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三大方言,即粵語、客家話、潮汕話,你認為哪個方言比較難聽懂呢?

冰派正好的易水糖


廣東三大文化圈也形成了三大方言,分別是:客家話、粵語(白話)和潮汕話。

從現代漢語的角度看,三大方言分別對應的音調數分別是:6個、9個和11個,而這些只是至少的量。就語言學而言,音調越多,意味著學這種語言(方言)的難度就越高。

同樣的道理,越難學的語言(方言)也就越難懂!因此,廣東三大方言的難度係數從大到小,分別是:潮汕話、粵語(白話)和客家話。

客家話如同她的民系――起源在中原,即黃河中下游一帶。這一帶歷來說的是“官話”(即普通話)。所以,客家話的很多發音跟現代普通話(4個音調)也相近。

粵語是基於廣府文化而產生的方言,具有很強的區域特點。隨著客家文化從粵東北不斷向西滲透,粵西的白話也跟客家話融合,例如陽江,茂名,湛江一帶。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客家話和潮汕話也能融合。潮汕話是閩南方言的分支―。隨著文化的交融,在粵東地區形成了一個“潮客文化圈”――梅州市豐順縣和揭陽市揭西縣,在這裡,客家話和潮汕話的分界沒那麼明顯,甚至很多人能夠同時說兩種方言。

另外,從實際生活的應用看,潮汕話是最難學的。我們以北方人來到廣東後學語言的實際看――例如唱歌,很多人聽了幾遍粵語歌后很快就能唱出來,發音是基本能聽懂的。但,不論你多努力,如果沒有語境的情況下,你絕對學不會潮汕歌曲或者說閩南曲。不信,你學一下閩南歌曲的經典《愛拼才會贏》試試!

順便說一下,潮汕話在客家地區被稱之為“學老話”,顧名思義:學到老都學不會!


東方雜譚


講一下我的親身經歷吧,我住的一個縣講客家話和潮汕話的人大慨是對半分,但講客家話的人多一點。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就有許多講潮汕話的人,與他們相處的也還不錯,所以偶爾會學幾句潮汕話,但是高中三年過來還是隻能聽懂幾句潮汕話和講幾句髒話。我感覺客家話與普通話差不多,很多字的發音都與普通話差不多甚至一樣,很多不會說客家話的人偶爾都能聽得懂幾句。而我感覺白話則與客家話差不多,但是與客家話相比與普通話的差別大一些。所以從難到易應該是潮汕話〉白話〉客家話。



南忛


我是文開石,我有親身體會的一個答案。

哪個方言比較難聽懂?明顯針對的是不使用這三個方言為家鄉話的“外地人”。

先給答案,對於外地人,客家話潮汕話並列第一。粵語相對好一些。

畢竟粵語歌粵語電影看了那麼多,多少還是能聽懂幾句簡單的。

至於客家話和潮汕話,完全猜都沒法猜。

大學同寢的兄弟正好一個說客家話一個潮汕話。

反正他倆互相說家鄉話就是雞同鴨講。

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

對於其他地方的同學,我們以猜剛才說了什麼來打賭。

對於這兩位我們以猜剛才一句他說了幾個字來打賭。

不論音調都完全是另外一種體系,實在猜都沒法猜。

曾經和說客家話的哥們打了一個賭,大學四年時間內,把七個字說的和我一樣就行了,賭注一頓飯。

N年後,他的英語都能和外國人直接聊大天了,我吃上了這頓飯。

打賭的七個字很簡單“四十四隻石獅子”


文開石


潮州話是中國五千年保存最完整的語言,是古漢語的活化石。而在潮揭汕三市因其地偏,交通不便,導致了當地人排外又保守,久而久之變成了難學難懂的地方特色語言。另外,潮州話是閩南話的一個分支,繼承了閩南話的特點,又與當地古原住民結合,語言比較獨特,雖與閩南話共通,但也只有六成左右。

另外,潮州話裡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客家話,當地人叫潮客話,就在新豐、饒洋及上饒一帶,雖屬客區,但語言卻與梅州客家話不同,所以形成了獨特的潮客話。

還有曾經的留隍一帶,留隍鎮區通行潮州話。

曾經的七日紅,也就是周總理來潮,學了一個星期,愣是不能學習到一句潮州話,要知道周總理可是學富五車、精通多國語言的啊。

潮州話是全國最難學最難懂的語言,甚至是全世界,依舊難學難懂


霞光插漢三千界


白話是廣府人的語言,在八九十年代隨著香港歌影視的盛行,普遍人都能聽、說上幾句。但隨著TVB的式微,現在白話的影響力已經逐漸減少。

潮汕話是閩南話的分支,潮汕話又被稱為學老話,一聽都知外地人想學習有多難。

客家話是三種語言中最接近普通話的,對外地人來說可能比較容易聽懂。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民系眾多。不管是哪裡人都應該尊重彼此民系的文化,但在這卻有人唆是弄非。

下面請大家觀看此人精彩的表演。

在這我一併舉出跟它一樣的帳號:壯士床上半生死與春色何人送的來是一人多號,嚴家慶與合_光是一人多號,用戶6810030606與行的是(此帳號最搞笑狡猾,它見我貼出揭露它的貼子,馬上改名為洗仁😂)是一人多號,且有海外背景,另外有個叫廣東廣府人的帳號。

關於壯士床上半生死祥林嫂式喋喋不休的說辭,我只上傳幾張資料,大家看吧。謠言止於智者。

年都沒過,還不讓人消停了。🤔

我們的祖國是擁有五十六個民族、十四億人口、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多同胞大國,兄弟若鬩於牆,則外侮必至。這也是這些祥林嫂式喋喋不休的帳號用心之所在。

五星出而利東方,小家和則大家睦。十四億同胞都該團結一心,就像孫中山先生的遺言一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共建祖國,復興中華。











李134250861


作為在客家地區長大的潮汕人,廣東三種方言都能流利交流,對於一般人來說潮汕話是比較難懂難學的,潮汕話有些地方稱之為“客佬話”意識是到死都學不會。很多飛閩南語系只學了潮汕話罵人的幾句,和吃飯喝粥這幾個日常用語而且還說的很不標準。相比白話和客家話,潮汕話難在何處?顯然在於其“古老”①很多詞彙日常用語,白話客家話用普通話“直譯”即可,白話普通話客家話相似支出極多,故學之極易,就算是北方沒接觸白話的,在學校粵語社待個半年一年,白話也可以相當標準。相反的,一大批外省外市人在汕頭大學讀了四年書也不會說甚至日常用語也不會聽。② 相反得來說,眾多周知,以老一輩來說,客家地區的普通話標準度>白話地區>潮汕地區,潮汕地區的普通話是廣東最不標準的,普通話跟潮汕話差異較大所致③在大學明顯能感覺到客家地區學白話極其容易,因其相似度極高,而潮汕地區的人大學四年幾乎也沒幾個人能夠做到標準白話,客家地區的人則可以做到廣州本地人分辨不出是不是本地口音


夢裡晴空58757091


祖國的大好河山地大物博,南腔北調,有時一個省都有好多種地方方言,說話咬文嚼色的一聽就分得清是哪裡人,因為他們一言一行的腔調發音各有不同,改革開放人們都興起到沿海地區的廣東打工經商的熱潮,廣東省地方大講粵語的多包括香港澳澳門等地區,大家都覺得粵語好懂易學一點,因為出的書籍學廣東話還有粵語廣播及粵語歌集的傳播,聽懂接觸粵語的人比較多,潮汕與客家話都有一點差易,客家人少數民族人比較多,也看對哪個地方的人而言,潮汕人客家人相隔距離不遠基本都聽得懂,講粵語的那些人如果到潮汕那些地方工作或旅遊語言有點障礙,這三種語言對北方人來講都有點聽不懂,有時容易混消,特別各個地稱呼與普通話講的意思大有不同,一稱呼錯了人家就不高興,潮州小孩稱年老的婦女稱奶奶就生氣,奶奶是自己的媽媽的稱位,小姐是對年輕女生的一種尊重的稱呼,可是到了成都地區你這樣叫小姐她們就不高興了,就要與你翻臉說你不尊重她,她們這裡的小姐就是最下濺的人,所以學各地方的方言需要多與地方人接觸,也需要親朋的指導才不產生誤會和麻煩事。


老龍潭酒坊陳健強


最難學的是潮汕話,我惠州人,市裡面三種話都有人講。我爸潮汕話,我媽客家話,長年在廣州工作生活。白話有很多影視作品和歌曲,港澳娛樂宣傳使用都很廣,學起來是比較容易的。再就是客家話,大部分發音和用詞和白話相近。潮汕話跟前兩種大相徑庭,要聽懂都不容易,更難學。。


邦37440


前幾年去過雷州,潮汕話我完全聽不懂,我和一個當地的十多歲的小朋友用普通話交流,但是對方聽不懂,旁邊的大人說他沒上過學,聽不懂


金升水起16cw


粵語、客家話很容易學。倒是潮汕話,感覺是難於上青天。記得以前在礦裡也不泛許多潮汕同學,除了從一到十和粗口之外,其它基本上沒學會一句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