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東川等33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4月30日下午3點,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在昆明海埂會堂玉蘭廳舉行雲南省2018年33個貧困縣(市、區)退出新聞發佈會。記者從會議上獲悉,雲南省33個貧困縣(市、區)達到脫貧標準,成功退出貧困序列。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33個縣(市、區)分別是:昆明市的東川區、祿勸縣,昭通市的威信縣、綏江縣,曲靖市的富源縣、師宗縣,保山市的龍陵縣、昌寧縣,楚雄州的雙柏縣、南華縣、大姚縣、永仁縣,紅河州的瀘西縣,文山州的硯山縣、西疇縣,普洱市的景谷縣、鎮沅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的勐臘縣,大理州的漾濞縣、南澗縣、永平縣,德宏州的盈江縣、隴川縣,迪慶州的香格里拉市、德欽縣,臨滄市的臨翔區、鳳慶縣、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雙江縣。

雲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黃雲波介紹,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嚴格按照國家關於貧困縣退出的標準、程序和要求,從嚴從實,周密部署,認真組織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實地評估檢查,33個貧困縣全部達到退出條件。經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33個貧困縣退出。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至此,全省累計有48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佔貧困縣總數的54.5%,與全國貧困縣退出進度大致相當,標誌著全省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決定性成就。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據悉,全省在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5月至7月將接續開展“夏季攻勢”,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集中力量打遷滅戰,按照邊幹邊查的原則,進一步排查問題、摸清底數、明確目標,層層制定實施方案,拿出時間表、路線圖,採取硬措施和有效方法,查缺補漏、補齊短板。

臨翔區:精準施策拔窮根 “綠色氧吧”換新葉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臨翔區鳳翔街道中山村大銀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臨翔區扶貧辦 供圖

臨翔區被譽為最佳的“健康生活目的地”,但宜人氣候和資源稟賦背後,臨翔區也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滇西邊境片區縣和雲南省革命老區縣。

臨翔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制定出臺了包含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安居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系列脫貧攻堅政策。

在精準施策中,臨翔區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創新產業扶貧增收模式,著力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及“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格局,並通過 “電商+物流+扶貧車間+合作社+農民”五位一體的電商扶貧新模式,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難題。

2014年以來,臨翔區先後實現了4個貧困鄉53個貧困村脫貧退出,10285戶40987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 1.21%。

鳳慶縣:“八力”舉措促攻堅 精準扶貧出成果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鳳慶縣發展區域循環農業促增收。鳳慶縣扶貧辦 供圖

鳳慶是滇西南文化重鎮,是全國十大產茶縣之一,但這裡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鳳慶縣採取強隊伍戰鬥力、強政策覆蓋力、強發展後勁力、強精準幫扶力、強資金保障力、強作風建設力、強基層組織力和強幹群內生動力“八力”舉措促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紮實有效推進。

同時,鳳慶縣通過“八抓八促”開展先鋒行動,強基層組織力促攻堅。其中,抓“村史”,促“感恩”教育,突出“自強、誠信、感恩”“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主題,建成“村史室”187個,打造“五室”(感恩室、鄉愁室、鄉賢室、傳習室、規劃室)村史室的做法被列入全省“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六小創新”做法典型案例。

2014至2018年全縣累計脫貧18221戶70258人,5個建檔立卡貧困鄉(鎮)、15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鎮康縣:守邊固土擔重任 脫貧致富奔小康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鎮康縣南傘鎮田壩村甘蔗種植助力群眾增收。鎮康縣扶貧辦 供圖

鎮康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通往緬甸的主要通道。1994年,鎮康縣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此後又相繼被列為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國家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滇西邊境片區縣。

近幾年,鎮康縣始終以基層黨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對標對錶、分門別類、精準施策,從基礎設施、水利工程、產業發展和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等四個方面出發,有效破解了縣域整體性貧困難題。按照“五個一批”和“六個精準”的要求,實施了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轉移就業、公益崗位和社會兜底保障等到村到戶到人的幫扶措施,脫貧方向精準明確,脫貧路徑清晰可行,農戶增收穩定持續。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全縣38個貧困村脫貧出列36個,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181戶36672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04%。

耿馬縣:產業扶貧換窮帽 因地制宜開富路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耿馬縣大興鄉大興村大寨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耿馬縣扶貧辦 供圖

作為雲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的耿馬縣,土地廣袤,光熱水土條件好,是國家糧食和蔗糖生產基地,同時也是雲南民營橡膠主產區,蒸酶茶之鄉和雲南省蔬菜產業強縣。可貧困也曾一度困擾著這裡,耿馬自治縣2011年被確定為雲南省滇西邊境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

為了早日擺脫貧困,耿馬自治縣多措並舉精準施策,堅持把培育和發展產業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保障,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鞏固提升傳統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特色產業;把“扶技”作為產業扶貧抓手,開展“一對一”技術扶貧行動;同時深入探索脫貧路徑,在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發麵持續發力,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紮實有效推進。

2014年至2018年,全縣上下聚焦重點難點,實行靶心突破,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實現貧困鄉退出2個,貧困村退出46個,貧困人口脫貧9499戶3944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8%。

滄源縣:精準幫扶措施明確 群眾脫貧真實可見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在滄源縣勐來曼來村,鄉鎮生態茶園成為農民增收支柱。滄源縣扶貧辦 供圖

滄源佤族自治縣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全國最大的佤族聚居縣,是雲南連接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門戶。2001年,滄源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2年被列為滇西邊境片區貧困縣。

滄源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全方位推進公共設施建設,全覆蓋掛包幫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非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六個精準”要求和“五個一批”路徑,實施了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轉移就業和社會兜底保障等到村到戶到人的精準幫扶措施,脫貧方向精準明確,脫貧路徑清晰可行,農戶增收穩定持續。

滄源縣脫貧攻堅,突出“真實”二字,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脫真貧、真脫貧。2014年以來,滄源縣累計脫貧11171戶4159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33%,5個貧困鄉(鎮)、6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退出。

雙江縣:各族群眾攜手戰貧困 多措並舉精準促脫貧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航拍美麗宜居的雙江縣城。雙江縣扶貧辦 供圖

雙江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北迴歸線橫穿縣境內,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最美茶鄉、雲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茶產業十強縣。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雙江縣健全機構,確保高位推動;堅持標準,確保進退精準;產業、轉移就業、生態補償、公益崗位、創新方式共同發力助增收,確保實現“兩不愁”;把握、落實政策,強化資助,實現“三不愁”;強化政策保障,確保特殊群體幫扶到位;聚集各方力量,確保資金保障到位;夯實基層基礎,確保提升服務質量;嚴明工作紀律,確保作風持續轉變;夯實基層組織,確保提供強有力保障。

2014年至2018年,雙江縣累計脫貧7330戶2799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3%。當地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增收致富基礎更加牢固,幹部能力素質得到提高,群眾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有效加強。

雙柏縣:除掉“攔路虎” 虎鄉大地譜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易地搬遷農戶到葡萄種植基地務工。雙柏縣扶貧辦 供圖

作為楚雄南大門,雙柏縣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文化薈萃,素有“滇中綠海明珠”“中國彝族虎文化故鄉”等美譽,但全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複雜等因素,成為了虎鄉大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面對縣情實際,雙柏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立下愚公志下足“繡花”功,建立健全責任、政策、問效等“六大體系”,聚焦“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怎麼退”等“五個環節”,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等十大專項工作為抓手,向脫貧攻堅發起全面總攻、奪取全面勝利。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雙柏縣完成了2個貧困鄉鎮退出,38個貧困村出列,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913戶24545人。

南華縣:全面打造脫貧奔小康的“南華樣本”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南華縣大旭宇大橋建成通車 者美春 攝

作為“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野生菌之鄉”“中國核桃之鄉”的南華縣,具有交通區位優越、林業優勢獨特、礦產資源豐富、彝族風情濃郁等突出特點,但山區面積較大、基礎設施滯後、公共服務不完善等原因,嚴重製約著全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

為早日實現脫貧摘帽,南華縣紮實推進產業就業、住房保障、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扶貧扶智等具體工作,建好“指揮部”、握緊“指揮棒”、用好“指揮權”、配強“突擊隊”,狠下“繡花”功夫,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以前所未有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力度,投入前所未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打造了脫貧奔小康的“南華樣本”。

截至2018年底,南華縣75個貧困行政村全部達到退出標準,貧困縣退出五項指標均已達標,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644元,累計6091戶25051人實現了穩定脫貧。

大姚縣:黨建領航脫貧攻堅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大姚縣扶貧車間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源 張從華 攝

地處楚雄州西北部的大姚縣,境內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做工最精湛的孔子銅像,享有“金馬碧雞故里”“彝族文化發祥地”等美譽,雖然該縣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濃郁,但貧困面廣程度深、致貧原因複雜等因素,使其成為了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西邊境片區縣。

在打響脫貧攻堅戰後,大姚縣始終緊扣“兩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等脫貧退出標準,以“繡花”功夫抓細抓實“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各項具體工作。通過黨建領航脫貧攻堅、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重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等方式方法,切實做到了扶真貧、真扶貧,脫真貧、真脫貧目標。2014年至2018年,大姚縣4個貧困鄉鎮全部退出、76個貧困村脫貧出列,全縣累計脫貧9339戶36150人,整縣脫貧摘帽的各項指標均已達標。

永仁縣:一切為了脫貧 一切圍繞脫貧 一切服務脫貧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落水洞櫻桃成了永仁縣脫貧致富的一張名片。永仁縣扶貧辦 供圖

地處滇川兩省四州市六縣區交匯處的永仁縣,有著中國陽光城、雲南北大門、彝族賽裝源等美譽,但全縣的60個行政村中有50個屬於貧困村,在2014年有6258戶22301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為了順利實現脫貧摘帽,永仁縣委、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發揚“苦熬不如苦幹”的精神,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和“6105”脫貧標準,圍繞一切為了脫貧、一切圍繞脫貧、一切服務脫貧的原則,盡銳出戰、集中攻堅,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精準扶貧是為了精準脫貧,而精準脫貧的關鍵在於找準脫貧路子。在開展具體工作中,永仁縣通過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調動一切可用的力量、一切可用的資金,激發貧困群眾“我要脫貧”的內生動力,真正實現了穩定脫貧。截至2018年底,永仁縣實現49個貧困村出列,5964戶21449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出列。

景谷縣:攻堅拔寨鏟窮根 齊心協力創富路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在景谷縣民樂鎮芒專村芒令村民小組,每週六“小手拉大手”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形成常態化。景谷縣委宣傳部 供圖

景谷是一個以傣族彝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也雲南省88個貧困縣之一,全縣精準識別出建檔立卡貧困村100個,貧困人口14247戶52383人,貧困人口分佈在10個鄉(鎮)136個行政村1768個村民小組。

景谷縣結合實際採取了一系列脫貧攻堅政策措施,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嚴把家底排查關、群眾參與關、嚴把評定程序關,扣牢“第一粒紐扣”,切實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奠定基石。擰緊脫貧攻堅“領頭羊”、駐村“集團軍”、部門資源“結對幫”、滬滇協作“對口幫”、社會力量這“五股力量”,切實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聚集能量。實施產業扶貧、住房保障、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社會保障、生態扶貧、基礎建設“八大工程”,切實把精準扶貧貫穿於脫貧攻堅始終。

2014年至2018年,全縣實現了99個貧困村退出,12845戶48078人脫貧,貧困人口減少到1402戶4305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69%。2018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03.4億元,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鎮沅縣:農民富群眾笑 鮮活實踐闖新路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糯扎渡水電站移民搬遷新風貌。鎮沅縣委宣傳部 供圖

鎮沅地處雲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位於哀牢山、無量山與瀾滄江之間,形似一匹奔騰的駿馬,是西南邊疆的一顆綠色明珠。但是,這裡民族多,貧困人口也多。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鎮沅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團結帶領全縣各族幹部群眾咬定目標、團結一心、埋頭苦幹,用黨性和人格作擔保,用帽子和飯碗作抵押,用辛勞和付出詮釋責任,創新實踐了“3個50%”駐鎮駐村幫扶體系、“1361”產業扶貧發展模式、“三板一記錄一體系”對象精準管理模式、“好漢班”集中培訓模式、“一會三卡”鞏固提升模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攻堅措施,走出了一條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為前提,以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高勞動者素質、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根本,以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為底線,以壓實幹部責任為保障的山區農業縣脫貧摘帽路子。

通過集中攻堅,2014~2018年,鎮沅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845戶35395人。農民富了,群眾笑了,農村群眾思想觀念轉變和內生動力激發前所未有,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意願更加強烈。

西盟縣:勞動力轉移“五個機制”助脫貧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西盟縣力所鄉南亢村商煙街茶園。西盟縣委宣傳部 供圖

西盟縣是全國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誕生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西盟縣貧困面大、貧困度深、社會發育程度低、基礎設施薄弱、科技教育醫療水平不高、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屬綜合型民族整體性貧困,1986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為全面摸清全縣貧困底數,西盟按照“五查五看三評四定”的精準識別程序,先後集中開展10輪精準識別動態調整工作。 針對主要致貧原因,西盟縣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行動計劃”作為“十三五”期間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列為“一把手”工程。建立培訓機制,以“一戶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脫貧”的目標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建立就業鏈條機制,加強東西勞務協作,利用2018年滬滇合作項目資金,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的培訓和轉移就業。建立獎補機制,明確相應的激勵政策和補貼機制。建立聯絡員機制,加強服務管理。建立維權機制,完善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機制。通過採取“五個機制”保障服務,有力促進了西盟勞務輸出的健康發展。

2018年,西盟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6元,同比增長10%,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孟連縣:全力探索山區農業縣脫貧摘帽新路子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孟連縣新興產業牛油果助民增收。孟連縣委宣傳部 供圖

孟連,是雲南省25個邊境縣之一,縣內聚居著以傣族、拉祜族、佤族為主的21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6.4%。孟連也是雲南省88個貧困縣之一,全縣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663戶30544人,建檔立卡貧困村33個。

孟連縣嚴格“五查五看”“三評四定”,推行動態管理“七步工作法”,確保精準識別不漏一戶一人。整合幫扶資源,切實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凝聚攻堅合力。全力推進特色產業脫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教育脫貧、健康扶貧、生態補償扶貧、綜合保障扶貧、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改善、扶貧扶志“十大行動”,確保脫貧人口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積極籌措資金,切實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資金保障。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科學編制村“施工圖”、鄉(鎮)“路線圖”、縣“項目庫”,確保小康路上不掉一人。

2014~2018年,全縣實現3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8144戶29242人貧困人口應退盡退,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末的31%降至1.32%。

漾濞縣:蒼山西麓戰貧困 漾江之畔建小康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漾濞縣是“中國核桃之鄉”,全縣9個鄉鎮65個村都有核桃種植,種植

核桃農戶22159戶,佔全縣農戶數的89%。漾濞縣扶貧辦 供圖

地處蒼山西麓的漾濞縣,馳名中外的漾濞核桃就產自這裡。經過幾年的脫貧攻堅行動,全縣的增收渠道更加拓寬,致富信心更加充足,獲得感更加充實,致富硬件更加夯實,保障水平更加穩固。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退出2個貧困鄉、24個貧困村、3897戶1543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降至1.07%。累計籌集、整合各類資金382236萬元,全部投向脫貧攻堅主戰場。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近90億元,完成了一大批事關漾濞長遠發展的水利、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項目;累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多億元,建成了一大批事關漾濞群眾民生福祉的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重大民生項目。

脫貧攻堅的四年,成為了漾濞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發展凝聚力最強大、發展質量最高、發展成效最明顯、群眾獲得感最顯著的四年,全縣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發展局面。

南澗縣:6個創新取得脫貧攻堅階段性成效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美麗的南澗縣城 資料圖

南澗縣是集山區、邊遠、民族、貧困為一體的彝族自治縣,是61個滇西邊境山區少數民族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之一。

精準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南澗把全縣8個鄉鎮的脫貧攻堅分成8大戰區,實行脫貧攻堅掛圖作戰,累計整合投入扶貧資金51.03億元。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南澗縣實現了脫貧攻堅的6個創新——創新推出“政擔銀農”一體化扶貧專項貸款,創新推出村組公路“345”政策,創新推出教育扶貧基金和產業扶貧基金,創新“5天4夜駐村”和“微信定位點名”管理制度,創新推出“政治責任狀”“工作責任狀”,創新黨建扶貧雙推進模式,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2014年至2018年,全縣累計淨脫貧13732戶54712人,實現4個貧困鄉鎮和68個貧困村退出。截至2018年末,貧困發生率降至1.32%。

永平縣:“五種五養” 十大產業挑起脫貧大梁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永平縣龍門鄉官上至官莊田園硬化道路。永平縣扶貧辦 供圖

作為大理州的“西大門”,永平縣有著優越的交通區位、悠久的歷史文化、良好的生態環境。但同時,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等問題也困擾著當地。

脫貧攻堅以來,全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2.23億元,相當於2018年全縣財政收入的7.6倍。永平縣以產業挑起“脫貧大梁”,大力發展核桃、烤煙、生態茶、中藥材、特色果蔬種植以及生豬、肉牛、黑山羊、白鵝、博南山雞養殖“五種五養”十大產業。同時,以互助金突破貧困農戶發展產業資金“瓶頸,以光伏扶貧實現短期脫貧和長效致富,以“扶貧車間”帶動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以復旦大學對口幫扶的契機合力攻堅,以就業扶貧“五套招式”助推貧困群眾增收,以黨建扶貧“雙推進”實現支部“引路”產業“鋪路”黨員“帶路”,讓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通過多年攻堅克難,全縣實現2個貧困鎮、43個貧困村、5305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401人脫貧。

東川區:建設煥然一新的幸福美麗新銅都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東川區阿旺鎮大石頭村陶家小河蘆筍基地。東川區委宣傳部 供圖

東川是革命老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同時也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貧困人口多、貧困覆蓋面廣、貧困程度深。

東川區針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貧困山區群眾,投資25.45億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8754戶32227人(建檔立卡搬遷對象4950戶18388人),佔昆明市搬遷任務的77.6%,城鎮化安置率達95.67%,是全省城鎮化安置率最高、後續保障最完善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此外、東川區通過危房改造、 “六大就業扶貧行動”、 生態脫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工作,使全區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整體達到現行脫貧摘帽標準。截至2018年12月31日,東川區28142戶102508人已脫貧。在下步工作中,東川將堅持一手抓脫貧成效鞏固,一手抓經濟提質增效,緊扣“高質量快速發展”主線,深入實施“一鞏固、一攻堅、三突破、一提升”行動,解放思想、團結一致、苦幹實幹,奮力開創幸福美麗新銅都建設新局面,確保東川深度貧困縣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祿勸縣:脫貧之力磅礴剛勁 脫貧之效紮實過硬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煥然一新的馬鹿塘撒馬基村委會公路 馮志輝 攝

祿勸是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片區縣和全省88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集“老、少、邊、窮”於一體。

祿勸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強化戰略思維,率先建立“七個攻堅體系”; 強化戰役攻堅,有序組織“三個百日會戰”; 強化戰術精準,全面實施“五個到戶到人”,強化使命擔當,樹立打仗意識,先行先試、掛圖作戰,探索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祿勸實踐。

祿勸脫貧之路艱辛曲折、脫貧之舉務實出新、脫貧之力磅礴剛勁、脫貧之效紮實過硬。通過提升“兩業”組織水平、危房改造、扶貧扶智、健全民生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措施, 至2018年,祿勸縣有25236戶89355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超過貧困線標準,實現不愁吃、不愁穿,人飲安全有保障。

威信縣:多措並舉探索脫貧路徑,創造史上最好成績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建設中的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龍溪小區。威信縣扶貧辦 供圖

威信縣既是革命老區縣,又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位於雲南省東北角,地處滇、川、黔三省結合部,位於瀘州、宜賓、畢節、昭通4個地級城市的地理中心點,素有“雞鳴三省”之稱,是一個集老、少、邊、窮、山為一體的欠發達縣。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威信縣對標對錶的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村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從脫貧保障類和鞏固提升類兩個大類細化完善脫貧攻堅項目庫,匯聚和統籌各類資金項目,全力打好打贏就業、產業、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健康、教育、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脫貧攻堅八大攻堅戰。因地制宜,通過“就業扶貧脫貧一批”“產業扶貧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等方式,多措並舉探索出一條脫貧攻堅的威信路徑。

幾年來,威信縣累計實現減貧16699戶69473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12.37%下降到1.57%,創造了威信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綏江縣:“一增一減”助力困難群眾脫貧提速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綏江獼猴桃產業助農增收。綏江縣扶貧辦 供圖

綏江縣位於昭通市最北端、滇川兩省三市州結合部,因中國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電站建設,綏江實施了1座縣城、3個集鎮整體搬遷,移民6萬人,成為雲南省第一移民大縣。因受交通落後、基礎薄弱、信息閉塞等因素制約,成為昭通市10個貧困縣之一。

自2014年以來,綏江縣委、縣政府將脫貧攻堅作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舉全縣之力、匯全縣之智,堅持“第一戶主”領發展、“五查五看”保精準、“三上三下”保認同、“五訪兩諾”補短板、“四同四到”轉作風、“四項機制”抓落實等舉措,紮實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同時,結合實際,綏江縣創新提出“一增一減”工作方法,一邊做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增收“加法”,一邊做好中醫入戶和便民扶貧降費“減法”,助力困難群眾脫貧提速。

截至2018年末,綏江縣累計出列31個貧困村,減貧10959戶45260人,貧困發生率由41.3%降至1.29%。

富源縣:強化精準管理紮實完成脫貧摘帽工作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又是一年豐收季,群眾家裡金黃的玉米堆滿了院子。富源縣扶貧辦 供圖

富源縣地處雲貴交界,是雲南的東大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富源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共有8個貧困鄉鎮(街道)、130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1138人,貧困發生率16.1%。

自精準扶貧以來,富源縣強化精準管理。緊緊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環節,做到扶真貧、真扶貧,脫真貧、真脫貧。強化脫貧支撐,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大河烏豬、魔芋、烤煙等特色產業。堅持轉移輸出擴大就業,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做強經濟,持續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輪驅動”戰略。同時,堅持創新體制機制,扶貧工廠讓群眾在家裡增收有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成了群眾滿意的幸福家園;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全覆蓋幫助群眾持續增收;全面徹底的農村危房改造讓群眾住上安居房。

截至2018年末,富源縣8個貧困鄉鎮127個貧困村脫貧出列,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2861戶100821人。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1.5%,貧困縣摘帽順利完成省級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

師宗縣:群眾工作全覆蓋 萬眾一心鬥貧困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群眾走向幸福新生活。師宗縣扶貧辦 供圖

師宗縣地處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曾被冠予“帝師故里”“楹聯之鄉”等美譽,但長期以來師宗縣作為典型的集“老、少、邊、窮”為一體的民族散雜居農業縣,因環境之困、道路之困、飲水之困等“六困”並存,嚴重製約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實脫貧致富。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師宗縣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努力實現脫貧群眾收入達標、飲水保障達標、住房安全達標、教育保障達標、就醫保障達標和鄉村人居環境大幅提升、群眾認可度大幅提升的“五達標兩提升”目標。通過創新探索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3331”產業扶貧持續穩定增收和保障格局,並在全市率先實現“組組通”目標。此外,師宗縣堅持讓每一個群眾都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通過紮實有效的群眾工作,形成了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大幹脫貧的濃厚氛圍。經過不懈地努力,全縣5個貧困鄉鎮、96個貧困村脫貧出列,累計減貧16642戶71516人。

龍陵縣:以幹部的辛苦指數換群眾的幸福指數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白花蛇舌草蓬勃發展 徐靜 攝

與緬甸隔江相望的龍陵縣是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境內抗戰文化、黃龍玉文化、僑鄉文化等交相輝映,同還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滇西抗戰的主戰場,是雲南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但貧困也曾一度困擾著這裡。

為了實現脫貧摘帽,讓廣大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龍陵縣多措並舉精準施策,堅持產業、就業同時發力,重點發展石斛、肉牛、黃山羊等特色種養業;通過精準組織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建設扶貧車間等方式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並在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發麵持續發力,龍陵縣還持續聚力生態扶貧,實現了綠色增長與農民增收的雙贏。

2018年以來,龍陵各級幹部進村入戶與廣大群眾苦在一起、幹在一起,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以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部分貧困群眾不僅靠自身努力實現了脫貧致富,還主動幫帶貧困鄉親,變成了新的扶貧力量。2014至2018年,龍陵累計脫貧出列75 個貧困村、脫貧退出14587戶60102人。

昌寧縣:“八大工程”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四好農村路助力脫貧致富奔小康。昌寧縣委宣傳部 供圖

昌寧蘊含“昌盛安寧”之意,是全國知名的“千年茶鄉”,也是一個集山區、民族、邊遠、貧困為一體的傳統農業縣。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昌寧全面抓產業發展,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綜合覆蓋率達100%;創新抓轉移就業,實現了轉移一個勞動力,穩定脫貧一家人的目標。同時,重點抓住房改善,用心抓社會事業,持續抓民生保障,合力抓基礎建設,突出抓黨建引領。深入探索鞏固脫貧成果和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總結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的工作經驗,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綜合保障、基礎建設和人居環境提升、扶貧扶志“八大工程”,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打牢鄉村振興基礎。

到2018年末,全縣累計脫貧20547戶83861人,貧困發生率為1.62%,累計有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穩定有序退出。

硯山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注入“新活力”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硯山縣發展傳統刺產業肋力脫貧攻堅。硯山縣委宣傳部 供圖

硯山縣地處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01年被認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硯山縣通過建立務實高效的指揮調度體系和全員動員機制、產業扶貧帶貧益貧機制,有效拓寬脫貧路徑。易地扶貧搬遷跑出硯山“加速度”。“四種模式”扶貧車間實現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五面紅旗”為“黨建扶貧雙推進”有效載體。“三結合四到位”確保教育扶貧政策精準落實。探索建立“互聯網+分級診療”健康扶貧模式。社會扶貧“五種模式”精準發力顯成效。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截至2018年底,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1.22%,貧困行政村出列76個,13353戶59712人脫貧退出。

西疇縣:弘揚“西疇精神” 不等不靠實幹致富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西疇縣脫貧攻堅成效圖。西疇縣委宣傳部 供圖

西疇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全縣99.9%的國土面積屬於山區,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地貌佔75.4%,人均耕地僅有0.78畝,是全省石漠化程度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西疇縣探索“六子登科””,五法治水”水利建設模式,破解山區人畜飲水難題。加快農村“四好公路”建設,“三生三美”鄉村建設,共建和諧美麗幸福家園。“農民四變”改革,另闢蹊徑拓寬增收新渠道。“五分錢”工程,“合作收益”扶貧,破解貧困戶持續增收難題。“道德銀行”積分制模式,勞動換取“幸福超市”商品。“扶貧車間”脫貧。“窮縣辦富教育”扶貧。“黨建+扶貧”,提高脫貧攻堅組織力。“派單履責、聯動監督”,新時代弘揚“西疇精神”講習所講習。“脫貧任務上牆管理”,信息明白到戶到人。“8、4、3”規範檔案痕跡管理。

至2018年底,全縣累計脫貧退出9141戶34857人,出列60個貧困行政村,全縣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7%。

盈江縣:鄉村旅遊開闢脫貧致富新天地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蘇典街道搬遷點。盈江縣委宣傳部 供圖

地處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北部的盈江縣,三面與緬甸接壤,少數民族文化和邊城風情婀娜多姿。它是一個少數民族邊境縣,由於特殊的地理區位等因素,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2013年全縣有44個貧困村,建檔立卡戶11319戶44727人,被列為滇西連片特困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盈江縣抓實政策落實,動員各方力量參與,構建大扶貧格局。紮實做好萬企幫萬村工作,強化產業扶持,打牢群眾增收基礎。鞏固提升茶葉、甘蔗、生豬、菸草等13項產業,強力推進堅果產業,大力發展蠶桑、姬松茸產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破解群眾致富瓶頸,抓實對口幫扶,推進村容村貌整治。抓實民房建設,保障群眾居有所安。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盈江縣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農村危房改造闖出安居新路子,鄉村旅遊開闢脫貧致富新天地,村集體經濟實現全覆蓋。2014至2018年全縣脫貧出列44個貧困村,減貧10439戶41694人。

隴川縣:因村因戶精準施策 提振脫貧精氣神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隴川縣曼環安置點。隴川縣委宣傳部 供圖

隴川縣是中國目瑙縱歌之鄉,位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南部,西與緬甸毗鄰。全國近三分之一的景頗族和二分之一的阿昌族居住在隴川,隴川是滇西典型的“少、邊、山、貧”欠開發地區,2011年被列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

隴川縣因村因戶精準施策,紮實推動產業就業、安居、教育、健康、社會兜底、基礎設施、鞏固提升“八個到村到戶”的實施,確保各項扶貧政策的精準落實。隴川縣抓住產業扶持這個群眾脫貧致富的“牛鼻子”,加大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把招聘會開到群眾“家門口”。教育扶貧到村到戶,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提振脫貧精氣神,讓貧困群眾動起來富起來。

經過不懈地努力,隴川縣實現了35個貧困村脫貧出列,累計脫貧8429戶31595人,全縣整體達到現行脫貧摘帽標準。隴川縣人民群眾獲得感普遍提高,城鄉之間、山壩之間的發展差距縮小,貧困地區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貧困群眾精神面貌明顯改觀,黨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邊疆更加繁榮穩定。

香格里拉市:聚焦百日會戰 舉力脫貧摘窮帽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香格里拉市虎跳峽當歸種植基地。迪慶州扶貧辦 供圖

香格里拉市於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2012年列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7年列入國家“三區三州”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雲南藏區三縣市之一。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香格里拉市開展了五個“百日會戰”,明確了目標、內容、責任、時限,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籌集整合441355.09萬元資金,以“月工作清單、月督查排名、月調度推進”的方式推進工作落實落地,以繡花的功夫精準施策,經過三年多不懈奮鬥,香格里拉市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保障、人居環境改善、能力素質提升、社會幫扶等方面取得較大成果,為2018年全市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2018年底,香格里拉市累計4453戶17799人脫貧。

德欽縣:人人支持扶貧、人人參與扶貧、人人感恩扶貧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德欽縣拖頂鄉集鎮安置。迪慶州扶貧辦 供圖

德欽縣是雲南省海拔最高、氧氣最稀薄、紫外線最強、人均壽命最短、發展最滯後、距離省會最遠、生態保護壓力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縣城面臨地質災害最危險的國家級貧困縣和生態限制開發縣,也是國家級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

脫貧攻堅工作中,德欽縣落實精準要求,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素質提升扶貧等工程讓德欽縣的整個社會發生了大變樣,群眾獲得了更多的幸福感。此外,德欽縣還在脫貧路徑方面進行探索創新,通過扶持集體經濟引領產業發展實現群眾增收致富;以獎代補促發展,補齊產業發展短板;以黨建促脫貧,實現“雙推進”健康發展;積極探索勞務扶貧新路子。與此同時,德欽縣還注重挖掘梅里故事,講好黨的扶貧好政策。

截至目前,德欽縣全縣建檔立卡人口已穩定脫貧2755戶12122人。接下來,德欽縣將同步制定鞏固提升措施,把鄉村振興相關支持政策優先向貧困村傾斜。加大產業組織化程度,確保貧困群眾有穩定、持續的增收渠道。

瀘西縣:農民變股民 以組織引領帶動群眾增收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瀘西脫貧攻堅成。瀘西縣扶貧辦 供圖

瀘西縣地處滇中城市經濟圈重要節點,但長久以來由於石漠化嚴重、生態脆弱、產業散小弱等,嚴重製約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瀘西縣率先開展“土地經營權+風險補償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鄉村振興貸”試點工作,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自願以土地資源折資、現金入股等方式加入綜合服務社,貧困戶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方式,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形成了產權入股、訂單帶動、勞務合作等各類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了農戶有效融入產業鏈條,以組織引領帶動增加群眾收入,實現了“建好一個黨組織、辦好一個合作社、壯大一個集體經濟、做強一批龍頭企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共贏目標。

經過不懈努力,全縣實現所有貧困鄉鎮、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人口已脫貧12017戶4919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26%。

勐臘縣:產業發展促脫貧

云南:东川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

勐臘縣勐伴鎮河邊村引入“公益”扶貧模式,破解了精準扶貧的“最後一公里”難題。胡榮傑 攝

瀾媚國界,純粹勐臘沐浴著改革開放脫貧攻堅的東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勐臘縣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奮發有為,持續走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路子,爭當彩雲南山區發展排頭兵,處處呈現處一派生機盎然的壯麗景象。

勐臘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精準落實“五個一批”和“一戶一策”脫貧措施,全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大力發展茶葉、橡膠、蔗糖、砂仁等傳統產業和養殖、熱帶水果、鄉村旅遊、電商等特色產業,形成具有勐臘特色的“1+N”產業扶貧新格局。

為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縣各級幹部組成42支駐村工作隊184名工作隊員,5支少數民族工作隊19名工作隊員堅持下沉一線、進村入戶、訪貧問苦。

2018年,勐臘縣脫貧1825戶7136人。脫貧攻堅促進了農村人居環境的美化、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通過一系列的扶貧政策,邊境民族地區享受到了政策福利,經濟、社會、生態、基礎條件大為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的幸福感顯著增強,各民族之間更為團結、關係更為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