪美國的科學家,心理醫生,甚至自己開始研究行為心理學,一個人隻身跑到尼泊爾探索宗教與人生真諦。

他說:“人的腦子就像在半山腰,不進則退,沒有任何約束就滾下去,因此需要自律。”他還解釋道自律不是說縱容自己去尋歡作樂——人生本身就是苦海,快樂是一個副產品,不是追求的目的;自律也不是鼓勵自己去解決問題對抗焦慮,而是接受人生是無常的。

張朝陽:踏過人生這片苦海,穿越抑鬱症深淵後的人生展望

他說意志就是信仰加持續的注意力,信仰並不一定就是宗教,而是一套價值體系和行為準則,在這套價值體系中有一個看不清摸不到的崇高理想在支撐。就像曼德拉為了拯救南非黑人而為自己創立的一套標準,最終讓他歷經痛苦都可以堅持的走出來,並且領導了南非人民走向和平。

慢慢的在這樣不斷領悟的過程中,他開始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同時也一點點走出抑鬱。

關於接納

走出抑鬱的張朝陽更加註重個人內心的成長,他說人的焦慮和恐懼就是過分放縱解決問題。

比如我們明天去坐飛機,這個飛機可能會掉下來。這個想法來了我們就會陷入進去。如果我們被這個念頭帶進去,一直檢驗會多大概率飛機墜地的話,我們就可能越來越相信它是會掉下來的。

真正的做法更應該是我們接受它,如果發生就發生,在這之前儘自己所能做些事情。

所以往往解決焦慮會帶來一個更大的焦慮,這也就是他說的放縱解決問題。如果你還沒有理解的話,再給你分享一下他舉的例子:

當一個人擔心自己有什麼疾病的時候,立馬可能會打開百度搜索,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就會越發擔心自己會得這個病,從而讓你陷入焦慮無法自拔。

所以他說人生無常,我們只能接納。張朝陽說自己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這些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上,倒不如去創造一些條件讓自己活得更好,對這個世界提供一些正面推動。

關於人生意義

張朝陽:踏過人生這片苦海,穿越抑鬱症深淵後的人生展望

張朝陽曾經渴望把錢賺夠了就不再賺錢做事,但是隨著成長他發現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是賺錢還有把事情做好,但是把事情做好這個詞說的容易,做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這個“好”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所以你很難把握這其中的度,他說:“

我要當好一個CEO,當好一個管理者,這是我其中的一個職責。我要起早貪黑把這個事情做好,這個事情很重要。這個和賺錢沒關係,我要把這個公司做好。”

曾經的個人主義讓自己迷失在物質的生活中,曾經對豪宅、豪車、遊艇等痴迷,隨著學習心理學與痛苦的歷練讓他明白人生真正的意義並不是那些外在的浮華,對他而言當好一個CEO,堅持做好自己的本分,然後影響一些人,同時給社會一些正向反饋才是自己人生的更大意義追求。

關於長跑

走出抑鬱後他變得更謙卑 接地氣,他不僅對待自己開始隨和,而且對待服務生以及手下同事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從前他會認為很多人接近他是有目的的,而現在的他更多的開始探索自己。他說:心有所依,這個其實很重要。

如果說禪宗是一種出世的修行方法,那麼跑步則是一種入世的修行方法。而最新的腦科學研究,都在研究精神和身體的關係。他說:“身體跟大腦是連著的,你的注意力在腳上在各種細節上,腦子經常念頭來了,但沒關係,這個念頭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腳,這是一種修行!

張朝陽:踏過人生這片苦海,穿越抑鬱症深淵後的人生展望

他總結出來,一個人在跑步時,跑一公里可能還行,而兩公里會腿痠,三公里以上可能會腳痛,可是當你開始把身體與精神連接起來,專注於當下,到六七公里以上遍開始會順暢起來。

跑步也讓張朝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學,他說:“每個人到世界上來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每個人對意義的定義不同,不要求每個人都一樣。

現在他的身上也多了個標籤“跑者”。

最後轉述兩段“張老師”前兩年閉關時的感悟,感覺很勵志——

“如果我們人生追求快樂往往變成痛苦,如果我們能夠忍受痛苦,大腦構造最後就會產生活力。Happiness是跟活力有關係的。Happiness不是要追求快樂,是要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事參與活動的過程。在參與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過程當中有很多挑戰,這些挑戰會帶來各種痛苦,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包括我們精神上的妄念,或者我們大腦自己給自己造成妄念的痛苦。這時候能通過無視這些妄念而去忍受你的痛苦,同時去參與有意義的活動,解決問題實現成就,你最後獲得的是有意義的人生。這個有意義的人生可能是痛苦的,但最後是充滿活力的,最後也是快樂的。這是我對人生認識的轉變。”“我覺得勞動創造了人,所以人一定要勞動。老在想什麼時候我退休了,一天到晚到哪兒去玩,遊遍世界,到什麼地方釣魚,在什麼地方仰躺著,實際上這是完全不符合大腦結構的。人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活到老,有事情做到老。你有事情做,這個事情對別人有意義或者無意義,無所謂,但是你一定要有事情做。所以人就得折騰,人就得做事情。你說到底為了什麼,因為我們是人,所以我們要做事情。”

未經允許不得抄襲,違者必究!


⭐️如果此刻抑鬱的你可以參考我的抑鬱康復手記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