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現代詩為什麼沒有韻?我覺得有點像散文,這樣還是詩歌嗎?

閱海觀瀾


什麼是詩?詩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的文學體裁。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假如一首詩歌只注重韻律,讀起來平平無奇,淡若開水,像我們經常當作段子講的大躍進期間,一阿婆創作的“大海呀全是水,河馬呀四條腿”,韻是壓了,但是卻沒有足夠的空間和意境,讓人感覺不倫不類。我們寫詩,是否應該為了追求押韻或者說把押韻當作首要任務呢?有一些朗誦詩,因為節奏的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知名度並不高。而有些作者為了押韻,不惜背離表達的主題。其實在清朝,曹雪芹都說過,如果你有了好的句子,什麼平仄對仗都不用講的。新詩作者在押韻上做得比較出色的除了建國初期的郭小川以外,好像為我們熟知的並不多,自朦朧詩以後,基本上韻律已經被詩人們集體拋棄了。歸根結底無外乎詩歌首先要發自心靈,作為一種自由的表達,重要的是要有意境和空間,它要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而不僅僅在於形式。詩,思也,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因此,甚至有人苛刻地認為,凡是押韻的詩,都不是好詩。


行順2018


為什麼現代詩沒有韻腳呢?這是因為現代詩沒有強制要求押韻,再加上韻律限制了詩人才情的發揮,與詞語和意境相沖突,索性就不要韻律了。現代詩剛出現的民國時期,多是押韻的,韻律感和節奏感都很強烈,比如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林徽因的代表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現代詩沒有韻,是不是語病呢?我覺得大抵如此,凡是詩歌,再怎麼變化,都是有限制的,從古至今,詩歌雖然形式不一,基本上都是押韻的,比如古老的《詩經》中的《關雎》和《蒹葭》,唐詩宋詞元曲,當代臺灣詩人席慕蓉、余光中的詩歌皆押韻。

倒是大陸興起了歪風邪氣,詩歌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既無美感,又不押韻,而且還無哲理,寫著除了自己之外誰也看不懂的所謂詩歌。原來的時候,我還偶爾讀一些現代詩,讀著讀著,越來越沒勁,味同嚼蠟。現在的我,甚至一首現代詩也不看了,大多數現代詩內容空洞無物,給人帶來一種厭惡感。


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語言特別凝練,現代詩歌倒好,隨心所欲而寫,與其說是詩歌,不如說是逐句分行的散文。即使是散文,也有統一的中心思想,“形散而神不散”,現代詩歌倒好,不但形散,而且神散,讓人云裡霧裡,不知所云。

另外,還有一些現代詩,一再拉低人們的下限,比如十分流行的“梨花體”和“烏青體”,如果這都叫作詩歌,那麼真是中國詩詞界的悲哀。還有一些現代詩人,更是突破了道德的底線,像那些《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一把好乳》等,給社會帶來了惡劣的影響,讓傳統詩人情何以堪。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遠離那些低級趣味。


詩歌不景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品味高雅的詩歌越來越沒有市場,詩人們也需要生存下去,挖空心思成為所謂的標題黨是可以理解的。我想,如果唐代的詩人生在今天,李白也會寫“女人啊女人”那些話題,杜甫會寫“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甚至毫無煙火氣的王維也會寫“我與玉真公主,不得不說的事”。

詩歌是一種藝術品,如果變化得過於支離破碎,就不叫作詩歌了。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曾提出詩歌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這三點對現代詩歌來說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對於現代詩歌而言,真真印證了聞一多的名篇《死水》: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層城鵷雛


在八九十年代,詩歌理論界有人認為:韻,限制了詩歌創作的自由,甚至認為,在詩歌這一名稱上,要把“詩”和“歌”分離,去掉“歌”,只留“詩”。

對於這個理論,我是不太贊同的。刻意的要求詩歌去韻,是另一種創作的不自由。詩主情。任何創作形式的探索,都要服從於詩人情感是否得到最自由最充分的表達,有韻也好,無韻也好。

任何藝術都是美的傳達。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應該得到現代詩人的重視和發揚。事實上,散文也是講究情感和語言節奏的。

確實,現代詩不刻意要求“韻”。但是如果一首詩讓人感覺是散文,那就是問題。有些人把詩歌寫得像散文,其實是創作能力問題,可能連散文都算不上。詩就是詩。詩歌是語言的最高藝術,有著凝鍊和跳躍的特點。它跟散文的“敘事性”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在介於詩和散文之間還有一種體裁,叫散文詩。散文詩在語言上有詩的跳躍的特點,在表達手法上有散文的敘事特點。


巴人日記


記得受教育時代,最受推崇唐詩宋詞,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元明清後的少一些,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那些像歌詞一樣整齊的短文叫詩歌,再後來改革開放啦,文化也要與時俱進,一些有標題卻全文不用標點的所謂新詩是百花齊放。我忽然想起了歌手們唱歌,最初跟著老師唱,不分唱法,教什麼唱什麼,後來有歌星一詞之後,然後知道,唱美聲的叫歌唱家,唱民歌的叫歌手,唱流行歌叫歌星,唱不吐字的叫哼哈搖滾,還有人學貓叫唱喵歌叫網絡歌手,時代變了,連講話的語調都變啦,我想能不能把現代人寫的有標題的長短句叫長短詞體,可以不押韻,只要表達一種情感,大家喜歡就好。這樣就不用爭來爭去了,說實話,現代人寫的長短句體也蠻有意思的。


文旅小秘


我們現在有些人論詩,一上來就是:要看詩的內容,反映了什麼,抒發了什麼,寄託了什麼。且要看詩的構思、深度,有無思考,有無哲理。有無技巧,有無意象,有無氣勢,有無文采……

這些都不錯,都缺一不可。但真正去品評一首詩歌,這些都是基礎,只有看清了這些,才能判斷一首詩歌的好壞。

但是大家似乎都忘了,用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去品評一首詩歌。

什麼叫詩歌?現代詩:雖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也應該通過強有力的節奏感、韻律去構思,去完成。去反映當今社會上的人和事。若要抒發真感情,必須要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精練的語言、豐富的感情、超凡的想象,才能高度集中地反映出詩人的寫作水平、精神世界……

以上所說的這些,都離不了寫作詩歌一個重要的特徵:韻律!

但是,現在確有很多人,總是拋開詩歌這個最顯著的特徵,去談其他。

試問:一首沒有主心骨,沒有押韻、背離了主旋律的詩詞、詩歌還能叫詩嗎???


靈猴問天司空


我倡導有韻有味寫新詩一段時間了,也作了各樣的嘗試。幸運的是,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但其中也有些不同聲音,故此說明一下。

首先想問個問題:男女好不好分?肯定有人會說:你有病啊,誰都不憨,男女還分不清?

是的,男女都能分清。那為什麼呢?為什麼小孩一生出來,我們就知道是男是女呢?剛出生的小孩,自己也不會說話,也不會告訴你,我是男孩,我是女孩。我們憑的什麼判斷?很簡單是吧,男女的生殖器官不一樣。

對於一個女人,我們往往會評頭論足。這個說長的俊,好看。那個說真白,有彈性。這個說身材真好,有胸。那個說腿真長,性感。總之我們評頭論足的基礎,是她首先是個女人。

首先是個女人,才可能成為美女。對吧?男人腿再長皮膚再白,也終究還是個男人。

有些人論詩,就很有意思。

上來就是:我們要看寫的內容,反映了什麼,抒發了什麼,寄託了什麼。我們要看寫的深度,有沒有思考,有沒有關切,有沒有哲理。我們要看寫的技巧,有沒有意象,有沒有氣勢,有沒有文采。是的,品評一首詩歌,這些東西都很重要,正是基於這些基礎,我們才能判斷一首詩歌的優劣。

但是似乎卻忘了最根本的一點,我們品評的這個東西,它是詩歌嗎?人妖也可以有大胸有美腿,但是是美女嗎?連女人都不是,何談美女。

什麼是詩歌?現代漢語詞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感情。辭海: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估計都能看懂。可都提到詩歌一個重要的特徵:韻律。

但是很多人跟我討論,卻總是拋開詩歌這個最顯著的特徵,去談其他。就像和我討論美女,他連女人和人妖都沒能分清,卻要求我這樣那樣。詩歌應該長著詩歌的器官,如果沒有,你怎麼說你的好我的不好呢。我至少有韻,是個女人,你胸再大腿再長,但你沒韻,也只能是不倫不類不男不女的人妖。我還怎麼跟你談?

現代詩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把不押韻當成了自己的標識。祖宗留給你的最重要的器官你都閹割了,還談什麼繼承傳統發揚創新?有人說,現代詩是自由的,是不押韻的,放屁,你只要冠上詩歌的名義,就先有了韻律再說。

對於普通的作者,我還是很寬容的,但是對於冠著中國名義的所謂正統,比如詩刊啊,比如中國詩歌網啊,對於他們推崇的那些晦澀玄文朦朧斷句,從來就是高興了就去罵兩句。口口聲聲中國傳統,你傳統個屁,那些歐化體翻譯體,這主義那潮流,你看看你們都引領了什麼。先低頭摸摸自己襠裡邊,看看祖宗傳下來的那個東西還在不?


季朗濤


本人一非詩人二非鑑欣和批評者,所以說些無專業的話僅供參考。自由詩既現代詩,也可以稱新詩。建國以來湧現許多優秀作品,賀敬之,周小川,劉白羽,李瑛……(還有許多記不起來了)他們推動了我國新詩的發展,給詩紜帶來深遠影響,直至今日仍有著現在意義。以他們的作品看,在音韻方面是講求的,但不也不是非常嚴格要求。毛主席在談及新詩和律詩時說過,律詩有它的平仄要求,過於束縛人的思想發揮……鼓勵年青人學習新詩,……,本人認為如行行有韻,且氣勢與藝術思想都可統一起來最好。如不能找到合適的音韻,至少要在二三行詩句找到合適音韻。


晴川閣877


詩歌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呢?本來近代“新文化運動”後已經基本沒什麼異議了,特別是八、九十年一批現代詩人如北島、舒婷、海子等,業已將現代詩的大旗立在了中國文壇。



可是,到了近幾年隨著一批詩人的“創新”,隨著詩刊雜誌的“引領”,新詩由一批莫名其妙的“詩人”給強行“睡”了。於是沉渣浮面,於是“口水”四濺,於是現代詩懷孕了,於是生出了許多“四不象”。



說寫現代詩必須要壓韻的人,多半在前幾十年都不寫啥詩的,閒了後才涉足詩歌。古人從小童始便學習背誦詩韻平仄,幼時潛移默化,及長有那個詩詞環境,整個社會需要並推崇,今天怎麼能比?學點皮毛便涉足詩壇,古詩詞不咋地,現代詩不懂,批判講說到是有一套。



韻律平仄是舊體詩詞的基礎,但現代詩寫起來可有可無,看你內心的詩境是什麼,用什麼形式,怎麼表達最好就怎麼寫。如此,寫詩才不會像舊時的女人纏小腳,走不好路。還是把壓韻平仄留給舊體詩吧,這樣對擬古和寫今的人都好。


祥河詩語




散文是散文,詩歌是詩歌,不能說不押韻的詩就是散文。詩歌和散文在語言上它的表現方式就有著根本的不同。

詩的語言注重的是表現,散文的語言依靠的是描繪。詩的語言力求精煉,跳躍。散文的語言則要求按照邏輯的順序精確地描述事物;



詩的語言可以用象徵、暗示、暗指、隱喻等。散文語言只要要求語言的明析性,不需要一詞多義。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運用重於修辭運用。比如我最近寫的幾首小詩,題主不妨看下,它像散文嗎?



春雨

一枚心事

被二月的桃枝擊打著

一滴欲滴的淚

掛在紅槭樹上





不負蔥蘢

滋養一段歲月

洇滿三月的山坡

把一些不請自來的喜歡

烙印心上

只要眸裡有景

定能不負蔥蘢




微詩·桃花辭

一闕粉紅

繡在沁染花香的衣襟

朵朵 洇滿三月的柳眉


紫墨軒


國學的跳出和古裝的凸顯,本該是一檔怪異外化又非合乎情理的徵兆。京劇藝術唱唸做打只限於舞臺表演;即使舶來品文明戲的話劇藝術,初來乍到於民國時,也是男扮女裝才能粉墨登場。現當代人使用現代漢語表達現代思維交流當代情感,絕無可能需要返回古代音韻。

中國漢語的古體詩和格律詩的考究音韻,就在新文化運動之後,已經被現代詩、自由詩、白話詩的興起,而大規模解放和大面積覆蓋。儘管以文字為生的當代著名的小說家賈平凹、當代著名的書法家沈鵬,也都提筆忘字或很少寫繁體字,應邀題寫的匾額楹聯竟多遭質疑。

現代詩大體有抒情詩、哲理詩、敘事詩、諷刺詩,每一小節或句末一字可不押韻,佳構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詩中不可以含散文;散文中呢,必須有詩,警句箴言。現代詩不講韻,但整體韻律遠比散文凝練,絕非散文分行;常有國際行走前後感性觸碰和理性認知的足音。


注:以上副標題“一一A-Y.R.”為作者給又然。


注:艾青給李又然的詩集《歸來的歌》和《彩色的詩》的書影和題簽;艾青和李又然在廣西(1952年3月),艾青、高瑛和李蘭頌在哈爾濱(1979年9月)的合影。

注:左上為李又然;左下為丁玲。右上從左至右為戈揚、丁玲、艾青;右中為陳企霞;右下從左至右為李蘭頌、魯藜。



【延展閱讀】

李蘭頌:網上詩詞淺近而落俗,卻有很多人點贊,為什麼?

網上詩詞淺近而落俗,卻有很多人點贊,為什麼?詩論與詩創作,若從古今中外放眼,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一時分開過。

詩創作的批評家本不好當,至少自己要能寫詩也寫過詩才好發言。一般的讀者或聽眾,卻不必背此包袱,開口就說便是理。

然而,對於詩的評論絕不在於說你的詩好與壞,最大的否定是說你寫的根本不是詩。連李白也在《將進酒》中豪飲低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無論放眼望,還是側耳聽,從介紹詩的種類入手,敘說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至關重要,興許容易些。首先要說,詩的種類。我理解,大致來看,詩可分為:

一、舊體詩(格律詩)很顯然:1,古體詩詞,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大多還有民風浸透。另有——格律詩詞,只是格律詩頂峰凸顯近代,且讀清詩——文字獄之無以復加,豈能不出嚴苛之作。2,古體詩詞皆與書畫同源。毛澤東的詩詞為古體的詩和詞——詩人詞家,賦詩填詞,作曲演唱,盛會無前。

二、新體詩(白話詩、現代詩)其中有:1,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諷刺詩、愛情詩等。艾青的詩,從《大堰河——我的保姆》到《光的讚歌》,他除了愛情詩以外,他其他的詩,都有上上品。2,短詩,長詩。魯藜擅長寫質量詩,短詩,最著名的是那首《泥土》。長詩中還有:長篇敘事詩。《唐璜》般的詩體小說,16000行沒寫完畢,實在罕見。3,也還有:詩報告、朗誦詩。如張永枚的《西沙之戰》,四天即寫成——電臺播的詩報告。4,莎士比亞的劇本,本質是詩。所以還有——詩劇叫法。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京味話劇,更偏重於市井呈現。小劇場話劇,則歸類先鋒,不太講詩意。5,胡適寫了許多的打油詩,多有幽默以及諷刺意味,白話風趣,神來之筆,屬新文化。其原詩為《希望》,後改歌詞《蘭花草》,至今一再重新編曲翻唱。6,紅軍中的快板詩屬說唱曲藝類。肖華《長征組歌》就有,如“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句,雖有“戰地黃花分外香”之俏,則非同於“西風烈”殘陽如血。7,散文詩、雜文詩。魯迅雜文要當詩讀:“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李又然一直這樣寫,如《國際家書》等,充滿警句,散文即詩:“傾聽人民的聲音就是接受最高命令”。

這裡,特別要說,詩的價值,“嘿喲嘿喲派”是人類有史以來先於文字的史詩;網上詩詞淺近而落俗也好,蘊含深情與深意也罷,根本在於無可替代的同頻共振:

一、詩是文學的王冠。詩之美,是詩的內質的定義。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詩的國度,詩是中國的名片。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紀念國際文化名人就有屈原。

二、詩是歷史的命脈。詩之廣,涵蓋社會各階層,史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瑰寶,偉大的詩是史詩。孔子編訂的《詩經》是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三、詩是民間的絕唱。詩之風,來自於老百姓,比雅和頌都普及也高級。造福一方的“僕”和禍國䘧民的“官”,常有民謠褒貶,或留芳千古或遺臭萬年。



注:該譯詩發表時恰逢普希金逝世100週年。


注:艾青贈李又然的《煤的對話一一A-Y.R.》一詩,由錢仁康譜曲。以上為該歌曲五線譜。


注:魯藜贈李蘭頌的《泥土》一詩的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