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去幹”這樣的話你對孩子說過沒?孩子聽後有作用沒?

我在街邊賣早餐


千萬不要這麼說!

1, 孩子思考問題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這樣說不但達不到你要的效果,還會讓他厭煩,最後討厭讀書!

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你不讓他讀,他心裡都不舒服,覺得缺點什麼。我兒子就是這樣,每天都要讀書,而且不要我叫。

3, 儘早讓孩子接觸書籍。6歲前是形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缺乏早期閱讀經驗的孩子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注意力更容易被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吸引,讓孩子儘早接觸圖書,是讓他們愛上閱讀的第一步。

4,關鍵是要陪讀。一開始你要跟他一起看,甚至讀給他聽。

5, 不能以記住知識點,背誦為閱讀目的。閱讀的目的應該是愉閱身心,千萬不能走入識字、背誦的誤區。一旦孩子意識到讀完一本書會有很多任務,閱讀就會變成負擔。

6, 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安排一個光線充足、空間適宜、安靜的環境中,讓書隨處可見,經常陪孩子一起閱讀,會讓孩子更容易對閱讀產生興趣。

 

7, 一開始不要太注重書的意義。關鍵是要他喜歡的書,有趣!而且篇幅內容不能太長,以免他產生厭煩的情緒。

 

8, 像每天固定時間讀書,每天都要讀。當然不是硬逼他到點就讀書!陪讀,喜歡或者有點喜歡的書等等你認為可以吸引他的方法。

 

9, 前期關鍵不是要他看什麼書。而是讓他喜歡看書,並養成看書的習慣。以後他自然而然就喜歡書。然後你再根據實際情況,給他買一些你認為他需要讀的書。

 

10,當然有些有意義的書可能比較枯燥,不是孩子特別喜歡的那種。所以這類書不要讓他持續的看,那樣他會厭煩,本來培養好的讀書興趣也被弄沒了。可以穿插在他喜歡的書之間看。有時你要和他一起看,領著他看,有時要問問他書裡面的觀點或者情節,以激起他的讀書動力。他為了能回答你的問題,他就需要去讀書裡面的內容。

 

11, 我就是這樣培養我兒子看書的,現在他特別喜歡看書。閒著無聊就看書。每天睡覺之前都要看書,不看書就睡不著。

 

12,總的來說要疏導,要想盡辦法培養他的讀書興趣及習慣,而不是硬逼他看書,也不要過多講讀書好的一些大道理。孩子更多是感性,而非理性。在生活的各個細節裡,把孩子往讀書興趣上引。


龍鳳閣家庭教育


唉😔我爸媽從小就在我耳邊說讀書不認真二天只有打牛腳杆喲!讀二年級就讀不下去了,當時都不知道讀書是啥子都不曉得,智商堪憂啊😱就說爸爸我不去讀了我在屋裡跟你帶弟弟,跟你做活兒,還能跟你省100多學費。我爸爸還說要得嘛,後來到了報名的時候他就說你還小去讀嘛,家裡活兒你也做不來,只有多讀書以後才有粗細。又被騙到學校感覺,後來慢慢的大了就知道讀書是為了自己,努力一把,慢慢的走上了,成績也好了😁現在想想還是要讀書啊,不然真的就是文盲了,文盲能幹什麼?大字不識一個,謝自己名字都惱火,像我媽媽一樣。我不是嫌棄她,只是想到她如果能寫字認字,就不會那麼苦了,因為我媽媽能幹,全隊都誇她,就是文化少了!不敢想象如果自己也是文盲就真的完了😱所以謝謝我爸爸媽媽讓我讀書,只不過還是沒有初中畢業!!我好後悔啊。為啥子自己不認真,為啥子自己努力!科技時代了,感覺自己連爸媽都不如!!現在生活壓力大不要娃兒都養不活才可憐😣我個人觀點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


美麗的世界之巔1111


讀書並不是走向未來的唯一出路。但是,作為家長,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很重要。

記得曾經讀過一個故事,出處忘了,大意是這樣:

孩子看到一位清潔工人,問父親,我同學的爸爸說,如果他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只能去做清潔工這種工作。孩子爸爸是這樣回答的,你看見路邊的大樹了嗎?孩子說看見了。孩子爸爸又問,你看見大樹下面的小樹了嗎?孩子說看見了。孩子爸爸問孩子,你覺得小樹和大樹的區別是什麼?孩子說:小樹只能照顧自己,或者照顧小草,大樹可以照顧小樹小草,還可以給我們遮蔭。孩子爸爸問:一棵小樹和一棵大樹,誰的能量更大呢?孩子說:大樹。爸爸說:無論大樹小樹,都對我們生活的環境有所貢獻,我們都不能小看。但是貢獻分大小。如果不讀書,看到和知道的東西可能就會很少,我們更有可能像一棵小樹,能貢獻給他人的就比較少。而如果多讀書,我們就能知道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慢慢長成一棵大樹,也許就能夠更多的幫助其他人。

孩子聽完,若有所思,對爸爸說:那麼,我想好好讀書,長成大樹,讓自己有能量,也有能力幫助更多人。


擊鼓成雙


好多家長都對孩子這樣說,那是望子心切,也是一種理性教育。對小孩子來說,有的能接受,大多的孩子天真爛慢,只有感性,沒有理性。所以家長要是那麼對孩子說,孩子認識不上去,反倒對讀書產生逆反心理,那麼也只能是欲速則不達。

人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每一階段都有其規律,也有其必然。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必讀書。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氛圍的影響和潛移默化的。我比較讚賞美國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玩中感悟道理,到了成年道理自喻,不加勉強地去做,也必須要做的一些事。所以,好多人說,美國的大學好考而不好讀,那是因為美國是以感興教育出發,到理性教育,到了成年人必須是理性顯現,搞科研、攻難關,這是勢在必然。

好的教肓方式值得我們學習,望子成龍是每個做家長的願望,但對孩子的教育應從實際出發,言傳身教,渲染學習氣氛,使孩子從自然走向必然。


鳥詰花香


有聽過,在家幹農活時爸媽跟我講過很多遍!…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在家放牛種田。現在想來還是有用的。


雲中孩劍


小時候感覺這句話就是父母的口頭禪。但是那個時候自己完全沒有意識能理解這句話,等真正理解了,也過了那個時間段了。

所以針對小孩子的不學習,說這類話沒有用,還不如好好的監督和吸引孩子去學習,這樣或許更有效果吧。


愛逗娃的晴子


唉是經常說,恐怕孩子們煩,就是忍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